袁軍後營某個大帳內,等了兩天的陳浪,想到三日之期將至,想到得權得勢後,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以隨意折磨陳繼,臉上不由浮現出一抹浪笑。
只是,陳浪的美夢還沒做完,帳外便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和兵戈震響。
陳浪心頭一驚,正想派心腹出去問問,可一個袁軍將校已先一步帶人衝入帳內,二話不說,便將陳浪一行人擒住。
陳浪被袁軍的惡劣態度嚇得魂飛魄散,連連告饒,並解釋自己無罪。
只是,那袁軍將校根本不聽,徑直將陳浪一行人押到轅門下。
隨著劊子手擦拭屠刀,陳浪等人的驚叫聲,很快變爲殺豬般的慘叫聲。
“噗嗤!噗嗤!噗嗤!”
片片血雨中,一顆顆頭顱跌落在地,徐徐滾動起來,而陳浪的頭顱便滾到了袁軍校尉腳下,那一對鼠眼內全是恐懼和不甘。
那袁軍校尉吐了一口唾沫在陳浪的臉上,然後猛地一腳踩落,生生將它踩成肉泥。
棋子生死不由己!
陳浪到死都沒想到,那害死他的人當中,就包括那個一直被他視爲老實人的族兄陳繼。
而在陳浪死去的那晚,和他通姦的陳繼小妾,被陳繼暗中命族中家丁生生鞭打致死,死後屍體更是被剁成肉泥,拿去喂狗了。
到了第三天早上,袁軍斥候來報,說城內已不見孫家軍人馬。
袁紹卻以爲這是孫家軍制造的假象,仍舊沒有下令出擊,直到晌午的時候,許攸、審配齊齊勸諫,他才率軍殺到濮陽城下。
哪知濮陽城內的百姓一見袁軍聲勢浩蕩地殺來,便大開城門,獻出城池。
由於袁紹心中仍有疑慮與不安,便派高覽率三千騎兵,先行入城試探。
一刻鐘後,高覽回來稟報說,城內已不見孫家軍一兵一卒,城中府庫錢糧更是被搬空。
袁紹這才意識到自己中了孫家軍的金蟬脫殼之計,羞怒不已的他便要派兵去追,可又想到孫家軍已撤去許久,怕是怎麼追也追不上。
袁紹無處發泄鬱悶情緒,便將目標轉向了濮陽陳氏,他要將濮陽陳氏滅族,方纔能解一解他的心頭之恨。
可惜,袁紹註定又要失望了,因爲,陳繼早已帶著族人隨孫家軍一起撤出了濮陽城。
這樣的結果讓袁紹憤怒到極點,不但砸了好幾個心愛的瓷器,就連當晚廚師精心準備的膳食都沒有吃。
兩天後,沮授、郭圖、逄紀、鞠義、韓猛、蔣義渠、張南、焦觸等文武率領大部人馬趕到。
由於心中懷恨,援軍到來的當晚,袁紹便召集衆文武商議:“諸位,孫家軍囂張狂妄,一日不滅掉他們,本王心中就一日不得安寧,對此,你們有何看法?”
沮授向來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只聽他朗聲回道:“大王,現在孫家軍分守兗州各郡,孫賁更是坐鎮許昌,依屬下之見,大王應該集中兵力,一路直取許昌,徹底擒殺孫賁。”
沮授的提議還算中肯,可袁紹聽了後,卻是眉頭直皺:“許昌城高牆厚,孫賁身邊猛將、士卒又多,要想將他擒殺,談何容易?依本王看,還是要先易後難!”
“先易後難?”沮授剛來,有些不明所以,倒也算正常。
但許攸、審配等人卻心裡清楚,袁紹表面上恨的是整個孫家軍,但實際上,他迫切想除掉的是黃忠所部龍驤軍。
基於這一點,許攸朗聲開口道:“大王英明,屬下也覺得與其一開始就啃孫賁這根硬骨頭,不如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當然,孫賁也不能放任不管,因而屬下覺得我軍應該分兵出擊。”
“分兵出擊?”袁紹嘀咕一聲,然後問道:“怎麼個分兵法?”
“一路前往許昌,能打則打,不能打便與孫賁對峙,將他拖住、困住,另一路……”
“另一路怎樣?”
“黃忠所部前番依靠陰謀詭計大損我軍軍威,現在他們惶惶然如喪家之犬,正是將他們一舉剿殺立威的大好良機。”
一聽到追剿黃忠殘部的提議,袁紹的臉色瞬間由陰轉晴:“哈哈哈,子遠所言正合我意,那接下來就如子遠所說的,分兵出擊。”
說到這裡,袁紹的聲音陡然提高:“沮公與(沮授)、郭公則(郭圖)、逢元圖(逢紀)、韓子正(韓猛)、張正其(張南)、焦秉元(焦觸)聽令!”
“屬下(末將)在!”
“本王給你們二十萬兵馬,你們即日前往許昌,務必要將孫賁的主力大軍拖住,當然,如果你們能夠擒殺孫賁,那再好不過,到時,本王必不吝賞賜!”
“屬下(末將)領命!”
依照這個安排,剩下的十二萬餘袁軍將由袁紹親自統領,兼和許攸、審配、顏良、張郃、高覽、鞠義、蔣義渠、呂威璜等文武,去向黃忠的龍驤軍復仇,也在天下人面前立威,表明他袁紹不可輕辱。
袁紹急於報仇,以至於來援大軍趕路辛苦,卻只歇息一天,便又匆匆開始行進。
許昌,孫賁的臨時府邸,賈詡拿著一份新近得到的情報向孫賁稟報道:“大王,東郡那邊傳來消息,漢升率軍重創袁紹大軍,但因爲袁紹的三十萬援兵已進入濮陽地界,他自感不敵,便率軍棄城撤離。”
“棄城撤離?以袁紹的秉性,必會全力阻撓吧,龍驤軍撤離時的傷亡如何?”
“幾無傷亡!”
“這,這怎麼可能?”
“哈哈哈,這就要歸功於公達了,公達利用袁紹多疑少決,且喜歡自作聰明的秉性,設下了金蟬脫殼之計,方纔協助漢升安然率軍撤離。”
“公達投效以來,屢出奇謀,屢立大功,未來倒是可以重用一番!”
“公達確實很不錯,可惜他的族叔荀彧,本有王佐之才,卻寧可輔佐曹丕割據洛陽爲新主,也不願主動投降。”
“可惜著實可惜,不過有句話說得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能有文和、士元、公瑾、子布、子敬你們這些當世大賢輔佐,本王已心滿意足!”
聽孫賁如此說,賈詡感動之餘,心中也多了一絲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