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293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2)

說起來也真挺有意思的。在集中營里,比起那些地主紳士之類的家伙,那些所謂讀書人的數量往往要比地主士紳要多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大地主之類的家伙要是不接受工業資本家改造的,往往就會直接被復興黨滅門。畢竟這幫家伙身上的血債太多了一些。

能進復興會集中營的地主,一般都是大地主。這種大地主能夠活到集中營的都不多。而且進了集中營的地主都的算是比較有眼色的家伙,這幫人在集中營里老實的很。

反倒是那些因為反對反抗復興黨而被抓進集中營的封建讀書人,這群其實連自己讀的書都沒理解透的家伙,腦袋被讀書人高人一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混賬思想把腦袋塞迷糊了。就是進了集中營,他們居然還是嘚嘚瑟瑟的瞎咋呼。

不過,勞動改造這種事情它是這樣的:不勞動者不得食。吃不上飯,自然也就咋呼不起來了。而要是長期吃不上飯,連咋呼的機會就都沒有了。所以只要沒有死志的封建讀書人,基本上都會逐漸的在勞動改造中被自然消耗掉。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對于封建讀書人,在復興黨內部從勞改部門傳出了個蔑稱——“知了”。

復興黨看不起讀書人,或者說,復興黨看不上大明朝的這些封建讀書人。除了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之外,復興黨看不上大明朝的讀書人的原因還有非常實際的一方面:這些人對于復興黨沒有什么用處。

那些底層的自耕農出身的讀書人還好一些。這些人本身就是在自己家的田里面勞動慣了的人。就是在復興黨的治下,他們仍舊有像普通百姓一樣勞動的本事。那些徹底的脫產,完全不從事任何勞動的封建讀書人,他們把四書五經背的是不錯,可是對于復興黨來說,他們還就真的就是什么用都沒有的。

別說復興黨內部了,就是在復興黨目前的核心統治區域的荊州和武昌地區的老百姓也都覺得,那些光會背些高頭講章的讀書人對他們也是屁用沒有的。和那群人比起來,反倒是那些在商鋪里學徒干活的那種能寫會算的伙計、賬房和掌柜們,對于大家的用處更大些。

畢竟,就是大家都接受了掃盲教育,自己也都能寫會算了,但是和那些數字感更強,實踐經驗更豐富的伙計、賬房和掌柜們比較起來,還是人家的速度快,水平高。

商鋪的伙計、賬房和掌柜在荊州和武昌地區的地位變化不是別的原因導致的。這完全是復興黨本身不僅不排斥和壓制商業活動,而且還提倡和鼓勵商業活動的原因。

在中國的歷史上,能和明朝的商業興旺程度相媲美的就只有宋朝了。相比較宋朝而言,明朝的商業繁榮程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作為長江中游的主要城市,明朝的荊州和武昌都是華中地區的商業重鎮。別說荊州武昌這樣的大城市了,像枝江縣這樣一個荊州府下屬的普通縣城的商業都那么繁華,以至于因為商業的繁榮都催生出董灘口這樣的專門的工商業城鎮來了。那么可以想象,像荊州和武昌這樣的人口幾十萬的大城市的商業會有多么繁榮了。

當然了,大明朝商業的繁榮只是一種相對狀況而已。其實無論是對于大明朝這個政權來說,還是對于目前中國的絕大多數的老百姓來說,這種相對的商業繁榮其實都沒有什么意義。

大明朝政府在這種商業繁榮上不能有效的進行稅收。明初的時候還好一些,文官集團那個時候還不是勢力強大的利益集團,他們還沒有辦法和代表國家利益的皇權相抗爭。

可是,自從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團形成利益集團之后,明朝除了嘉靖和萬歷兩個皇帝的時代,因為皇帝的強勢所以國家的稅收在商業方面的分潤比較多以外,其他的時候,因為文官集團作為利益集團強力的把持著行政權力,以至于明朝政府除了像張居正那樣進一步的掠奪平民增加稅收以外,在增加財政收入方面并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

在大明朝,商業利益是被大地主大官僚所把持的。依托大地主和大官僚的中小商人勉強也能分潤一些商業繁榮的好處。可是對于老百姓來說,特別是對于張居正之后的老百姓來說,商業的繁榮對他們不僅沒什么好處,反倒是壞處不少。

張居正改實物稅為貨幣稅的辦法,確實進一步的刺激了明朝的商業發展。可是對于老百姓來說,手中根本就沒有任何貨幣的他們不得不接受更多的盤剝。

大地主和大官僚一方面用高利貸盤剝他們,另一方面這些把持著糧食和生活必需品貿易的大地主和大官僚們,還可以通過操縱市場的手段進一步盤剝他們。

要不是這樣的原因,怎么會在大明朝整體因為小冰河的氣候處于農業生產衰退,糧食大減產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在秋收時節糧食收購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低的情況呢。

青黃不接的時候放高利貸,賣高價糧。秋收的時候壓低糧價進行糧食收購。因為商業的繁榮,幾乎所有的大明朝的地主都會這一手。

從這個角度上看,大明朝發達的商業并沒有給老百姓帶來什么好處,反而對于老百姓是個非常倒霉的事情。

不過,這種情況在復興黨的治下可完全沒有。

原本在湖北地區從事商業經營的大地主和官僚,不是死在鎮壓的過程中,就是消耗在繁重的勞動改造里了。開礦采石,燒磚運土等等等等繁重的重體力勞動,就是普通的勞動者干起來都是非常傷身體的,更何況那些家伙了。

復興會治下的大地主們除了被消滅掉的之外,都被復興會轉化成工業資本家了。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的刺激下,這些人可是賺了個腦滿腸肥。看到這些人的情況,那些頭腦靈活的中小商人們立即聞風而動。

荊州和武昌這樣原本就商業繁榮的地區,因為復興黨的設備和技術支持,也因為復興黨完善、合理、公平、公正的商業政策,重新煥發出她們本身的商業活力來。

更主要的是,原本的湖廣地區在大明朝的主要角色比較單純的是糧食生產。所以本地商人主要從事糧食貿易為主。

現在,雖然復興黨的糧食政策是只進不出,可是,因為復興黨相對于大明朝這個環境強大的工業品生產能力,湖廣本地商人依托復興黨大量的、充足的、豐富的各種優質和先進的產品,反倒能夠開始向各個商業領域發展。

作為原本就是商業城市的武昌府,現如今就是一個普通的伙計都是非常的難找的。因為這座城市的市民,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參與到商業經營活動中去了。時空之門1619

———————————————————————————————

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6)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38章 妖僧(2)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373章 在山東(8)第22章 起步(6)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7章 起步(1)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79章 天啟皇帝的表態(1)第367章 在山東(2)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69章 譚家沖來了群年輕人(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斗爭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469章 后悔的陳新民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2)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83章 東改編2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章 穿越(3)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煉制度5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83章 中倭新關系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3)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4章 立足(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33章 理念(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7章 開始(3)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129章 “怎么做”和“為什么”2第20章 起步(4)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498章 因復雜的生產過剩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爭的開始(4)第482章 中倭新關系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82章 東改編1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33章 理念(1)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煉制度6第492章 孫大圣棒打倭國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
第331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6)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145章 簡單邏輯1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38章 妖僧(2)第414章 精明通透張老爹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49章 炮擊金州衛(2)第373章 在山東(8)第22章 起步(6)第439章 人心真的散了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7章 起步(1)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268章 承天事變(2)第52章 馬縣丞的末日(4)第279章 天啟皇帝的表態(1)第367章 在山東(2)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97章 王書輝下鄉記1第69章 譚家沖來了群年輕人(3)第352章 炮擊金州衛(5)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觀2第88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3)第158章 反動派和革命者的斗爭2第356章 炮擊金州衛(9)第469章 后悔的陳新民第377章 魯東土地革命(2)第463章 遵紀守法的蒙古人第115章 第一次反圍剿8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2)第255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3)第383章 東改編2第217章 程紹之死(2)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54章 馬縣丞的末日(6)第270章 承天事變(4)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第227章 四省攻鄂(4)第3章 穿越(3)第316章 十年基層鍛煉制度5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390章 光復遼南5第109章 第一次反圍剿2第483章 中倭新關系3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3)第320章 混亂與平靜(1)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89章 進入倒計時的南明第14章 立足(2)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337章 制度這個事兒(2)第261章 學員張兆歡(1)第252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6)第33章 理念(1)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442章 相同的身體不同的人生第329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后(4)第84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2)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235章 張知府的崛起(2)第27章 開始(3)第91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6)第129章 “怎么做”和“為什么”2第20章 起步(4)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400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3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498章 因復雜的生產過剩第155章 紅旗漫卷出枝5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257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5)第44章 第一次矛盾斗爭的開始(4)第482章 中倭新關系2第163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3)第333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2)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82章 東改編1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396章 光復遼南11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28章 即將改變歷史的事件第33章 理念(1)第183章 陳保生進城(3)第130章 工業化的浪第122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3第317章 十年基層鍛煉制度6第492章 孫大圣棒打倭國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77章 魏忠賢的疑惑(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万全县| 和政县| 黎城县| 衡东县| 全州县| 新平| 垦利县| 兰溪市| 万宁市| 浠水县| 古蔺县| 汤原县| 台山市| 弥渡县| 措美县| 临城县| 呼伦贝尔市| 简阳市| 瑞丽市| 灵山县| 曲沃县| 深州市| 斗六市| 安西县| 东辽县| 彰化市| 吴川市| 卓资县| 乌兰察布市| 昌平区| 马关县| 临邑县| 肇州县| 盐津县| 浦城县| 图木舒克市| 普宁市| 田林县| 富川|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