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沒見過“馬奇諾防線”,但前世參觀過日本鬼子遺一些要塞,而現在展現在眼前的不是空無一人的遺跡,而是真正守備森嚴的筑壘地域。
不說其它,從炮隊鏡里光密密麻麻的鐵絲網就能看出點名堂:芬軍不光布設了普通的帶刺鐵絲網,還有系蹄、纏線、鐵絲柵、蛇形望和鐵絲亂線,叫得上名的鐵絲障礙在視野里全到齊了!
林俊可不認為芬軍在這里搞“鐵絲網博物館”是為了好玩,看似亂七八糟的布置加上那些該死的反坦克壕和看不見的雷場,就是那些火力點不發話,進攻的坦克部隊和步兵想通過這幾公里縱深地域也得花上半天功夫。
將邊境對方能夠觀察到的地域都修成這樣的堅固工事,在一名指揮員的眼里就是挑釁!
“布置這一段防御的芬軍指揮官是個老手。”將腦袋從目鏡前移開后對德邊科說。
“這段防御工事的布置者估計見識過一戰時的塹壕站,20前的老戰術加上堅固的工事卻成了阻擋我們裝甲部隊的最佳方案。”
德邊科說的是實話,沒有坦克能直沖沖的就通過這片要命的防御地帶,對面火力點里的反坦克炮和埋在土里的地雷不是擺設,裝甲部隊的高速機動能力和強突擊性在這里沒用。
但任何事務都有它的缺點——再堅固的防御工事也都是等著挨炸的玩樣!
集中足夠數量的重炮群集中火力猛轟同一地域,這些雷場和和反坦克壕會完蛋,那些永備火力點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用大規模轟炸機群集中轟炸也能取得相同效果。再怎么說這里也不是群山峻嶺,只要攻破一點,芬軍地一線防御口子一旦被打開。這棋就算活了。
“火力,還是要火力。”
這時天開始變得陰沉,快下雨了。
夏季地陣雨是來的快去得快,在大雨的遮蓋下視野變得模糊,這讓林俊腦子里抓住了點什么東西:“你們裝備了多少指北針?”
他問地是邊防連長。
“連部里我有一個。”
“就一個?”
“是的,安德烈同志。”
這就是林俊想到的問題:目前蘇軍一線部隊指北針裝備數量嚴重不足。很多步兵部隊甚至連一級單位都沒有!
作為一名飛行員,對于方向感的要求比任何人都要強,但蘇芬北邊一線千多公里邊境基本都是林區,如果是在黑夜漫長的冬季把他丟到那,林俊也會一時找不著北:冰凍的針葉林你沒有日月和星星作為方向指引,所謂地樹冠樹樁指引方向在能見度常常糟糕至極的林區(極夜加上嚴寒導致的冰霧。)也根本行不通。
只有最有經驗的林區獵人和伐木工才不會在那樣的情況迷失方向,林俊沒這個本事,一般的紅軍官兵更沒有這個本事。歷史告訴林俊。有很多蘇軍部隊就是因為迷失方向而被芬軍殲滅,更不用說因為無法辨別方向導致延誤戰機和誤傷的事。
這下回莫斯科后林俊又有事可做:給下面的工廠下達加緊生產一批軍用指北針地命令。
軍用指北針和民用的指北針、指南針大有區別,將他說成小型羅盤可能更合適,除了能夠指示方向。現在的蘇軍制式便攜指北針還能測量距離、得出行軍時間及速度計算、測定目標斜面的坡度和概略高度,是行軍打仗地好助手。
“我會盡快給你們軍區弄一批指北針。裝備一到立刻下發部隊,爭取裝備到排一級單位,要教會戰士們正確的使用方法。裝備是要用地,不能只放在倉庫里發霉。”
林俊的前一句話是說給司令員聽,而后一句針對的是這里的所有人:蘇軍常常將一些精密裝備存放在庫房里,結果需要時卻沒多少人能熟練使用,成了無用的擺設。林俊不求每個戰士都能熟練使用指北針的各項功能,客觀條件放在那,不可能人手都裝備一個,就是進行突擊上課不常用也會忘計使用方法,像計算高度坡度等數學方式不經過專業訓練,文化程度偏低的戰士很難記住,但至少能搞清楚哪個方向是北。
“您放心,我會下命令讓下面基層都熟練掌握裝備的使用。”
在卡累利阿地峽找不到方向還是小事,芬軍的機槍大炮會告訴你
北方,但北邊的林區可沒人告訴你方向。林俊的話了燃眉之急:連這種小裝備安德烈同志都能想到,看來那句“需要什么就給什么”是貨真價實的。
“再往前20幾公里就是芬軍的第二道防御地帶,也是他
回去的路上林俊問。
“您常提到冬季進攻,寒冷的氣候對我們不利,對芬蘭人也是一樣,這樣我們就能用對付第一防線的方式突破他們的主要防御區。”
德邊科有些東西沒說出來,但看過地圖的人都能明白:越過邊境20公里就是密集湖區,芬軍的主要防御地帶都是依托有利的湖區地形在湖的北面修建,大大小小又大部相連的湖泊就是芬蘭人的天然屏障。如果是在蘇軍習慣進攻的夏季發動攻勢,陸軍部隊突破第一道防線問題不大,但一旦抵達湖區就干瞪眼,更不用說密布的沼澤地帶,而唯一的幾個路上通道是芬軍防御重點中的重點。但嚴寒的冬季就不同了,坦克部隊都能順利通過的冰湖就不再是芬蘭人的盟友,蘇軍的重炮的坦克能順利的通過湖面和沼澤。
615,結束列寧格勒視察的林俊乘機返回莫斯科,在昨天他已經簽署了生產兩萬套制式指北針的命令,其中有五千套將優先提供給列寧格勒軍區。
指北針的生產不是大問題,估計現有的生產企業最多三個月就能完成,方向問題很快就能搞定,但莫斯科還有個大問題需要林俊去解決——斯大林要擴軍。
擴軍是好事,要知道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大部師軍級單位都未滿員,導致戰斗力嚴重不足,但這次斯大林好像把情況想的過于樂觀,林俊在得知擴軍初步方案時就想到一個名詞:大躍進!
再建20個機械化軍,每軍編制坦克超過1000。空軍則需要采購25000米格-1、.方面都遠遠超過了蘇聯經濟和工業的承受能力。
“斯大林同志,這個計劃根本行不通。”
斯大林詢問林俊的意見,他是當頭一盆冷水。
“為什么?你不是擴軍的最堅定支持者嗎?”
“斯大林同志,我軍目前實力最強的滿員坦克軍也就是600輛坦克左右的編制,機械化軍就要求1000輛坦克~初步方案看,光突擊生產兩萬輛新式坦克就無法完成。”
突出“初步方案”是為給老爺子有臺階下,而常常下地方視察,熟知基層生產能力的林俊當然比讓些只會寫寫書面文件的家伙有實際發言權:他將蘇維埃所有坦克制造廠的實際生產能力往那一放,斯大林就要再次好好的考慮考慮。
KV-1到今年年4多不會超過30輛,如果要按照初步擴軍方案,那就需要將國民經濟不顧后果的立刻轉入戰爭狀態,但按照林俊的看法,目前要做的是要逐步開始做戰爭來臨的準備,而不是一下子來個“大躍進”,那副作用將是難以承受的。
坦克的生產實際都已經這樣,作戰飛機更是如此:一切只能逐步增加生產能力,這樣從整個工業體系的發展和轉型來看才較為現實。
“斯大林同志,我們起碼還有兩到兩年半的時間來應對有可能爆發的戰爭,按照目前的生產增長指標,到時我們就已能有極為強大的技術裝備力量,不切實際的搞快速躍進反而會壞事,裝備質量不能保證不說,整個工業體系也可能向著畸形的方向發展。”
“安德烈,這話也只有你敢這么說。”
斯大林正在建設無敵軍隊設想的興頭上,也只有林俊敢這么掃他興。
林俊傻傻的笑了一下,“我這里有一份相對實際的擴軍的方法,不僅能大大加強我軍的作戰能力,還能合理的刺激軍事工業的發展。”
要否定一樣東西,那就必須拿出一份更合理、更有說服力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