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

什麼是理解的深度呢?理解的深度就是:當你能夠站在別人的鞋子裡面,當你能夠從別人的眼睛觀看,當你能夠從別人的手裡來感覺,當你能夠站在別人的存在裡,站在別人的中心上,通過他來看——他怎麼感覺,他感覺什麼、他說什麼。

有知識的人總是盲目的、喜歡爭辯的,他總是對的,而別人總是錯的。他總是在討論,他的討論變得令人厭惡。他總是很自負,總是在防衛。他不能理解任何人。不管你說什麼,他都要否定。他會說:“不”,因爲在“不”裡面有力量。記住這一點:一個還沒有認識到說“是”的力量的人還沒有智慧。他不停地說“不”,因爲每當他說“不”的時候,他都覺得很有力量。你感覺過嗎?只要說“不”,你就覺得很有力量。說“是”,你就覺得臣服了?!笆恰弊兊煤芾щy,所以,不管誰在說什麼,你都繼續反駁,你總是對的。

這怎麼可能呢?這整個世界——這麼多的意識,這麼多看待生命的方式——都是錯的,只有你是對的?這似乎是一種非常非常自負和暴力的眼光。一個有悟性的人知道:每一個人在這種或者那種意義上多多少少都是對的。

從前有一次:

一個蘇非的神秘家當上了法官。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個有悟性的人——就是老子所說的有理解的深度。

第一件案子擺在他的面前。甲方辯護,他專心地聽,然後他說:“對,完全對?!?

書記官很擔心,因爲他還沒有聽到乙方的辯護,在沒有聽到另一方辯護的情況下,一個法官怎麼能說這種話呢?所以他湊到法官耳邊小聲地說:“我想你還不知道法庭的方式。你不應該這麼說,因爲那是一個判斷,你這麼一說,案子就結束了,但是你還沒有聽到另一方的辯護!你怎麼能對這一方說他們是對的呢?”

法官說:“你說得對。讓我來聽聽另一方的辯護?!?

他聽了另一方的辯護,聽得很專心,然後說:“對,完全對?!?

現在書記官認爲這個人是發瘋了。怎麼可能雙方一起對呢?他又湊過來說:“你在幹什麼?你是喝多了還是發瘋了?怎麼可能雙方都對呢?”

法官說:“當然,你是對的。怎麼可能雙方都對呢?”

這就是一個有理解的深度的人,對他來說,每一個人都是對的——因爲他能夠穿透你存在的深度,也能夠看見你的觀點。他並不封閉在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哲學、自己的信條。實際上,他什麼也沒有——他是一個敞開的人。他能夠進入你,看穿你,能夠看見爲什麼,爲什麼你在堅持,他能夠感覺到爲什麼你感覺你是對的。

但是這樣一來,這種類型的人就會成爲一個奧秘。你要麼把他叫做瘋子,要麼把他叫做聖人,他超越這個世界,他不需要干涉我們的生活。

馬哈維亞就是這樣。他創造一種邏輯,那種邏輯以前從來沒有過。他創造一種叫做syatvad的邏輯——“也許”的邏輯。無論你說什麼,他都會說:“也許你是對的。”如果有人來說:“我相信上帝。”他就會說:“也許上帝存在?!庇肋h是也許,你怎麼可能絕對錯誤呢?因爲一股生命力,一個上帝在你裡面,你怎麼可能絕對錯誤呢?肯定有一些東西是對的?;蛟S我們無法理解它,或許我們無法感覺它,但是在你的裡面肯定有一些東西是對的。如果上帝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裡面,那麼每一個人都有一種權利在某些意義上,他是對的。

馬哈維亞穿透得很深,他坐在那裡,另一個人跑過來說:“我不相信上帝,上帝並不存在。”馬哈維亞說:“也許你也是對的。在某種意義上,上帝是存在的。在另一種意義上,上帝是不存在的。”然後他創造一種新的邏輯,一種新的邏輯向度。

只有兩種邏輯:一種是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另一種是馬哈維亞的邏輯。亞里士多德說A只能是A,A永遠不能是B。馬哈維亞說A可以是A,也可以是B,也可以是C,也可以是D……一直到Z。有這麼多角度,有這麼多看事情的角度——他說有7個立場,但是要理解馬哈維亞是很困難的,所以他無法擁有很多追隨者。那是不可能的。即使那些追隨他的人,他們之所以追隨他,也是因爲他們碰巧生在他的圈子裡,否則那是不可能的。我還沒有遇到過一個耆那教徒,他能夠真正地追隨馬哈維亞。

我曾經跟一個耆那教的和尚談話,他是耆那教的一個大和尚,我問他:“你認爲syatvad怎麼樣?”

他說:“它是絕對真實的?!?

我說:“那麼你就不是一個syatvaa,你應該說也許,”即使對馬哈維亞你也應該說:“也許他是對的?!?

但是沒有耆那教徒能夠這麼說?!耙苍S?馬哈維亞是絕對正確的?!薄麄兙驮谀茄e錯過了。他們說耆那教義是絕對正確的,而耆那教義的整個觀點就是:沒有什麼是絕對正確的。

前幾天有一次,木拉·納斯魯丁的妻子去看索諾(sona)——你知道索諾嗎?他是用紙牌算命的人——她回來以後心煩意亂。

未來使人心煩意亂。任何關於未來的事情都使人心煩意亂。最好不要知道未來,因爲你一旦知道關於未來的什麼事情,它就開始改變你的現在,然後就有心煩意亂。

她非常擔心。木拉·納斯魯丁問她:“怎麼了?”

她說:“我去找過算命的人,她是一個非常好的女人,她對我說了一些事情,我非常擔心?!?

木拉·納斯魯丁說:“不要擔心。生活當中沒有什麼事情是確定無疑的,所以不可能做出預言。我告訴你,只有傻瓜纔會確定?!?

他的妻子說:“你對此真的那麼確定嗎?”

他說:“絕對確定!”

只有傻瓜纔會確定。如果一個人對此絕對確定,那麼他就變成了一個絕對的傻瓜。沒有一個耆那教徒有勇氣說:“也許馬哈維亞是對的。也許那些否定馬哈維亞的人也是對的?!睕]有一個耆那教徒有這種勇氣——所以我說沒有一個耆那教徒有馬哈維亞的悟性,這很困難。

古代的智者有微妙的智慧和理解的深度,他們高深莫測,所以無法被理解。

你往自己裡面進入得越深,對別人來說,你就變得越不可理解,因爲他們生活在表面上。如果你生活在表面上,每一件事情都可以——他們就理解你。他們知道表面,但是如果你開始向下移,更深地進入你的深處,那麼終有一天你會變得不可理解。你已經超越了他們了,他們無法理解你。

就在二三天以前,有一個桑雅生來找我,他說:“我不能再來聽你的演講了,我覺得很厭倦?!蔽艺f:“你不要來了!不要來了!”當他說他覺得很厭倦的時候,他以爲他在說關於我演講的事情。他在說關於他自己的事情,我所說的已經超出他的理解力了,他無法進入那樣的深度,它已經超出他的範圍了。所以他覺得很厭倦。

有兩種途徑可以使一個人覺得厭倦。要麼某件事情被不斷地重複,有一個音符被不斷地重複,一個單一的調子——然後你就覺得厭倦……催眠曲就是以這種方式創造的。母親不斷地重複某一句,孩子覺得厭倦,就睡著了。那是遭受失眠的人應該對自己做的事情。咒語就是這樣起作用的,摩訶裡西摩赫西(MaharishiManesh)瑜珈行者的超越冥想幫助那些喪失睡眠能力的人。對他們來說,超越冥想是完美的,因爲它會引發厭倦。你在心裡面重複一句咒語——不停地重複、重複——頭腦感到厭倦,因爲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可以知道,沒有興奮,同樣一個詞重複、重複、重複、重複……你就睡著了。

或者當有些事情超越你的時候,你也覺得厭倦。當有些事情太深奧了,對你來說,它是不可理解的,你就覺得厭倦。

他們高深莫測,所以無法被理解。

你只能理解到你所覺知的範圍。你的理解無法超出你的覺知,你的悟性必定侷限於你的覺知。如果你想要理解有智慧的人,你的覺知就必須成長。你的覺知越多,你越能穿透他們。只完全覺知的時候,一個老子纔會完全向你敞開。並非他是封閉的,他永遠是敞開的——但是你無法進入他。你還沒有能力進入他。

因爲他們無法被理解,所以只能對他們勉強加以描述。

因爲你無法理解真正有智慧的人,所以你對他們感到困惑。關於他們的謠言和矛盾百出的事情到處傳播。有人說葛吉夫是一個上帝,有人說葛吉夫是一個撒旦,這兩種謠言都是真實的——因爲一個有深度的人就是兩者在一起。

所以只能對他們勉強加以描述。

所以人們以這些方式描述他們:小心翼翼地——有智慧的人在你看來非常謹慎。他不是謹慎,他是警覺。這裡面有一個差別,一個巨大的差別。當一個人小心翼翼的時候,他是在害怕。比方說,在一個漆黑的晚上,你在森林裡面迷路了;你小心翼翼地行動。每一步都有危險、死亡。在那個小心翼翼裡面,有一種警覺來到你的身上——你可能已經感覺到了。每當有危險的時候,都有一種警覺來到你的身上,每當有危險的時候,你都變得有點警覺——並非就是警覺,只是謹慎而已,但是要變得謹慎,一個人也必須有點警覺。它是自動來臨的,那種警覺是謹慎的一個自發的影子,但是我們並不知道警覺是什麼,所以當我們看見一個有智慧的人,一個佛,在走路,我們就認爲他小心翼翼,那是我們對他的覺知的理解。

小心翼翼地,好像在橫渡冬天的河流。

他看起來似乎小心翼翼地。

猶豫不決地,好像一個人在害怕四周的危險……的結論像一個緩衝器在運作,你害怕去碰觸生命。

不,有智慧的人不是猶豫不決的,但是他不像傻瓜那麼確定。他對生命沒有現成的解答,所以他看起來猶豫不決。他並不帶著結論生活。他敞開地生活,向將要發生的一切敞開。他的心裡沒有結論。他不會把他的結論強加給生命,他保持警覺,並幫助生命達到它自己的結論。他合作,他不強加——這裡面有一個差別。

我們帶著結論生活。比如,你們來聽我說話。有人告訴你關於我的事情。他是一個朋友,他談論我,他讚賞我,他給你留下印象。你帶著一個結論來聽我說話:我是一個好人?,F在你將帶著這個結論來聽,而且你的結論將被加強。你會回家說:他是對的,那個朋友是對的。然後另外有人在同一個早晨來了。他遇到我的敵人,他告訴他很多關於我的事情。使他相信我是一個壞人,但是他的好奇心起來了——一個人也想去看一看那麼一個壞人。他也在這個早晨帶著結論來聽我說話,然後他將帶著他的被加強的結論離開。

只有那些到我這裡來不帶任何結論的、敞開的、像鏡子一樣的人,纔會看到我的真面目。否則你的結論就會變成我的臉,你會把它硬貼在我的臉上。

一個有智慧的人並不是猶豫不決的,但是他顯得猶豫不決,因爲他不帶任何結論生活,他一刻接著一刻地行動。他從來不從過去攜帶任何結論。無論生命帶來什麼,他都以一個新鮮的意識來面對它,而不是以一個揹負著結論的意識來面對它。如果這樣的話,每一樣東西都是死的。你透過結論來看——那意味著你透過過去來看,那意味著你透過你的經驗、透過你的頭腦來看。你從來不直接跟生命接觸。在你和生命之間有一個緩衝器。

你小心翼翼地,好像在橫渡冬天的河流。

他不是小心翼翼,他是覺知。

猶豫不決地,好像一個人在害怕四周的危險。

不,他不是猶豫不決,他是沒有結論。

嚴肅莊重,好像一個人在作客……

不,他不是嚴肅莊重,但是他顯得這樣,因爲他不是膚淺的。他不笑,他的笑不是膚淺的人的笑。他最多微笑,甚至微笑也太過分了。實際上,他甚至連微笑也不需要,因爲他的整個存在充滿著那麼多的美麗、那麼多的祝福、那麼多的快樂,所以他不需要。

你會感到驚訝,那些笑得最多的人,他們的心裡真的很悲傷;他們用笑來遮掩他們的悲傷,他們試圖用笑來愚弄自己,讓自己以爲他們是快樂的。那些高聲大笑的人,他們的內心幾乎總有深深的創傷。他們不想走進那些創傷。

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34章 聰明的老人 (4)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34章 聰明的老人 (4)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
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34章 聰明的老人 (4)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1章 道的特性 (2)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34章 聰明的老人 (4)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24章 沒有意義 (3)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3章 絕對的道 (2)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澎湖县| 宁都县| 竹北市| 施甸县| 镇江市| 阿克| 松滋市| 嫩江县| 福贡县| 武宁县| 安西县| 南康市| 潼南县| 浙江省| 固原市| 德清县| 新兴县| 廊坊市| 余江县| 南丹县| 鹤庆县| 江门市| 贵南县| 霞浦县| 綦江县| 获嘉县| 永新县| 桦南县| 恭城| 宁河县| 玉龙| 余庆县| 保康县| 威海市| 江西省| 梨树县| 宁明县| 九江市| 新巴尔虎左旗|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