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夜間8點,合流後的德國北海艦隊浩浩蕩蕩回到了挪威沿海附近,具體位置大約在卑爾根西北方向100餘海里,距舍德蘭羣島中的梅恩蘭島也只有100多海里,距離法羅羣島大約是300海里。
利用夜幕降臨的機會,整支艦隊進行了重新編組與補給,大多數軍艦此時燃油、物資均不缺乏,但續航力只有700海里的S艇們急需補給燃油和魚雷。爲這50餘艘S艇進行補充的是海軍司令部臨時調集、從卑爾根出發的運輸艦和油船,除補給外,運輸船還要負責把今天從海里撈起來的英國海軍倖存官兵將一併押解回挪威,稍後送回國內戰俘營。
“你們可真能折騰啊,這一上午就用掉50多條魚雷?幹沉了主力艦還是商船?”
“沒有……就一艘驅逐艦,另一艘跑了。”
“用最新型號魚雷對付驅逐艦?虧你們想得出來,魚雷不要錢啊?”
“長官下的命令,理解的要服從,不理解的也要服從,再怎麼算消耗50條魚雷擊沉一艘驅逐艦也是劃算的。”
速度較慢但火力強大的提爾匹茨號、呂佐夫號、舍爾海軍上將號加上4艘驅逐艦組成了炮擊編隊;希佩爾號、歐根親王號和塞得利茨號歸入航母編隊擔任核心護衛。利用重新編組的機會,馬沙爾對指揮官人選也進行了調整,他認爲貝少將更富有進攻精神,將其變更爲炮擊艦隊指揮官,而庫梅茨中將十分謹慎的特點使其能在擔當航母護衛軍艦指揮官時發揮更突出的作用。對這個調整不僅海軍司令部予以了認可,雙方當事人都高高興興地接受了。
唯一分歧在於沙恩霍斯特號,貝少將希望將這艘戰列巡洋艦納入自己手下管轄,而庫梅茨認爲航母編隊炮戰火力不足,最好擔任艦隊護衛,經仔細研究之後,沙恩霍斯特號最終留在了航母編隊中,但一旦炮擊編隊有需要將第一個趕赴增援。
雷德爾沒把霍夫曼的牢騷轉發給部隊——情況已這樣了,他也不想再給艦隊額外潑冷水。但隨著消滅敵艦的興奮勁過去後,今天上午爲追逐英國巡洋艦編隊而浪費5小時的弊端便逐步暴露出來,不僅馬沙爾、庫梅茨等一干高級軍官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擬定計劃的參謀們也開始犯愁:根據原計劃,當天下午提爾匹茨號編隊應該把英國艦隊吸引走,然後主力艦隊趁夜色穿過舍德蘭羣島中間海域順利突入大西洋。但這場戰鬥一打,不僅多花了5小時,距離原定位置還遠了100餘海里,累積起來的後果就使艦隊原定夜間穿越的計劃泡了湯。
如果再按部就班執行原計劃就變成必須在大白天穿過舍德蘭羣島海域,沒人敢如此冒險。
即便天氣預報報告說明天上午會有風雪、能見度不好、飛機依然不能出動等有利因素,參謀們經過綜合權衡仍然認爲把握不大:舍德蘭羣島中間僅僅只有40海里寬的水道,如確信敵艦隊已被調走還敢嘗試夜間穿越,現在兩個條件都不具備只能放棄,否則就不是穿越潛入而是強攻了。
另外,打了巡洋艦編隊後,北海艦隊的位置和動向就暴露了,敵人很容易判斷出下一階段的動向,參謀們認爲英國艦隊很可能等在法羅羣島、舍德蘭羣島與蘇格蘭北部這片三角地帶中,艦隊衝過去只能是自投羅網。追緣之傾城王妃
小澤和日本參謀組倒是藝高人大膽,建議合流後的艦隊白天強行穿越,他們的判斷依據是皇家海軍在該海域調度尚未完成,目前實力不強,即便有艦隊阻攔也能一路殺過去,但這個建議被馬沙爾等人毫不猶豫地否決了——他認爲英國艦隊應該有4-5艘主力艦,雖然論單艦戰鬥力沒有一艘比得上提爾匹茨號,可德國能拿出來的也就是這麼一艘主力艦,沙恩霍斯特等幾艘軍艦上的283mm艦炮用於對付巡洋艦或者商船是綽綽有餘的,對付主力艦就不夠看了。
所有人都沒想到,雖然聽上去很冒險,但日本參謀組的觀點更接近事實真相:此刻在這片三角海域的皇家海軍只有一支E艦隊,兩艘核心軍艦一艘是阿肯色號、一艘是拉米里號,硬碰硬交戰整支德國艦隊完全能佔據上風,可惜馬沙爾的謹慎使他拒絕了這種冒險的行爲。
艦隊最後準備另闢蹊徑,將原先規劃的11日夜間突入大西洋變成12日夜間突入,海嘯計劃整體往後延一天。由於不再走舍德蘭水域,再選擇新的突破路線時就只剩下2條路:第一條是走格陵蘭島與冰島之間的丹麥海峽——英國人稱之爲西線,第二條是走冰島與法羅羣島之間的水道——英國人稱之爲中線。
參謀人員仔細計算後發現,如要在夜間穿越,走西線很不保險:從現在開始艦隊必須以26節以上的高速連夜進軍,中間不能受半點耽擱。這是非常危險的策略,不但全部艦艇不能以經濟航速前進,萬一碰到敵軍軍艦連回旋餘地也沒有——不用碰到皇家海軍軍艦,只要碰到一條發出報警信號的拖網漁船或運輸艦就會給艦隊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只能走冰島-法羅水道?”馬沙爾不放心地問道,“潛艇有這個方向的明確情報傳來麼?”
“沒有,但我們認爲敵人一定會有艦隊安排在那裡,問題是數量、艦型以及我們的穿越速度。”北海艦隊參謀長紹恩說道,“根據反覆圖上作業,我們擬定了一個方案:艦隊主力以18節左右的航速沿現有航線向西北方向開進,明天傍晚6點時可抵達北緯64度線位置,然後再以24節的速度折向西南並穿越冰島-法羅水道,如一切順利,大約可在13日清晨進入大西洋,此時與冰島、法羅羣島、不列顛本土的距離都超過400公里,能有效擺脫其防空圈。”
“最大風險是什麼?”
“如途中爲敵軍所發現,只能掉頭向更遠的地方開進,突進時間再推遲一天,變成13日夜間走丹麥海峽進入大西洋。”紹恩嘆了口氣,“最好不要再拖延時間,各方面情報顯示英國人在四面調集艦隊合圍,海軍司令部傳來消息說美國大西洋艦隊增援部隊已經出發,3-5日內會抵達,時間拖得越晚對我們越是不利。”
馬沙爾對此深以爲然:這次艦隊出動雖然挑的是皇家海軍比較虛弱的時期,但艦隊爲的是執行海嘯計劃而不是找敵人決戰來的,倘若此時直布羅陀通道打通,聚集在地中海的全部軸心海軍力量能夠噴薄而出,決戰倒也不怕,光憑北海艦隊的實力還是弱了一些。暗夜魔門
“把變更後的計劃發給柏林,讓貝少將率領炮擊編隊率先出發,我們過一小時再行動。”
今天上午僥倖逃脫的守望號驅逐艦以最快速度駛離戰區後便向愛丁堡駛去,剛抵達碼頭,早已等候在此的海軍情報處官員立即取下了軍艦拍攝的膠捲用飛機給倫敦海軍部送過去。本來這樣的照片在忠誠號上也有一批,但被擊沉在了北海,因此海軍部高層看到的只是就是守望號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從左翼拍攝的照片。
“確實是航空母艦沒錯……”雖然因爲距離和天色緣故,拍攝的照片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但海軍專家一眼就能看出這是“貨真價實”的航空母艦,不是油輪或別的船隻裝扮的軍艦,而通過與周圍護衛軍艦的體積比對,確認噸位不在4萬噸之下。
這個判斷讓海軍部所有高層都皺緊了眉頭:德國人來者不善!
“在林仙號脫離戰場後,我們就與德國艦隊主力失去了接觸,唯獨有一點可以肯定,就衝這支艦隊的規模與航空母艦的數量,他們絕不是爲了接應提爾匹茨號回國的。”
丘吉爾憂心忡忡地問道:“你們的判斷是什麼?”
“敵軍最大可能是沿西北方向行動,然後伺機突入大西洋,突破渠道或是走西線,或是走中線。”
“在這條航線上我們還有其他部署麼?”
“沒有了。 ”托維搖搖頭解釋道,“所有該海域的商船已全部遵照警戒命令回港,我們只部署了幾條拖網漁船,但如敵艦夜間行動,幾乎沒什麼用。”大不列顛還沒富到給漁船也安裝雷達的程度,他們用的還是最傳統的目視觀察,在風雪交加的北大西洋海域,夜間觀察水平幾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計。
“現在怎麼辦?讓E艦隊和W艦隊分別扼守麼?”
“我們打算將W艦隊主力佈置到冰島東北方向約100海里的位置上,不論德國人走西線還是中線,我們都有機會遭遇並攔截他們。”
“有把握麼?”
“一旦攔截成功,W艦隊不準備進行正面交戰,只把他們吸引過來,然後讓E、W兩個艦隊合流後再迎擊。”托維嘆了口氣,“目前我們實力不足,只能採取這種策略。”
丘吉爾沉默不語,半天后下定了決心:“可以先按這個策略進行應對,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德國人進入大西洋航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