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累積更新12000字,第二更到,求票】
雖然蘇聯花了鉅額的冤枉錢,但他們從中華帝國進口了大批的工業設備,這些工業設備對於蘇聯的經濟恢復和國防建設是相當重要的,爲蘇聯日後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而中華帝國向蘇聯提供了20龍幣的鉅額貸款,同樣對蘇聯的國家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崛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當然,中華帝國方面並沒有深刻理解蘇聯的國家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巨大能量,雖然在蘇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狠狠的敲詐了蘇聯人一筆鉅款,但是卻沒有預料到蘇聯利用這個機會迅速建立了國家工業體系,並且在不久的將來迅速恢復了經濟,而且一路高速發展,甚至一度對中華帝國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威脅。
中華帝國並未預料到未來的事情,但就眼前利益而言,中蘇貿易令中華帝國賺的金玉滿鉢。尤其蘇聯的工業被破壞殆盡,中華帝國的各種商品得以源源不斷的進入蘇聯,並迅速佔領蘇聯市場。
中蘇建立貿易的第一個季度,中華帝國便出口到蘇聯800多萬噸各種商品和貨物,貿易額高達10億龍幣,整個蘇聯國內到處充斥著中華帝國的商品,如果不是當地的白人和俄語不斷提醒的話,還以爲到了中華帝國了呢。
第一個季度是中蘇貿易額最高的一個季度。因爲蘇聯急需要這些設備和商品來恢復蘇聯經濟和維持社會生活穩定。此後每個月開始回落,因爲蘇聯人除了購買必需之物資外,沒有多少餘錢用來採購。儘管蘇聯人沒有多少錢,但是中華帝國的商人們還是能夠從他們的口袋裡摳出最後一分錢的。
中華帝國同蘇聯的貿易令歐洲國家們羨慕嫉妒恨。很快,歐洲國家當中便不再團結一致。德國有感於同盟國集團的破碎,爲了抵抗協約國的威脅。德國決定不再犯世界大戰期間兩線作戰的錯誤,趁著沙俄被蘇聯取代之機,德國希望修復跟蘇聯的關係。這樣一旦再次爆發大戰。德國不必兩線作戰。專心對付西線的法國和英國纔有勝算。
早在沙俄時代,德國就爲了整垮沙俄而扶植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給列寧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因此德國和蘇聯之間有著一段蜜月友誼期。
德國希望跟蘇聯建立友好關係,這樣才能夠保證德國不會腹背受敵。同時德國經濟亟待恢復,同蘇聯的貿易對德國非常重要,於是德國政府派出國務副總理秘密訪問莫斯科,同列寧會面,洽談蘇德貿易合作問題。
蘇聯跟中華帝國達成的貿易協定屬於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爲此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爲蘇聯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接受。如今德國伸出援手令蘇聯非常高興,列寧高度重視同德國發展貿易合作關係,因爲他知道德國的技術先進,同時德國急需要恢復經濟,蘇德兩國有著共同語言。同時,蘇聯也不想被中華帝國控制住,因此發展多邊貿易是蘇聯的出路。
德國除了政治上跟蘇聯保持和平相處的關係可以抗衡協約國的威脅之外,其經濟亟待恢復。蘇聯就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中蘇巨大的貿易額令德國饞涎欲滴,如果這筆錢能夠給德國,將會極大的促進德國的經濟恢復速度。而德國自認爲他們的技術儲備不比中華帝國差多少,可以用比中華帝國還優惠的價格跟蘇聯交易,搶中華帝國的貿易額。
蘇德兩國互有所需,一拍即合,很快就簽署了雙邊貿易協定。跟中蘇貿易協定比起來,蘇德貿易協定非常公平,德國向蘇聯出口技術和工業設備,蘇聯勒緊褲腰帶省下錢來給德國,雙邊貿易自建立後,不到四個月時間,貿易額便擴大至4000萬龍幣,而中蘇貿易額則下降至不足5000萬龍幣。
德國出來搶中華帝國的對蘇貿易額,這令中華帝國非常的不滿。很快,中華帝國就出面干涉,藉口德國向蘇聯提供了中華帝國限制出口的高新技術爲由,對德國的公司企業進行經濟制裁。
德國在世界大戰中本土未受破壞,因此在中華帝國的部分貸款支援下,經濟恢復很快。但跟蘇德貿易比起來,中華帝國始終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國,德國很多領域所必須的技術和設備都得從中華帝國進口,而且中華帝國握有德國高達800億馬克的國債,德國魏瑪政府對中華帝國的經濟制裁非常恐慌,立即派出國家高級官員赴華解釋。
但不管德國官員如何解釋,中華帝國的對蘇聯的貿易份額受到影響,涉及數千萬龍幣的利潤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逼不得已,德國只好屈從於中華帝國的意志,立下保證書禁止向蘇聯出口中華帝國所不允許的高新技術和相關產品,爲了彌補中華帝國在對蘇貿易上的損失,德國政府以後每年在正常中德貿易的額的基礎上,都額外將蘇德貿易總額的70%轉向中華帝國採購商品。
得到德國政府的保證後,中華帝國才取消了對德國的經濟制裁,不過中華帝國將派出專員監督德國對蘇出口事宜,對此德國政府也同意了。
就這樣,蘇德貿易協定得到了中華帝國的默許。
然而,歐洲其他國家很快也發現了蘇聯這塊大蛋糕。靠近蘇聯的波蘭、芬蘭、瑞典等國也一定的工業基礎,對蘇聯出口有利可圖。既然德國都已經跟蘇聯建交併恢復貿易了,那麼他們這些國家自然也不樂意跟鄰國鬧僵,迅速跟蘇聯建交併恢復貿易通商往來。這些小國家跟蘇聯的貿易額不大。對中華帝國的商品競爭力不構成威脅,因此中華帝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不過,對於歐洲協約國來說,德國和蘇聯恢復合作令英法意三國非常擔心。世界大戰期間,儘管沙俄沒有取得一場對德像樣的戰役。但是卻牽制了同盟國五百萬軍隊,給西線的英法減輕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可以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沙俄的滅亡一度令協約國差點被同盟國打敗,協約國知道沙俄對同盟國牽制的重要性。如今沙俄沒了,協約國失去了一個可以在東線牽制德國的重要盟友。這已經讓協約國處於不利局面了。本來協約國牽頭組成歐洲反蘇反共產國際同盟。目的之一就是讓德國和蘇聯敵對,讓蘇聯繼續扮演沙俄的角色。但如今蘇德建交,還簽署了貿易協定,這給協約國敲響了警鐘。
爲此,協約國一方面在歐洲大肆宣揚德國被蘇聯赤化了,將成爲歐洲資本主義世界的敵人,呼籲歐洲各國孤立德國。同時,協約國立即將德國告上國聯法庭,因爲國聯有一個重要的共識就是集體反共產國際。協約國指責德國和蘇聯勾結,違反國聯協議,要求國聯對德國進行制裁。
但令協約國悲催的是,德國作爲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英法意三國的提案。同時,德國爲了自保,把中華帝國也拖下了水。理由是中華帝國也跟蘇聯建交了,而且也簽署了貿易協定。
因此,中華帝國不得不幫助德國解釋,安撫英法意三國。稱跟蘇聯建立貿易關係只是爲了人道主義,因爲中華帝國不忍心看蘇聯餓殍遍野,純粹爲了幫助蘇聯人民,跟蘇聯政府沒有關係。中華帝國在國聯大會上重申堅持反共產國際的態度不變,打消所有成員國的擔心。
中華帝國的出面解救了德國,使得國聯沒有通過制裁德國的提案。而意大利此時也妥協了,因爲世界大戰沒有給意大利帶來好處,英法沒有兌現承諾,令意大利跟協約國陣營離心,此時意大利發現德國的經濟恢復速度快於英國和法國,因此意大利這個牆頭草決定向德國示好,最後出面跟中華帝國一道爲德國解圍。
英法兩國見國聯上沒有扳倒德國,於是計劃單方面對德國實施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但英法兩國國內的經濟不景氣,距離恢復元氣還早著呢,對德經濟制裁不起作用,因爲德國的最大貿易國是中華帝國,跟英法的貿易從來都因爲敵對關係都是個位數。經濟制裁無效,政治上孤立德國也沒有起色,因爲德國和中華帝國的關係密切,加上蘇聯也力挺德國,歐洲各國都不想得罪德國,生怕將來大戰再波及他們。
在軍事層面上,英法一度計劃武裝入侵德國,因爲法國一直對德國佔據的阿爾薩斯和洛林耿耿於懷,期待有一天奪回。但英法兩國軍方都擔心再次爆發大戰,而且也力不從心,加上中華帝國和意大利都不同意動武,於是也就作罷了。
最終,英法不得不承認現狀,暫時拿德國沒有辦法。不過,英法也不希望蘇德建立友好關係,因此爲了拉攏蘇聯,英法於1923年夏天跟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並恢復了雙邊貿易。
蘇聯對此相當高興,歐洲列強和東方中華帝國之間勾心鬥角,這正好讓蘇聯從中漁利。於是,蘇聯有了很多的貿易渠道,不再願意被中華帝國痛宰,可以貨比三家然後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渠道購買所需商品。
這樣一來,從1923年秋天開始,中華帝國明顯感覺到中蘇貿易額大幅度下降和縮水,利潤不比從前。爲此,中華帝國照會英法德意等國商討對策。五國都想從蘇聯賺錢,因此很快達成了一致,那就是雙方對蘇聯出口的物資統一定價,一個標準,按照當前五國對蘇貿易額制定出口標準,並且擡高價格,防止蘇聯坐大。隨後,五國制定的方案在國聯大會上獲得了通過,所有會員國一致同意在對蘇貿易上制定統一出口標準,擡高價格以遏制蘇聯發展。
於是,從1923年9月開始,國聯成員國對蘇貿易全面漲價。關鍵商品暴漲200%,各國統一標準,均分貿易額度,以至於蘇聯想要漁利的計劃破產,重新回到始點上。不過。蘇聯的國家社會主義經濟此時已經有所恢復,關鍵性設備和物資已經買到。蘇聯正在努力降低進口,完善國家工業體系,並制定了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
蘇聯進入計劃經濟時代。這點類似中華帝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過卻比中華帝國更加徹底,因爲蘇聯的所有資金、人力和物力都能夠集中到一起去辦一件事,而中華帝國當年受到種種限制,只集中了的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做不到蘇聯這個程度。
因此,包括中華帝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低估了蘇聯的鬥志和能力,爲了當前利益而沒有全面經濟封鎖蘇聯,等到蘇聯發展起來再製裁蘇聯時已經力不從心了。
蘇聯的壯大自是後話,就眼前來說。中華帝國利用蘇聯得到了相當大的好處,整體上得大於失。
第一個回報就是在中蘇貿易建立後的第三個月時,中華帝國向蘇聯出口的一部分武器裝備和醫藥器械是用於幫助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民族解放運動的。
蘇聯通過共產國際在全球各地建立活動小組,煽動當地武裝力量反對歐洲列強殖民者。首當其衝的就是土耳其,因爲土耳其在戰後已經瓦解,加上希臘、英法和亞美尼亞的軍事入侵,導致土耳其失去了大片土地,包括埃及、敘利亞、黎巴嫩、阿拉伯、伊拉克等相繼爆發獨立戰爭。其中伊拉克被土耳其劃給中華帝國的勢力範圍,中華帝國在科威特的駐軍出動鎮壓了伊拉克的武裝起義,但卻扶植了一個伊拉克傀儡政府。聽從中華帝國的意志,實際上已經從土耳其分離獨立,土耳其對此也是默許了。
不過,土耳其不甘心失去埃及、敘利亞等地,因爲埃及有蘇伊士運河,可以爲土耳其換取鉅額收入。但是,就因爲埃及有一個蘇伊士運河,那裡也成了東西方列強激烈爭奪的焦點。
在世界大戰前,中華帝國選擇了退出蘇伊士運河,將股份套現,並且導演了一出精彩的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巨大矛盾之戲,成爲兩大軍事集團爆發大戰的導火索之一。
到了戰後,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知道世界相當長的時間裡會是和平狀態,貿易繁榮,這個蘇伊士運河將會得到鉅額利潤,因此希望重新控制這條重要的經濟和戰略通道。
同樣,大戰後協約國和同盟國達成了馬德里和約,英法德三國重新控制蘇伊士運河。德國有鑑於世界大戰期間根本兼顧不了蘇伊士運河,爲了一個蘇伊士運河牽扯了德國相當的陸軍兵力,而中華帝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早就成功運營,蘇伊士運河對德國來說不在重要,因爲德國商船不需要再經過法國控制的地中海經由蘇伊士運河前往印度洋和太平洋,可以從中華帝國控制的巴拿馬運河直接通過反而更安全。因此德國計劃放棄蘇伊士運河股份,以133億德國馬克的價格轉賣給中華帝國。
刨除馬克貶值因素,這筆錢實際上只相當於2000萬龍幣,跟送給中華帝國沒有什麼兩樣。當然,這實際上是中華帝國和德國之間的政治交易,德國在馬克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將蘇伊士運河的股份賣給中華帝國,自然便宜了中華帝國。作爲回報,中華帝國除了保證巴格達鐵路對德國暢通無阻之外,更是允許德國在戰爭期間使用巴拿馬運河。後面這個對德國海軍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因爲這樣一來德國海軍就可以全球快速投送,戰爭期間可以快速進入印度洋威脅英法在那裡的殖民地了。
而奧匈帝國在蘇伊士運河的股份直接被中華帝國獲得,理由僅僅是奧匈帝國欠下中華帝國鉅額的債務,對此奧地利和匈牙利也沒有反對。
同樣,土耳其在蘇伊士運河的股份也被中華帝國得到,這是中華帝國承諾不支持奧斯曼帝國穆罕默德六世政府,承認凱末爾革命政府是土耳其唯一合法政府的條件之一。
這樣,中華帝國實際上已經得到了50%的股份,而英法意三國始終不放棄蘇伊士運河的股份。這令中華帝國非常不滿。
很快,機會來臨。
世界大戰後,英法趁著希臘和亞美尼亞入侵土耳其時,出兵奪取了埃及。爲加強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國和法國宣佈埃及處於兩國的保護之下。埃及淪爲兩國的保護國。
第二次希土戰爭後,英法雖然承諾將埃及交還給土耳其。但是兩國暗中耍手段,繼續維持埃及的保護國地位,而中華帝國也不希望土耳其和英法和解。對此選擇了默認。土耳其無奈接受了英法的條件。這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
埃及資產階級政黨華夫脫黨提出“通過和平手段”爭取埃及的完全獨立,得到人民的支持。
與此同時,蘇聯也瞄準了埃及,爲了實現全球赤化的戰略目的,列寧指示共產國際領導埃及革命運動,趁機顛覆埃及政權。
1918年冬,埃及資產階級民族運動領袖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殖民當局提出英軍撤離埃及、準許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並組織代表團準備到倫敦同英國政府談判,還要求到上_海國聯申訴。
1919年春。英國殖民當局斷然拒絕這一合理要求,並逮捕了華夫脫黨領導人,引發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義。
1919年3月,以開羅學生的反英示威爲起點,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風潮,迅速席捲全國。
1922年,無效的和平示威在蘇聯的暗中支持下,又轉變爲自發性的武裝起義,開羅等大城市發生了激烈的巷戰。農民在親蘇領導人埃米爾的指揮下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爭,襲擊英軍。破壞鐵路。
到了1922年底,埃米爾的起義發展到很大規模,三十多萬游擊隊遍佈全國各地。
1923年元月,埃米爾攻陷開羅,英法聯軍退至塞得港要塞,蘇伊士運河大部分被埃及起義軍佔領。
1月15日,英法聯軍已經支撐不住了,兩國國內反對戰爭的呼聲一浪蓋過一浪,加上自五國公約大裁軍之後,英法軍隊數量嚴重不足,而且打了這麼長時間,英法軍費開支浩大,財政無力支撐下去。
於是英法兩國向中華帝國求援,理由是蘇伊士運河也有中華帝國的股份在內,總不能被埃及叛軍收回去吧!但中華帝國卻趁機要求收購英法兩國在埃及的股份。對此,英法兩國是相當的氣憤,大罵中華帝國趁火打劫。不過,意大利此時迅速向中華帝國獻媚,主動將意大利手裡的股份作價900萬龍幣轉讓給中華帝國。
英法兩國不同意中華帝國的條件,結果很快埃米爾率軍攻陷了塞得港,5萬英法聯軍被迫投降。
埃米爾迅速成立了埃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全世界都知道了埃米爾背後的主事人是蘇聯,英法兩國跟蘇聯的關係迅速惡化,取消了所有貿易交流。
蘇聯妄圖霸佔蘇伊士運河,指使埃米爾政府無條件收復蘇伊士運河。這觸碰道了中華帝國的利益,於是中華帝國藉口保護蘇伊士運河,出兵埃及。
光華二十三年二月,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20多艘戰艦抵達靠近埃及,沿途炮擊塞得港和埃及沿海城市。中華帝國塞浦路斯軍事基地出動三個航空聯隊空襲了埃及首都開羅,炸燬了埃米爾的總統府。
三月,中華帝國海軍陸戰第三師借道土耳其領土登陸,從西奈半島向埃及軍隊發起攻擊,代號“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大規模展開。
浩瀚的大漠上空,數百架戰機嘯叫著掠過長空,地面上數百輛戰車組成攻擊集羣,轟鳴前進,捲起漫天沙塵,猶如沙塵暴來臨一般。
埃及軍隊雖然打敗了英法聯軍,士氣如虹,但是他們面臨的是武裝到牙齒的中華帝國精銳的裝甲師,埃米爾過度的自信,以爲憑藉著人海戰術和紅色蘇維埃精神力量就可以打敗對手,但是他大錯特錯了,血肉之軀的埃及軍隊碰上鋼鐵洪流的衝擊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血肉橫飛。
三月五日的一場血戰,成爲了埃及史上最殘酷的一戰。中華帝國海軍陸戰三師的裝甲部隊硬是打垮了埃米爾的十七萬精銳部隊,中華帝國的裝甲三劍客製造了駭人聽聞的西奈絞肉機,三個小時內屠殺六萬埃及軍隊,令埃及軍隊聞風喪膽,十七萬大軍一觸即潰。
面對一邊倒的大屠殺,阿米爾束手無策,三天內埃及軍隊連續讓出六座城市,退回開羅,中華帝國軍隨後佔領蘇伊士運河上的三座城市,恢復了蘇伊士運河通航。
由於戰線拉得太長,中華帝國軍休整了三天,這三天裡中華帝國軍陸續從地中海和印度洋抽調了四個陸戰師的兵力,分別從塞得港、蘇伊士港登陸,形成對開羅的三面攻擊態勢。
三月二十二日,中華帝國軍兩個裝甲師和三個機械化步兵師完成了戰鬥部署,迅速向埃及縱深推進。整個埃及大漠從東至西捲起了長達180公里的沙塵暴,垂直席捲整個埃及。
埃米爾見識到了中華帝國軍的強悍戰鬥力,英法聯軍跟中華帝國軍比起來,差距極大。實力的差距不是靠精神力量和人海戰術所能夠彌補的,況且埃米爾的部下基本上都是農民遊擊軍,這令新成立的蘇維埃政權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
埃米爾依靠蘇聯的支持,蘇聯的武器裝備自然不如中華帝國,而且很多武器裝備其實還是蘇聯從中華帝國進口而來。當中華帝國發動沙漠風暴軍事行動時,自然對蘇聯施加了壓力,迫使蘇聯不敢再支持埃米爾。
在這種情況下,埃米爾內部迅速分裂,埃及本土資產階級勢力不甘心被蘇維埃政權統治,迅速向中華帝國靠攏。
埃及王室成員,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阿福德迅速抓住機會,在開羅發動軍事政變,逮捕了埃米爾和蘇維埃政府主要成員。埃及王室復辟,得到了很多埃及元老貴族力量的支持,而埃米爾領導的農民軍沒有政治遠見性,被中華帝國軍打敗後失去了鬥志,因此對於阿福德復辟抱有幻想。
阿福德立即成立埃及王國,自任埃及國王阿福德一世,同時積極派出談判特使跟中華帝國軍接觸。
原本中華帝國軍準備一口氣拿下埃及,然而一個突發性問題令中華帝國軍分外的尷尬。原因是中華帝國軍的裝甲部隊使用的M16戰車出現了嚴重故障,持續多天在沙漠上的高強度軍事行動,使得M16戰車暴露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沒有防沙系統,沙子令戰車故障率暴增,一個禮拜時間超過一半的M16戰車、Z16反坦克戰車陸續拋錨,裝甲師被迫停止前進。W16輪式步戰車雖然還可以使用,但是缺乏攻堅能力,沙漠風暴行動指揮部取消了進攻命令。
當阿福德派人前來求和時,中華帝國政府立即同意暫停攻擊,雙方展開和談。
埃及方面已經被前一個禮拜的戰鬥打怕了,根本沒有注意到中華帝國軍的異常,一心想著和談,於是中華帝國方面提出的條件埃及國王悉數同意了。
雙方談判不到三個小時便達成了一致,埃及承認中華帝國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和管理權,允許中華帝國軍派兵駐守運河,運河周邊100公里內埃及不得駐軍,10公里內由中華帝國軍代管。中華帝國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延長至99年,從1924年起算。埃及賠償中華帝國在蘇伊士運河上的經濟損失,以及中華帝國的軍費共計1000萬龍幣,控制埃及反華抗議活動和言論,給予中華帝國片面最惠國待遇,允許中華帝國公民在埃及開廠等條件。
談判達成後,中華帝國軍陸續撤回蘇伊士運河區,進駐塞得港、伊斯梅里亞和蘇伊士港三個要塞裡。
直到多年後,中華帝國的一個軍事家發表的關於沙漠風暴行動的軍事論文刊登出來,埃及軍方纔知道當時的中華帝國軍裝甲部隊碰上了致命性災難,如果埃及軍隊能夠抓住戰機迅速反擊的話,勝負說不定就會改變,就算打不贏整個戰爭,但也至少挽回些顏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