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他們的目的地就在南華夏海的一個島礁附近,因此現(xiàn)在船上除了華夏人學者以外,只有很少像樑恩這樣真正的友好人士。
船出海不久,船上的會議室裡一位主持者就開始簡單的介紹起了有關於今天要去勘測的那一處水下遺蹟?shù)木唧w情況。
那處水下遺蹟處在很淺的水域之中,只不過因爲位於一處過去的軍事區(qū)附近,所以之前一直都未曾被人發(fā)現(xiàn)。
而最近因爲這些島礁進行擴建人工造島的緣故,所以這些隱藏在一層沉積物下方的水下遺蹟纔會被人們發(fā)現(xiàn)。
不得不說,之前的飛機還是省了很大的一段路程,所以當大家在船上吃完午飯之後,他們就來到了一片海域之中,而在不遠的地方,一條大型抽沙船正在在轟鳴聲中工作著。
很快,船隻找到了一個地方下錨,這個地區(qū)之所以會被選做造島的基礎是因爲整片海區(qū)下方有暗礁,但這也讓樑恩他們現(xiàn)在乘坐的這條船不得不在距離目的地五六百米的地方下錨。
“這已經(jīng)是距離目標最近的地方了,如果再往前倒不是不可以,但一旦有點風浪很容易和周圍的礁石發(fā)生碰撞。”船上的船員說道。
很快,那些專業(yè)的潛水員們就上了一條小船向著目標地點開了過去,和之前樑恩看到的類似記錄不同,這種官方的發(fā)掘工作自然能夠光明正大的進行。
這條大型打撈船上有著專門供研究人員使用的大型船倉,裡面除了中間用於科研以及處理文物的場地外,還有強大的空調(diào)系統(tǒng)能保證房間裡的恆溫恆溼。
這個船艙的隔壁則是一個小一點的船艙,裡面同樣用空調(diào)保持著溫度,同時放置了桌椅板凳以及電腦供研究人員使用,而樑恩他們現(xiàn)在就在這個小船艙裡。
很快,樑恩他們這羣在大船上的學者們就獲得了那些小船攜帶的聲吶上傳回來的資料與水下機器人拍攝的第一批照片。
從照片上來看,這條船應該是觸礁後沉沒的,所以殘骸散佈在整個礁石上,而通過那些東西散落的面積,學者們很快判斷出了這是一條排水量500噸到600噸的古代帆船。
“可惜在沒有獲得更多更詳細信息的情況下無法進行下一步判斷,因爲這個噸位的在傳播實在是太多了,哪怕排除掉一些地域特徵特別強的剩下的也有幾十種。”
一名研究船舶的學者說到,接著大家一起看著舷窗外那些正在忙碌的接通小船上的水泵,準備清理下方現(xiàn)場的工作人員們。
對於發(fā)掘的方案以前大家早已規(guī)劃好,因爲本地佈滿礁石,且船隻殘骸散落的到處都是,肯定不能採取那種在泥沙海底,船體保存完好情況下所使用的整體打撈技術。
所以按照計劃,這處遺蹟將會由潛水員逐漸的將所有能找到的有價值物品從海底打撈上來,然後這裡就能夠繼續(xù)進行重要的造島工作了。
就在學者們在船上等了一個多小時後,一條小船送了好幾個各種各樣的容器,然後用吊車吊上來後一路用推車推進了樑恩他們隔壁的船艙中。
來到隔壁的船艙之後,樑恩發(fā)現(xiàn)船艙的中央放著五六個裝滿水的大桶,顯然裡面的是那種不適合離開水的文物。
雖然說海水的確對各種各樣的東西很強的腐蝕性,但是對於那些在水下泡了很長時間的東西來說,沒有經(jīng)過處理的話反而不適合讓那些東西脫離海水。
除了這些裝滿水的容器以外,邊上的臺子上還放著一些小的方形塑料框,裡面則放著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東西。
“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那邊的抽水泵過濾網(wǎng)上邊取下來的。”那名工作人員說到。“還有一部分是剛纔潛水員在嘗試打撈的過程中撈出來的。”
這些東西都是一些金屬物品,其中大部分都是各種各樣船上的雜物,但也有一些零碎的銅錢以及一兩件發(fā)黑的銀製品。
“這應該是個高級船員喝水的容器。”看著裡面最大的那件蓮瓣銀盃,一位金銀器的鑑定專家立刻說道。
衆(zhòng)所周知的是,銀製器皿有著輕微的殺菌效果,能夠抑制微生物的再生,雖然古人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實踐的結果讓不少身份很高的人會選擇銀器作爲自己的日常用品。
尤其是對那些需要在海上遠航的人來說,只要有錢就會盡可能的準備一些銀製容器,用以增加他們在海上生存的機率。
而從這個銀盃的精美程度看來,這個東西不是屬於普通人的東西。可惜除了這個銀盃以外其他東西都看上去非常一般。
不過那邊的船舶專家倒是從這些東西上找到了更多的信息,比如從鐵釘?shù)臉邮缴吓袛喑鲞@應該是來自於華夏的船隻,而且是唐朝之後的船隻。
而綜合了之前那個銀盃的樣式之後,他們大致判斷出了這條船應該是宋元時代,或者是明早期的船隻。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各樣東西都被送進了這個船艙中,大部分都是各種各樣的小玩意,比如說鏽的只剩下半截子的小刀,再比如說過去箱櫃上常有的銅邊角或者拉環(huán)。
對於那些尋寶者來說,這些東西是最不值錢的,但是對於考古人員來說,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爲從這些生活用品能夠還原出當年那些人的情況。
“我們找到了一個很有價值的東西。”就在大家整理這些雜物的時候,外邊的船員們就送來一個推車,而推車上則裝著一個裝滿水的容器。
“這是什麼東西?”樑恩把腦袋湊了過去,結果看見容器中泡著一個看上去非常完整的白色瓷質(zhì)雕像。
“會不會是媽祖像?”一位學者看了一眼這個雕像後說道,因爲這個雕像明顯是一個女性的雕像,看上去的確有點像經(jīng)常在海中撈出來的德化白瓷媽祖像。
更重要的是,作爲華夏影響力最大的幾位女神之一,媽祖是海神,同樣也是漁業(yè)和海上航行的保護神,因此從一條華夏帆船的殘骸上找到這個就很正常了。
“不,這不是媽祖。”另一位瓷器專家透過透明的容器壁仔細的觀察了一番後說道,“這應該是用景德鎮(zhèn)白瓷燒製的水月觀音像。”
觀音菩薩自然也是華夏傳統(tǒng)的守護神之一,因此遠行者帶著這樣的塑像也算得上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而從這一尊塑像發(fā)現(xiàn)的位置來看,觀音像不大可能是船上所帶的貨物。
不過考慮到古代人出門遠行,尤其是遠渡重洋時往往會帶上一尊神像或者類似的東西作爲心靈寄託。所以這些東西究竟是船上供奉的,還是客人隨身攜帶的不太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