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第三日。
身穿龍袍的少帝登上城樓,安撫擔驚受怕的百姓,“罪人韋氏已被誅滅,百姓們不必驚慌,我大唐將迎來繁榮昌盛。”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少帝身旁是相王,年近半百的相王負手,目光掃在城樓下的百姓身上,視線緩緩上移,眺望遠方,眼前是一片大好江河,誰知前方是風雨搖曳還是太平盛世?
…………
幾日后。
滿朝文武上朝,國喪期未過,殿上還放著先帝的棺槨,少帝遂坐于東面。
太平公主難得也上朝了,待諸臣各就各位,太平公主鳳眸一轉,轉身掃向身后眾臣,揚聲道:“江山不安,少帝年幼,無法主持社稷,故少帝決定傳位于相王。”
下面的臣子們亦吃了一驚,頓時炸開了鍋,議論紛紛。
適時,李隆基黨派的一謀士劉幽求立即拿出傳位詔書,大聲誦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先皇驟崩,歸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
座上少帝終于反應過來,臉色一變,頓時變得坐立難安。
不一會兒,圣旨宣讀完,太平公主見少帝還杵著,遂幾步走上前,銳利的鳳目一揚,冷聲道:“相王乃人心所向,孩子,這個位置不是你的了!”
說罷,她伸出手一把拎起一臉錯愕的少年,將其扯去一邊。
“請萬歲上座——”太平公主當即轉身朝相王叩請。
朝臣見狀,亦朝相王叩請,“請萬歲上座——”
“這、這……”相王看著殿內眾人,神色左右為難,“我于社稷無功,此番伏誅韋氏,我更是什么也沒做,我受之有愧啊……”
“您如今是最適合帝位的人選,請相王為我大唐社稷考慮。”
“請萬歲上座——”
李隆基上前道:“父親,您乃高宗親骨血,您繼位可謂正統,如今形勢嚴峻,大唐百廢待興,還請您登基,正綱常,開我大唐耀世。”
“請萬歲上座——”
相王嘆了一口氣,點點頭,“既然如此,我便扛起此重任,與爾等一同振興大唐。”
“吾皇萬歲歲萬萬歲——”
公元710年,六月。
相王李旦登基,改年號為景云,大赦天下,百姓全年賦稅減半,退位的少帝被封為溫王。
李隆基帶領人馬清掃韋氏殘孽,宗楚客、宗嫻以及韋氏家族浩浩蕩蕩近百人皆被斬首,往日作威作福之人被斬殺,軍中將士、百姓皆大快。
是日,朝堂之上,蕭至忠上奏,自我反省,自知與韋罪人親近,且為姻親,罪無可恕,請圣上賜死罪。
圣上見他一派真誠,又想起當初自己被武三思誣陷,是蕭至忠力保他,念在他曾幫過他的份上,打算從輕發落。
“朕常常想起蕭愛卿為御史之時,剛正不阿,冒著被降罪的風險屢屢直言,朕甚是欣賞那時的你。在韋罪人這件事上,你雖然有錯,但你也因此痛失了獨子,這便算對你的懲罰吧。朕念你平日恪盡職守,惜你迷途知返的份上,對你的罪責不予追究,降你為晉州刺史,不日遷離長安。”
蕭至忠領命,滿腹動容,“臣多謝圣人不殺之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新皇登基,接下來,便是立太子一事。
圣上如今共有五子存世,嫡長子李成器早在圣上二十七年前初次登基時就被立為太子,如今圣上再度登基,太子的最佳人選理應是他。
可是,很顯然,當下功勞才干最為突出的卻是三子李隆基。
一時之間,朝臣陷入糾結爭論狀態。
豈料,嫡長子李成器主動辭讓,稟明大唐危難當頭,太子之位應當能者居之,立李隆基為太子才是正確的做法。
面對李成器如此,李隆基自然是推讓一番,但公卿大臣的輿論似乎都站到了李隆基這一邊,皆推舉立了大功的李隆基。
圣上內心亦早有意于三子李隆基,遂下詔:左衛大將軍、宋王成器,朕的長子,本當立為儲君,但以三子李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共睹,由此,我以其誠心讓位,言在必行。天下大公,誠不可奪。從天人之愿,立隆基為儲君,成器為雍州牧、揚州大都督、太子太師,另外加實封三千戶,賜五色綢五千段,細馬二十匹,奴婢十戶,大住宅一區,良田三十頃。
如此一來,李隆基終于當上了太子。
圣上三子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其余兒子一律封為親王。
太子李隆基的原配王氏被立為太子妃;妾室董知被立為良娣,屬正三品;其余妾室皆為良媛,正四品。
消息傳來,荊詞和楊薇娍不禁訝異。
那個被立為僅次于太子妃的良娣,竟然是當年她們在長鵲樓出手相助的唯唯諾諾的小娘子,董知。
“三姐,你覺不覺得這實在不可思議?”
笙院,荊詞與楊薇娍對坐,倆人一邊喝茶,一邊談論近來讓人目不暇接的新鮮事。
楊薇娍輕笑,“是啊,果真是滄海桑田,想不到連她都能博得李三郎歡心……”
“眼看李隆基是成為了太子,但太平公主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圣上這皇位說到底還是太平公主推上去的。”
“荊詞,李三郎接下來的路定是愈發難走,你務必要盡全力幫助他,一定要助他登上帝位。”楊薇娍看著荊詞的眼神炯炯有神,充滿希冀,甚為堅定。
“這是自然,”荊詞瞧著三姐這般神色,猶豫了一番,抿唇道:“三姐,你……還沒放下他嗎?”
“呵,我也不知道,”楊薇娍無奈一笑,面色恢復平靜,“他調往潞州這幾年,我以為我們會就此離別,從此不再有交集。可是他現在回來了,我同他……我們同在長安,我們離得那么近,這難道不是緣分么?”
荊詞欲言又止,三姐心太癡,已經這么些年了,她知道她說什么也沒用。
“不過唯一不同的是,他現在是太子,更加高不可攀。”楊薇娍輕嘆,但是神色間的小希冀卻從未因此熄滅哪怕一丁點。
…………
晚膳之時,青女向荊詞稟告今日莞院那邊的消息。
楊壽雁拜訪東宮,似乎還與太子達成了某種共識。
長姐和李隆基?兩個派別的人,能達成什么共識?荊詞未將此事放在心上。
翌日。
楊壽雁派人來傳,道請四娘去莞院一趟,與大娘子商討出閣事宜。
荊詞詫異,出閣?長姐又把算盤打到她頭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