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陳海松親自趕到了興隆,徐向前、陳昌浩、何畏、彭真向留在冀東根據地的谷景生等同志強調了低調發展的政策,率領冀熱遼軍區所有師以上幹部匆匆趕回。
準備動身趕往包頭的陳海松被迫多留的一天,與老戰友們見面,詹才芳、洪學智、王建安都是四方面軍的驍將,詹才芳曾是紅九軍第一任政委,與何畏搭檔,是陳海松的老領導,後來調到31軍當政委,王建安曾是紅四軍政委、洪學智曾是紅四軍政治部主任,過去時常見面,關係很好,當時敵情緊急他們沒有渡河西進回到延安一直在抗大學習任職。
王平雖是紅一方面軍的幹部,也是湖北人,曾任八路軍政治部組織科長與陳海松共過事,楊勇曾是紅三軍團四師十團政委,率部保衛黨中央,一四方面軍會師時就與陳海松相識,平型關戰役中曾並肩戰鬥負傷留在總部,這回被派來冀熱遼,因此大家並不陌生。
不過陳海松此時身份很不一般,延安最新任命他爲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員、軍委常委、對外聯絡部部長,過去的小兄弟儼然已經成了中央大員,多少有些敬畏。
陳海松發揮他一貫優秀的口才,詳細介紹了中國抗日形勢和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前景,指出中國反侵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隨著法西斯分子的野心加劇,挑戰西方殖民體系的必將把世界反法西斯戰線聯合起來,日本帝國主義就將成爲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處境將更加艱難。作爲中國抗日戰場主力軍的黨領導的八路軍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所以我們的困難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咬牙挺過這兩年勝利就會像我們傾斜。冀熱遼地位重要、地形優越,背靠燕山、面向平原、人口密集、物產豐富,興隆工業基地的建設提供了充足的作戰物資,守著幾大鐵路、公路,吃喝不愁,具有長期堅守的各種有利條件。
現在有七個作戰師、五個工程師。足夠穩固建設根據地,考慮到根據地人民的承受能力和幹部、裝備、物資的配備不能再增加,當務之急是提高現有幹部的軍政素質、鞏固已有根據地、加速部隊的現代化進程,這個時候舉辦統一思想明確任務的學習班是很有必要的。
隨著抗戰的深入、力量的發展,國內外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過去那種以佔領地盤、擴大隊伍、建立政權爲目的的擴張政策到了靜下心來苦練內功的時期。而我們的很多同志並不瞭解這個過程的重要性。不知道事業發展到今天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林西戰鬥我聽說了,對巨大的損失也很痛心,暴露出的問題很有代表性,就是我們的很多同志習慣了衝鋒陷陣。看不到我們的規模已經到了能夠控制的極限。整編時我們只有6萬人,現在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將近60萬,造成幹部嚴重缺乏,很多老兵都成了營長。
四師這樣的部隊在各個根據地佔到三分之二以上,指揮員很年輕。有熱情,但沒有經歷過紅軍時期艱苦鬥爭的考驗,普遍缺乏現代軍事思想的系統培訓,缺乏做思想政治工作、羣衆工作的經驗,不具備組織諸兵種合成訓練、打造精銳部隊、靈活運用戰術的能力。
將是兵的膽,幹部是部隊的領路人,幹部的素質決定著部隊的作風、精神和戰鬥力。指揮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傷亡、消耗、戰果的大小,僅僅有激情、勇敢是不夠的,沒有更多的知識、能力。當到連長、營長也就到頭了,因爲革命是牽涉廣泛、持續不斷的創造性的工作。
戰鬥力並不是隨著規模的擴大而提高的,蔣介石有三百萬軍隊卻在幾十萬日軍面前一敗再敗,原因就是軍官沒有進取心和責任感、壯丁沒有經過技術戰術系統訓練、後方無法提供足夠的作戰物資、新型裝備、接受過基礎訓練的兵員,這樣的現象已經開始出現在我們身上。
我們的紅軍骨幹現在不到五萬。一年以上的老兵不到20萬,絕大多數只受過半年多的正規訓練,體能技能意志品質可想而知,不經過一到兩年的思想教育、刻苦訓練、低強度作戰鍛鍊很難熟練使用手中武器、運用戰術。在優勢裝備的敵人正面對抗中很難佔到便宜。
我們的部隊分散遊擊、大量幹部驟然從排長、連長提升到連長、營長、甚至是團長的位置,部隊管理、日常訓練、作戰指揮都暴露出粗放式的趨勢。管理不嚴、訓練不實,對現代軍事思想認識不足、理解不透,更多地表現出勇敢頑強而忽視戰術的合理、兵器的協作。
戰爭難免會有犧牲,但通過調動敵人、依靠火力、減少犧牲是八路軍的基本作戰原則,在很多新部隊這一原則貫徹的不好,問題在於各級指揮員的自身素質沒有相應提高。現實要求我們必須下氣力提升幹部的黨性修養、整體素質,否則中國革命無法走得更遠。
八路軍雖然提倡運動戰與游擊戰相結合,不和敵人作一城一地的爭奪,卻不能沒有穩固的敵後根據地的支撐,否則糧食物資存放在哪裡?傷員運送到哪裡?機關、學校、工廠立足在哪裡?新兵怎麼訓練?始終流動的、缺乏羣衆支援的部隊肯定無法長期堅持。
所以除了作戰,我們還要分出大量精力建設根據地,敵僞特需要清除、政權需要建立、民衆需要組織、經濟需要恢復,通過細緻的工作獲得當地羣衆的認可,獲得人力物力的支持,根據地工作做不好、我們的後勁就不足,隨時都有可能面對威脅、遭受損失。
因此黨中央做出了適當收縮、把精力用在提高質量上來,全力鞏固根據地、整合軍隊力量,減少野戰部隊數量,加強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決定,是非常及時英明的。
我們所說的質量其實就是戰鬥力,黨組織要有戰鬥力、政權要有戰鬥力、軍隊更要有戰鬥力。戰鬥力來自於哪裡?來自於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來自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
黨組織的堅強領導是八路軍不同於國軍和一切舊軍閥的根本優勢,通過黨組織的積極推動,讓革命隊伍裡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黨的理想和任務、中國革命的光明前景、新中國的幸福安寧、現階段的中心工作,並主動地把黨的任務分解到每一項具體工作裡。
坐在機關裡傳達精神、下發指示、聽取彙報是蘇聯的工作模式,我們不是執政黨,沒有掌握國家政權,身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擠壓中,環境十分險惡,不能跟他們學。
我們的地方黨組織必須深入到基層民衆中、幹部中、士兵中宣講黨的抗日政策、分析中國社會貧窮落後的原因,宣傳我黨消除社會不公、減租減息、發展經濟、強國富民的政治主張,讓民衆接受我們的主張、支持我們的事業、明白怎麼做才能實現他們的切身願望。
羣衆參加革命不一定理解共產主義,往往是帶著很現實的願望、利益訴求來的,得不到利益、滿足不了他的願望他就不會有積極性,我們的同志必須明白這一點,對羣衆、參加革命者的要求不要太高,一萬個革命者或許都是希望過上好日子才參加革命的,其中有一千個人能接受共產主義理想、要求入黨就很不錯,通過進一步培養他們就能成爲革命的骨幹。
我們的政治工作就是廣泛地宣傳革命、重點培養骨幹,允許落後、鼓勵進步,用共同的理想團結民衆在骨幹的支撐下發展事業。所以跟羣衆少講大道理,多做實事,通過鎮壓惡霸、減租減息、幫助貧困戶、救助孤寡病殘、辦學校、修路修房來溫暖羣衆、爭取民心。
軍隊黨組織是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保證,從古田會議開始我們黨就開始把支部建立在連隊,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武裝人民軍隊,不折不扣地執行黨的決議,因此在五次反圍剿中、在長征的艱難困苦中紅軍損失慘重的情況下紅旗沒有倒、隊伍沒有垮、理想沒動搖。
隨著部隊規模的擴大,不少當地黨的幹部、留蘇幹部進入軍隊各級黨組織,我相信這些同志是希望革命事業蓬勃發展的,可我必須說這些同志對我黨新形勢下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並不準確甚至有嚴重的誤解和牴觸,帶著濃厚的左傾思想和蘇聯革命的經驗。
他們沒有軍隊政治工作的經驗,對實事求是和羣衆路線這兩個我軍政治工作的根本方法、發揚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衆,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的根本原則、政治民主、經濟民主、軍事民主的制度保障相當陌生。
四師的損失就是黨組織工作不力、喪失原則、自由主義氾濫、人情代替軍紀的直接表現,我們要求軍政分工,政治幹部尊重軍事幹部的決策,從來沒有說過放棄黨的領導、允許軍事幹部自行其是違反政治條令、訓練條令、作戰條令,黨組織有責任督促軍事首長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軍事路線,否則失去統一號令的軍隊就成了軍閥、國軍那樣的烏合之衆。
這樣的幹部不經過系統的政治理論學習、深刻的反思、基層的鍛鍊,難以承擔起在敵後艱苦環境裡開闢工作新局面的重任,建議集中到軍區政治部學習半年或送到抗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