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章

唐景玉運氣不錯,離開小鎮不久便攔到一輛前往嘉定縣的驢車。趕車的是個四旬左右的農家漢子,跟他媳婦拉了新做好的竹筐準備送到城裡去,唐景玉一攔車,夫妻倆就痛快地停了下來。

“小兄弟是從外地來的吧?聽你口音不像蘇州人啊。”頭戴草帽的大娘和善地問。

唐景玉就坐在大娘身邊,苦笑著道:“大娘耳力真好,我是從山東來投奔親戚的,路上被人搶了東西,我爹我娘都死了,我一路討飯討到這邊。昨天有位大哥看我可憐,送了我這身衣裳穿,今天又遇到大娘肯搭我一程,蘇州這邊好人真多啊。”

她眉眼清秀言辭誠懇,被誇心善的大娘聽了又同情又舒服,安撫兩句,問她親戚家住哪兒。

唐景玉跟昨天應付錢進一樣,隨便編了一個地方,說完小聲求大娘:“大娘,你看我之前討飯,進出城門都沒事,現在這樣,守城軍爺肯定會問我要路引……”

“沒事沒事,小兄弟在車上坐著好了。”大娘沒等唐景玉說完就插話道,“你在車上坐著,他們就當咱們是一夥的,讓你叔跟軍爺打交道去,咱們這邊太平,查得不嚴的。”

唐景玉連連道謝。

驢車抵達嘉定縣南城門時都快晌午了,日頭毒辣辣的,幾個守城官兵躲在陰影里納涼,唐景玉一邊扇涼一邊看趕車大叔跳下驢車跑到一個軍爺面前說了什麼,交了進城銅錢後很快就跑回來了,繼續上路。

進城不久,唐景玉感激地跟大娘夫妻告別。

江南富庶,城裡百姓穿著比北方一些城鎮好多了,唐景玉漫無目的地走了會兒,實在太渴,便尋了家茶寮。茶寮夥計請她去裡面坐,唐景玉知道里麪茶更貴,直接坐在了外面,跟兩個布衣漢子拼一桌,兩文錢就能喝一壺。

茶送了上來,唐景玉倒了滿滿一碗,咕嘟咕嘟一口氣灌下,放下碗時滿足地舒了口氣。

坐在她旁邊的高壯漢子看看她,好奇問道:“小兄弟剛進城吧?看你曬得滿臉通紅的。”

唐景玉點點頭,跟他攀談起來:“是啊,這天可真熱,都快渴死了,大哥是城裡人吧,怎麼大晌午的出門來了?”

“替主家跑腿,主家有命,再熱的天我也得跑啊。”高壯漢子也喝了口茶,瞅瞅她,試探問道:“看小兄弟年歲,莫非也來拜宋掌櫃爲師的?”月初宋掌櫃傳出消息要收徒,十歲以上十五以下能讀會寫的少年都可以報名,最近常常見遠近村鎮的百姓領孩子過來。

宋掌櫃……

唐景玉心中一動:“你說的是宋殊宋掌櫃?”

高壯漢子笑了:“可不就是他?整個蘇州府提起宋掌櫃,最先想到的都是我們嘉定的這位,難道小兄弟不是來拜師的?”

唐景玉撓撓頭,尷尬笑道:“我爹讓我來的,他老人家不知從哪聽說宋掌櫃要收徒,知道有前途就讓我來了,其實宋掌櫃到底幹啥他也不知道,大哥你急著走不?不急我請你喝茶,大哥給我說說宋掌櫃的事?”

高壯漢子並不急,一聽有免費茶喝,耐心地介紹起來。

唐景玉一邊喝茶一邊聽,越聽越震驚。

她只知道宋殊是當年的新科狀元,也知道他是新帝倚仗的寵臣,就這些也都是在街上聽說的,其他的她不曾主動打聽。如果不是宋殊生的太好,四年過去,她恐怕都認不出這個跟她沒有半點關係的天之驕子。

原來宋家祖上是做燈籠的,做的還特別好。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憑著宋家祖祖輩輩鑽研出來的好手藝,宋家燈籠在蘇州府乃首屈一指,曾多次在元宵、中秋花燈會上奪魁。幾十年前有任知府盛讚宋家燈籠巧奪天工,於次年元宵將一對兒燈籠作爲貢品送入宮中。聖上聽說有官員送燈籠做貢品,心中好奇,待見了宋家精心製作的燈籠,龍顏大悅,當場下旨,命宋家每年元宵都要上貢一對兒花燈。

自此,宋家一舉成名,前來訂做燈籠的達官貴人絡繹不絕。

宋家並沒有因此洋洋自得,依舊守在嘉定這個小縣城,底下只僱四五個學徒做事,而宋家族人每月只做三對兒燈籠,做完了,誰來訂做都得等到下個月,按順序接單。學徒得宋家家主指點,手藝也屬上乘,做燈籠並沒有數量限制,一般富貴人家因爲排的時間太長不願意等,便退而求其次,在宋家燈鋪選合心意的燈籠回去,反正拿出去說一聲是在宋家做的,都很有體面。如此,宋家燈鋪雖小,卻生意興隆。

到了宋殊這一代,他父親早死,宋老太爺一手將兩個孫子拉扯大。長孫宋啓承接家業,次孫宋殊天賦聰穎,得拜本朝大儒南山書院院長莊寅爲師,年方十八便連中三元,名揚天下,後又隨駕親征,大敗胡人。然,就在宋殊凱旋歸來即將加官封爵的當頭,忽聞長兄暴病噩耗。宋殊當即向聖上辭官,言明回家替兄守孝,另承襲祖業。

承襲祖業,也就是做燈籠。

堂堂狀元郎回家做燈籠,聖上不捨明珠蒙塵,再三挽留。宋殊則稱朝廷人才濟濟,不缺他宋殊一人,但宋家制燈乃是祖傳手藝,不該斷絕在他手裡,言辭懇切。聖上大讚其孝心,又因欣賞宋殊書畫,便命宋殊學成後,宋家進貢燈籠均由宋殊來做,賜名“狀元燈”。

宋殊辭官回鄉,僅用一年便盡得祖父真傳,呈上的第一對兒狀元燈手工精湛又兼文人風雅,在宮裡三年一次的花燈賽上一舉得魁,聖上讚不絕口。宋殊名噪一時,雖爲不入流的手藝工匠,因他貌若潘安才名遠播又得聖心,不少名門閨秀都有意與之結爲連理,更有不少人慕名拜師。

宋殊卻揚言而立之前不談婚事,一心制燈,委婉推拒了衆多令旁人欣羨的好親事。至於收徒,今年是他第一次傳出話來,報名的人快把燈鋪門檻踏平了,爲顯公允,宋殊決定安排三場比試,最後脫穎而出的才能拜師。

講了一大串,高壯大漢口渴喝茶,拍拍唐景玉肩膀道:“我要走了,今天是報名的最後一天,小兄弟還是早點去吧,運氣好被宋掌櫃看上,一盞燈籠就能賣個十幾二十兩,一輩子都吃香喝辣啊。”

唐景玉呆呆地坐著。

她覺得宋殊腦子有問題,燈籠再值錢又如何,能比得上高官厚祿?他竟然爲了所謂祖業放棄大好前程?換成她,說什麼也不會回來賣燈籠啊。

不過,當宋殊徒弟一盞燈籠就能賣十幾兩銀子,這麼貴,難道宋家燈籠是銀子做的?

唐景玉倒是真的想看看宋殊做的燈籠了。

不過在那之前,她還得去另一處看看。

付茶錢時,唐景玉跟茶寮夥計打聽南山書院在何處,夥計很客氣地給她指點,唐景玉道謝過後離去。

關於宋殊,還有一件事也挺讓她意外的……宋殊竟然是她外祖父的弟子。

她跟錢進說的唯一真話,就是她確實有親戚在嘉定縣,但她不是來投奔親戚的。

兩刻鐘後,唐景玉坐在一顆茂盛的樟樹下,盯著對面白牆灰瓦的南山書院發怔。

江南多才子,莊家先祖更是才子輩出,乃是前朝大族之一。前朝被趙家佔了江山時,莊家一位先祖正好任太子太師,太子被殺,那位先祖拒絕爲新朝效命,回鄉歸隱著書立學,開設南山學院,並立下祖訓禁止莊家子孫入仕當官。

莊家現任家主,唐景玉的外祖父莊寅學識淵博,桃李滿天下,可惜子嗣艱難,妻子許氏嫁到莊家三年未孕,莊寅便納了二房柳氏,柳氏一舉得男,而原配許氏二十五歲才難產生了一個女兒,從此再未有孕。

那個女兒,也就是唐景玉的娘,嫁給了書院一個學子,後隨夫進京……

母親病逝時唐景玉才七歲,但她記得母親,那是一個溫柔嫺靜的江南女子,眉如遠山貌若幽蘭,她會抱著她給她講童年趣事,也會親手教她讀書寫字,輕聲細語,是最好的孃親。母親去的時候再三叮囑她,莊家派人過來送葬時,她一定要求他們帶她回嘉定。

唐景玉不懂母親爲何這樣說,她捨不得父親,但她還是聽母親的話求了。莊家來送葬的是舅舅,二房生出來的舅舅,那個時候唐景玉不懂親舅舅跟庶舅舅的區別,兩者在她眼裡是一樣的,她求舅舅帶她走,舅舅冷著臉告訴她她是唐家的女兒。

舅舅不肯帶她,正好唐景玉也不是特別想去,就沒有堅持。

父親很快娶了上峰的女兒,繼母不喜歡她,父親對她的關心也越來越少,唐景玉漸漸發現家裡沒人喜歡她,她是多餘的,於是她偷偷給外祖父寫信。半年沒有回信,她又寫了一封,依然沒有,然後因爲不肯把母親留給她的首飾送給繼母的侄女,被父親狠狠打了一巴掌。

就是那一巴掌,唐景玉憤然離家。

她也不知道自己爲何要來嘉定,來問外祖父當年爲何沒去京城送女兒最後一程?問他後來沒去接她是因爲沒收到信還是根本不想認她這個外孫女?

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她被人販子抓起來後,都不重要了。她想盡辦法逃命,混成乞丐一點一點往南走,爲了一個饅頭跟別的乞丐打架……這一切都讓她知道,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所以即便莊家近在眼前,她也不想走進去求他們庇佑,她不想訴苦也不想求他們收留,這座宅子裡面唯一讓她惦記的,是她的外祖母,那個母親常常跟她提起的女人。

或許,等她有錢了,等她可以養活自己了,再來串親戚也不遲。

是串親戚,而不是寄人籬下。

紅日西斜,書院裡面忽的傳來人語,應該是學子們散學了。

唐景玉拍拍屁股站了起來,最後看一眼門前懸著的匾額,轉身離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体育| 日喀则市| 彭水| 澄江县| 来宾市| 宿州市| 和静县| 长阳| 宜宾市| 颍上县| 施甸县| 浑源县| 黔江区| 潞城市| 莱芜市| 蒙自县| 山阴县| 沙坪坝区| 柳河县| 上蔡县| 鹤庆县| 新干县| 祁东县| 贵阳市| 建水县| 四川省| 庆阳市| 康保县| 九台市| 东至县| 襄城县| 建始县| 鲁山县| 京山县| 长沙市| 乌拉特前旗| 元氏县| 卢龙县| 陆川县|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