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來吧,打一場中世紀戰爭!
原野對林秀貞的仇恨度一直很高,畢竟他之前縮在竹內莊,躲在“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的直屬領地內,就是想借此茍到山霧再起,可以重回現代,結果林秀貞給他上了一課,告訴他想靠歷史知識茍著,躲在自認爲安全的地方是沒用的,真想活下去,還是要靠硬實力。
這份“恩情”他一直沒忘,哪怕阿滿九死一生活著回來了,他對林秀貞的惡意依舊沒降低多少,頂多不用再考慮阿滿的“遺言”,不用把林家的雞都要找出來殺掉,能節省一些時間。
還是那句老話,林秀貞不想讓他活,那林秀貞也別想活,哪怕僅就是爲了豎立一個優秀榜樣,讓其他豪族引以爲戒,沒事少來惹他,他也必須清算這筆舊賬,把林家的蛋黃都打出來。
當然,現在是不行的,他現在力量還不夠,還沒本事開始清算舊賬,還需要再等一段時間,而且時機也不太對,織田信長這會兒絕不可能放任他去攻擊林秀貞。
同樣的,林秀貞一時半會兒也拿他沒轍。
林秀貞剛剛謀反失敗,哪怕因爲尾張糟糕的外部形勢,織田信長不希望以他爲首的一批尾張豪族倒向今川家和鬆平家,沒把他“滿門抄斬”,依舊還讓他擔任彈正忠家的家老,但那是迫於外部壓力的妥協,內心依舊很不待見他。
所以,這陣子只要林秀貞沒瘋,絕對不可能穿過那古野城或熱田港這些敏感區域,跑去彎津攻擊織田信長的“制硝工廠”,還是織田信長派了與力武士和精銳郎黨正保護著的“制硝工廠”,那簡直形同二次謀反,是在朝織田信長臉上吐口水,到時哪怕織田信長再顧及大局,有再多豪族替他說情,織田信長也非把他弄死不可。
至於林秀貞因爲親侄子的死,恨到連家族未來都不顧了,真發了瘋非要跑到彎津來弄死他……
這也不怕!
新任“東廠廠公”阿滿訓練的人手,對外現在主要就盯著兩家,一家是織田彈正忠家,另一家就是林家。萬一林秀貞真發了瘋非要跑來弄死他,大不了他直接帶上核心人員跑路,哪怕彎津被毀了也沒關係,頂多也就耽誤他幾個月的時間,他重頭再來一次就行了。
反正只要有先進技術在,他可以重來無數次,領地隨便建,完全無關緊要,但林秀貞只要敢這麼幹,絕對不可能再有機會來第二次,他都不用打生打死就算把林秀貞這禍害給除了。
原野對林秀貞的記恨根本不在意,他也不是剛來的時候了,一般的事嚇不住他,告別了前田利家照舊去參加奉行會議,聽丹羽長秀等高級奉行BB一些瑣事。
這些瑣事絕大多數都和他沒關係,他閒著無事,就坐在那裡琢磨軍隊的事。
林秀貞現在是拿他沒辦法,哪怕派人刺殺他都不可能,至少絕不敢在織田信長的眼皮子底下硬殺他,那簡直是用林家所有人的命去賭博,但他有想法,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碰到林秀貞了,他就越發想快點執行報復計劃——等這一仗打完怎麼也要一兩個月,估計作坊裡的工人幹夠了半年,紀律性好不好,適不適合當兵已經能看出來了,差不多也到進行下一步的時候。
只是讓他釀釀醬油、合成一下染料什麼的還湊合,畢竟專業對口,他幹起來如魚得水,信心十足,但他對軍事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上了那麼多年學,學校也沒教過他怎麼打仗,頂多看網文時看過一些戰例,算有一丟丟軍事經驗——如果那些人沒瞎雞兒亂寫的話,那他倒能算有點軍事經驗,但就算有這一丟丟軍事經驗,說紙上談兵都勉強,大概比趙括都不如。
嗯,其實趙括已經挺猛了,只是太倒黴才成了千古笑柄,多少有點冤的。
他要真有趙括那水平,倒不用這麼發愁。
至於他在竹內莊已經打過一仗,那是一兩百人規模的街頭混戰,他全靠身高臂長以及全套鋼甲撐過來的,根本也沒積攢下什麼將領經驗——那一仗打得像是古惑仔在爭地盤一樣,他一路稀裡糊塗從街頭砍到街尾,和從無到有建出一支軍隊完全是兩碼事。
在這方面他真沒有信心,但好在他現在就在一支古代封建軍隊裡,他可以學,他的學習能力一直很不錯!
他開完了奉行會議,都沒太關心分配給他的運力,把這些雜事全扔給兩個與力武士去接洽,自己藉著身份之便,開始四處流竄,觀察並學習以前參戰時沒在意過的細節。
比如,該怎麼訓練指揮槍足輕,爲什麼除了正常的長槍,小荷馱奉行還要帶著另外兩種槍頭?什麼時候該換笹穗槍頭,又什麼時候該用銀杏葉槍頭?對,還要考慮巷戰和攻城戰……
再比如,怎麼訓練指揮弓足輕,三種常用箭矢怎麼分配,日常怎麼讓士兵攜帶備用弦別搞丟了,篈、空穗、矢箱這些攜帶箭矢的工具哪種最合用?
再再比如,怎麼組織行軍,怎麼組織紮營,怎麼製備竹垣,怎麼組織攻城,這裡面都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反正想把一羣人組織起來,還能讓他們順順利利打完一場仗,還能打贏,絕對沒有一般人想象中那麼容易,是一項超級複雜的工作,哪怕在古代也是一項超級複雜的工作,裡面各種門道多到要命。
原野在那古野城就開始四處找熟人詢問請教,出兵後更是一有機會就跑前跑後,各種觀摩學習,畢竟他要是真想有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軍隊,想有一支完全合乎心意的軍隊,不可能全依賴別人來訓練,他最少最少也要清楚裡面的各種細節講究,將來纔不會被人輕易糊弄,貽笑大方。
甚至他將來也是要上戰場的,他做爲野原家的一代目,不可能安睡於榻,就把周圍的敵人嚇到主動投降,威名必須一場一場打出來——像唐太宗、明太祖這類人物都要親臨戰陣,必要時都會親自率軍突擊,他就更不用提了,肯定免不了。
這些他有心理準備,也願意去冒險,至少前期發生戰事,他肯定是要親臨一線,不會安坐後方,把家底全部交託給別人。
至於爲什麼不搞降維打擊,把燧發槍、手榴彈、加農炮之類玩意兒憋出來,一路平推過去……
這些就別想了,在這生活條件稀爛的時代,哪怕他盡力改良了,吃用盡量健康,現在也說不準自己能活多久,不排除明天就食物中毒死掉的可能性,或是明年就重金屬超標得了絕癥,萬一把這些東西搞出來,回頭曰本侵朝戰爭沒能避免,猴子一路平推過了山海關……
他負不起這個責,不想變成史詩級大罪人,連祖宗都要揭棺而起來毆打他,所以也就只能在組建軍隊時有限度的改良一下,整體而言,他還是要以這時代已有的武器來打仗。
這是原則問題,屬於沒辦法的事,要怪也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偏偏穿到了這個鬼地方。
不過也無所謂了,用用中世紀的武器也沒關係,不是說拿著中世紀的武器就一定是中世紀的軍隊,裡面能做手腳的地方依舊很多,他仍然很有優勢。
他就把這次隨軍出征當成了進修學習,沒縮在後方幹他的本職工作,反而一個勁往前湊,不放過任何能學習請教的機會,而他運氣也不錯,織田信長打得一點也不順利,時間拖得很久,給了他充足的時間來學習。
織田信長打得確實不太順利,他先以“大義”威逼,裹脅了尾張下四郡豪族出兵後,輕易就奪取了通往清州城的幾處關鍵巖砦,很快就進逼到清州城下,然後就開始糟糕了。
清州軍也知道織田信長不好惹,外加殺死了斯波義統,確實在“大義”層面淪落下風,敢明目張膽支持他們的沒幾個,實力比以前還差,一早就決定籠城,而且還不是單純的死守不出,他們在安食真願寺還安排了一部分人,依靠安食真願寺堅固的“城防”和兩面環水的優越地理條件,和清州城遙相呼應之餘,不停派出小股部隊坐船去掏織田信長的糧道,專打小荷馱這種老弱雜兵足輕。
這一招似乎有點出乎織田信長的預料了,根本沒法安心攻城,但他也沒猶豫,留下少部分人手看住清州城,又掉頭去把安食真願寺給圍了,直接開始兩面強攻。
清州軍裡的武士們也知道到了拼命的時候了,織田信長真把清州城打下來了絕對沒他們好果子吃,就算被饒過一命也要變成流浪武士,抵抗相當頑強,而這時代防守方一頑強,仗打起來很快就會變得拖拖拉拉。
戰事不順,織田信長很憤怒,每天都要有幾個人被痛罵一頓,甚至連原野都沒躲過,因火藥消耗量太大,又快用完了,織田信長嫌棄他幾個月才弄出幾百斤硝石,還沒他自己慢慢買回來的多,竟然專門把他叫去也罵了一頓,估計是看到他要變成尾張在地豪族了,已經沒法跑路,對他不用像以前那麼客氣。
原野也不在乎,忍了這一時之氣,藉著和前田利家關係夠好,前田利家現在又在“憲兵隊”工作很方便四處亂竄,時不時就帶上禮物,拉上前田利家當引見人,去拜訪槍足輕大將、弓足輕大將之類打老了仗的武士,向他們仔細請教種種疑難,然後回去就琢磨著編寫他的“練兵手冊”。
等到織田信長好不容易攻下安食真願寺,把清州軍三十多名敢頑抗的武士一股腦全宰了時,原野收穫極大,“練兵手冊”已經差不多編完了,只等回去實踐一下看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