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電影拍攝的真的不錯,難以置信有人可以這麼好的拍攝出來1984的場景——1984那部小說你看過嗎?我敢打賭,導演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肯定有向那部電影致敬的想法。”
“一個新手導演,竟然可以拍出來這麼好的作品,真是令人驚奇。看到最後威斯勒送信的時候我都快哭了,難怪凱文·史派西說這部電影是比洛城機密更好的電影,他演的可真好,冷峻和溫柔竟然可以同時體現出來。”
比起來爆米花電影,藝術片給人的觸動會更多一些。即使是電影已經散場了,走出電影院的人們,還在不停地談論著這部電影的種種細節。
“要是最後兩個男主角見面說話就好了,德萊曼應該謝謝威斯勒的。兩個人一輩子都沒有說到一句話啊……”
“托馬斯·哈代不是說過‘呼喚者和被呼喚者彼此是最難聽到的’,他們兩個人本來就是互相影響,互相拯救的,一個拯救生命,一個拯救靈魂,謝什麼啊,彼此不見面,我倒是更喜歡這個結局。”
“不管怎麼說都是好電影了——這樣的慢節奏,燈光出色,構圖漂亮的好電影可真是難得,把政治片該有的莊嚴肅穆全都表現出來可不容易。”
觀衆們的討論,全都是對於這部電影的稱讚之聲。而觀衆們的評價都是如此,媒體又怎麼可能會是別的評價?
當十二月六日的早晨到來的時候人們就發現,各大媒體的娛樂版上,竊聽風暴這部電影的評論,全都佔據了最爲重要的位置,而且,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好幾天,各地的媒體,全都在報道著竊聽風暴的一切消息。
“今年最好的電影,結構清晰,人物生動,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
在電影的播映結束之後,各大媒體的評論,自然也馬上就出現了。《洛杉磯時報》對於電影的評論相當的高,他們直接就用了今年最後的電影來形容這部片子,各種溢美之詞全都充斥其間。
“凱文·史派西既《洛城機密》之後的又一力作。”
在前一段時間,還有人之一,凱文·史派西接戲實在太過於頻繁了。很多人甚至在擔心,凱文·史派西在《洛城機密》裡面造就的成功,會因爲他接拍了這一部電影而受到影響。不過,在這一部電影上映了之後,人們再也沒有類似的想法了:這部電影給史派西帶來的成功,絕對不下於洛城機密。
“深刻無比,壓抑氣氛下的溫情。”
《紐約時報》較爲關注政治題材,對背景時代,顯然更加看重。而他們也得承認,這部電影,無論是從新穎的程度上,還是從時代的厚度上,都已經做的非常出色了。
“電影的每一個演員,都是水平出色的演員,演員們的素質,讓人驚歎。”
《舊金山紀事報》則是把重點對準了演員們的表演。這部電影的幾個演員表演的都非常到位,凱文史派西在演完了電影之後,立即就被人舊事重提似的開始討論著他到底是不是應該拿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而休傑克曼和查理茲塞隆在電影中極爲符合自己身份的出色演繹,也讓他們一夜之間聲名鵲起。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電影沒有就社會制度的問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而是淺顯的停留在人的善惡的層面。雖然這部電影閃爍著人性之美,可是卻忽略了更深層面的分析。”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媒體都是一片頌揚的,《休斯頓郵報》對於利維的電影就有些不同的意見。他們看起來電影還是有些過於淺薄了,不夠深刻。只是,這樣的話語,利維只是笑笑就過去了。
說這話的人,現在驕傲感十足,不過等到以後再看吧。斯諾登現在對這樣的話肯定笑而不語吧?東德監聽不好,難道美帝的就是民主的監聽,無比正確麼?
本來利維討論的就不是那些,何必理會這種聲音。導演的意圖都沒有讀透,非得套上自己的一套是非觀來評論,這些人也沒有什麼可理會的。
比起來那些,倒是一些和利維有關的評論更值得關注。
“細緻而穩重的電影勾畫出了莊嚴美感的主題,電影的鏡頭語言好的可以用來做試聽語言教材,很多地方嚴謹的需要仔細研究纔可以品味出味道,燈光,配樂,構圖全都是一流,導演的野心不小。”
《芝加哥太陽報》和別的報紙不同,他們更多的盯著的,是電影的導演。這一部電影,已經註定是一部經典之作,而拍出來了這樣的經典之作的導演,又怎麼會是等閒之輩?
爲了證明導演的出色,他們用了半個版面,來介紹著這部電影,同時還特地一個個的尋找著電影前後相互交聯,前後伏筆和有著暗示的地方。
片頭的打字機的字體,和德萊曼的打字機;紅色的打字機顏色,和監聽稿件上的紅指印;宴會上部長的鹹豬手和後面的克里斯蒂娜的外出;傑斯卡的提及,出場,死亡,遺作;反應時代背景的報紙,服裝,汽車;德萊曼的謊言和威斯勒的謊言……前後的鋪陳埋伏無處不在。
1984的年代,不曾見面的主角,從拆信到送信,死去的是女人……這些地方,則是一個個的隱喻。
一部好的電影需要的是前後結構環環相扣,線索可以埋得很深,可是不能夠讓人看不見。電影的懸念和衝突不停的變化,很多情節可以說是出乎意料的,可是,不管怎麼出乎意料,這些情節都得是在合理的範圍內的——而合理的範圍就是靠著前面埋下的小小的細節構織在一起的。
這樣的細密的結構利維做到了。節奏反應主題,故事塑造人物,而結構則是鑄就了電影。能夠把電影的前後節奏編織的細密而嚴謹,這也說明了導演的用心。
有才華而且願意用心,這樣的導演自然可以說是有野心的。尤其是著還是導演的第一部作品,肯定還會有很多不成熟的思想和手法,可是,就算如此,第一部作品就能夠有這樣的水準,自然也會讓人們充滿了期待,想要知道他的下一部電影,會有著怎樣的未來。
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藝術構想,而且懂得編劇寫故事,而且還足夠用心的製作電影,這樣的導演,又有什麼理由不被期待呢?
“阿歷克斯,我們的電影成功了呢,不要總是沉著臉,你現在該高興纔對。”
在公司裡面,看著這些媒體的評論,利維耶和亞歷山大說著。
可是亞歷山大只是給了他一個白眼:電影的成功,他和利維有不同的定義方法。
“票房可真的不怎麼好啊。”
亞歷山大更爲關心的是電影的播出之後的票房。1572塊銀幕同時上映,這不是一個小數字了,票房能夠達到多少,是他非常關心的。他對藝術沒有什麼追求,他關心的就是錢的問題。
電影既然是週五上映的,那麼三天的時間之後,就是首周票房的成績了。三天的時間不算特別長,在短短的三天過後,首映票房也就已經得出結果了。
“三天時間,1200萬——我們的電影在三天時間裡面,票房達到了1200萬的成績。”
“能夠得到好評的電影,就不必擔心上映之後票房下降,我們的電影的評價是非常完美的,有這麼好的評價,我們的電影的票房說不定還會上漲的。”對這樣的成績,利維已經很滿意了,1200萬的首周票房並不算是很高,可是在利維看來,有這樣的票房就已經算是不錯了。
“還是稍微有些低了。”可是對此,亞歷山大卻依然還是有些不滿意。電影的票房還是有些偏低,“電影光是受到好評有什麼用?我們需要的還是錢。不能夠賺錢的電影,就算是評價再高也沒有意義。”
亞歷山大不懂得什麼叫做藝術性,也懶得去理會什麼叫做藝術性。他就知道,一般來說電影從第二週開始票房就都會下降了,第一週的票房才只有1200萬,那豈不是說這部電影的收入很差,說不定會賠錢了?
賠錢的電影,說得再好聽又有什麼意義?
“阿歷克斯,難道你不明白麼?有些時候好評價就是錢。”對於亞歷山大的憂心,利維卻依然是微笑以對。
利維的話亞歷山大沒有立刻明白,可適當第二週的票房統計結果出現之後,亞歷山大就明白了利維的意思了。
“3800萬!我們的兩週票房累計,達到了3800萬!也就是說第二週,我們的票房數字是2600萬!票房沒有下跌,我們的票房出現了逆勢上漲!”
面對亞歷山大的不敢相信的神色,利維卻相當的淡定:口碑好的電影有什麼用?這就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