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副標題:還要互相拍拍馬屁
………………………………………
“不爲聖賢,即爲禽獸!”
八字真言一出,八位俊傑一靜。
“噼啪!”
恰在此時,窗外突然閃過一道耀眼的電光,接著便傳來的打雷的轟鳴之聲。
“嘩啦啦……”
瓢潑大雨隨之而下,讓這桌高朋滿座的酒席更顯死寂。
這次別說吳雨僧,就是陳鶴壽也閉口不言了。
當然啦,鴻漸先生能把這哈佛兩傑說得張不了口,不是他姿勢水平真的能和哈佛三傑比肩。
沒錯,他是攜帶著比百度還要維基的大師球系統,不過臨時抱佛腳的搜索能比得上人家爛熟於心地融會貫通嗎?而且他只不過用了一點大路貨而已。
真正讓吳、陳兩位大師閉嘴的是……事實和現實!
事實就是,歷史上儒家的黑點實在、實在、實在太多了。
我們的袁大師還沒提什麼“頭皮癢”,“水太涼”,還有歷代衍聖公們的光輝事蹟呢。
現實就是,賽里斯如今正處於最、最、最爲衰微之末世。
自華夏文明成型以來,還是史上頭一遭遇到了一個各方面都超越,在某些方面甚至還碾壓的文明形態。
這要比什麼漢末三國,五胡亂華,安史之亂,五代十國,蒙元滿清可怕得多得多。
因爲當時已經不是賽里斯人不行了,而是整個賽里斯文明都不行了。
所以作爲賽里斯數千年以來的主流意識形態,這個鍋儒家不背,哪家來背?!
“鴻、鴻、鴻漸兄……”
就在“雨一直下氣氛不算融洽”的時候,“在同個屋檐下一直沒怎麼說話”的湯用彤終於是開口了:“我、我、我等此番而來是想拜讀你的大作……”
“就、就是那些連愛因斯坦先生都讚賞不已的作品的……”
“不瞞鴻漸兄,湯某對你的才華那是五體投地。不但是我……”
話越說越利索的湯大師看了看臉色鐵青的吳宓道:“其實雨僧兄他可是對你的《冰與火之歌》讚不絕口,稱之爲想象瑰麗,筆力雄渾,題材新穎。實乃是開一代之先的史詩鉅作!”
吳大師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作爲《學衡》派的大將,他自然推崇文言文反對白話文的。可是他又是一位現代小說的愛好者,還特別喜歡茅盾的作品。他老人家甚至後來想寫一本白話文小說,可惜一直沒有動筆。
袁燕倏聞聽此言也掃了吳宓一眼,勉勉強強地做出了一副不好意思的樣子道:“哦,原來雨僧兄如此擡愛拙作,慚愧慚愧。”
他舉起酒杯道:“雨僧兄,方纔多有冒犯,兄弟我自罰一杯!”
反正他16點的體質,多喝幾杯屁事沒有。
主人家都這麼說了,那吳宓這樣的賽里斯傳統知識分子也只好壓下心中的不快道:“豈敢豈敢。吳某孟浪,該喝一杯。”
說著吳大師也拿起酒杯幹掉了一杯。
“還不止呢!”湯用彤一指陳大師道,“鶴壽兄認爲《冰與火之歌》不但借鑑了《水滸傳》這樣中國傳統小說的寫作手法,同時還把英格蘭歷史神話和西方中世紀社會制度熔於一爐,可謂是用一本小說貫穿了古今中外!”
陳寅恪有點不好意思地道:“錫予兄,其實我……”
“鶴壽兄,何必不好意思呢?”
湯大師轉過頭,向著袁大師繼續說道:“他最爲推崇的是鴻漸兄你的文筆,老辣得不像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還是非母語的年輕作家寫的。反倒像是著作等身的成熟作家所著。這也只能說鴻漸兄乃是文才天授了,堪稱中國英語小說第一人。”
聽到沒,抄《冰與火之歌》那真是抄對了!
馬丁老賊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快五十歲了,對於一位職業作家而言這個歲數正是黃金年齡。
一般來說,五十歲左右的職業作家身體狀態應該還遊刃有餘,而他或者她的三觀應該穩固了,閱歷應該是豐富了,風格應該是成熟了。技法應該是圓融了,思想應該是深邃了。
雖然他們的作品失去了年輕人的那種無畏的銳氣,但是肯定要比年輕人寫的更加深沉渾厚。
而且《冰與火之歌》的文筆確實獨樹一幟,馬丁老賊也可謂是惜字如金,與當時絕大部分的英美作者的寫作風格迥然不同。
這要是“看熱鬧”的普通讀者還不看不出什麼,不過落在哈佛三傑這種“看門道”的文科大師眼裡,自然是門個兒清。
“哈哈哈……”袁燕倏這下倒是真的有點不好意思了……纔怪。
我們的袁大師是絕對不接受那個“中國英語小說第一人”的名頭。
他老人家明明就是全世界……別什麼語言了,就是小說……也別什麼體裁了,文學第一人啊!
他春風滿面地舉杯向著陳寅恪道:“鶴壽兄,原來小弟我這燕雀之網也能羅老兄你這雲中白鶴啊!”
“噗嗤……哈哈哈……”
率先想明白這句非常“高級”的冷笑話的自然是國學精深的哈佛三傑,就算陳寅恪和吳宓被袁燕倏搶白得很不開森,聽到這句話也情不自禁地笑了出來。
“哦……哦哦……哦哦哦……呵呵呵……”
麻壇三傑相比之下就差了些許,不過這三位小時候也算是念過一點書的,想了那麼一想之後終於是反應了過來。
“嗯?”
唯有出自南洋的黃宗詒就不行了,畢竟他的國學底子不如其他人紮實。
LOOK?LOOK,這要是沒點國學底子,在這年頭連聽個笑話都聽不懂啊。
“農曆辛酉年三月,時袁公駐紐約,於友人家中設宴會哈佛陳、吳、湯三傑,並駱、陸、楊、黃四公,後世號爲八駿之宴。
大師高會,難免爭鋒。席間激辨,幾反目。
幸得湯公緩頰告曰,吳陳二公頗敬袁公之才也。
袁公即笑對曰:吾燕雀之網亦能羅雲中白鶴乎。
此語出自《世說新語-賞譽第八》:‘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
袁公用此典,應燕倏一名並鶴壽一字,才捷至此,令人歎服。
當適時滿座撫掌大笑,諸公遂和。”
——節選自《民國世說新語-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