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

bookmark

“建城?殿下,您……您不會是開玩笑吧?”謝縣令滿臉的不可思議,要知道,建城那可不是鬧著玩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就算這三者全都有了,可是還必須要有朝廷的批準,否則就算是親王也沒有權力新建一座城池。

“六郎,長江沿岸港口衆(zhòng)多,而且自此向南不遠,就是臺州和溫州,那裡可都是有名的海港,有必要再華亭這裡再建一個港口嗎?”李恪雖然對蘇州這裡的政事不太關心,但是對周圍大概的地理情況還是十分清楚的,在他看來,周圍的港口都是現成的,根本沒有必要花大力氣再建一個。

李愔聽後卻是笑道:“三哥你有所不知,長江沿岸的港口雖然多,但卻只是河港,以前無論海運還是河運,用的都是平底船,所以影響還不太大,但是現在在海面上,跑的都是新型的尖底船,而且船隻也越造越大,這樣一來,很多海船就無法再到河港停泊,另外長江上的那些港口集中的貨物想要出海,也必須要換海船,而這也需要一個大型的海港,因此無論從哪方面,都有建一座新港口的必要!”

李愔說到這裡,停了一下繼續(xù)又道:“至於爲什麼要將新城建在華亭,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這裡是長江出海口,長江沿岸的船隻到了這裡,不必再冒險進入大海,直接將貨物轉移到海船上即可。第二個原因也是地理上的因素,華亭除了東面是大海外。其它三面都是富庶的魚米之鄉(xiāng),更是我大唐的主要絲綢產地,將港口建在這裡,也正加方便周圍貨物的集散,若是再向南運到臺州或溫州,必然會增加貨物的成本,因此從長遠來看。在這裡建一座港口城市也絕對有必要的!”

李愔的一番話,讓在座的李恪和謝縣令都是連連點頭,李惲和李貞並不關心建城的原因。他們想的是在這座新城建設完成後,能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利益?

“六郎,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建一座新城,不過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打算如何做?”李恪這時也被挑起幾分雄心,這裡是他的封地,若是真的能建一座超大型的港口,其它的不說,他的功績絕對會隨著這座城市被史官大加書寫,而不會只掛著一個皇子的名號。

“呵呵,建城的確是件麻煩的事,不過只要一步步來。卻也並不算太難,首先父皇那裡不用擔心,我回到長安後,會將這件事的原因解釋清楚,他肯定會同意。另外謝縣令你們這些地方官也要幫忙組織人手。先在這裡興建一個供大船停靠的碼頭,至於所需要的財力與物力,我已經讓登州那裡在準備,很快就會送來,所以組織人手的事,謝縣令要通知蘇州的鄭別駕趕緊準備一下。以免耽誤了時間!”李愔滿臉自信的說道。他在登州之所以停了好幾天,大部分都是在安排這件事。

李愔是蘇州刺史,他既然都已經同意,那麼謝縣令自然也應該照辦,不過謝縣令聽到讓他組織人手時,臉上卻露出爲難之色,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開口說道:“啓稟殿下,組織人手的事能不能向後推遲一段時間?因爲現在剛好是春種時節(jié),再加上春荒,好多人連飯都吃不飽,若是再調他們來做民夫的話,恐怕會出問題啊?”

按照大唐律法,所有百姓都要服徭役,也就是免費爲國家勞動,一般來說每年不會超過二十天,這叫做正役,不過這個天數並不是固定的,每當政府事情較多時,朝廷隨時可以增加徭役的天數,這叫做派役,不過正役和派役加在一起,一般不會超過五十天,而且派役算是額外的勞動,可以抵消稅收。李愔要想建設碼頭,必然要以服徭役的名義,讓周邊的百姓前來勞動,不過現在是春忙時節(jié),一般政府是不會在這種時候讓百姓服徭役的,主要是擔心耽誤農時。

沒想到李愔聽到後,卻是大笑道:“謝縣令誤會了,我讓你準備人手,其實主要是想幫你們,蠶桑業(yè)在這兩年內,都會呈現一種不景氣的狀態(tài),蘇州及附近那麼多的蠶農,想要靠養(yǎng)蠶養(yǎng)活一家實在有些困難,所以在建設碼頭時,我準備進行招工,幹活的人可以領取一份報酬,雖然不多,但只要肯幹活,養(yǎng)活一家?guī)卓谶€是沒問題的。只不過你們卻要請一些碼頭建設的專業(yè)人才,做好這方面的規(guī)劃,免得日後還得再改建!”

聽到李愔的話,謝縣令只感覺眼前一亮,果然不愧是齊王殿下的手筆,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了碼頭建設的人力問題,而且還解決了蘇州附近蠶農的吃飯問題。只不過這個成本實在有點高,估計也只有財大氣粗的李愔能拿的出來。

不過李愔的錢也不是白拿的,而且建設一個港口城市也不是僅僅一個碼頭就能建成的,這只不過是初期的基礎罷了。接下來李愔提出要在華亭這裡開辦造船廠和食品加工廠,而且還要招募漁民,依照登州那邊開辦捕撈隊,這些都要眼前這位謝縣令在土地、人力方面提供幫助。

謝縣令也不是蠢人,他知道若是這座新城建好,那麼華亭這裡的肯定會隨之繁榮起來,百姓的生活肯定也會更好,至少不用再擔心饑荒的問題。另外水漲船高之下,他可就不僅僅是個華亭縣令了,甚至若是能成爲像溫州那樣的大港口,說不定華亭還能由縣升州,憑著這份政績,他的仕途絕對是前途無量。

正是想到上面這些,謝縣令不由得感到心頭火熱,這座新城不但關係到當地百姓的生活,也關係到自己的前途,因此於公於私之下,自己都要全力幫助把新城建起來,也正是因爲如此,他對李愔提出來的那條件,自然全都一口答應下來。況且旁邊還有一個李恪,他纔是蘇州的刺史,也就是謝縣令的頂頭上司,現在李恪也贊成建新城,所以就算是有什麼問題,也怪罪不到他的頭上,他只要按李愔的吩咐辦事就成了。

建城的事商定下來後,謝縣令又請李恪和李愔將新城的名字定下來,這在古人看來,可是一件極爲重要的事。結果不但李恪興致勃勃的開始想新城的名字,連李惲和李貞也來湊熱鬧,畢竟萬一新城是用他們想到的名字,那可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

對此李愔卻表現的十分霸道,大手一揮直接將後世上海的名字照搬過來,按說這個名字要到宋朝纔會出現,結果一下被他提前了好幾百年。對於上海這個名字,李恪三人一開始並不服氣,不過李愔拿出自己的殺手鐗,因爲建造碼頭的資金都是他出的,自然有優(yōu)先定名權,這下總算將名字定了下來,而且李愔還將開發(fā)新城的計劃直接命名爲“大上海計劃”。他希望後世那個繁華無比的大上海,有一天能在自己手中誕生。

對於建造新城這麼重要的事,李恪迸發(fā)出無比的熱情,和李愔商量自己乾脆不去流求了,直接留在蘇州這裡坐鎮(zhèn),督促工程的進展,若是遇到什麼問題,他也好就地解決。對這個提議,謝縣令自然是舉雙手贊成,畢竟有個親王在背後支持,辦什麼事都會容易一些。

不過李愔卻不同意,他告訴李恪,建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光一個碼頭就要建造好久,而碼頭建成後,李愔才能在這裡投資建廠,然後慢慢的吸引人氣,只有等到人氣足夠之時,纔可以正式開始城市規(guī)劃。這期間估計沒個幾年時間的積累是不行的,所以李恪現在留在這裡也沒用,還不如按原計劃去流求看看。

李恪想了一下感覺也對,於是也不再堅持,親筆給蘇州的鄭別駕寫了封信,將李愔的大上海計劃交待清楚,交給謝縣令讓他幫助轉交,然後這才離開孫老頭的小店,登上大船繼續(xù)南下。

不過就在李愔他們離開華亭沒幾天,船隊就被登州趕來報信的快船趕上,信使是陸洪派來的,送來的也是一個李愔早有準備的消息,那就是新羅和百濟終於打起來了。

事情發(fā)生在李愔他們離開登州沒幾天,新羅女王提前分娩,在邊境早已經做好準備的百濟立刻起兵,由王子扶余璋親自帶兵,直指新羅腹地。一開始新羅被打的措手不及,接連被攻陷數十城。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新羅和百濟的城在大唐看來,其實就是一座座的小村莊,幾十戶人家也叫一城,聽起來都讓人感覺寒酸。

雖然新羅開始時吃了敗仗,但畢竟實力比百濟雄厚,因此在以空間換取時間後,由大將金瘐信組織人馬開始反攻,要說這個金瘐信還是有幾分本事的,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卻還能把百濟的攻勢給擋住,甚至連打了幾個勝仗,一時間百濟的士氣受挫,不敢再輕易進攻,戰(zhàn)場上頓時呈一種膠著狀態(tài)。

新羅和百濟的戰(zhàn)爭已經打響,而且現在這種狀態(tài),也正是李愔想要看到的,只不過在信使帶來的情報中,卻有一條讓李愔大皺眉頭的消息,雖然這個消息並不能說明什麼,但卻讓他有一種極其不妙的預感。未完待續(xù))

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zhàn)船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720章 兕子的婚事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288章 風癱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435章 顛覆林邑的陰謀第360章 把李佑扔給李愔第368章 家將和部曲第268章 擁堵的路上第67章 苦逼的李愔第428章 飛來器第35章 周昆的身份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111章 工商論第91章 暴打李佑第54章 本王會仙術第33章 燒製水泥(上)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738章 李世民來過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127章 李治被‘欺負’了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715章 明德殿之爭(上)第658章 浴室沉思第289章 醫(yī)學院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313章 你爲何要救我?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161章 崔夢雪的條件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11章 落魄漁民第123章 王子豪帶來的大喜事第506章 陷阱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71章 推廣酒精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742章 駕崩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163章 夢碎第479章 一邊倒的戰(zhàn)爭第11章 飲宴聽琴第449章 銀幣太少了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18章 師徒相見第687章 搶人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77章 最後一戰(zhàn)(下)第271章 抱著思唐進宮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87章 不許侮辱我堂姐!第39章 野蠻的自行車賽第58章 殺豬吃肉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89章 冶鐵鍊鋼(下)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137章 國子監(jiān)學子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405章 好一句殺子傳弟!第396章 劉仁軌入長安第24章 我都不如六弟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687章 搶人第218章 度量衡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23章 長安態(tài)勢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736章 文心的請求第523章 李愔的良苦用心第85章 專利司兩大打手第448章 修鐵路的李承乾第501章 松樹部落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305章 登州的準備第691章 皇宮的改革第115章 無法拒絕的承諾第689章 馬氏種植園(下)
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zhàn)船第117章 送李佑上路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684章 美洲人的移民(上)第720章 兕子的婚事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220章 搭棚子的李愔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288章 風癱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435章 顛覆林邑的陰謀第360章 把李佑扔給李愔第368章 家將和部曲第268章 擁堵的路上第67章 苦逼的李愔第428章 飛來器第35章 周昆的身份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188章 兩個題目第69章 李愔的禮物第111章 工商論第91章 暴打李佑第54章 本王會仙術第33章 燒製水泥(上)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738章 李世民來過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225章 說服夢雪第244章 白玉印章第544章 招收女學生第127章 李治被‘欺負’了第504章 到達高原第715章 明德殿之爭(上)第658章 浴室沉思第289章 醫(yī)學院第47章 太原王公子第313章 你爲何要救我?第439章 林邑內亂(中)第161章 崔夢雪的條件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11章 落魄漁民第123章 王子豪帶來的大喜事第506章 陷阱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95章 軍校!好名字!好辦法!第71章 推廣酒精第411章 忐忑的李治第601章 一次意外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742章 駕崩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163章 夢碎第479章 一邊倒的戰(zhàn)爭第11章 飲宴聽琴第449章 銀幣太少了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18章 師徒相見第687章 搶人第265章 ”飯桶“比賽第185章 打仗親兄弟第77章 最後一戰(zhàn)(下)第271章 抱著思唐進宮第9章 官辦造船廠第123章 調查結果第87章 不許侮辱我堂姐!第39章 野蠻的自行車賽第58章 殺豬吃肉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89章 冶鐵鍊鋼(下)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137章 國子監(jiān)學子第173章 泛舟閒談第301章 南陽公主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405章 好一句殺子傳弟!第396章 劉仁軌入長安第24章 我都不如六弟第57章 開家冷飲店第97章 漏氣的蒸汽機第310章 皮蛋與眼珠子第687章 搶人第218章 度量衡第580章 偶遇玄奘第99章 父皇~把我的三國還給我!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23章 長安態(tài)勢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736章 文心的請求第523章 李愔的良苦用心第85章 專利司兩大打手第448章 修鐵路的李承乾第501章 松樹部落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305章 登州的準備第691章 皇宮的改革第115章 無法拒絕的承諾第689章 馬氏種植園(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铜川市| 铜梁县| 沧州市| 明溪县| 北辰区| 容城县| 建平县| 塘沽区| 武威市| 宁波市| 永德县| 南澳县| 台北市| 淅川县| 四子王旗| 吉林市| 宁德市| 石屏县| 凯里市| 铜陵市| 遵化市| 宝兴县| 建水县| 陇川县| 五指山市| 华坪县| 佛山市| 漳州市| 呼和浩特市| 四川省| 建宁县| 长海县| 连云港市| 丰都县| 桂林市| 临汾市| 峡江县| 富宁县| 应用必备|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