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徑能通幽,舌頭不妨繞點彎
和同事之間的對話要時刻謹記辦公室的禮儀。有什麼工作需要有求於人或是委託別人時,不要只說明你的意圖,“把這些整理好”、“做一下這個”這樣的命令語氣是不宜使用的。與朋友間隨意、開玩笑的話也要謹慎使用。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爲之著想的緩和性語言,並用“詢問式”來拜託別人。“這個,能不能幫我做一下?”或是“在不麻煩的情況下,能不能……”這樣“兜圈子”的說話方式會使對方更容易心情愉悅地接受你的拜託(甚至不忍心拒絕),同時可以讓周圍的氣氛變得更好。
如果必須向對方傳達一些不好的消息時,不要直接說出來。先要說積極的信息,讓對方感到放鬆,感到安心、對你後面的話產生好奇;然後再傳達不好的信息;最後再用積極的語言來結束信息的傳達。
●當你想要勸說說話比較直接的朋友時:
√說話太直接可不行啊!
×你是個很仗義的女孩子,別人對你的印象還不錯。但是如果說話再婉轉些,就更完美了!
如果你必須要否定對方的意見,不妨先接受對方的意見,再詳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在表達自己看法的同時也不要在言語中出現絕對否定對方的詞語。
●當你的顧客對你抱怨“這件衣服太大了”的時候:
×這件衣服並不大,它只是一個寬鬆的款式。
√是的,這件衣服是有一點兒大。但是,大一點兒纔會顯得寬鬆啊,是吧?
●當你的同事向你哭訴“在這地方再也幹不下去”的時候:
×不在這幹,你要去哪裡呀?辭職後你怎麼打算啊?
√你是知道的,無論你怎麼做我都會支持你的。其實我認爲你要是找到了下一個工作後再辭職會更好,你覺得呢?
●當你的朋友選擇的衣服並不被你看好的時候:
×這衣服不好看。
×這衣服不適合你的。
√這件……還不錯,那件呢?怎麼樣?
√這件很好看,但是那件似乎更適合你。
要讓對方感到,跟你說話會有好心情、會很輕鬆,那麼,你就不能使用那些會讓對方受到傷害的否定短語。說話多個“拐彎”,你會發現,語言的魅力竟是如此之大。開朗、積極的態度可以讓彼此的交流更順利、更開心,正面的語言可以讓交流的氛圍更完美,讓彼此的心愈來愈近。
很多人不理解,自己明明是爲公司著想、是站在上司的立場上發表看法,爲什麼還會惹怒上司甚至被指責一通?這恐怕是因爲他們的語言不夠精簡。萬事都不是絕對的。不是所有的話都要“兜圈子”說的。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海明威,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樸實、精練聞名於世。有一次,記者問他:“你那簡潔風格的秘密在哪裡?”海明威回答說:“站著寫。”海明威對自己的這種寫作習慣做過解釋:“我站著寫,而且用一隻腳站著。我之所以採用這種姿勢,是爲了讓我始終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迫使自己儘可能簡潔地表達我的思想。”
就像海明威,有時簡潔地說話,也是一種智慧。尤其是在上司面前,要儘量避免“兜圈子”的話。因爲上司通常是很忙的,有什麼必須說或是必須彙報的問題,一定要用簡明扼要的語言來敘述。如果因爲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在上司面前絮絮叨叨、沒完沒了,是很容易就會引起上司心中的厭惡感和“無名火”的。
另外,在上司叫你的名字的時候,無論你在忙什麼、有多麼重要,一定要響亮並清晰地迴應。因爲這樣,你會給上司留下精明能幹的好印象。“您的想法恐怕不好吧……”、“您怎麼還不理解”、“您的想法跟我不一樣,我的建議是……”這樣句式的話一出口,你的上司心裡一定會產生不小的波動:“你算什麼,跟你的上司如此講話,難道我還不如你嗎?”即使他沒有明明白白地說出口,心中也會這樣想的。因此,學習如何跟上司說話是最需要下工夫的了。
例如,如果你用-mail、短信、打電話或是信件的形式向上司提出一些有見解的意見並想要了解上司的看法時,如何打聽也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你不妨小心地問一句:“在您繁忙的時候打擾,真是不好意思。不知道那天給您的信件您看過了嗎?您覺得怎麼樣?”用這樣善解人意的話語,既體現了你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又體現了你對上司的尊重與著想。好感度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快速提升了。
還有要說的是,緩衝話語的使用。在你將要和某人爭吵或是在已經陷入僵局後,最需要的是緩衝技巧。不妨說一些“謝謝”這樣感謝的話來緩和氣氛。不管是你還是對方,相信沒有人是真的想吵架的。因爲爭吵不僅讓人身心疲 憊,也會讓周圍的空氣變得緊張。而多數的爭吵,都是因爲雙方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這個時候,“緩衝話語”就要登臺亮相:“請給我些時間,讓我好好想一想……”、“讓我靜一靜,也許你是對的……”、“我們都冷靜一下,也許你的話有道理……”(要注意使用時的語氣要儘可能的平和)這樣一來,如果對方平靜下來與你一同思考,說明你們的問題基本上已經過去了;如果對方還要“將革命進行到底”,那麼你也會處於有利地位。因爲身邊的旁觀者不難看出你的大度與理智,而對方的“執著”只能讓人感到他(她)的不成熟、無理取鬧,對比之下,你既維護了自己的風度,又結束了戰爭,還給身邊的人留下了好印象,一舉數得,成爲真正的贏家。
2.真誠地讚美會使人喜悅倍增
有人說,這世上所有的道路中,心與心之間的道路是最難行走的,很多人找不到通往心靈的方向。其實,真誠讚賞他人就是走進他人心靈的最好路徑。讚美猶如雨後的陽光,能給人們帶來心寬敞。讚美猶如加糖的咖啡,雖苦但心頭很甜……只要讚美,人們就會向我們敞開心扉,於是溝通就開始了。
有一位心理醫生在銀行排隊取款時,看到前面有一位老先生滿面愁苦,有人稍碰撞他一下,他就罵人。心理醫生心想,這位老人心情不好,我要讓他開朗起來,他就不會以這種不滿的態度對待別人了。於是心理醫生一邊排隊一邊尋找老先生的點,終於他看到,老先生雖駝背哈腰,卻長著一頭漂亮的頭髮,於是當這位老先生辦完事情走到心理醫生面前時,心理醫生衷心地稱讚道:“先生,您的頭髮真漂亮!”老先生一向以一頭漂亮的頭髮而自豪,聽到心理醫生的讚美非常高興,頓時面容開朗、精神煥發起來。
可見,一句簡單的讚美給別人帶來了多大的心理滿足啊!
讚美,又稱“戴高帽”,並不是單純的溢美之詞,一味地阿諛奉承。讚美需要懂行,需要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素養。懂行的實質就是能緊握所讚美事物的實質,不說外行話,讓別人聽起來老練、成熟,從而對你的讚美心悅誠服。
因一句讚美而改變別人一生的歷程,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數不勝數。 被別人讚美不易,你必須擁有被人讚美的長處;讚美別人同樣不易,你必須具備識人的慧眼與容人的氣度。
林肯說過:“每個人都喜歡讚美。”讚美之所以得其殊遇,一在於其“美”字,表明被讚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於其“贊”字,表明讚美者友好、熱情的待人態度。人類行爲學家約翰·杜威也說:“人類本質裡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讚美。”因此,對於他人的成績與進步,要肯定,要讚揚,要鼓勵。當別人有值得褒獎之處,你應毫不吝嗇地給予誠摯的讚許,以使得人們的交往變得和諧而溫馨。
1822年4月的一天,匈牙利少年李斯特在維也納演唱會上的演奏,充滿了美的活力,他那美妙的琴聲緊緊地抓住了聽衆的心。當時坐在臺下的,有舉世聞名的大音樂家貝多芬,他也被眼前這個少年出色的演出打動了。李斯特的演奏剛一結束,貝多芬立即走上了舞臺,多次熱烈地吻他、讚美他、入情地鼓勵他。打那兒以後,在貝多芬的讚美與支持下,李斯特更加勤奮,他終於成爲世界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他一生留下的樂譜多達1200餘種。
歷史上,戴維和法拉第的合作也是一個典範。
雖然有一段時間,法拉第的突出成就引起戴維的嫉妒,但其二人的友誼仍被世人所津津樂道。這份情緣的取得,少不了法拉第對戴維的真誠讚美。
法拉第未和戴維相識前,就給戴維寫信:“戴維先生,您的講演真好,我簡直聽得入迷了,我熱愛化學,我想拜您爲師……”收到信後,戴維便約見了法拉第。後來,法拉第成了近代電磁學的奠基人,名滿歐洲,他也總忘不了戴維,說:“是他把我領進科學殿堂大門的!”
可以說,讚美是友誼的源泉,是一種理想的黏合劑,它不但會把老相識、老朋友團結得更加緊密,而且可以把互不相識的人連在一起。
任何人都不會嫌棄別人對自己的讚美之詞過多,因爲那是對人的肯定與尊重,是對其內心深處需求的一種滿足。能夠得到讚美的人,其潛力才能夠得到最好的發揮。當一位領導者高高在上地斥責下面的人的失誤後,他們常會表現得不高興或情緒低落,更有甚者故意地表現出逆反行爲;而當我們能用溫和、平等的方法加以說服、交流後,其結果通常是愉快的,並有益於他們對有關紀律和規範的理解及產生的自覺性。
成功的讚美,能給他人帶來愉悅,能使他人受到鼓舞,不僅如此,讚美者也能從中獲得快樂和幸福。讚美,就像春天般的溫暖,使兩顆陌生的心彼此吸引,彼此靠近:讚美,就像林中的汩汩甘泉,使友誼之樹長青,使友誼之花燦爛茂盛。要善於從對方身上捕捉可讚美之處。有些人對他人很少讚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看不到人家值得讚美的地方,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值得讚美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羅丹說過: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讚揚如此美好,我們應該學會讚美他人。當然讚美他人也要有技巧,那麼怎樣才能把握好讚揚的度呢?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真誠是前提。
讚美並不等同於華麗的詞藻,過度的恭維以及空洞的吹捧,那樣只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其結果只能是過猶不及、適得其反。要真誠而由衷地讚美他人。虛僞和做作是蒼白無力的,唯有真誠地讚美纔會春風拂面。虛情假意的讚美,往往被人認爲是諷刺挖苦或者是溜鬚拍馬。俗話說:“心誠則靈。”只有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讚美,才能顯示出讚美的光輝和魅力。讚美,實在是一種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與感應,是對被讚美者的羨慕和欽佩。真誠的讚美是由衷而發。只有真誠的讚美才能使對方受到感染,使人在無意中就接受。
(2)創意是輔助。
任何人都希望被誇獎,總希望別人認爲他做的事意義重大且成效卓著。但庸俗的讚美總不自覺地給人“假”或者“做作”的感覺。因此我們說讚美要有創意。讚美的目的無非是讓對方高興。讚美不分形式,能達到讓人高興的目的即可。當你在讚美一個人做的飯菜可口時,你千萬不要輕視做飯這項其實很單調乏味的工作,你要把做飯當做一個重要任務去看待,你要把做飯看成又累、又能體現出聰明智慧的創作。這會增加你讚美的分量。另外,幽默也是讚美中的一種創意。它使你的讚美輕鬆舒暢,妙趣橫生,在寬鬆、自然的氣氛中獲得對方的認可和支持。
(3)具體是核心。
讚美應該就事論事,具體而不空洞。你的讚美如果過於籠統、過於空泛、過於抽象、缺乏具體內容難免讓人感到不舒服。 比如,“你真棒”、“你很優秀”、“你是一個出色的領導”等。但“棒”在哪裡,“優秀”的表現是什麼,“出色”在哪些方面,沒有具體的“點”,那麼這樣的“面”就顯得很虛,這些模糊廣泛的概念性語言,有時候會造成他人誤解,達不到你期望的讚揚效果。
(4)駕馭語言是關鍵。
華麗的詞藻與讚美固然很好,但平實的話語運用得當,也毫不遜色。那就看你怎樣因人、因時、因地的使用你的語言。
(5)恰到好處是重中之重。
讚美要點到爲止。因爲過分就會有“溜鬚拍馬”的嫌疑。
松下幸之助說:“辛勞被肯定後,所流露的感激,是無與倫比的喜悅。”表揚是領導工作方式中最富魅力的方式之一,是打動人的心靈、激發人的情感、鼓勵人的熱情的極佳手段。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過:“我很幸運地具有一種喚起人們熱忱的能力,這是我僅有的長處。要使人們始終處於施展才乾的最佳狀態,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表揚和鼓勵。沒有比受到上司批評更扼殺人們的積極性的了。我絕不批評人,激勵人自覺地去發揮他的作用。嘉許下屬我從不吝嗇,而批評責備卻非常小氣。只要我認爲某人出類拔萃,就會由衷地給予稱讚,並且不惜奉出所有的讚詞。”他的話有些絕對,但他具有喚起人們熱忱的能力,這的確是需要我們好好學習的。作爲一名領導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用多種形式擴大表揚的內容、範圍,增強表揚的效果。人的慣性就是這樣,人們對習以爲常的事情並不認真思索。其實,表揚的作用大得很,也有效得很。
做銷售這個行業,不會讚美是做不成的。要贊得“有滋有味”,即使是遇到了最難讚美的客人。推銷技巧中用的讚美有四大原則:第一,語調要熱誠生動,不要像背書稿一樣;第二,一定要簡要、流利順暢,要講平常所說的話;第三,要有創意,讚美別人讚美不到的地方;第四,要融入客戶的公司和家庭。
因此,生活中多一些讚美確實很重要。因此,請不要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詞。讚美是揚善之舉,讚美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和諧和亮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送人讚美,留在你心靈中的馨香和愉悅會持續到永遠。讚美他人就是一種優良品質,既然讚美他人既能體現你的優良品質又能給予他人以鼓勵,我們何樂而不爲呢?讓我們學會讚美他人吧!用漂亮的語言去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用漂亮的語言爲你贏得好的人緣,人與人之間就更加和諧。
3.提出意見後,也要讓別人表表態
天天說話的我們未必就會說話。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文章先從日常家庭小事寫起:鄒忌是個美男子但稍遜於徐公,三次向他的妻、妾、客人詢問“我孰與徐公美”,三人出於不同的心理,均回答徐公不如他美。有自知之明,加上有冷靜的頭腦,鄒忌悟出了妻、妾、客讚美自己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者,欲有求於我也”,自己受到了矇蔽,聽到的都不是真話。於是決定以現身說法爲喻去諷諫齊王,請他廣開言路,除弊納諫,讓人講真話。由於他能以小比大,以家比國,寓治國安邦之道於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結論水到渠成,結果齊威王心悅誠服,欣然接受。
鄒忌是怎樣成功地說服齊王的呢?沒有像一般人那樣正面講道理,而是用一段具體的家庭瑣事爲譬喻來闡明“納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避免了直接批評、觸犯龍顏引起的殺身之禍,貼切自然,入情入理,讓人易於接受。他之所以成功,全在於他善用設喻說理的“諷諫”藝術。這在今天,仍然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借鑑意義。
我們經常會看到甚至會親身遇到這樣的情況:話是好話,意見對雙方都有好處,但是僅僅由於說話的方式和技巧的問題,搞得雙方不歡而散,甚至形同仇敵。可以看出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提意見時,無論如何,首先要認可對方,特別是當對方是你的領導的時候,這個認可就顯得極其重要。如果他的主意不好,就認可他的眼光;如果他的眼光也不好,就認可他的原則;如果原則也是錯的,那麼至少要認可人家積極的態度。總之,一定要找出一些可以認可的東西來,以真誠的態度加以讚揚。這樣可以取得對方的信任,爲以後的進言做好鋪墊。
接下來,就是要講一講自己認可的那些東西對自己的啓發和教育作用,進一步指出自己後邊的想法都是在這個重要啓發下的基礎上形成的。這個表態非常重要,它表示出了自己的立場不是和領導對立的,而是和領導站在同一個隊伍裡的,是受了領導的啓發纔有所建議的。這樣,建議錯了,立場還是對的。這樣,領導自己就會消除敵意,周圍的人(即使一些小人)也不好做落井下石的舉動。
最後,也就是到了真正能夠提意見的時候了。這也是整個建議的核心部分,只有在前邊兩場前戲已經充分做足的基礎上,這個核心部分纔可以登常而且說的時候,也不要說“我的建議是如何如何”,這會讓人感到你的突兀和自大。要說成“受了您的(指領導或是前輩們)的啓發以後的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作爲對領導意見的補充,供各位參考”。這樣,就可以不顯山、不露水地把自己的意見講出來了。如此大費周折,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爲了減少牴觸情緒、減少衝突和敵意,使自己的建議真正地被大家所重視,被領導所考慮。
與人交談中,難免會出現意見不合的情況。要注意的是,在提出相反的意見時,不要使用“這樣不對”、“這個不行”等這樣直接否定的短語,用“你的意見有道理,但我是這樣理解(考慮)的……你看怎麼樣?”
在拜託別人的時候,當然要使用“請”這樣的敬詞。更加尊重的方式是“請您……”、“麻煩您……”、“能否請您……”,等等。只要是用很柔和的語言去表達,就不會有“命令”的意味。
我們來看下列這些場合:
●當你與朋友商量去看哪部電影的時候:
×請看那部吧!
×看那部,可以不?
√那部好像很不錯,你覺得怎麼樣?
●當你們在商量採用哪種交通工具出行時:
×我想打車……
×打車最快,打車吧!
√我覺得打車會比較快,你覺得呢?
●當你想向朋友推薦一家不錯的餐廳時:
×有家餐廳真的很棒,去試試吧!
√我知道一家餐廳的料理很棒,如果方便就去試一試吧。
看來,“請……”、“可以嗎?”等,還是會給人被命令的感覺。不如使用“這個好不?”、“你看怎麼樣?”這樣的話,你就遷就地讓出了選擇權,把決定權給對方,給對方“很民主”的感覺,讓對方體會到你確實在爲他著想。從“一般疑問句”開始交流的對話,輕鬆自然,讓人感到你很貼心、很友好。
●當你迷路的時候:
×我迷路了,請告訴我去×××怎麼走。
√不好意思打擾了,請問去×××怎麼走呢?
√對不起打擾一下,您知道去×××的路嗎?
●當你拜託別人幫你帶話的時候:
×請轉告一下×××,什麼什麼事情。
√給您添麻煩了,如果方便的話,能否幫我給×××帶個話?是關於什麼什麼的事情……
●當你在餐桌上要使用桌子另一邊的湯匙的時候:
×請遞給我一下餐桌那邊的湯匙。
×遞給我一下餐桌那邊的湯匙,可以不?
√不好意思,能否麻煩您遞給我一下餐桌那邊的湯匙?
我們一起分享一個歷史小故事:
春秋時,晉靈公繼位不久,不思進取,大興土木,修築宮室樓臺,以供自己和嬪妃們享樂遊玩。有一年,他竟挖空心思,想要建造一個九層高的樓臺,遭到大臣和百姓們的反對。但是晉靈公固執己見。並且在朝堂之上嚴厲地對大臣說:“敢有勸阻建樓臺的,立即斬首!”氣氛十分緊張。一些想保全身家性命的大臣,都嚇得噤若寒蟬,誰願意去送死呢?再沒有人敢說反對的話!
一天,有個叫荀息的大夫求見。晉靈公以爲他是來勸諫的,便命人拉開弓,搭上箭,只要荀息開口勸說,他就要射死荀息。誰知荀息進來後,像是沒看見他這架勢一樣,非常輕鬆自然,笑嘻嘻地對晉靈公說:“我今天特地來表演一套絕技給大王看,讓大王開開眼界,散散心。大王您感興趣嗎?”晉靈公一聽是玩的就來神兒了,忙問:“什麼絕技?別賣關子了,快表演給我看看。”荀息見晉靈公上鉤了,便說:“我可以把九個棋子一個個疊起來以後,再在上面放九個雞蛋。”晉靈公聽到這事十分新鮮,不相信荀息會有這麼高的技藝,但是又急於一飽眼福,便急急說道:“我從未聽過和見過這種事,今天就請你給我擺擺看!”
當晉靈公叫人拿來棋子和雞蛋後,荀息便動手擺了起來。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九個棋子堆了起來,然後又慢慢地將雞蛋放置在棋子上。只見他放上一個雞蛋,又放第二個,第三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時,屋子裡的氣氛十分緊張、沉寂,只能聽到雞蛋碰到棋子的聲音,圍觀的大臣們全都屏住呼吸,生怕雞蛋落下來。荀息也緊張得額頭冒汗。晉靈公看到這情景,禁不住大聲說:“這太危險了!這太危險了!”晉靈公剛說完“危險”,荀息就從容不迫地說:“我倒感覺這算不了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呢!”晉靈公覺得奇怪,因爲對他來說,這樣子已經是夠刺激、夠危險的了,還會有什麼更驚險的絕招呢?便迫不及待地說:“是嗎?快讓我看看!”
這時,只聽見荀息一字一句,非常沉痛地說:“九層之臺,造了三年,還沒有完工。三年來,男人不能在田裡耕種,女人不能在家裡紡織,都在這裡搬木頭、運石塊。國庫的金子也快花完了,兵士得不到給養,武器沒有金屬鑄造。鄰國正在計劃乘機侵略我們,這樣下去,國家很快就會滅亡。到那時,大王您將怎麼辦呢?這難道不比棋子上壘雞蛋更危險嗎?”晉靈公聽到這種十分合理又十分可怕的警告,不由得嚇出一身冷汗,意識到了自己幹了一件多麼荒唐的事,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便對荀息說:“建九層之臺,是我的過錯。”立即下令停止築臺。
荀息把九個棋子一個個疊起來以後,再在上面放九個雞蛋,不過是想讓晉靈公看見什麼叫“岌岌可危”!然後再以建成九層之臺的可怕代價來說服晉靈公。這道理是說的拐了點兒彎,但不拐能行嗎?看看晉靈公的架勢:命人拉開弓,搭上箭,只要來人一開口勸說,就要被射死。如果荀息不事先醞釀點兒拐彎的提意見方法豈不連命都保不住了?
因此,我們就很有必要學習如何通過藝術和巧妙的方式,把真話說出來,讓對方樂意接受,樂意改正。而且,幾乎所有時候,政治上是沒有“直率”空間的,不懂得處事藝術,莽撞行事就會很危險。即便你對人無敵意,也要注意對方的身份,找準時機,才能提意見。其實,會有一種更好更明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僅僅用意好是不行的,還需採取一種合理可行的方法來做,這樣對雙方都好。直率是應該分場合的,人都是要自尊要面子的。如果有一個人當衆指出了你的缺點,我真的不相信你會不生氣。
雖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貴在坦誠、直率。但是,他不只是直率,而且也有些草率。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樣我們的生活必然會少很多煩惱。委婉的提意見是很難讓對方拒絕的。請試試吧!
4.隔牆有耳,別在背後說人壞話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說別人壞話顯然是一種攻擊行爲。儘管一說起攻擊行爲,人們馬上會想到暴力等肢體的攻擊行爲,其實,運用語言中的“說壞話”也是非常明顯的一種攻擊。 比起暴力,人們更傾向於頻繁地使用“說壞話”這種語言性的攻擊武器。任何一種動物,爲了自我防衛,或者爲了同種之間的競爭和爭鬥,都具有攻擊的本能。在這一點上,人類也具有這種本能和。
在你的身邊,如果有人經常說別人的壞話,即使說的不是你,你會怎麼想?“這個人怎麼誰都看不上……”、“在別人那裡他也一定會說我的壞話的!”、“這個人只看得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優點……”、“只有他自己最‘完美’了吧!”……同樣的,如果你背地裡或是人前說別人的壞話,別人也會對你留下這樣惡劣的印象的。心是明鏡,照出的是自己,我們看別人是什麼,也照出了我們自己。《警世恆言》中說道:“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人說。”因此,無論如何,一定不能說別人的壞話。
一般情況下,身邊有不喜歡的人,或者身邊發生了令人生氣的事情,只要條件允許,人們就會向第三者訴說,即在當事人的背後說“壞話”。譬如,被上司訓斥後窩了一肚子氣的部下,本來是應該直接反駁上司的,但考慮到今後的處境和人際關係,害怕遭到上司的報復,就會失去直接反駁的勇氣。怎麼辦呢?作爲心理上的一種替代行爲,這個部下就會選擇向第三者訴說,以發泄心理上的不滿。說壞話只是爲了消除心中的不快。儘管事情或者局面不會因爲說了壞話而發生什麼改變,但至少被上司搞壞的心情會因痛快的發泄而產生好轉。不過,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說壞話代表人的行爲,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可能就會被人貼上“上司的對頭”的標籤。
職場上,不要說別人的壞話,尤其是不要說原來的供職公司的壞話。很多人,離開原來的公司,都是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這其中總是少不了憤憤不平,或者對公司的不滿。於是就開始詆譭原來的公司。很多人在進入新公司的時候,習慣於把原來公司說得非常不好,離職的原因也無外乎:原來的公司怎麼爛,原來的同事怎麼爛。如果這些話讓你的上司和老闆聽到了,人家不免會想:“如果未來某一天,你離開了現在的公司,豈不是也要詆譭現在的公司嗎?”這樣一來,誰還敢僱用你呢?如果這樣繼續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已經無路可走,因爲在這個圈子裡,你已經得罪了所有的“曾經公司”。
不說同事的壞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也許你對於某些同事的能力看不上,也許你對於某些同事的爲人處世看不慣。但是誰又能保證自己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呢?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同事值得你去幫助,那你中肯地提出來,別人能接受的,能提高的,他會感謝你,如果你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你去溝通,那就不去管他,專心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何必去管別人?每個人都會爲自己的行爲承擔最終的責任,你不必背後更多地不齒於別人,那並不能顯示你更高一等。
不要說合作夥伴的壞話。其實每個公司都有或多或少的合作企業,既然是合作伙伴,就一定是有著共同利益的。我們姑且不論這些企業比我們好也罷,歹也罷。只要合作就是夥伴。而夥伴是應該相互支持的。一個公司與一些大公司合作,自己自然不會很差。相反,如果你覺得和公司合作的其他公司都不好,其實也是在貶低自己的公司。
不要說同行的壞話。雖然同行是冤家,但是我們更應該感謝可敬的競爭對手,他讓我們時時都有危機感,而這危機感是我們進步的階梯。如果有誰對於同行業的其他企業都不屑一顧。那無外乎說明兩點:要麼你所在的行業很爛;要麼你就是夜郎自大,見識不多,是隻井底之蛙。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活法和行事方式,誰也不能說對方的壞話,因爲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經常說對手壞話的企業,自己通常是要先失敗的。我們總看別人的缺點,自己只會沾沾自喜,無法進步,從現在開始我們都努力提高自己,多去看看別人,別的企業的優點,看別人的優點能更好的提高自己,我們追求進步,從點滴開始,從現在開始。
語言是個很棒的工具,能讓人把自己的想法、思維很輕鬆的傳達給對方。但是如果不注意正確使用語言的小技巧,就會傷害對方,甚至傷害自己。
說話要謹記兩個原則——
一是自己討厭聽到的話,就永遠不要對別人說;
二是自己喜歡聽到的話,別人也會喜歡聽到。
經常使用真誠的、讚美的語言,你的心靈也會因此而變得美麗。
5.巧妙運用善意的謊言能換來理解
“謊言”之所以稱爲“謊言”,是因爲它是虛假的、不真實的、騙人的話語。一個人如果經常有謊言流於口中,並去哄騙他人,久而久之,他便會失去人們的信任。就如同《撒謊的孩子》文中的那個孩子一樣,每天都喊“狼來了”以尋求刺激和開心,而當狼真的來時,他只有一個人獨自去面對,自己去承受,再怎麼喊叫也無濟於事,也不會有人再來幫助他。
但是今天,我們談到的“謊言”,還有個定語——善意的,加上了這個限定詞後,謊言的本質也就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善意的謊言”是人們對事物寄託的美好願望,是人們善良心靈的對白,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安慰的一絲暖意,是人們心底裡流露出來的一種柔情……
美國著名作家歐·亨利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裡講述的就是一個善意謊言的故事:當絕望的病人望著凋零衰落的樹葉而淒涼絕望時,充滿愛心的畫家精心勾畫出一片綠葉去裝飾那棵乾枯的生命之樹,從而拯救一段即將熄滅的生命之光。這難道不是“謊言”的極致嗎?
一架運輸機在沙漠裡遇到沙塵暴而迫降,但飛機已經嚴重損毀,無法恢復起飛,通信設備也損壞,與外界通信聯絡中斷。9名乘客和1名駕駛員陷於絕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們爲爭奪有限的乾糧和水而大動干戈。
緊急關頭,一個臨時搭乘飛機的乘客站了出來說:“大家不要驚慌,我是飛機設計師,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聽我指揮,就可以修好飛機。”這好比一針強心劑,穩定了大家的情緒,他們自覺節省水和乾糧;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團結起來和風沙困難作鬥爭。
十幾天過去了,飛機並沒有修好;但有一隊往返沙漠裡的商人駝隊經過這裡,搭救了他們。幾天後,人們才發現,那個臨時乘客根本就不是什麼飛機設計師,他是一個對飛機一無所知的小學教師。有人知道真相後就罵他是個騙子,憤怒地責問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還忍心欺騙我們?”小學教師說:“假如我當時不撒謊,大家能活到現在嗎?”
善意的謊言,體現著情感的細膩和思想的成熟,促使人堅強執著,不由自主地去努力去爭取,最後戰勝脆弱,絕處逢生。
善意的謊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綠洲,它有時真的改變了我們生命的軌道。善意的謊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你一次再一次地努力,爲了心中的夢想絕不輕言放棄。因爲未來的道路完全被歡樂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以下是幾個模擬場景,讓我們來看看善意的謊言的魅力吧!
●和長輩在一起吃飯時,長輩夾給你你並不喜歡的菜:
×對不起,我討厭吃這個。
√謝謝,不好意思,我已經吃得很飽啦。
●約會時間到了,對方卻遲到了,其實你心裡很不高興:
×你看看現在都幾點了!
×你遲到了××分鐘……
√沒關係,我也有遲到的時候啊!
√不用介意,你讓女士(男士)久等了,今天要請客哦!
●公司的年會上,同事向你敬酒,儘管你沒有開車來:
×對不起,我今天喝不了……我是開車來的……
√雖然不太會喝,但只是這麼一點點還是可以的,畢竟這麼高興的日子嘛!
說實話,誰也不會去追究善意的謊言的可信程度。即使聽到善意謊言的人明知道是謊話,也一樣會去努力相信,不會覺得說謊者的虛僞,有時還要從心裡感激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
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一名值班上校,接到了一個孩童誤打給聖誕老人的電話,上校不忍破滅小孩的夢想,就裝做聖誕老人的聲音滿足了孩子的願望。
這善意的謊言,就是給言不由衷套上一層保鮮膜,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說一些不含惡意的謊言。
善意的謊言是我們爲人處世中常用的手段,它有時也是處理上下級關係的潤滑劑。只是在運用這一手段時,要注意尺度,更不要違背行業的商業規則和個人的職業道德規範。
善意的謊言,就是在不傷害對方的前提下,爲使事情控制在一定範圍和一定程度,來說一些不含惡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不僅無礙於誠信,而且還會極大地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感情,對社會穩定亦有不可磨滅的作用。
6.良藥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在這社會上行走,離不開與人打交道,也離不開與人交往,同樣也離不開溝通。溝通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紐帶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否,進而會影響到事業的發展以及人生的幸福。但溝通中難免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出現僵局、氣氛沉悶、聚會中被當做“透明人”、場面難堪,這就需要我們用“口才”來化解。
孔子在帶領學生周遊列國的途中,有一次,一匹駕車的馬脫繮跑開,吃了一位農民的莊稼,這個農民就把馬扣住不放。
弟子中,子貢最能說會道,自告奮勇去交涉。子貢講了半天道理,說了不少好話,農民就是不還馬,子貢只好灰溜溜地回來了……
孔子見狀,笑著說:“拿人家聽不懂的道理去遊說,就好比用高級祭品去供奉野獸,用美妙的音樂去取悅飛鳥,怎麼行得通呢?”於是,要馬伕前去討馬。馬伕走到農民面前,笑嘻嘻地說:“老兄,你不是在東海種地,我也不是在西海旅行,我們既然碰到一起了,我的馬吃你兩口莊稼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農民聽馬伕這樣說,再看看與自己相同打扮的馬伕,覺得很親切,就十分痛快地把馬還給了他。
溝通是需要講求方法的,這就是我們說的口才。人無須是全才,但至少也要有口才。
愛因斯坦在美國時,有人曾問他:“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
愛因斯坦略一沉吟,從容答道:“你只要查一下《鐵路指南》就可以了。”
那人又問:“不鏽鋼使用什麼製成的?”
“你查一下《冶金手冊》即可。”
不難看出,這兩個問題愛因斯坦是答不出的。而他的好口才使得他不僅玩了把“幽默”,又維護了自己的顏面。
人生在世誰能不說話?說話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事。會說話,可以讓你結交更多的知心好友;會說話,可以讓你在職場中游刃有餘;會說話,可以讓你在商戰中輕鬆取勝;會說話,更會讓你獨具個人魅力。
如果你曾經因爲拙劣的談話技巧而失掉朋友,或因爲說話不高明而失掉一個顧客,或因爲言語不當而錯過一個好機會,或因爲口不譯言而惹來一身麻煩,彆著急,讓我們來一起探討——怎樣才能做一位“言詞高手”!
多看一些有幽默的小故事,在辦公室休息的時間講給大家聽,同事笑了,就會覺得你比較幽默,比較容易溝通,有什麼事也像朋友一樣向你傾訴了!口才好就等於人緣好。看來這不無道理。好的口才、幽默的言詞,使大家哈哈一笑中親和許多,生疏的感覺一掃而空。從而,能辦的事情儘快辦理,不能辦理的予以通融,也爲彼此增加情誼。工作中、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交往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人,不是所有問題都能順利解決,不是每個人的話都是那麼中聽,遇到棘手問題,碰到“愣頭青”,說話做事讓人心氣不順,僵持在那裡,使人處於困頓難堪當中。這時,如果有個中間人,藉著好口才,做個“和事佬兒”,轉移一下注意力,緩解一下情緒,就能讓大家哈哈一笑,大事化孝小事化了。
人人都懂得,“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可是,換個角度想一想,“良藥”何必“苦口”,“忠言”又何必“逆耳”呢?
在馬來西亞柔佛市的公路旁,有這樣的警告:“閣下,駕駛汽車時速不超過30公里,可以飽覽本市的美麗景色;超過60公里,請到法庭做客;超過80公里,歡迎光臨本市最好的急救醫院;超過100公里,祝閣下安息!”
這則警告,讀後使司機們備感親切有趣,既使人們提高了警惕,又極富人情味。
《觸龍說趙太后》中的觸龍之所以能夠在衆臣都勸諫無效的情況下,說服趙太后,關鍵在於他的好口才。他可以因勢利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趙太后在“心悅”後“臣服”,最終才達到了說服趙太后的目的。那些魯莽的大臣雖然和觸龍一樣都是爲了國家的安危而勸說,但他們採取的方法不對,結果只能以失敗告終。由此可見,處理同一件事情,說明同一個道理,是不是能說會道,會使結果有天壤之別。
口才好到一定境界,便是應了中國人的那句俗話,叫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意思是說話、做事一定要看對象,要區別對待。這句話本來是正確的,但是被很多人誤解了,認爲是貶義。其實,這是智者的行爲,是對於現代社會科學發展的認可和運用,是有才有德的德才兼備的表現。中國古代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谷子曾經精闢地總結出了這種神奇的說話法則:“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意思是,與聰明的人說話,須憑見聞廣博;與見聞廣博的人說話,須憑辨析能力;與能言善辯的人說話,要抓住精要;與地位高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言辭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利;與地位低下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能稍顯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與上司說話,需用奇特的事打動他;與下屬說話,需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和珅是有名的大貪官,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實。大貪官首先要是大官,否則就沒有成爲大貪官的基矗和珅作爲一位落魄八旗子弟的後裔,無親無故,沒有特殊背景,怎麼會得到乾隆皇帝的肯定和寵幸,並最終成爲位極人臣的高官呢?其實,和珅30歲不到就身兼數職,均爲能決定國家大事的高職位。和珅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他的聰明和刻苦勤奮。但是,我們要弄清楚的是,和珅是怎樣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的呢?在朝廷舉辦的官學之中,和珅是八旗子弟之中極爲普通的一名學生,因爲熟讀四書五經,和珅才從衆多年輕人之中脫穎而出,被乾隆發現;因爲研究通透乾隆的詩詞書法,所以和乾隆交流時沒有絲毫的障礙,乾隆直視和珅爲知己;正是因爲研究了少數民族的語言,和珅才能夠做許多大官員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才如此得到乾隆的器重。正是因爲他對皇帝一言一行的研究、對皇帝喜惡的瞭解,所以深知該如何說話、怎樣說會博得皇上的歡心。
如果做到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首先要了解你面對的是什麼人,然後要想這種人願意聽什麼話,最後你還要會組織語言來表達你要說的話。這樣看起來,說話表達就很遊刃有餘了,就可以把握分寸了。在這一點上,和珅是我們的好榜樣。說話還要分清楚是對事,還是對人;評價、討論、敘述一件事,有很多角度,你說話之前可以考慮從哪個角度出發更能迎合對方的心情,如果幫助不了對方解決事情,那就表達一下理解之意即可。描述、判斷一個人那就更不能多嘴了,無論你是一個什麼身份的人,都要保持低調、淡定的心態去講這個人,無需贅言。
中國有幾位籃球隊員進入了,現在繼續有球員進入。與巴特爾或王志郅比起來,姚明的技術水平無疑要超出許多,這是姚明能夠立足的根本原因。但是,知情人知道,姚明能很刻苦地學習美語、包括籃球場上的俚語。他很快就可以用英語來回答記者的問題了,在籃球場上也很快就可以和隊友用俚語進行交流。這是姚明受到美國人的認可、隊友認可的重要原因。
說同樣的話,爲什麼有的人能得到認可,有的人卻只能面對否定?辦同樣的事,爲什麼有的人能一帆風順,而有的人屢次碰壁?是因爲他們長相出衆、招人喜歡?還是因爲他們有過硬的關係?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時當過放牛郎,交了一些窮朋友。稱帝后,他總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總想找找昔日的朋友敘敘舊。
一天,果然來了一位舊友,被朱元璋引進宮內。那人一坐下便指手畫腳地說:“我主萬歲!皇上還記得嗎?從前你和我都替財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蘆花蕩裡,把偷來的青豆放在瓦罐裡煮。沒等煮熟,大家都搶著吃。你把罐子都打爛了,撒了滿地的青豆,湯都潑在地上了。你只顧從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葉送進嘴裡,卡住了喉嚨。還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葉吞下,才把卡在喉頭的草葉嚥進肚裡去。”朱元璋聽了他的述說,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爲了保住體面,他把臉一沉厲聲喝道:“哪來的瘋子,替我亂棍打出去!”
這個抱頭竄出的倒黴蛋,去給朱元璋的另一位舊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說了這件事。那個放牛娃抿嘴一笑,說:“你看我去,保得富貴。”於是他大搖大擺走進宮來,一見朱元璋,納頭便拜,然後敘起舊來:“皇上還記得嗎?當年微臣隨著你大駕都騎著青牛去掃蕩蘆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湯元帥在逃,你卻捉住了豆將軍,紅孩兒擋在了咽喉之地,多虧菜將軍擊退了他。那次戰鬥我們大獲全勝。”朱元璋對舊友吹噓的那場戰爭心知肚明,他把醜事說得含蓄動聽,面上有光。又想起當年大家飢寒交迫有難同當的情景,心情激動,立即封這位舊友爲御林軍總管。
宮廷之中如此,日常交往中亦然。有口才的人能把平平常常的話題講得引人入勝;嘴笨口拙者即使講的內容很好,聽起來也索然無味。有些建議,有口才的人一說就通過了;無口才的人卻連訴說的對象都沒有。這就是說,好口才是成功的敲門磚,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好口才,纔會有好人生。
同理,一個人若能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隨心所欲地駕馭人生局面,把不可能的事變爲可能,最後達到成功之目的,這樣的人,就是個會辦事的人,是個把握了辦事分寸和藝術的人。因此,會說話,就能把話說得滴水不漏;會辦事,就可讓每件事情水到渠成。
說話誰都會,但把話說得動聽,通過說話給別人留下良好印象,卻未必是每個人的專長。在和老闆相處的過程中,懂得說話的藝術極其重要。老闆在公司裡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一不留神說錯了話,後果你就好好掂量吧!好的口才是我們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助步器,是我們人際交往中的通行證。練就一個“好口才”,未來的路上,我們會走得更順暢!
7.用點“心計”傾聽,你會受益良多
優秀的談話者都是優秀的聆聽者。不論你的口才如何了不起,如果不注意傾聽,很難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傾聽並不代表沉默。
傾聽,並非簡單地用耳朵去聽,也有視野的參與和目光的注視,最重要的是“心”的投入,用心去交流、理解;作出積極的反應(諸如眼神、表情或巧妙的語言等)。成功的聆聽技巧是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愉快的對話,能讓對方和自己都變得愉快,這就是用言心計的效果。在生活中,發生對話的環境會很多、很複雜,根據你的對話者的性別、身份來選擇言談技巧,通常會有不錯的效果。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兩個國家——一個大國和一個小國。一天小國的使者不遠千里來到大國,帶來了很多的貢品,其中最惹人矚目的是三個一模一樣的小金人。它們大孝重量、表情都分毫不差,金燦燦的,發出耀眼的光芒,大國的國王見了愛不釋手。
使者對這個國王說,這三個金人雖然一模一樣,但是隻有一個最有價值,希望國王能找出來。就這樣,全國各個地方的珠寶匠都來了,他們稱重量、查做工,卻沒有找到一點差別。時間在一天天地過去,這時,一位素來沉默寡言的老臣站出來對國王說:“我願斗膽一試。”只見老臣取來三根細鐵絲,分別穿三個人的耳朵,結果,第一根鐵絲穿過了第一個金人的耳朵,然後從另一隻耳朵穿出來;第二根鐵絲則從第二個金人的嘴巴里出來了;而第三根鐵絲卻被第三個金人整個都吞進去了。他稟告國王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使者歎服地點點頭說道:當初製作這些金人時,特意在耳朵和嘴巴相連處做了區別,意在說明要少說多聽乃爲金。
無論對話者是誰,都要善於傾聽,不可只顧著自己說。想贏得對方的喜愛,就要成爲傾聽的高手。對話時要誠實坦白,首先要成爲“傾聽者”,讓對方感覺不錯,這時再尋找時機適當表現你的品位。將你的語言調教得優雅而得體,這些是可以在對話中爲你加分的邪心計”。
自我吹噓的話、過分矯情的話,或是直接提出與對方對立的意見,這些都要儘量避免。另外對話中如果你只是作一些簡單的迴應,是很難調動起對方的情緒的。要多多使用一些積極的語言。在聊天中選擇適合斷句的地方作適當的迴應,又不會造成打斷對方的唐突感覺,這纔是一位“言辭高手”應當給人留下的印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樂於與你交談。
想要贏得好感還要注意,不能僅僅以點頭來表示贊同。“真的?”、“是這樣啊!”、“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呢!”、“真棒!”如此豐富的語言,如果能加上豐富的表情,那就可以說是“天衣無縫”了。對方會因此而更加健談,進而對你產生“與這個人交談很愉快”的印象。
和朋友之間交流,產生“共鳴”是很重要的。對於電視劇、電影、戀愛、“電遊”、服飾等話題,有“同感”是最好的交流。“共同點”是交流中打開對方心門的鑰匙。有了共同點,纔會有後面的對話,以及後面引出的更多話題……
一開始的時候,不能只顧著自己說,要仔細聽對方的切入點。這個時候,還需要一些眼神的交流。接下來,就是要在適當的地方添加“是的”、“對對”、“你也這麼想?”、“我也是這樣看!”類似這樣的迴應。 表示同感的話,會讓對話雙方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話說回來,同感不是時時都要產生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同感,都不要在別人說壞話時產生同感,這樣會降低你的品位。要想著如果這時你的“同感”傳到對方的耳朵裡,你要怎麼辦?因此,否定的“同感”不要也罷。
當你的對話者說起別人的壞話時,你要說“明白了,但是如今情況不同了,我之前也曾這樣想過……”並儘量轉移話題。
如果和朋友之間產生了摩擦,不要自己嘮嘮叨叨吐苦水吐個不停。停下來,靜下來聽聽對方的心情與感受,對自己、對對方都是好事。藉助這個大家都平靜的時刻,真誠的道歉是最好不過的了;即使不是自己的錯,謙虛地低下頭,用溫和的語言與對方交流。敞開心扉的交談不僅可以讓你們忘記不愉快,也可以增加親密度與好感度。
在人際交往中,多聽少說,善於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心中裝滿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的人,永遠聽不到別人的心聲。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是啊,上天給了我們兩隻耳朵和一張嘴巴,是不是意在告訴我們要多聽少說呢?有的人聽不進別人的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把別人的話當做耳邊風;有的人喜歡說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根本就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還有的人很少說話,但注意傾聽,一旦開口就字字如金。口才好、能說會道固然好,自然也令大家羨慕,更是人生的一大資本,但是最有價值的人往往不是最能說的人,而是最能傾聽的人。
那麼,究竟要如何傾聽呢?
首先,要尊重對方。大家都一樣,希望身邊的人喜歡自己,希望自己的觀點被別人採納,希望別人重視自己,希望聽到真誠的讚美,那麼,你爲什麼不讓這些並不難實現的願望成爲事實?“尊重他人,滿足對方的自我成就感”。這並不是哲學家們悟出的一條人類行爲的新奧妙,古代聖賢早先給予我的教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把精力放在思考怎樣反駁對方所說的某一個具體的小的觀點,不要了解自己不應該知道的東西。懂得傾聽別人談話總是會消耗時間和精力的。如果你是真的有事情不能傾聽,那麼你委婉地提出來,相信沒有人會強迫你繼續聽下去。這比你勉強去聽或裝著去聽,而表現出來的開小差而給人的感覺要好得多。既然聽,就要真心真意地聽,這無論對聽者還是被聽者,都是有好處的。誠意會通過眼神傳達給被聽者。因此,在聽時,一定要身體前傾,並始終保持直視對方,表示對談話感興趣。
其次,要有耐心。不要匆忙下結論,不要使你的思維跳躍得比說話者還快,不要試圖理解對方還沒有說出來的意思。要讓人家把話說完。儘量控制自己,不要打斷對方。有時,談話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要領的,應該讓對方有時間不慌不忙地把話說完,即使對方爲了理清思路,作短暫的停頓,也不要打斷對方的話,以免影響他的思維。不要急於評價對方的觀點,不要急切地表達建議。不要去深究那些不重要或不相關的細節而打斷人,不必介意別人講話的特點。有些人說話時愛眨眼睛,有些人說話時愛帶口頭禪,有些人說話時愛手舞足蹈。對此,你不必介意更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你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談話的內容上。儘可能從對方的談話中吸取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因爲別人的談話在通常情況下都是與心情有關的事情,因而一般可能會比較零散或混亂,觀點不是那麼突出或邏輯性不太強,要鼓勵對方把話說完,自然就能聽懂全部的意思了。否則,容易自以爲是地去理解,去發表意見,產生更加不好的效果。另外,別人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有可能是你無法接受的,但是有傷你的某些感情,你可以不同意,但應試著去理解別人的心情和情緒。一定要耐心把話聽完,才能達到傾聽的目的。
最後,要避免不良習慣。開小差、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或藉機把談話主題引到自己的事情上,一心二用,別人說話時,你不時朝窗外觀看來回行駛的汽車,或低頭只顧自己修剪指甲,或面露不耐煩的表情,這些都是不禮貌的、很不尊重對方的表現,都會使對方對你造成反感,所以一定要避免。
期間,適時進行鼓勵和表示理解。對方很有可能在訴說的過程中,自己漸漸有了主意。如果你覺得你的想法會更好,那麼作爲一個提議告訴他,幫他參謀而不是作決定。決定一定是當事人自己作出的。即使他最終沒有采納你的建議,也要給予他鼓勵和祝福。如果訴說者一開始情緒激動,必然導致無法把事情說清楚,此種情況常見於女性訴說者。此時作爲同性,擁抱和拍撫都是很好的穩定對方情緒的方法。談話者往往都是希望自己的經歷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談話中加入一些簡短的語言,如“對的”、“是這樣”、“你說得對”等或點頭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勵談話者繼續說下去,並引起共鳴。當然,仍然要以安靜聆聽爲主,要面向說話者,用眼睛與談話人的眼睛作溝通,或者用手勢來理解談話者的身體輔助語言。
最後,適時作出反饋,及時查證自己是否瞭解對方。一個階段後準確地反饋會激勵談話人繼續進行,對他有極大的鼓舞。包括希望其重複剛纔的意見或是因爲沒有聽懂或重點表達你不妨這樣:“不知我是否瞭解你的話,你的意思是……”一旦確定了你對他的瞭解,就要進入積極實際的幫助和建議。但不準確的反饋則不利於談話,因此要把握好。
善於傾聽,是虛懷若谷;善於傾聽,是從諫如流;善於傾聽,是集衆人智慧於一身,照亮人生道路!開啓“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以善聽臣子進諫聞名,在魏徵等人面前擺出了一副善於傾聽的耳朵,方開啓盛世,流傳千古;孔聖人,也在騎青牛的老子面前擺出一雙善聽的耳朵,耐心的聽從他的教導,方集得大智慧,流傳於千古!
傾聽能使人產生輕鬆、愉快和滿足感,人的心靈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淨化與調適。同時,傾聽還能開闊人們的胸懷,讓一切不悅與不幸煙消雲散。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人的精神狀態與肌體健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作爲一種精神活動,傾聽往往能夠促使人進入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這無論是對於聽者還是被聽者的身心健康,自然是大有益處的。
試著用你的心靈去傾聽每一個人吧,你將成爲一個有著超強人緣和號召力的人!
8.適時地沉默,才能得到實在的好處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髮明瞭自動發報機之後,他想賣掉這項發明以及製造技術,然後建造一個實驗室。因爲不熟悉市場行情,不知道能賣多少錢,愛迪生便與夫人米娜商量。米娜也不知道這項技術究竟值多少錢,她一咬牙,發狠心地說:“要兩萬美元吧,你想想看,一個實驗室建造下來,至少要兩萬美元。”愛迪生笑著說“兩萬美元,太多了吧?”米娜見愛迪生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說:“要不然,你賣時先套商人的口氣,讓他出個價,再說。”
當時,愛迪生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發明家了。美國一位商人聽說這件事,願意買下愛迪生的自動發報機發明製造技術。在商談時,這位商人問到價錢。因爲愛迪生一直認爲要兩萬美元太高了,不好意思說出口,當時他的夫人米娜上班沒有回來,愛迪生甚至想等到米娜回來再說。最後商人終於耐不住了,說:“那我先開個價吧,10萬美元,怎麼樣?”
這個價格非常出乎愛迪生的意料,他心中大喜,當場不假思索地和商人拍板成交。後來愛迪生對他妻子米娜開玩笑說:“沒想到沉默了一會兒就賺了8萬美元。”
沉默是金。在人生的很多關口,譬如面對一個自我讚揚的環境,面對一個據理力爭的場面,面對一個強詞奪理的上司等情況時,沉默雖然不會像愛迪生一樣創造8萬美元的價值,但它同樣會讓我們看到剎那間的前程和退路,沉默可以給對方和自己都留有餘地,沉默甚至可以挽救我們。沉默是無聲的語言,有一種埋藏在深處的震撼力。沉默可以積蓄力量,有力量的人更多的是以沉默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沉默是金。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大愛無言,大美無聲,沉默是一種無聲的美。說話敏感,說好很難,但誰又知道說話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要少說話、說少話,甚至適當沉默。如果你不愛說、不會說、不懂得如何說,如果有些事情不能說,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沉默。
說出去的話是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不好的話,說出去,就像將一張紙折起,縱使道歉來得夠誠懇、夠真誠,也難以撫平紙的摺痕,那將是永恆的烙櫻因此,有的時間、有的場合最好選擇沉默。
伶牙俐齒,妙語連珠,固然能引人注意、讓人欽佩不已,並能夠賺取一點掌聲和青睞目光。但任何事情都是雙面刃,有利的同時就會有弊。矚目的背後是嫉妒,欽佩的下面是刀劍。“話密”了,就會讓人認爲你是在強出頭,引來禍端。古往今來,因言不當而獲罪、甚至坐牢殺頭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官場上,千萬不要以爲自己的觀點標新立異、改革創新就踴躍發言,喋喋不休。要知道,槍打出頭鳥。許多老同志資歷豐厚,許多同事也是各有所長,不只是自己有點見解。黑格爾告誡人們:“少說話。”尤其是當著比你強的、比你有資歷的、比你年長的人在座的時候。如果你說多了,你便同時做了兩件對自己有害的事:第一,你顯露並且自己揭發了自己的缺點與愚蠢。第二,你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與經驗的良機。領導同志在會上讓大家“暢所欲言、隨便談談”,那不是讓每個人都“隨便”,更不是讓每個人都“肆意妄言”。你所謂的“見解”有時在人家那裡早成“剩飯”。許多老同志吃的鹽都比我們吃的米多,走的橋都比我們走的路長,人家考慮周到、語言謹慎,表達完全;而年輕人的“談談”容易衝動、容易極端、容易片面,容易給別人留下喜賣弄、出風頭、不成熟的印象。即使是真的有“見解”,那也不能長篇大論,而是要把這個“真知灼見”留給領導同志去“暢談”,去縱橫捭闔、拉開架勢、氣勢恢宏地談,要把表演、表現的機會留給領導。學會適時沉默,除了可以不戰而勝之外,還可避免自己成爲別人的目標。
和長者或是上司對話,首先要沉默。做一個傾聽者就像舞會上的黑色禮服——是不會出錯的選擇。仔細傾聽,要儘量理解對方是怎樣想的、怎樣考慮的,要儘量理解對方的用意。在對方徵求意見時,因爲已經在腦海裡好好地整理過,可以輕鬆、正確地表達。但要切記,對方的話沒有結束、甚至在沒有告一段落前,不要開口說自己的見解。這樣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是不夠禮貌的行爲,是會被扣分的。
作爲領導,在與下屬進行溝通時,適當地使用“沉默”,不僅能幫你解決棘手的問題,而且還可以讓你的溝通能力錦上添花。在你批評員工時,適當的沉默也是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試一試吧,適當沉默是你處理人際關係的無聲“武器”,它會使你與下屬的溝通變得暢通無阻。
沉默具有很大的力量。當然,這裡說的是有意識的沉默,而非拙於表達。沉默是種選擇。事實證明,沉默的人總比多話的人更具優勢。
9.說真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愛因斯坦經常拒絕作家的採訪或是畫家爲他畫像。但有一次,他改變了以往的態度。
那天,一位畫家請求爲他畫像。愛因斯坦照例回答道:“不不不,我沒有時間。”
“但是,我非常需要這幅畫所賺得的錢啊!”畫家懇切地說。
“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說著,他坐下來讓畫家爲他畫像。
講點真話,能讓身邊的人感覺你信賴他、願意親近他。
巴金先生辭世,舉國爲之痛惜。人們對巴老如此懷念,除了文學成就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巴老在晚年倡議“講真話”。
你是個誠實的人嗎?你是個經常說謊的人嗎?說謊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幾乎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多多少少說過謊話。那麼,究竟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使用善意的謊言,又應該在什麼情況下忠於現實呢?
說真話真難,有很多人這樣感嘆。難在說真話會遭人白眼、得罪人,說真話會傷人、傷和氣,說真話會被人冷落,說真話會失去同事、朋友,甚至毀掉前途。所以說,說真話需有勇氣,更需要膽量。
一位偉人說過“到什麼地方說什麼話,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叫做“識時務者爲俊傑”。
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散文家,爲人誠實、謹慎,曾奉命主編《元史》。明太祖得天下後,爲了鞏固其朱家王朝的統治,對羣臣監督得很嚴,唯恐羣臣對他的統治有不利的言行,所以常常暗中派人秘密監視羣臣的動靜。有一次,宋濂約了幾個朋友一起飲酒,明太祖即派人進行監視。第二天,明太祖問宋濂,昨天飲酒了沒有。宋濂直言不諱,說:“有。”並且把客人是誰、有什麼菜,一一告訴明太祖。明太祖很高興,說道:“你很誠實,不會欺騙我。”由於宋濂這個人十分誠實厚道,跟隨明太祖19年,沒有說過一次謊話,也從未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因而深得明太祖的信任,被譽爲“賢”。
在合適的場合和時間講點真話,或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講點真話,能使領導感覺你“敢做事、有作爲”。在陪同領導視察或向領導彙報工作時,實事求是地講述一些你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以及你本人對這些問題的憂慮,進而能結合實際提出一些有見地、可操作的解決辦法和措施,會讓領導覺得你能勤于思考,真幹實幹,是個可塑之材。領導對你的信任度自然也會因此提升。
對上司,首先要有誠意。如果你連起碼的誠意都沒有,就別指望上司會誠心待你了。答應上司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對上司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負責任。千萬別信口開河,涉及你自己的實力的時候,有多大能耐接多大的活,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別爲了圖表現就亂誇海口,一旦做不到,你就失去上司的信任了。所以,你一定先估計好你的能耐,說真話,寧可保守,也別誇大,給自己留點周旋的餘地。這也是智慧。
人人都應說真話,可有些時候真話卻真難出口。譬如有人在廁所門口問你吃了沒有,你能說吃了?譬如熱戀中的對象問你她長得漂亮不,你能說不漂亮?譬如上司問你他的工作能力強不強,你能說不強?說真話還要講究策略,還要瞅準時機。否則說真話會風險纏身,會引火燒身,所以真話難說。直率的真話,在複雜的地方,複雜的環境裡,也會變得異常複雜,異常奧妙,甚至有些玄乎玄機,這就是說話的學問……所以說,說真話真難。當然有些假話是善意的,有些假話是無奈的,有些假話是被逼的。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有位姑娘找到林肯,要求總統開一張去南方的通行證。
林肯說:“戰爭正在進行,你去南方做什麼呢?”
姑娘說:“去探親。”
“那你一定是一個北方派,你去勸說一下你的親友們,讓他們放下武器。”林肯高興地說。
“不!我是個南方派!我要去南方去鼓勵、去幫助他們,要他們堅持到底,決不失望。”
林肯很不高興:“那你來找我幹什麼?難道你希望我幫助你通行麼?”
姑娘沉著地說:“總統先生,我在學校學習的時候,老師們會經常給我們講關於誠實的林肯的故事,從此,我便下定決心要學習林肯,一輩子不說謊。我不能僅僅爲了一張通行證就改變自己說話、做事都要誠實的習慣啊!”
林肯被那個姑娘真誠的話語所打動:“好了,我給你一張通行證。”說著,他在一張卡片上寫下了這樣的文字:“請讓這位姑娘通行,因爲她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姑娘”。
在領導面前說點真話,對他人褒貶一下,對事情評論一番,在對領導恭維之餘,說些不很恰當、不太適合的真話,哪怕領導板起臉來批評你兩句,也會給領導留下深刻印象,覺得你能在他面前說這些,是信任他、想依靠他。即使面上慍怒,心中也是受用無比。當然,說點真話,並不是讓你想說就說、想怎麼說就怎麼說的。要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什麼時間說什麼話、對什麼人說什麼話是很重要的。
七行爲舉止身價倍增的“心計”
※本章主要內容※
1.舉止彰顯內心,展現身價
2.“玩轉笑臉”有心計
3.舉止心計中的三寶——寒暄、點頭和握手
4.鼓掌是對他人的鼓勵和肯定
5.不同場合時,走路也要用點“心計”
6.知曉他人行爲舉止有“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