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是啥,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恐怕除了石熊之外就沒有別人知道的更清楚了。
嗯,除了石熊之外,像喬拉克魯魯、讓.阿古斯特這些人也知道一些,但即便是培養青黴素、提純青黴素的阿古斯特,其實也不是真的很清楚青黴素的巨大作用的。
要是在後世,哪怕是上初中的孩子都知道青黴素是幹什麼用的,這玩意兒,說白了就是一種很有作用的消炎藥,用後世的話來講,這就是抗生素。
不過青黴素因爲容易產生過敏——大約四分之一使用青黴素的人會發生過敏反應,而且青黴素也不屬於廣譜抗生素,所以在石熊穿越的那會兒,青黴素已經很少在臨牀上應用了。
可是在這個年代,青黴素卻是不折不扣的神藥!
糧食、交通、運河、軍事、教育等工作,是石熊目前大力在部族內推廣的。當然,除了這些重要的工作,醫療方面的工作石熊同樣是一點沒有落下。
生老病死,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生、老、死這種事情石熊無法控制,這世界上也沒有什麼人能夠控制一個人的生老死,但病這玩意兒,如果有足夠的醫療手段和藥物的話,卻真的是可以好好的控制的。
在這個年代,人的平均壽命爲什麼會那麼短?很簡單,就是醫療水平太低造成的。
這個年代的人同樣是會生病的,但相同的一個病,比如說感冒吧,在後世可能吃幾片抗生素就能痊癒。但在這個年代,在這個沒有任何抗生素的年代,感冒是能要人命的。
比如說發生在1918年到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那時候沒有抗生素,所以一場流感下來,全世界足有五億人感染了這種流感病毒,佔當時全球人數的29%。
而那場流感死了多少人呢?全球接近四千萬人!
就是因爲當時沒有抗生素,所以一場流感纔會造成那麼多人死亡。
還有肺結核這種白色瘟疫,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一旦感染了這種白色瘟疫,那幾乎就沒有人能夠活下來。
在那個年代,肺結核可是比現在的癌癥、艾滋等病還要讓人談之變色的病。
此外,在一戰的時候之所以死了那麼多人,其實也與沒有抗生素有很大的關係。
整個一戰時期大約死了一千萬人,但在這一千萬人之中,最起碼有一多半的人並不是當場被打死的。據統計,一戰的戰爭時期一共產生了大約九百多萬的傷員,結果因爲沒有抗生素,其中有大約六百萬人就這麼活生生的死於感染,僅僅只有三百萬傷員僥倖存活下來……
由此可見,抗生素對於人類平均壽命的提高有著多大的助力。
在這個年代,北美印第安人的平均壽命不足三十歲,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爲疾病,另外一個就是在發生戰爭的時候,衆多傷員因爲無法避免感染而最終死亡。
別說是在北美新大陸了,在歐洲同樣是如此,在全世界同樣也是如此——這個年代全球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可憐的三十一歲!
疾病以及傷口感染是這個年代人類的最大敵人!
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中,青黴素作爲世界上第一款抗生素被提煉出來之後,提煉青黴素的那兩位專家甚至因爲青黴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而正是因爲青黴素被發現被提純出來,纔有了後來各種各樣的其他抗生素——比如說最終終結肺結核的鏈黴素,還有紅黴素、螺旋黴素、頭孢、先鋒等等……
正是有了這些抗生素,才讓人類的平均壽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在青黴素被提純出來之前,歐洲發達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不足四十歲。但到了二十一世紀,這些發達國家的人口平均壽命已經超過了七十一歲!
由此可見,抗生素的作用是多麼的巨大。
別人不知道抗生素有什麼作用,但石熊知道啊!他更知道青黴素在抗生素中佔據著什麼樣的地位。
說個毫不誇張的話,如果說抗生素是人類提升平均壽命的關鍵鑰匙,那麼青黴素就是抗生素的鼻祖!
這也是爲什麼石熊單獨把阿古斯特叫出來,並且給他配備了目前炎黃部族所能配備的最好的人員和設備,讓他來研發青黴素的原因。
青黴素這東西發現並不難,哪怕是在這個年代,是個人恐怕都見過青黴素或者是青黴素的變種。
在家裡存放的過久的糧食,或者是掉在桌子底下好多天沒有發現的食物,通常都會長毛髮黴,那玩意兒裡面就有青黴素的存在。
青黴素隨處都可以發現,但如何培養並提純出來,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了。
在原本的歷史時空中,英國細菌專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因爲一次無意的失誤,從而造就了人類醫學史上堪稱最偉大的一次發現,而他的這次失誤,也被後人稱爲“醫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失誤”。
當時亞歷山大.弗萊明研究的並不是青黴素,他研究的是葡萄球菌。
結果他在某次培養葡萄球菌的工作結束之後就出去度假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忽然發現當初自己培養葡萄球菌的培養皿因爲忘記了清洗,裡面長出了很多青灰色的黴菌。
原本培養葡萄球菌的培養皿中因爲忘記了清洗而長出了青灰色黴菌,這是一種黴菌污染。雖然情況並不嚴重,可這對於醫藥實驗來講,其實就是一種工作失誤。
但弗萊明卻發現,在這種青灰色黴菌的周圍,原本應該同樣長出的葡萄球菌卻消失不見了,從而在培養皿中形成了一個無菌圈——這種現象在後世被稱爲“抑菌圈”。
弗萊明隨即就意識到這是由於這種青灰色的黴菌能夠分泌一種殺死葡萄球菌或阻止葡萄球菌生長的物質所致,根據這種黴菌的顏色,他把這種物質稱爲青黴素。
青黴素從此華麗麗的登上了人類醫學史的舞臺!
只是當時弗萊明也發現,殺菌的物質不在於黴菌本身,而是在培養液裡。但當他嘗試將這種物質從溶液中分離出來時,卻發現它非常不穩定,在鹼性或者高溫環境下都會迅速分解,即便在常溫下也會很快失活。所以弗萊明始終沒能成功分離出青黴素,他只能將青黴菌菌株一代代地培養。
隨後弗萊明就寫了一篇有關於青黴素的論文並發表,以求得到其他人的幫助。
但可惜的是,他的這片論文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其他人的重視。
一直到193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