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紡織廠後,柳絮發現這家工廠正是父母一直期盼的,有機會轉正成爲城裡人,可以一輩子衣食無憂的國營企業,當初拒收她進廠那家破舊的A廠只是私人小作坊。
那個年代國營工廠之所以是香餑餑單位,就因爲能爲工人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和醫療保障,只要進了效益好的國企,全家人一輩子都可以衣食無憂。
紡織廠從車間組長以上的職務都是管理幹部,他們屬於有編制的正式工,日常生活開支,養老以及兒女的升學和就業都與工廠密切相關。他們請假不用扣工資,只會扣一點獎金,結婚可以分房子,生病可以報銷。
由於國企的福利待遇好,招工自然很嚴格,就像當今社會的事業單位一樣,沒錢沒權人家的兒女根本進不去。那個年代想進國營單位,大多是有權,有錢人家的孩子。
除了管理幹部以外,從車間組長以下的工人也分成幾個等級,他們的身份分別是:正式工,合同工和臨時工。
正式工大多是本地人,他們有編制,戶口就在工廠裡,生活福利,醫療保險,退休養老全由工廠安排,兒女的工作也可向廠裡申請。只要工廠效益好,他們一輩子都衣食無憂。
除了各項完善的福利外,正式工的工資比合同工,臨時工要高很多。他們每月除了基本工資外,還有考覈獎及其它五花八門的補貼和獎金,額外收入是基本工資的好幾倍。因此,不難理解爲什麼那麼多人想進國企或事業單位。
正式工平時的開銷都可以拿到廠裡報銷,那天柳絮在人事科辦公室辦理報到手續時,發現辦公室旁邊一間房子裡,堆滿了一屋子的車票,至少有幾十公斤重。可想而知,廠裡每月報銷的費用有多高,也難怪幾年後有些國企無法適應改革的浪潮而紛紛倒閉。
俗話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年習慣了享受國企蜜罐般生活的正式工始料不及的是,這些福利延續到九十年代中期左右就沒有了,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國家*了許多針對國有企業的改革措施,一些產能和管理滯後的國企無法適應轉型期的體制而紛紛倒閉,以致出現了大量的下崗工人。
那幾年國企的合同工也很吃香,相對正式工來說,他們的待遇稍微差一些。合同工沒有編制,戶口不在工廠,屬於聘用性質,不過轉正的機會較大。他們每月除了基本工資外,也有生活補貼,只是沒有正式工的補貼多。單位不會爲他們解決醫療和兒女的工作問題。
國企裡地位最低,福利最差的就是臨時工。他們乾的活是最累,拿的工資最低。除了基本工資外,沒有任何福利保障。如果想轉正就得靠關係網,其次還要有錢。
轉正前必須先花幾千塊錢弄個合同工指標,然後再花錢買轉正指標,整個過程相當複雜。如果家裡有錢或有熟人,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像柳絮這樣既無錢又無權的農家女孩,進入紡織廠做臨時工已算萬幸。
進廠後,柳絮被安排在擋紗車間上班。在寬敞明亮的紡紗車間裡,她第一次看到了以前在電視中才看到的場景。女工們戴著白色的工帽,穿著整齊的白色工作服,在一臺臺不停運轉的紡織機之間來回穿梭。她們的任務是檢查是否有絞紗,斷紗現象,如果發現有不良,必須將絞紗理順,將斷紗頭接起來。輥軸繞滿後,要及時將空輥軸裝上去,整個過程要做到眼尖手快,纔會減少不良紗線的產生。
組長除了要督導每臺紡紗機的作業外,還要安排工人挑選亂紗,缺紗的輥軸,然後安排人颳去輥軸上的紗線,並統計出良品與不良品的數量,然後上報給車間主任。
柳絮上班後,組長沒有安排她學接紗線,而是讓她打雜。主要負責搬運車間裡裝紗線的膠盒及生產用具,及刮斷紗,並清點良品和不良品的數量,然後將輥軸送到各個機臺去
剛進廠時,柳絮十分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雖然是個臨時工,每天在車間裡打雜,但起碼總算是在國企上班。直到那時,她還在夢想著有一天能轉正成爲“商品糧工人”,到那時,父母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向別人炫耀了,而且她本人也可以擺脫因爲沒有考上大學而被別人說三道四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