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章攖寧
李慕菊跟顧飛回到學校的時候,李慕菊對顧飛說道:“我真沒想到,你就那麼拒絕她了,她當時看著好可憐啊,我以爲你會加入呢。”
顧飛笑道:“其實說實話,我無所謂,我去哪都可以。但是你不一樣了。現在於嫣然所在的龍組情況太複雜。第一是外憂,國外的異能組織都在虎視眈眈的盯著。第二個就是內憂了,你想想,國家能允許龍組獨立而超脫於控制麼?我看現在的龍組就像是風箱裡的老鼠,進退不能,所以於嫣然現在四處找幫手,以圖對抗。”
李慕菊說道:“是啊,我怕最壞的結果就是兩股勢力聯合起來,那樣龍組真的很難有容身之地,單靠個人的能力很難支撐的。”
顧飛說道:“天時地利人和,這幾項,也許他們龍組內部異能人士很團結,算是佔了人和這一項,但是其他的兩項都不利。我倒是真想加入進去,活動活動筋骨了,想想一定很有趣。”
李慕菊說道:“剛開始是我想去,現在瞭解到情況後,你又想去了,不如你去吧,幫幫於姐。”
顧飛搖頭道:“我去了,你勢必牽連進來,在你沒達到一定程度前,我不會輕舉妄動的。”
李慕菊皺眉道:“你說我怎麼樣才能快速提升呢,我發現很多事情我層次太低都參與不了,你也不教教我”
顧飛笑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緣法,人不同,自然採取的修行手法不同。你不一定非要跟我學。我只是在關鍵時候給你指指路罷了。”
李慕菊說道:“那好,你告訴我,現在我該怎麼辦?”
顧飛說道:“目前的關鍵,就在於你身體內的鬼王柳月身上,怎麼樣?她最近有動靜麼?”
李慕菊說道:“已經沉睡好久了,不過我發現我這幾天身體跟以往不同了,力量增加了很多,精神也好,感覺不到疲憊,至於氣候之類的冷熱也感覺對身體影響很小了”
顧飛說道:“這個說明鬼王柳月正在逐步跟你的身體融合,只要融合完畢,她就應該醒過來了。你目前來說,可以晚上靜靜的打坐,仔細體會一下身體的變化。尤其是心神來說,要做到放鬆。要是能做到嬰寧的地步就差不多了。”
李慕菊疑惑道:“嬰寧?我好像聽過。對了,嬰寧出自聊齋,其中一篇故事就是叫嬰寧。我記得有人評論說,嬰寧是古代文學作品中笑得最美的女子。我上學期文學史的論文就是就是寫的這篇評論,現在我還記得:
王子服初見嬰寧,嬰寧“笑容可掬”,又“遺花地上,笑語自去”。二見嬰寧,嬰寧“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見嬰寧,嬰寧則更笑得突出:“聞戶外隱有笑聲”,“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復笑,不可仰視”,“女又大笑”,“笑聲始縱”;然後又在小園,“見生來,狂笑欲墮”,“女笑之作,倚樹不能行,良久乃罷”;然後便是與王子服同歸王家之後,更是笑得驚世駭俗:“但聞室中吃吃,皆嬰寧笑聲”,“母入室,女猶濃笑不顧”,“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聲大笑”,“至日,使華裝行新婦禮,女笑極不能俯仰”。
縱觀全篇,作家描繪嬰寧,別筆不多,惟一“笑”。這一“笑”貫穿全篇。而也就是這濃墨繪就的一“笑”,卻使人物形神兼備,可說是一笑生神。”
顧飛說道:“確實,古人很少用那麼多笑字來形容女子。大部分都是笑不漏齒的一筆帶過罷了,蒲松齡還真是另類。”
李慕菊笑道:“嬰寧彷彿笑神似地,以歡樂的笑聲對待慘淡的人世,以吒吒叱叱應付世俗的紛紜。蒲松齡不僅寫出了她的天真嬌憨、“狂而不損其媚”的性格,而且著力描出了那山中“笑矣乎”生活的環境。她誕生在比桃花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還要美豔的園圃之中。園外“亂山合沓,空翠爽肌”,園內“細草鋪氈、楊花糝徑”。她真有點像得山水靈秀之氣的精靈。這不僅是對於美的頌歌,也當然地是對於“子夜熒熒”濃黑悲涼社會的否定。嬰寧出生在如此美好的環境裡,按理說應該描寫她很善良纔對。但是出人意外的是這個可愛的嬰寧,卻幹下了一件令人髮指的“缺德事”。將一位羨慕她美豔的鄰人誘騙置之於死地。嬰寧的形象,蒲松齡自指有兩特點,一是“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二是“牆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齡對嬰寧的認識、對嬰寧的設計。狡黠是嬰寧的陋處,也正是嬰寧的真處和美處。嬰寧一方面出生於幽谷,受育於鬼狐,不審三從,不知四德,無視長幼之序,不用進退之儀,用笑聲蔑視一切,用笑聲動搖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間,依從文士,既畏獄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輕施顰笑,嚴懲意yin。”
顧飛笑道:“你對古人研究很深啊,我覺得要真的理解這篇文章的深意,要從作者的背景出發。蒲松齡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爲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爲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你看看他的一生,多麼的曲折。少年的運氣彷彿一時之間都用完了,以後屢次不中。而在那個時代,科舉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無數人爲之奮鬥一生的事情。所以嬰寧這篇,哪裡是嬰寧在笑,分明是作者自己在笑,在笑這個世道,在笑人世間的虛僞。作者的心境直接反饋在文章中,現在我們重讀,真的被蒲松齡的思想所感動。他借鬼怪妖狐,寫出了同時代很多人敢想而不敢寫的文章,也正是這一點,今天我們纔會如此重視他,他的聊齋纔會流傳於整個世界。”
李慕菊說道:“我真的很喜歡聊齋這部書,不過你說嬰寧的意思是讓我學書中的女主角那樣整天大笑?”
顧飛大笑道:“真讓你笑死我了,我的嬰寧並非蒲松齡筆下的嬰寧,而是南華經下的攖寧。出自《大宗師》一篇,“其爲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爲攖寧。攖寧者,攖而後成者也”。這裡的攖是指外物對於心境的擾亂,面對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的思緒隨著波動,這就是識神,也成爲後天心神。寧爲寂靜之意,面對世界的種種影響,我們的心神卻不受驚擾,保持一個寧靜的心態。只有保持”攖寧這種狀態,纔會稱爲有道心,纔會進入先天元神境地。”
李慕菊皺眉道:“你說的這個攖寧有點類似佛家說的那個入定啊。”
顧飛搖搖頭說道:“佛家的入定狀態,是本人失去了意識,不吃不喝,在那裡打坐很長時間,有的甚至打坐幾個月,幾年,這個其實就是打枯禪了。當時釋迦摩尼也曾經入定過很長時候,後來他說不提倡這種方法,不屬於真正的佛法,不過是修行的一種手段。因爲佛家來講,主要說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過來就是至高無上的平等覺悟之心,講的是覺悟本心,沒分別心。道家裡的這個攖寧不是入定狀態,講的也是一種覺悟,那就是對這個世間的覺悟,而達到萬物不能紛擾其心的地步。“
李慕菊說道:“原來攖寧是一種覺悟的心境而不是跟入定一樣是一種方法和手段。”
顧飛說道:“所以很多不懂的人就說修行必須達到入定狀態纔是真正的修行,這是錯誤的。入定只是一種手段,跟修行沒有必然聯繫。丹道來說,也不需要入定,而最關鍵是保持一種攖寧的心態。比如你去迪吧,在周圍如此的環境之下,心神不隨音樂和周圍跳舞的人所動,而依然保持一種寧靜的狀態,這個來說,就算是具有初步的心境了。”
李慕菊說道:“現在很多人把修行說的神神秘秘的,說什麼必須找師傅,必須身體出現哪個狀態纔算修行。”
顧飛說道:“師傅來說,不是必須的,不然古人留下那麼多經典幹什麼,這些古書就是你的師傅,換句話說,真正的師傅是你自身,只有你自身真正體悟了纔算是修行。通向道的路由萬千條,只有找最合適自己的路,只有自己纔會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哪裡做的不好,完全沒有必要去找師傅。否者弄不好會被騙財騙財,人財兩空。至於必須達到那種狀態更是無稽之談,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合大道於一體,根本沒有固定的,必須達到的狀態。所以,修行最重要使我們自身的體悟,自己是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