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如牛毛的春雨中,高順安坐高大的烏桓戰馬之上。他已整理好弓箭、劍形馬刀和五尺多長的環首鐵刀。
人的名樹的影,面對三國揚名的頂級猛將典韋,高順不得不重視起來。不過,他對自己麾下的一干血虎先登還是有信心的。戰場之上,拼得不是個人武勇,而是同袍間的互相配合。一念至此,他抽出三支鐵箭放置于強弓弓臂之上。
與此同時,甘茂和陳滂已驅馬至典韋跟前。
典韋身材高大魁梧,胡須略黃,吊梢眉單眼皮,面相也兇惡無比。他目光冰冷的看著甘茂和陳滂倆人臨近,卻沒輕舉妄動。
“典兄!小弟沛人甘茂有禮了!”甘茂在戰馬上坐直身子拱手行禮。陳滂也是一樣,拱手道:“汝南陳澤國給典兄見禮了!”
“汝二人欲給狗官當說客?呵呵!典某是不懼狗官的?”典韋冷視甘茂和陳滂二人,冷笑一聲。
“我家主公威震北疆,曾親手斬下一千多鮮卑奴的腦袋!我沛人甘茂雖是粗鄙之人,也佩服為國殺敵的大英雄。因為怕各位頭顱被我家主公所斬,所以才特來相勸!”甘茂沒有動怒,含著笑緩緩說道。
與此同時,陳滂卻問眾人:“若無我家主公等北人抗鮮卑奴,鮮卑奴不會來寇略已吾?而等敢抵抗我主政令,可敢至北疆刺殺敵族酋長?若是沒膽,為何又有膽在此阻擋我主騎兵?難道已吾人只敢在家門口稱雄?”
“……”
甘茂和陳滂都已年近三旬,在豫州、兗州和徐州等三州交界處,也頗有幾分聞名。他們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時而出言嘲諷,時而好言相勸,讓前來阻攔官道的農人都臉色微紅,心存退卻之意。
看見此況,典韋知道事不可為,嘆息一聲:“哎!都回去吧!”
典韋家族在大棘鄉是小姓,全靠他個人武勇才能在葛姓占據多數的大棘鄉立足。今天來官道阻攔高順援軍,也是大姓葛氏相求,他才出面。見葛氏已退,典韋也不愿出頭為惡。話說這年頭的游俠基本上都是如此,由大姓、高門士族等養活,充當大地主的爪牙而已。
“沖鋒!快速推進!立即支援馬達林部!”見典韋率人退去,高順朗聲命令道。
“噠噠噠!”馬蹄聲疾。時間不久,高順率領五十多騎,飛奔至大棘鄉官舍的門前空地。
此時,馬達林率領的二十五名血虎先登騎卒部曲,都騎在戰馬上張弓引箭,怒視著一群手持木頭長矛的農人。
這群農人大約有一千多名青壯組成,服飾各異,都目露兇光的看著馬達林,嘴中還用已吾方言罵罵咧咧。
“滾回北疆去!并州胡人!”
“已吾人不需要鄉卒和亭卒!”
“高血虎就是一條龍,來到咱們已吾縣也得盤著尾巴!”
這一群農人在一位相貌英俊的青年指揮下,不停地謾罵著,氣焰很是囂張。
“高都尉有令:爾等立即放下武器,雙手高舉頭頂!否則,按謀反罪處置!”看見此況,甘茂和陳滂驅馬向行,一邊飛馳一邊高喊。
他們兩人高喊三聲過后,那些農人卻還是無所無懼未按令行事。看樣子,他們和任何時期被蠱惑的農人一樣,有恃無恐的想:“法不責眾!看你高血虎如何處置我等?”
看見此況,高順已然明白:今天的這場聚眾行動,是有組織有預謀的行動。若是不能打壓下去,他有可能和上一任縣尉一樣:要么和王憲一樣夾著尾巴做人,要么灰溜溜的離去。當然,在二百多血虎先登護衛下,已吾人還是刺殺不了他的。
一念至此,他冷笑一聲:“二三子!準備沖鋒,第一矢準備!”
“喏!噠噠噠…”一干血虎先登騎卒,目光冰冷的高喝,催促戰馬提速沖鋒。激烈的馬蹄聲響起,如激烈的戰鼓聲敲打著前面一千多農人的心扉。
“第一矢!放!”作為首騎的高順冷喝道。
與此同時,他連續射出三箭,瞄準的都是那位相貌清秀的青年人。“砰!砰砰!”弓弦聲響起。“啊…”片刻之后,那位相貌清秀的青年身中三箭,驚叫一聲,倒地而亡。
“棄械者生!反抗者死!”看見此況,馬達林朗聲大喊道。他命令麾下血虎先登騎卒,射出弓弦上的鐵箭。“嗖!嗖嗖!”鐵箭如雨,飛向持有長矛的農人。
“啊!我中箭了!”
“用長矛刺死他們這群北狗!”
“快逃啊!官兵殺人啦!”
“……”
大棘鄉官舍的門前,一千多農人亂成一團。有人中箭慘叫,有人驚恐的扔下手中長矛逃竄,還有人舉起長矛面目猙獰的反抗…等等,什么人都有,已是沒了組織。
“大棘鄉的三老、嗇夫、亭長等人聽令:若是不能約束治下農人,將全部免職,按謀反叛亂罪論處!爾等立即棄械投降,否則全部流放并州邊境!爾等可有膽和鮮卑奴去廝殺?爾等可有膽…”高順一邊沖鋒,一邊朗聲高喊。
片刻之后,高大的棗紅色戰馬馱著他沖鋒入這一千多農人之中。“砰!砰砰砰!”一陣陣的撞擊聲傳來,高順揮舞馬刀,連續斬下數人的頭顱,從人群之中穿行而過。
“我投降!嗚嗚!”
“不要殺我!”
“我等是被趙秀蠱惑的!”
當高順率領五隊騎兵闖陣而過,官舍上的空地上,沒有一名農人敢直立于此。而他們口中的趙秀,便是那位被高順親自射殺的英俊青年。
“免去所有三老之職,免去所有亭長之職,免去趙嗇夫之職……三老之職重新推選,亭長之職重新考核,大棘鄉的嗇夫以后不允許趙氏族人擔任!趙氏負責出資撫恤死去農人的家屬,否則全族流徙并州朔方郡!”
戰后,高順騎在棗紅色的烏桓戰馬上,冷聲大喝。而那些幸存的農人,則雙膝跪地雙手高舉頭頂,在一干血虎先登騎卒部曲的弓箭下簌簌發抖。
來自大棘鄉兩大趙氏和葛氏家族的三老、嗇夫和亭長等鄉吏,此時也伏地不起,不敢有絲毫的反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