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友生走上長長的臺階,來到宮殿之外,就看到兩個御林軍在把守大門,兩個御林軍伸手攔住崔友生,說道:“請大人通稟姓名,說明來意。”
“我是吏部侍郎崔友生,特地來拜訪中書舍人的,請幫忙通稟一聲。”崔友生站住了腳步,表情冷峻。
守衛急忙進去稟告,過了一會,守衛出來對崔友生說道:“請進去吧,中書舍人正在等你。”
崔友生邁步走入寬敞高大的宮殿之中,只見北面放著一張長長的案幾,一個中年人正坐在案幾后面批閱公文,此人長得兩頰無肉,身材精瘦,神情卻是溫和的,穿著的官服寬寬松松地套在身上,此人正是王龍杰。
王龍杰抬頭看著崔友生,立即表情變得友善起來,他站起來朝著崔友生走了過去,熱情地張開了雙臂,想要擁抱崔友生。
崔友生只好與王龍杰行了一個抱見禮,兩人擁抱完畢,王龍杰拉著崔友生的胳膊來到旁邊的椅子之旁,熱情地將崔友生按在了一張椅子之上,王龍杰說道:“今天難得崔侍郎過來,我們中午的時候一起吃個飯。”
由于是工作時間,所以王龍杰沒有說出喝酒的話。
崔友生只好笑著說道:“既然王舍人邀請,我自然是不敢推辭。”
“我們好久沒有一起吃飯了,自從半年前的春節之后,就沒有過了,我甚是想念當初一起吃飯的日子,那真是愉快啊!”王龍杰微笑說道。
崔友生點了點頭,說道:“是啊,想當初我們一起在皇帝的宴席之上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說起往事,兩人都是唏噓不已,他們為官多年,早就練就了一副上好的說話做事的態度,自然不會惹人嫌。
當然,官場里什么人都有,惹人嫌的人也是有的,只是他們不是而已。
“崔侍郎來找我有事?”王龍杰問道。
崔友生就說道:“我聽說高隆鎮縣令職位空缺,想要推薦一個崔家的人出任。”
聞言王龍杰就沉吟不語,他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崔友生見了就問道:“有人也想爭這個職位?”
“是,進士派的人都在向我推薦人選,我收到了很多人的請托,所以對于你的請求,我頗感為難啊。”王龍杰臉色一沉。
聞言崔友生心中一驚,他沒想到區區一個高隆鎮的縣令職位,竟然引起了世家派和進士派的紛爭,雙方都在竭盡全力想要奪得這個職位,那么高隆鎮上有什么值得吸引人的呢?崔友生忽然覺得自己的情報或許不足了,來之前他應該先了解一下高隆鎮的情況的。
不過既然話都說出口了,如果此事辦不成,未免丟了自己的面子,所以崔友生沒有告辭離開,而是看著王龍杰給他一些壓力。
看到崔友生堅定的表情,王龍杰也是沉吟不語,雙方的角力正是勢均力敵之勢,王龍杰不想偏向任何一方,所以王龍杰就說道:“你們一定有自己的人選吧,提出來我們考慮一下,如果合適,就按照你們的推薦來安排。”
崔友生聽王龍杰的意思,就是要雙方的人選競爭了,那么崔友生為了確保拿到這個縣令的職位,就必須推薦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行,但是這樣的人為何要到高隆鎮這個小地方去當縣令呢?為何不到一個更大的舞臺上去展現自己的能力呢?
如此,崔友生就萌生了退意,想要推薦一個更好更優秀的縣令人選,需要得到對方的同意才行,看對方愿不愿意去高隆鎮這樣的小地方為官。
“不說這個了,我們來說一說待會吃些什么?”崔友生故作大方地擺了擺手。
“好,哈哈……”王龍杰也樂得暫時避開了做出決定。
朝廷里為了一個小小的縣令職位掀起了一番波瀾,這是眾人都意想不到的,眾人更加想不到此事的幕后推手竟然是孫思秀和劉宇。
正當朝廷之中雙方在角力的時候,在王大將軍的府邸之中,滿肚子肥腸的王大將軍正在大擺宴席,這是王大將軍的常態了,他經常在家里大擺宴席招待己方的官員,順便在這里商談一些朝廷的大事,王大將軍掌握了長安城里的兵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時,一共有十幾個人坐在兩旁的席位之上喝酒吃菜。
滿臉肥肉的王大將軍舉起一尊青銅酒爵向眾人說道:“各位,請滿飲此杯。”
“是。”兩旁坐著的官員們紛紛舉杯。
眾人飲下美酒,滿臉通紅,口中感覺熱辣辣的一股氣息流轉。
堂前歌姬已經退卻,王大將軍做了個手勢,歌姬和舞姬們紛紛退下,服侍的仆人也離開了這里,只留下十幾個官員在對飲。
“各位,近來朝廷之中可有要事?”王大將軍滿嘴酒氣地大著舌頭說道。
其中一位門下省給事中黃文魁坐在席位之中,此人滿臉紅色的胡須,看樣子是一個番邦人士,來自西域,此人的爺爺一輩從西域遷居長安,從此在長安落戶,黃文魁從小就擅長兵書戰策,很得王大將軍的賞識,曾經拜在王大將軍門下做一個食客,王大將軍富貴之后,推薦黃文魁為官,黃文魁憑著自己的本事總算是做到了門下省的給事中,也算是王大將軍手下的一員大將了。
黃文魁笑著說道:“稟大將軍,近來世家派和進士派的人都在爭奪一個小地方高隆鎮的縣令職位。”
“哦?!”王大將軍略微感到詫異,他說:“高隆鎮在哪里?”
“在東南道長江南岸。”黃文魁顯然是了解過事情的。
“他們為何爭奪一個小地方的縣令職位,難道那里當官賺錢很多?或者升遷很快?或者比較安逸?”王大將軍實在是不理解一個小地方的縣令有什么可以爭的。
這就超出黃文魁的了解之外了,他只好笑笑不說話了。
“誰知道此事的?”王大將軍略感不滿了。
“我倒是略知一二……”一個滿臉紅紫膚色的赤面大漢說道,此人是御林軍的統領趙無極:“我聽說那里有倭寇肆虐,近來高隆鎮曾經兩次上報剿殺倭寇的功勞,一次剿殺了十七個倭寇,第二次剿殺了二十六個倭寇,那里的縣令憑此功勞升遷為晉江城的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