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加入公司時,對公司的運作情況還不是很清楚,自己對於工作的認識也很簡單,認爲不過就是算算賬而已,然而接下來的失敗卻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工作絕不是這麼簡單。他交給部門經理的一張報表就出現了一個相當大的錯誤:原來在一次賬目覈算中,他使用了一個自己從沒用過的計算公式,但他用錯了這個計算公式,結果出現了很大的誤差。
喬對這張報表的失敗非常重視,他認識到自己的專業知識還有很多的欠缺。於是,他從這個計算公式入手,全面系統地重新學習了相關知識。當然並不是從這以後他就再沒有遇到過失敗,他仍然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失敗。但是,他已經養成了從失敗中學習的習慣:與客戶面談失敗之後,他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最後成爲一個與客戶談判的高手;第一次開發新客戶,對方並不接受,他及時地總結原因,最後憑藉一己之力,竟開發了分公司超過十分之一的客戶……
這一切的成就都緣於他不斷地在失敗中總結、學習。“失敗是成功之母”並不是一句空話,一個真正善於學習總結的人,必須懂得從失敗中獲得什麼。如果能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積累經驗,就能轉敗爲勝,由失敗走向成功。
能夠平靜地看待自己的失敗是個好的開端,自己的失敗和別人的沒什麼區別,不要感到悔恨愧疚,畢竟失敗已然是定局,負面的情緒也於事無補。在分析自己的失敗原因時,不妨把它當作是“路人甲”的案例,這樣你會更加客觀,而且你會更容易看出問題的所在,因爲人們總是善於給別人挑毛病的。在吸取教訓時,就得把它當作是自己的失敗了,因爲自己的錯誤總會有一種切膚之痛,記憶會很深刻,這樣下次遇到相同的狀況就不會重蹈覆轍。
養成從失敗中學習的習慣,你的每一次失敗便可以說是下一次成功的開始。只有那些飽嘗過人間痛苦的人,才能將一切看淡,才能真正體會到何謂“氣質”,何謂“修養”。
⊙同樣的錯誤決不犯第二次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人都會犯錯誤,做事多的人更是難免犯錯誤,只有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纔不會犯錯誤。犯了錯誤並不可怕,關鍵是你怎樣去看待自己所犯的錯誤。
聰明人的可貴之處是能在每次犯了錯誤之後,能夠接受教訓及時總結經驗,努力做到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這是很難做到的事情,需要毅力,需要付出,需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你必須培養認真工作的態度,從思想深處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做每件事情前,都要告訴自己認真、認真、再認真!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或者不犯錯誤,至少可以做到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
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老闆,準備物色一名員工去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在對衆多的候選者進行篩選時,老闆只問了一個問題:“在你以前的工作中,犯過多少次錯誤?”老闆最終把這項工作交給了一位平常犯錯誤較多的員工。工作開始前,他交給這位員工一本《錯誤備忘錄》,並囑咐說:“你犯過的錯誤都屬於你的成績,但是你要記住,同樣的錯誤屬於你的只有一次!”這位員工領悟了老闆的意思,最後果然不負重望,圓滿地完成了這項艱鉅的任務。
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在犯第一次錯誤時叫不知道,第二次叫不小心,第三次就是故意了。作爲企業的一名員工,如果你在犯了一次錯誤後,對你的主管說:“您放心,這是我第一次犯這個錯誤,也是最後一次。”你敢講這種話,是非常不簡單的,你要培養這種勇氣和素質。
對於成功,人們總是津津樂道,聽者也覺得學到了很多的經驗,很受用。然而對於失敗,人們通常不願意面對,不願意提及,因爲一提失敗很多人會想到這樣的場景:失敗者將自己關在屋子裡默默流淚,感嘆生不逢時、命途多舛,然後就是落魄傷感。其實,對待失敗倒是應該像成功一樣,受到大家的關注,引起重視。大家應該一起分析失敗的真正原因,學習經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纔是失敗帶給我們的意義之所在。
我們總是不能理解失敗的“良苦用心”,任憑失敗就那麼肆意地在自己的生活中繼續著,因爲找不到落敗的真正原因,生命就一直那樣充滿著悲情和惋惜。我們一直推崇的是“勝者爲王,敗者爲寇”,一場敗局往往無人問津,更沒有人問個爲什麼。而失敗者本身一般只顧著傷感,也無暇顧及其中的真正原由,如果像西楚霸王自刎烏江一樣的悲壯,失敗可能真就成了宿命。
沒有人生來就是完美的,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出問題犯錯誤。但是,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想成爲一個優秀的人,一定要學會牢記自己曾經犯過的錯,然後從自己的“系統”裡刪除它。只有這樣,在一步步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你身上的氣質纔會得到質的飛躍。因爲那些能夠正視自己錯誤的人,必定是心胸寬廣的人,他們能夠正視現實,能夠迎接挑戰,身上自然會流露出他人所不具備的特質。
哈佛氣質課失敗是爲了更靠近成功
在很多關係簡單的問題上,我們能夠很快地接受失敗,並且很清楚地認識到失敗的根本原因,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但是面對人生中的重大問題,我們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心血都放在了上面,卻突然發現之前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了,需要重新調整方向甚至需要重頭開始時,很多人都是難以接受的。所以,很多失敗的人往往並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失敗的,他們選擇刻意的逃避,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這是沒有必要的,逃避不會幫你解決任何問題。只有將出現的問題徹底暴露出來,並想盡一切辦法去補救和改善,使事情向積極的方向轉移,那麼,你纔會越來越靠近成功。
Step1:放下不必要的自尊
如果不承認自己犯了錯誤,那麼還談什麼糾正錯誤呢?如果發現了錯誤,但礙於面子,不承認不接受,就這樣拖著不去補救,只會將自己一步步推向毀滅的深淵。暫時放下你那愚蠢的自尊,犯了錯誤就要承認,承認錯誤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Step2:別把失敗看成是世界末日
失敗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失敗後,不要自暴自棄,要勇敢地爬起來。印度著名的詩人泰戈爾說過:“假如你爲失去太陽而悲傷,那麼你就會成爲失去夜晚的明星。”不要爲昨日的失敗而氣餒,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戰勝它的勇氣。一百次跌倒,就要有一百次站起來的勇氣。失敗只是我們前進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要學會坦然地接受。
哈佛氣質課筆記
Point1只有找出問題的根本癥結,才能對癥下藥,治病要治本。
Point2失敗是最好的學習機會,你可以學到如何避免下次重蹈覆轍的方法。
Point3學會正確地面對失敗,纔不會被失敗擊垮,在失敗面前你才能做一個有氣質的人。
§§§第三節換一下習以爲常的做事方式
“與柏拉圖爲友,與亞里士多德爲友,更重要的,與真理爲友。”這是哈佛大學的校訓。校訓開頭即稱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爲友,然而這並非校訓的核心,它的真正核心是與真理爲友,真理纔是人類真正的朋友!對哈佛人而言,大師是真理與智慧的象徵和化身,他們固然值得尊敬也值得學習,但是客觀地說他們並不等同於真理,他們也並非完全正確,他們也會犯錯誤。所以,在前人的智慧基礎上,我們會比他們做得更出色,因爲再完美的事物也有改良和優化的空間。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生活中那些習以爲常的事情總是缺乏認知,總是熟視無睹,看到了和沒看到沒什麼區別,對於那些很熟悉的問題,會下意識地重複一些現成的思考模式和行爲方式,因此容易產生思想上的慣性。
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和穩定性,襲用之前的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助於人們進行類比思維,可以縮短和簡化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加做事效率。
但與此同時,它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它很容易使人盲目地運用特定經驗和方法去對待一些貌似而神異的問題。最主要的是,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思考問題,不僅容易使人厭倦,更容易麻痹人的創造能力,影響潛能的發揮。每次遇到問題,就會不由自主地依靠既有的經驗、按固定的思路去行事,不願意轉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
時代在不斷變化和發展,我們自己也在不斷地成長。對於問題的解決方式也不能墨守成規,要不斷地創新和與時俱進,從而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
⊙思維定勢有時會阻礙我們進步
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習慣於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也就是人們的思維侷限於既有的信息或認識,這就形成了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有時有助於問題的解決,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
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從小就聰明,很喜歡和別人玩腦筋急轉彎,並且經常贏,他也因此很驕傲。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車修理工,修理工要和他玩腦筋急轉彎。修理工出了一道題:“有一位既聾又啞的人,想買九根釘子,於是來到五金商店,對售貨員做了這樣一個手勢:左手兩個指頭立在櫃檯上,右手緊握拳頭做出敲擊狀。售貨員見狀,給他拿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搖頭,指了指立著的那兩根指頭。於是售貨員明白了,聾啞人想買的是釘子。聾啞人買好釘子,剛走出商店,接著進來一位盲人。這位盲人想買一把剪子,請問:盲人將會怎樣做?”
阿西莫夫順口答道:“盲人肯定會這樣。”說著,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狀。汽車修理工一聽笑了:“哈哈,你答錯了吧!盲人想買剪刀,只需要開口說‘我買剪子’就行了,他幹嗎要做手勢呀?”
聰明的阿西莫夫,最終敗在了自己的思維定勢上面。一般來說,知識越是淵博經驗越是豐富的人,思維定勢會更明顯,因爲過多的知識和經驗會在頭腦中形成較多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會束縛人的思維,使思維按照固有的路徑展開。
一次,小湯姆森給爸爸媽媽出了這樣一個小思考題:一位律師在路邊同一位老人談話,這時跑過來一位小孩,急促地對律師說:“不好了,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麼人?”律師說:“是我兒子。”請問,這兩個吵架的人和律師是什麼關係?
爸爸媽媽想了半天,也沒弄清怎麼回事,心想自己的兒子不會對什麼社會倫理問題感興趣吧,難道要給我們上一課。看著爸爸媽媽疑惑而又擔憂的表情,兒子有些不知所措,於是說出了答案:“律師是個女的,吵架的一個是律師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個是律師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兒子很疑惑爸爸媽媽爲什麼想不出來答案,說:“這個問題是我同桌告訴我的,他還說他的爸爸媽媽居然想不出答案,這個問題我們小孩子都知道啊。於是我就問你們知道不,沒想到你們也沒想出來……”
爲什麼那麼多成年人對如此簡單的問題的解答反而不如小孩子呢?這就是心理定勢束縛了自己的想法:按照生活的經驗,律師一般是男的,從男律師這個心理定勢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則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就沒有心理定勢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確答案。
在想問題之前,我們的腦海中總有很多的模式和制約條件,遇到問題大腦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套用已有的方式方法。看到自己熟悉的模式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或者是需要改進的地方,因爲一直以來就是這樣做的啊,沒什麼覺得新鮮的地方。這樣久了,生活就失去了樂趣和新意,讓人做起事來感到索然無味。
缺乏新意和創意的生活,是消磨一個人的氣質的“殺手”。每天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思維上也不求創新,就算你的生活再富足,你也會毫無氣質可言。或許曾經你是個有氣質的人,但是由於你對現在生活的不思進取,那麼毫無疑問,你將會成爲一個庸俗的人。
正因爲如此,所以纔有人這樣說:“妨礙人們進步的最大障礙,並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
⊙創意思維影響人的一生
常見的思維定勢有如下幾種:權威定勢、從衆定勢、經驗定勢、書本定勢,這幾種思維定勢可以說是影響我們每個人生活質量的殺手,如果我們被這些思維定勢所束縛,恐怕我們將無法過上豐富多彩的生活了。
19世紀中期,蘇格蘭人哈里森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他用醚來清洗金屬物品時,周圍的空氣會逐漸變冷。哈里森經過反覆試驗,終於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這是**蒸發吸收了周圍的熱量造成的。
哈里森開始聯想到,既然這個方法可以使溫度變冷,那麼可不可以製造一個專門製冷的設備,用來儲存食品和各類物品呢?
哈里森於是立即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他請來一些技工朋友,協作製造出一個模型。不久後的一天晚上,他們發現這個設備裡真的出現了一些冰塊。他們被這個發現震驚了。此後,他們又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於發明了冰箱,甚至製作了第一個製冷車間。
從此以後,冰箱開始風靡全球,走進普通人的家庭。
同樣,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在斯隆學院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學校圖書館的自來水設備發生了故障,很多珍貴的圖書都被水浸溼了。經過搶修,設備都修好了,可是該怎樣挽救這些珍貴的圖書呢?在場的管理者們都感到大爲頭疼。這時,一位曾經從事過罐頭生產的圖書管理員突然靈機一動,想象到自己製作罐頭時的情形:在製造罐頭的時候,爲了將水果內的多餘水分充分排除,他們先是低溫存放,然後再採用真空乾燥的手段,這樣不僅不會損傷到果肉而且乾燥徹底。如果將這些圖書當作水果的話,是不是既能蒸乾圖書中的水分,還能保證圖書完好無損呢?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爲這個方法可以嘗試。於是,大家就按照這位管理員的經驗,先將溼透的圖書放入冰箱冷凍,然後再放入真空乾燥箱中。幾天之後,奇蹟出現了,之前溼漉漉的圖書不僅完全散盡了水分,而且完好無損。
古往今來,每一個重大的發明、每一個有益於人們的創造,背後都有超常思維能力的人,他們沒有被固定的思維羈絆,努力克服常規思維,才做出了舉世矚目的巨大創新。假設一下,如果沒有突破傳統思維,一直拘泥於前人的經驗之中,那麼世上就會少了很多有價值的發明,我們的生活中將沒有彩電、冰箱、電腦、洗衣機……我們仍然會像原始人一樣鑽木取火,如果那樣,生活中將會失去多少樂趣啊。
哈佛氣質課學會走不拘泥的路
不如放下大腦中的那些條條框框,從新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勇於重新考慮,一定能夠找到不止一條跳出困境的出路。
一個人對某個問題越熟悉,就越難發現解決這問題的新辦法,對某個事物的看法也是如此。
在一次研究人的創造思維的會議上,一位與會者拿出一個曲別針,問道:“這些曲別針有多少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