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漢子”,怎么可能將宴荔游壓制到如此地步?
和連簡直是難以相信,卻又不得不相信。如此一來,他對張狂的忌憚之情,一下子就增加了好幾倍。
宴荔游露面以后,和連手下的士人,口風猛然大變。許多鮮卑王庭原本并不愿意接受的條件,和連也勉強的接受下來。只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原來三天都沒能談成的條件,雙方就全部達成了協(xié)議。
條款很簡單,也很粗疏,只是一些大致的框架。
第一條,漢、鮮雙方,以熹平六年【177年】時期的邊境為界限,互不侵犯。
熹平六年,是漢鮮之間那場意義重大的“落日原之役”發(fā)生的年份。此戰(zhàn)過后,鮮卑勢力大增,真正取代了匈奴人,成為北方草原上的霸主。
在熹平六年以后,鮮卑人不斷向漢地發(fā)動侵擾。而大漢邊軍卻由于在“落日原之役”中的慘重損失,無力抵擋鮮卑的侵擾,不得不或主動,或被動的放棄了不少邊境土地。
對并州來說,此戰(zhàn)直接的結果,便是北方諸郡的淪陷和廢棄。
其中,雁門郡淪陷了小半,強陰和平城等縣被放棄;原本并不是邊郡的定襄,便不得不直面鮮卑人的鋒芒。云中和五原兩郡,連郡治都被攻破,不得不南遷,可謂是名存實亡。至于朔方郡卻是更加悲慘,干脆整個郡的名號都被撤銷。
如今,鮮卑人同意以熹平六年的邊境來劃分,就意味著并州原本萎縮了一大片的領土,一下子就恢復了舊觀。從理論上來說,并州的面積,一下子就擴大了大約六分之一!
當然。這樣說也是有水分的。早在兩年前,張狂率軍擊敗宴荔游的時候,便已經逼迫宴荔游吐出了五原、朔方一帶的河套之地。簽訂這條協(xié)議之后,張狂真正得到的,不過是原來屬于雁門和云中的六個縣的地盤。而這些地盤由于鮮卑人的多年持續(xù)擄掠壓榨,基本上與荒地無異。
若是鮮卑人手中的地盤富庶有油水。不與他們狠狠的打上一仗,誰也休想從他們手中得到那些好地皮。
第二條,便是雙方在邊境百里范圍內,不得駐扎大軍。在邊境百里內巡邏的騎兵,不得超過五十人一隊的規(guī)模。
這條約定,表面上看起來,對雙方都是公平的。只是,漢軍騎士經過充分武裝以后,單兵的戰(zhàn)斗力遠在鮮卑騎士之上。對號稱“一漢當五胡”的大漢一方來說。這個規(guī)定其實是占了不少便宜的。
第三條,雙方在邊境處,可以按照約定的時間,約定的地點,開設“邊市”進行互市交易。
這一條,對鮮卑一方較為有益。由于鮮卑人所需要的很多必需物資,比如鐵器、瓷器、絲綢、草藥等等,都需要從漢地進口。這一條款對鮮卑人意義重大。不過,并州一方也可以從互市中獲得極高的利潤。有助于改善并州軍的經濟狀況。所以,此項條款,是一個雙贏的條款,也是和連此行的重要目的。
鮮卑是蠻族。所謂的蠻族,指的就是文明程度不高,生產水平低下。很多物資無法自行制造的那種民族。大漢器物鮮美,號稱“華夏”,所謂“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如非大漢能夠生產出大量精美的使用器物,還有豐富的糧草。北地的蠻子們,也不敢冒著激怒大漢的風險,南下?lián)锫舆吘炒逭?
彈汗山如今雖然衰弱了,可是自從前任大王檀石槐時期積累起來的財富,還是相當可觀。根據(jù)太平道在彈汗山的細作回報,別的不說,光是一斤一塊的金餅,就堆滿了一間牢固的庫房。至于儲藏五銖錢的錢庫,更是多達十余間,每間錢庫里的錢幣數(shù)量,都要以億來計算。
這筆巨大的財富,躺在彈汗山的庫房里生銹,卻難以順利的使用出去。其原因就在于,鮮卑人沒能有效的建立起一條對漢地的商路。如今并州開放了商路,就能夠使彈汗山的強大經濟實力得到發(fā)揮,從而為和連恢復對其他鮮卑部落的努力,提供巨大的幫助。
當然,并州本身的生產能力相對有限,不少物資還需要外地輸入。但是,并州人光是將貨物轉手給鮮卑人,就可以得到至少一倍以上的利潤。張狂正在為自身迅速縮水的財政狀況頭痛呢,突然就從天上掉下來這么大一塊餡餅,他當然要一口將其吞下去。
至于彈汗山再次變強大了,會不會對并州造成威脅?
張狂表示無壓力。
以華夏文明的強大程度,只要政權的統(tǒng)治水準保持在及格線以上,就可以有效的碾壓周邊的蠻夷??v觀數(shù)千年的華夏歷史,凡是周邊蠻夷猖獗的時期,無不是華夏政權自身出現(xiàn)嚴重的內患,實力大大削弱的結果。
而且,如今的彈汗山,實力在草原上并不是最強大的,偏偏還是北方各蠻子們的共同標靶。任何一個草原強者想要崛起,想要取代鮮卑的統(tǒng)治地位,都必須先面對彈汗山的阻擾。
打個比方,彈汗山就像是一塊大盾牌,幫助并州和宴荔游吸引著草原上各大部落的仇恨。只要彈汗山一日沒有被摧毀,草原上的野心者們,便一日無法成為第二個檀石槐,成就稱霸草原的功業(yè)。有鑒于此,對張狂來說,適當?shù)募訌姀椇股降膶嵙Γ€是有必要的。
第四條,漢鮮雙方不得私下里收容對方的逃人。若有逃人被發(fā)現(xiàn),雙方必須及時的將對方的逃人遣返。如果逃人不愿被遣返,就必須支付超過逃人身價的賠償金給對方。
這一條,又是對大漢有利的。
張狂如今正在大力恢復,當年漢武帝時期建立的河套墾殖區(qū),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鮮卑苦寒,愿意往那里逃的人,都是犯下大罪,不被大漢容納的家伙。而相較之下,食物更充足,生活水平更高的漢境,卻對無數(shù)草原牧奴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特別是那些被鮮卑人強行擄掠到草原上的漢人奴隸,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重新返回故鄉(xiāng),再做漢人。可惜以張狂的實力,還不能直接出兵解救他們。
所以,第四條的確定,其實就是給北方的逃人南下,開了一個口子。只要他們能夠逃到漢境,張狂就不會將這些寶貴的勞動力和兵員再還回去。
若是鮮卑人來討要的話,張狂是不會吝惜逃人們區(qū)區(qū)萬把錢的身價的。只要讓逃人們在并州扎下根來,以后從他們身上所能夠獲得的利益,何止萬把錢?
最后一條,也就是第五條,是張狂與和連都不太當真,但還是寫上去了的一條。第五條的內容便是,如果有強敵出現(xiàn),雙方可以向對方討要援軍,共同對抗敵人。
——其實,雙方最大的敵人,說不定便是對方呢……
在簽署最后的文本協(xié)定時,張狂心里有些惡趣味的想著。
與鮮卑交涉的大事一了,張狂就將這些后邊的執(zhí)行任務統(tǒng)統(tǒng)交給臧霸。臧霸武技高強,性情又很是四海,倒頗對上鮮卑人的脾性。
雖然從傳信兵口中得知了董卓派遣使者前來晉陽的消息,張狂也沒有立刻返回晉陽的想法。當然,如果張狂得知使者的姓名居然是在后世大名鼎鼎的“毒士”賈詡,他也許會改變主意。可惜將董卓使者到來的消息匯報上來的并州小吏,只知道使者姓賈而已。
對張狂來說,董卓這次派遣來的使者,通報的都是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恭賀自己得到了第二兒子?
這事與董卓有關系嗎?
通知朝廷將廢棄五銖錢,改用新錢?
我勒個去……
這件事情,并州絕不同意!
廢棄使用了幾百年,已經建立起良好信譽的五銖錢,對張狂來說,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廢棄五銖錢的人,應當是張狂自己。
董卓為什么會廢棄五銖錢,想要發(fā)行新錢,這事即使那個姓賈的使者不說,張狂也能琢磨出原因來。畢竟,后世在網上,關于美元貶值的新聞和分析,能夠將任何一個感興趣的網蟲,變成半個金融專家。
再說了,廢棄五銖錢,改用新錢這種事情,董卓也不是第一個做的。在他之前干過同樣行為的那位前輩,可是大漢人人皆知的逆賊。那人姓王,名莽,就是那個篡奪了大漢的國祚,建立了“偽新”政權的家伙。
王莽廢棄五銖錢,是因為財政困難。他所鑄造的“小泉”錢幣,重量不過一銖,卻要當五銖錢一枚使用;所鑄造的“大泉”錢幣,只相當于五銖錢的二點四倍,卻要當五銖錢五十枚用。如此一來,光是將五銖錢回收改鑄,王莽就可以得到十倍以上的毛利。
如今董卓廢棄五銖錢,改鑄錢幣,想必不會是提高幣值,定然要學習王莽的做法。而張狂在替他計算過開銷以后,也覺得董胖子若是不搞點兒什么花樣,讓現(xiàn)狀繼續(xù)下去的話,那廝的財政早晚要破產。(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