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37節 有公國名趙

大漢的制度里,制定了總共二十等爵位,最高一級的爵位為“列侯”,并無“公”這個頭銜。然而只需上溯到戰國春秋年間,就有現成的例子可用了。那時候,“公”為諸侯之首,僅次于周天子的“王”爵。

張狂此時拋出一個“公”爵來,很快就得到了部下們的認可。總而言之,張狂需要的只是一個有利于自己統治的制度,至于具體叫什么爵位,都是可以商量的。作為一個穿越者,張狂對爵位的名字不挑剔,哪怕自己現編一個,也未嘗不可。

“公”這個爵位不高不低,既上承三代,比之尋常諸侯明顯高出一頭,又不違背“白馬之盟”,可謂是兩全其美。

于是,在一番引經據典之后,董昭再次上書張狂,獻上了他為“公”這個爵位特地制定的封國制度。張狂在瀏覽了一番以后,略作修改,便同意了董昭的建議。不過,在正式稱“公”之前,還有一個爭議不小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

國號為何?

按照董昭的意見,張狂是巨鹿人,巨鹿為故趙國地,因此張狂的國號,可以稱為“趙”公。不過,張狂有不少的部下都是當年的太平道道眾,這些道眾在商議后提出,張狂應該繼承當年“大賢良師”的遺愿,將太平道的理念推向天下。因此,張狂這個太平道的現任首腦,理當被稱為“太平”公。

此外,也有參與過黃巾起義的將士,提出不如稱“黃天”公。甚至有人翻出張狂軍最早的稱呼,建議張狂稱“天平”公。總而言之,這些事情可謂是亂七八糟,說什么的都有。

好在這些家伙打嘴仗歸打嘴仗。對地方的治理影響不大,讓張狂容忍了這些亂七八糟的議論。

按照后世人的觀點,國號什么的,其實沒什么大不了。不過對于古人來說。這個國號的叫法。卻是大大值得爭論的關鍵東西。在雙方反復的辯論下,張狂漸漸也意識到了“太平”和“趙”兩個國號的關鍵性差異所在。

關于國號的爭論。還真不是無所謂的。在某種程度上,國號的叫法,將直接影響到張狂即將建立的國度里,國家政權的組織結構和施政傾向。

“趙”這個國號。是按照中原傳統的地域命名法,意味著新的國家將要遵循三代以來的傳統和制度,在此基礎上制定未來的國策,以延續數百年來逐漸形成的政治傳統。而國號“太平”,卻意味著將會在未來的國策中,大量采用來自太平道的各種宗教意味濃厚的政治構架。

說的直白些,若是采用“太平”這個國號。就預示著張狂的新政權,會傾向于政教合一的政治形式。

弄明白了其中的關鍵,讓本來對此不以為意的張狂,不由得大吃一驚。小小國號。其中的政治意味居然如此重要,可不能隨便亂選。

在經過簡單的考慮之后,張狂很快否決了“太平”公的提議。

政教合一,并不是華夏的政治傳統。這種肯定會受到無數士人抵制的政體,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也肯定會出現嚴重的保守傾向。根據張狂在后世的認知,但凡政教合一的國家,還真沒有哪一個實現了現代化。而且教權越強大的國家,種種根據實際而必須的改革活動,往往受到的抵制就越大。

也許政教合一的政體,會比較有利于他張狂的子孫維持自己的統治。但是,張狂并不覺得選擇這種政體,能夠讓華夏在未來的發展當中走的更加順暢。再說了,政教合一的國家里,王朝一樣會更迭,而且被推翻的家族下場會更加凄慘。

“太平”公,絕不可行!

否決了“太平”公的提議,張狂自然只好選擇了“趙公”的頭銜。

張狂的這種做法,雖然引起了相當的反對,但所幸沒有鬧出太大的動靜。這是因為他手下的太平道道眾為數不少,不過身居高位的并不算多。

而且,一直以來,張狂用人的時候,考慮的是“唯才是舉”,一般并不看重人才信不信奉太平道。所以,在張狂的治下,太平道的發展雖然沒有受到什么阻礙,卻也沒有太過于明顯的優勢。

這種情形,顯然讓一些太平道的中堅分子不太滿意。只可惜張狂身為“天師”,足以死死的壓制住太平道內部,任何不協調的聲音。道眾們提出的“太平公”建議,也是一種對張狂態度的試探。以張狂這些年里在太平道中樹立起的威望,既然他果斷否決了這個提議,其他人再有意見,也沒有辦法堅持下去。

從表面上來看,關于國號之事就此為止了。不過張狂憑借自己修煉的《遁甲天書.人之卷》里的神秘道法,發現一些原本狂熱的道眾支持者,居然因此變成了心懷不滿的異己者?

對此張狂心中吃驚之余,表面卻不動聲色,只是吩咐郭嘉派出他部下直轄的暗探,悄悄打聽這些太平道狂信者的行動。

選好了國號,接下來需要在此基礎上,架構一個有效的完整統治體系。這時候,一直在國號之爭中保持沉默的程昱,終于加入進來。程昱、董昭、郭缊和謝遜四人,被張狂任命為“趙公”公爵府機構的設計者。四人秉承張狂的意思,又結合漢朝的制度,歷時近一個月,終于拿出了一份為眾人所認可的公爵府機構清單。

按照統治的需要,張狂直接要求“趙公府”的編制組成,必須具備能夠統治全部地盤的政治架構。在這個問題上,他準備借鑒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不過,“三省六部”當中,張狂只記得六部的名稱,對于三省就有些模糊了。所以,他最終給出的指導意見,是一個叫做尚書臺加六部的制度。

尚書臺是趙公國的最高行政中樞,尚書令的地位,便相當于漢室諸侯國的國相。從漢武帝時期提升起來的尚書臺,在張狂手中終于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一國治政的中心機構。

不過,對于這種大權獨攬的宰相位置,張狂可不敢太放心。眼下以他的威望地位,當然可以輕松的壓制住尚書令。可若是輪到張狂的兒子登基了,情況可就不一定了。

因此,在尚書臺這個構架當中,張狂又學習宋朝和明朝的宰輔制度,不將尚書臺的大權完全集中在尚書令一個人手中。為此,張狂給尚書令配備了兩個“尚書史”副官。

尚書史與尚書令職權相同,也由張狂直接任命,并且可以與尚書令輪流執勤和休沐。相比之下,除了身份略高一級,尚書令對上尚書史,也并無多少不同之處。三個人共同負責尚書臺的事物,可就比一人獨攬大權要安全的多了。

尚書臺之下,在具體中央事物的處理上,張狂又搭建了“六部”,作為尚書臺的執行機構。所謂的六部,當然便是后世沿用了千年的吏、戶、禮、兵、刑、工各部。六部的首領叫做“尚書郎”,合稱“六部尚書”,歸屬尚書令和尚書史的管轄,但也具備足夠的獨立性。特別是因為每部各管一塊,同樣避免了某些大臣可能會出現的權柄過重的現象。

此外,為了有效的監督朝中大臣,避免某些不法之事存在,張狂設置了不歸尚書臺管轄的御史臺,獨【和諧】立于朝廷行政體系之外,專門負責抓出官吏們的錯處。而御史臺的首領御史大夫,則是能夠在尚書令面前平起平坐的重臣。

當然,如今正是天下煩亂之時,軍隊才是最重要的政府機構,文事只是為了配合武事而存在的。因此,趙公國設置的重頭戲,還在武將官位方面。

武官的最高職位,依然保留了漢制,稱為“大將軍”。但不同于漢制的一點是,趙公國的大將軍是純粹的武官,只負責戰事,并無領導尚書臺的權柄。

而且,張狂特地規定,大將軍不常設,只有在天下出現大規模動亂的時候,才可以任命。若是國家太平之時,管理軍事的最高武職,則是新設的“上將軍”。

在“上將軍”之下,分“鎮東將軍”、“鎮西將軍”、“鎮南將軍”、“鎮北將軍”等四鎮將軍,分別負責國家四個方向上的軍事安全。

萬一某個方面出現了大的亂事,朝廷中央則可以臨時任命一名地位低于四鎮將軍的“四征將軍”,也就是“征東、南、西、北將軍”之一,領兵出征,用于平定叛亂。

四鎮將軍之下,是為“中郎將”系統。

中郎將為國中具體領兵的武將,分別屯駐在某些重要的戰略要地,用于鎮守一方。按照職責和駐地,中郎將可以分為羽林中郎將【負責鎮守都城】、河套中郎將【負責河套屯田和威懾胡人】、烏丸中郎將、鮮卑中郎將等。

這些中郎將各有直轄部下,通常在國家的命令下直接負責作戰,也可以在高一級的將軍指揮下作戰。如果有多個中郎將的軍隊被匯集到一起,國中就會派出“四征將軍”前來統帥作戰。

中郎將之下,便是校尉。校尉之下,為仟長、佰長、五什長、什長等構架。這套當年起源于天平軍的軍事體系,歷經十余年的修補,依然為張狂所沿用下來。

這些職位的確立,便是新設“趙公”國的中央官制。

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37節 何為萬人敵?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26節 決勝制萬騎(二)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14節 時窮節乃現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36節 人杰當稱王?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43節 虛實需暗探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48節 陷地終有計(四)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39節 巨鹿外無援(上)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34節 郭太托大事(下)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67節 愿吃苦中苦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46節 何得識天機(六)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46節 淮陳已被奪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65節 苦斗馬不歇(中)第40節 并州初落定(下)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64節 苦斗馬不歇(上)第52節 臧氏兩父子第2節 赫赫猛將威!
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44節 漢宮現連環(二)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72節 居心藏詭異(下)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27節 大軍急急退(上)第9節 長社火起否?(上)第60節 奉先喜得國(下)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37節 何為萬人敵?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50節 籌謀幕府間第36節 瘟疫實難當第2節 二將城頭議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99節 關既不得脫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26節 決勝制萬騎(二)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66節 太行根基盛(三)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14節 時窮節乃現第87節 城中路何在?(上)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36節 人杰當稱王?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43節 虛實需暗探第54節 歸去復來兮第48節 陷地終有計(四)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60節 上應轉世星?第21節 二帥意自平(上)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11節 躊躇黃河岸(下)第54節 劉表入荊州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12節 張楊諜影纏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39節 巨鹿外無援(上)第28節 司隸又交兵(下)第34節 郭太托大事(下)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28節 朝堂擬新帝(下)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64節 無忌思好逑(下)第67節 太行根基盛(四)第37節 有公國名趙第29節 先登知是誰?(上)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67節 愿吃苦中苦第47節 但埋頭種田(二)第38節 天平實難敵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40節 驟雨現奇襲!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46節 何得識天機(六)第16節 文丑亦兇猛(下)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46節 淮陳已被奪第24節 豪強陷陣急(下)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65節 苦斗馬不歇(中)第40節 并州初落定(下)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23節 黃巾密密鋪(上)第64節 苦斗馬不歇(上)第52節 臧氏兩父子第2節 赫赫猛將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海市| 万安县| 贺兰县| 乐昌市| 治多县| 平泉县| 浏阳市| 微山县| 武定县| 军事| 房山区| 文水县| 阿拉善盟| 仪征市| 广宁县| 武冈市| 文登市| 延寿县| 新沂市| 收藏| 尼勒克县| 昭苏县| 赣榆县| 天津市| 长宁县| 南阳市| 海阳市| 盘锦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宿迁市| 灵台县| 贵溪市| 高清| 沂南县| 酒泉市| 额济纳旗| 文化| 吴忠市| 高平市| 靖江市|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