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兩度華山徵 活色生活 書包網(wǎng)
已是初冬,天氣陰冷而且陽光有點暖昧。因事到華山,友人攜我再登華山。其實早在兩年前的夏季我登過華山。
華山算是秦嶺東脈,離潼關(guān)很近,“勢飛雲(yún)天外,影倒黃河裡。”遠遠望去“若華狀”(《山海經(jīng)》)故名華山,又處中國以西,亦稱西嶽。華山有王者之氣,不可侵犯。
因時間關(guān)係,每次均乘纜車而上,故許多壯景艱險尚未體味。今二度來華山,許多路線已成複線,往日險峻有些削弱。好在天氣爭氣,比較晴朗,1點上山北峰清晰可見,卻沒有“雲(yún)臺”之感,或許來得不是時候。北峰因四面絕崖,上冠景雲(yún),下通地脈,俏然而立,有若雲(yún)臺,故名雲(yún)臺峰。因來過此峰,匆匆而過,站立北峰,下俯千尺幢,百尺崖宛如天梯附於峭壁,上觀西峰,逆光中更感出整體渾然的威武和雄壯,大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感。
唐李白有詩云:
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
白常金精運元氣,石作蓮花雲(yún)作臺。
華山爲億萬年造山運動巖漿侵入地殼冷卻形成的花崗巖體,後經(jīng)內(nèi)外力作用形成了今天勢如刀削、拔地摩天的壯景。
與秦嶺其他山脈不同,華山的地震和斷裂猶爲明顯,可以說有“士可殺不可辱”的英雄氣概。更有雄踞潼關(guān),傲視中原的華夏氣節(jié)。據(jù)考證,“中華”、“華山”皆借華山而得名,其他像九華山、少華山、青華山、小華山、翠華山等等皆由華山名而擴,所以我們稱華山爲“太華山”不足爲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華夏之源、民族之脈。想想遠古時代,人類祖先在此刀耕火種,茹毛飲血,是何等勇敢與勤勞。
由北峰直至蒼龍嶺,其間我上了一次廁所,衛(wèi)生不容樂觀,而且是許多名山不能解決的旱廁,髒亂差臭。今日的華山沿途衛(wèi)生也不是怎麼好,大概是淡季吧,可視範圍內(nèi)的垃圾很多,也未見打掃的人。
蒼龍嶺因勢若游龍而呈黑色而得名,寬度剛爲容兩人錯過。去過兩次均未見過蒼龍行雲(yún)的景色,有些遺憾。從此而過,如履薄冰,異常驚醒,兩邊皆懸崖深谷,溝壑縱橫,道路錯綜,人不敢向下望,只能全神貫注直往上走,現(xiàn)在已經(jīng)加寬了許多,兩旁也有欄桿,故不必害怕。相傳韓愈登華山覽勝,遊罷三峰下至蒼龍嶺時見道路如度薄冰,兩邊絕壑千尺,不由得兩腿發(fā)軟,寸步難移,坐在嶺上大哭,給家裡人寫信訣別並投書求救。古時可能路窄未有護欄吧,但我想韓愈不至於哭吧!我曾上過西鎮(zhèn)吳山,也沒有道路,險峻不差於華山,也未哭過,況且是韓愈呢?
當然,傳說歸傳說。沿蒼龍嶺至金鎖關(guān),除了勞累,我覺得最美的就是仙掌崖。近觀仙掌崖,壁上萬仞,齊天而截,直衝雲(yún)霄。
唐王維的《華嶽》一詩中寫道:
昔聞乾坤閉,造化生巨靈。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開坼,大河注東溟。
遂爲西峙嶽,雄雄鎮(zhèn)秦京。
有人說從潼關(guān)陝西眺望秦嶺,每逢晴朗的早晨,掌印如鍍赤金,巍然矗立,光彩壯麗,觀賞者無不歎爲觀止。可惜,我們只能近觀而不能遠視。無法睹其真容。
金鎖關(guān)大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沿此而進入中峰。我們先進東峰引風亭,在此感受華山和黃山有異地同曲之效果。憑欄臨風,同心鎖一個連一個,聽松濤陣陣,人生之美好境界莫不如此。
中峰森林茂密,松柏蒼老,樹木蔥蘢,環(huán)境幽雅,初冬的風有些寒冷,在此音樂驟起,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秦穆公女弄玉一夜夢與華山隱士蕭史笙簫和鳴,互爲知音,結(jié)爲夫妻,蕭史乘龍,弄玉跨鳳成仙而去。如若仔細聆聽,可聽到笙簫和鳴之聲,這完全在於自己的感情和心態(tài),否則什麼也聽不到。
我非常喜歡中峰周圍的蒼松古柏和清雅環(huán)境,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朋友說,如果清風明月時,在此對酒當歌,定會暢然無比。這的確是當今世人的最大奢望,可惜我們凡人皆因生活之事奔忙無此閒娛,留給華山道士好了。
西峰、南峰我兩年前去過,可能現(xiàn)在變化很多,只因天色已晚只能打道回府了。
華山雄奇峻秀,爲天下名山,留下了許多傳說與故事,比如巨靈擘山、黃雀銜環(huán)、劈山救母、趙匡胤賣華山等等,更有絕世幻象奇觀:華山日出、蒼龍行雲(yún)、北斗紅葉、燕子銜表、蓮峰霧淞、中方仙橋、蓮臺佛影、雨霧孤光、雲(yún)崖神燈、地球陰影等等。華山還是中華道教聖地,宋時陳摶老祖在此創(chuàng)建華山派,爲道教十大洞天中之第四洞天,山上現(xiàn)存78個懸空洞,爲道家早期活動的遺址建築,今日再看,已有些時過境遷。
華山要評爲“世界遺產(chǎn)”,其深厚的道教文化現(xiàn)在並未顯現(xiàn)出來,可以說沒有發(fā)揚光大,比之嶗山差之很多。其摩崖石刻雖爲一景,但大都爲到此一遊之記,缺乏一種文化。特別是兩年之後,華山之上賓館建了很多,道路加修不少,喪失了自然韻味。特別是有些現(xiàn)代化建築,置於華山,有畫蛇添足之生硬之嫌。
華山爲聖山、名山,與天地相通,與乾坤並行,其自然之靈氣,其文化之深邃,非我輩所及。登其山而長知識,但人爲破壞與現(xiàn)代修建讓其頓失原味之感,徒讓人傷感。
聞之登山第二天華山下雪,實乃自然庇護,迴歸本質(zhì),不希望我們成羣驚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