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的率領大軍,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進軍。他們沿著古老的茶馬古道,由康定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到達邦達。再由邦達經八宿、波密、林芝最后到達拉薩。整個路途有兩千多公里,沿途海拔最高峰是4700米的理塘山,還要穿雅礱江、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等多條湍急的河流,困難簡直難以想象。等待他們的將是千難萬險。
朱的大軍沒有一輛馬車,負重的幾乎全是藏區的耗牛,體態小而粗壯的耗牛,成為這支隊伍最壯觀的群體。它們在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上可以說是揮灑自如、行走如飛,他們是最適合在高原上運輸的工具,是最忠實的伴旅。
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綿綿延延有幾十里長,氣勢相當壯觀。康定海拔是2500米,從康定一出發,一路上全是上坡,大軍首先要翻越的是4290米的折多山。沿著折多山東側層層疊疊的盤山古道,白云在腳下繚繞,使人有騰云駕霧的感覺。
養精蓄銳已久的大軍,氣勢高昂,一路上是談笑風生,精神頭十足。年輕的作戰參謀關明在馬上不停筆的畫著什么。朱的饒有興趣問道:“關參謀你畫什么呢?如此專注。”關參謀答:“軍長,我在畫地形圖,平時養成了習慣,見到好的地形就忍不住畫下來。軍長不瞞你說,青藏高原真遼闊真美呀。”朱的也忍不住抒情道:“是呀,遼闊美麗的青藏高原就像白紙一樣,需要我輩之人來描繪了。”關明欣喜的望著軍長,臉上露出了某種期待。
經過十余天艱苦的跋涉,大軍終于登上折多山山頂。部隊已變得疲憊不堪,精神頭早沒了。人們幾乎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變化,那滋味簡直不堪回首。站在折多山山頂,回頭望去四川盆地已被甩在身后。
折多山是地理分界線,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右邊是高山峽谷俯視下的大渡河。折多山又是傳統的藏漢分野線,過了折多山才真正進入了藏區。折多山作為地理分界線,他的東面是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基本處于華西風雨屏帶區,植被茂密,夏天多雨,冬天多雪,地表水和河流對山體的沖蝕和切割作用明顯。折多山以西屬亞寒帶季風氣候和高原大陸性氣候交揉區,氣候溫和偏寒,亦多降雨,緩坡為草,低谷為林,且多雪山及高山湖泊。
折多山到巴塘均是4000米以上的高原,大軍行走開始變得困難起來,行軍速度非常緩慢,氣候寒冷,并且每個人的呼吸變得急促,高原缺氧是主要的原因。
西去的路上第一條大江出現面前,這就是有小金沙江之稱的雅礱江。這一段由于地勢相對平坦,雅礱江也顯得相對平穩。橫跨江面有一座古老的木橋,被前鋒部隊加固加寬,方便部隊順利通過。木橋下面的江水晶瑩剔透,潔凈的幾乎一眼能望到江底,眼下雅礱江是眾多河流當中最清澈的一條河流。過了雅礱江大軍進入毛埡大草原,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草原。
wωω ?Tтkǎ n ?co
草原景致異常優美,牧草豐盛,但人員稀少。大軍的到來彷佛給這個寂靜的草原帶來了勃勃的生氣。這時期整個西藏地區大約不到百萬人,而藏族人也就六、七十萬人口,大部分住在藏南地區。隨后大軍到達理塘,海拔4200米的小鎮。
理塘這個茶馬古道上重要的集市,是南下北上西去物資的集散地,似乎有了商貿的味道。小鎮最耀眼的建筑,是座落于小鎮北山山坡的長青春科爾寺。該寺占地900平方米,是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于公元1580年始建。該寺能一次性容納4300名僧侶。常住僧侶也在800名左右。該寺院為康區第一大格魯派{黃教}寺廟,整個寺廟依山而筑,高低錯落,最高的殿宇上高矗著金質的尖頂,遠遠望去金碧輝煌的建筑群落,氣勢非凡。其宏偉的建筑與厚重的文化底蘊為康區之最,被視為“上有拉薩三大寺,下有安多塔爾寺,中有理塘長青春科爾斯”之譽。
理塘的藏民麻木的注視著這支大軍,彷佛與己無干。朱的軍長親自拜訪了寺廟的大喇嘛,宣講了中央政府出兵西藏的意義。至于他們理解不理解,無關重要,無非就是通知他們一下,知道怎么回事。由于理塘海拔太高,大軍只停留了一天,便繼續出發。
大軍到達巴塘,這個西藏最美的地方,所有人都為這里的景色所傾倒。這里的氣侯溫和,物產豐富,山川形勝,風光旖旎。素有“上有天堂,下有巴塘,內有蘇杭,外有巴塘”之美譽。優美的自然風光,為疲憊的大軍帶來了心靈的慰藉。
連續行軍近兩個月了,惡劣的高原環境已經致使幾百人死亡,朱的軍長命令部隊在巴塘休整幾天。享譽天下的巴塘玄子{藏民胡琴},讓士兵們大開眼界,再加上藏民的歌舞,充分領略了藏民那獨特的風情。在巴塘做了必要的補給,大軍啟程進入金沙江東岸河谷。
進入金沙江東岸河谷,地勢開始走低,漸漸的看見大片的良田以及藏民在田間忙碌的身影。久違的笑臉又出現行軍隊伍中。經過艱苦的行軍,在惡劣環境的磨練下,士兵之間、官兵之間似乎更加團結,部隊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金沙江發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脈格拉丹東雪山北麓,是長江的主要干流,也可以說是長江的上游。幾千米的落差,使這條大河常年處在咆哮之中,湍急的江水發出的轟鳴聲,幾十里地都能聽得見。一條古老的鐵索橋橫跨江的兩岸,放眼望去被江水沖刷的、深深的河床看著讓人眼暈。大軍小心翼翼的在搖晃的鐵索橋上通行,速度非常緩慢。
雖然前鋒部隊加固了鐵索橋,但它的負重依然不能承載大軍的快速通過,一次只能通過數十人和負重的耗牛及騾馬。而且每一隊通過,人們大都把心提到嗓子眼上,甚至有幾次蒙著眼的牲口站在鐵索橋中間就是不肯走,困難可想而知。每一隊能順利的到達對岸,人群都會爆發出一片歡呼聲。經過整整十天大軍才順利通過金沙江。
然而所有人沒有想到,過了金沙江鐵索橋真正的考驗才開始。茶馬古道在這一段是最險峻、最難走的路。綿綿延延八百里,可以說是一步一個坎,步步維艱。著名的南北縱向橫斷山脈三山三江地帶擋在了前面,不斷上升的地勢呈現出溝槽狀地質破碎路段。
六月末是這個地區的多雨雨季,也是地質災害頻發期。泥石流、滑坡時有發生。擔任前鋒部隊有一千人馬。他們不僅僅是在前面開路,還要擔負修整路面,加固棧道、逢水架橋等任務。他們每時每刻都將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這天,一陣突發而至的急雨剛過,一小段路段發生了塌方,前鋒部隊一個營的官兵立即開始奮力搶修。只見官兵們揮汗如雨,正干得熱火朝天。突然傳來了隆隆的聲響,靠著官兵一側的山體開始移動,緊接著大面積的滑坡呼嘯而至,泥石流迅速吞沒了所有的官兵……。
一個營300多名官兵全部死亡,無一生還。朱的軍長聽到這個噩耗,心里彷佛在滴血,那可是三百多條活生生的漢子呀,眨眼之間就這么沒了,擱在誰身上誰能接受?然而面對自然之力又有什么辦法那?朱的只好責令前鋒部隊注意安全,防止類似事件發生。
但是,有些事情你是難以預略的,簡直是防不勝防。大軍中掉下山澗的、連人代馬滾下山坡的時有發生,每個人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也可以說是在死亡線上掙扎。800里的路程大軍整整走了一個月,在這段路上竟然死亡了1500百名官兵。
大軍經過千難萬險總算到達了林芝,朱的大軍完全成為了一支疲憊之師。大軍在林芝整整休整了10天才漸漸恢復了生氣。由于林芝地處海拔三千公尺以下,呈現出一派亞熱帶的風光。放眼四周,茫茫林海,郁郁蔥蔥。鮮花盛開,瓜果飄香,使人心曠神怡。
在林芝不遠處一個叫巴松措的湖泊。官兵們云集于此,紛紛下湖沐浴,幾個月沒洗澡了,他們要洗去
身上的濁氣,苦盡甜來的歡笑聲蕩漾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在林芝休整期間,朱的軍長拜訪完林芝藏族貴族階層后,立即召開軍事會議,根據陸軍部的指示,最后決定兵分兩路,這一路包括五千野戰部隊、張小山的特種部隊及一萬余名軍墾大軍向藏南進軍,朱的軍長重點強調要牢牢控制這一地區,軍墾大軍要迅速在藏南地區建立農莊,開墾良田,不得有誤。
隨后兩路大軍在林芝分道揚鑣,一路大軍向藏南重鎮達旺前進。另一路由朱的親自率領,劍指拉薩。由于林芝到拉薩已沒有什么險要,這一路大軍行軍很快,不到半個月時間便見到了雄偉的喜馬拉雅雪山,布達拉宮殿也漸漸走入視野,頓時大軍爆發出一片歡呼聲。
由于在1912年袁世凱政府與十三世達賴、喇嘛達成了協議,駐扎在拉薩的川軍陸續經印度撤回到國內,眼下在拉薩民國政府沒有一兵一卒駐防,只有少量的漢族官員在此就任。其實十三世達賴、喇嘛及貴族階層,早已知道大軍進軍西藏的消息,他們找英國駐藏領事商談此事,英國領事表示對此事無能為力。為此搞得十三世達賴一時迷糊。多少年了英國人一直在鼓勵西藏人獨立,這會兒怎么裝熊了。
其實在朱的大軍開拔的同時,唐紹儀同時面見英國大使朱爾典,再三從申了西藏是中國領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出兵西藏完全是中國政府的內部事務。最后唐紹儀外長委婉說道,本著兩國友好的態度,希望朱爾典轉告英國政府不要在西藏問題上生事,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
朱的的前鋒部隊到達拉薩城時,城內的藏兵試圖阻止,前鋒部隊蠻不講理的開了進去,望著這些彪悍的軍隊,那些藏兵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冒一下。拉薩駐扎的漢族官員確是喜笑顏開,紛紛涌上街頭迎接大軍的到來。
朱的軍長到達拉薩后,對十三世達賴重點談了國家領土的完整性,至于達賴是否同意,朱的根本沒予考慮,否則千里迢迢進軍西藏干什么?隨后朱的開始了有效的布防,在各個口岸增設邊防部隊,設置關卡,至此西藏完全納入中央政府的管轄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