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破雖然心中正轉著無數個圈,口中卻不能停:“以前所言絕無半句虛言,實不敢欺瞞觀主。再者道法自然,道家講究的是一個順勢而為,為何觀主如此執著,豈非有違道之本義?
他這一番話又引得葉法持一陣苦笑:“小友局外人,方能如此灑脫,不知局內人的苦衷呀!”
“噢!愿聞其詳。”崔破為觀主再續茶水后道
“佛道相爭尤來已久,想來小友是深知的了,尤其是北朝的兩次法難,其中之一即是為我教推動,更是結下了化解不開的深仇。到隋時天下復歸于統一,因那隋高祖自小寄居佛寺,由比丘尼撫養長大,故而甚是優待佛教,前朝佛法之盛是自佛教東傳以來前所未有,我道門一脈受其打擊甚重。終隋一朝與其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說道這里,這位出家人的口中竟也有憤憤之色,崔破只看得一陣心寒:“宗教之爭,就真得能慘烈如此?就連出家之人也不能釋懷!”
“所幸那煬帝昏庸,倒行逆施之下,天下烽煙四起。我教先賢上窺天心----‘老子度世,李世當主’,下應人事,盡出我教人、財、物全力以助,先有蜀郡道士衛元嵩以圖畿之術傳‘李氏名在圖錄,天所啟也’為隴右李氏盡收天下民心;后有李淳風真人直接入幕參贊;及至帝女平陽公主起兵時,樓觀道士歧暉盡起我教資財以應;更有無數逸民道士效力軍前,也正是這一番付出,使我教能一掃頹勢,于國朝初年位列三教之首。反觀佛教急劇萎縮,一度僅有七萬余眾,不及前朝三一之數”說道此處,葉觀主的臉上又改為一種‘心向往之的神色’看來還在回憶道教歷史上最輝煌時刻的盛況。
“只是此后女主臨朝,欲借胡佛樹天命,以取李唐而代之。是以大肆佞佛,道佛之爭又烈,最終佛門取代我教而成三教第一”說完,一聲長嘆。崔破聽他說的輕松,卻知這每一次的翻覆后面不知有多少寺、觀廢倒,頭顱落地。卻不接話,聽觀主續道
“后雖有玄宗皇帝重振朝綱,再申道教,然佛教大勢已成,再難控制。至天寶以后,玄宗皇帝日益寵幸宦官,而這些閹人又都是佞佛之人。于朝堂之上我教雖曰國教,卻也只能與佛門堪做平手”
崔破聽到此處,心下納悶,插話問道:“為何那宦官都是佞佛之人,難道就沒有信道的嗎?”
“這與二教教義有關,我教講究的是修今生,解脫法門是金丹大道、白日飛升。那閹人俱是身體殘缺之人,我教的解脫法門對他們沒用,便是再加以勤修也難證大道;而佛門宣揚的是因果,修的是來世,便是豬狗都能修行得解脫,何況這些閹人!”
他這一番解釋,崔破才明白其中原委,心下道“你們就不能改改教義嗎?要做到與時俱進嗎!卻也知教義的修改那有那么容易,終是沒有說出口
“是故宦官本沒有修道的,但幾乎沒有不佞佛的,又值肅宗及本朝宦官勢力一手遮天,如魚朝恩、程元振之流,都是權傾天下,佛教就愈發的得勢。當今天下,但凡立一觀,必有三寺并起。眼見我教如此,偏是教中各派紛爭又起”
說到此處,葉法持頓住話頭,看了看崔破,心中猶豫這教內的秘辛是否應該告訴他,又想及這個少年口緊,若是見自己沒有誠意,恐怕更是不肯言的,當下心中一橫道:“于前朝時,我教本是上清、靈寶二宗稱雄。而至國朝時,王遠知、潘師正、王軌等人將茅山一宗發揚光大,穩壓二宗門,更兼樓觀道一脈得朝廷大力扶持,發展甚速,與茅山宗成鼎足之勢。而近十年來更有祖師張陵之后張探元于邙山重立天師道門,竟是一教五宗,吵嚷不休,當真是外患愈強,內斗愈烈。誰也不服誰,長此下去,我教危矣。”
“可有解救的法門?”崔破話剛出口,已是悔的恨不得自批其面,這不是給自己找事嗎?
果然,那觀主順勢道:“解脫的法門恐怕還是要著落在小友的身上,唯今之計,只能找一至圣仙師重現仙蹤,力壓五宗,再已無上神通顯威于朝,方能解我教大厄,甚或重現我教貞觀時的輝煌。”說道此處,觀主的臉上已滿是憧憬之色.
至此,崔破方才明白為何如此在意自己的一番漏洞百出的話,甚至不惜輾轉天下.口中問道:“卻不知觀主又是屬于何宗門下?”
葉法持見他又是岔開話題,心急之下卻又發作不得,只能答道:“家祖師便是高宗皇帝親封為逍遙谷主的潘師正,先師玉屑峰司馬承禎真人。”
崔破聽的二人之名,心中一跳。此二人可都是道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潘師正是茅山宗十代祖師王遠知的得意弟子,而王遠知師承“山中宰相”陶弘景,后更被太宗皇帝親封“道教總領”,謚號“升真先生”。潘師正本人居于洛陽附近的逍遙谷,高宗李治幸東都時召見他,問其所需,師正答曰:“茂松清泉,臣所需也,即不乏矣!”高宗尊異其人,親題其居舍為“崇唐觀”。其人死后,朝廷贈其太中大夫,謚號“體玄先生”;而師正的弟子后居于玉屑峰的道隱〈司馬承禎〉也不是等閑之輩,乃是茅山宗十二代祖師,其祖父曾為隋時親侍大都督,其父入唐也做到朝散大夫,襄、滑二州長史,他可謂是出生于“名賢之家,奕代清德”神龍年間,武后聞其名,召于東都相見,親降手詔贊美之,并在京中與陳子昂、李白,王維等人被時人合稱為“仙宗十友”后于睿宗朝,求放還山,睿宗乃賜以寶琴遣之,玄宗繼位后,數次譴使迎其入京,賞賜甚后。死后,贈青光祿大夫,謚號“貞一先生,留有<<坐忘論>>、<<修身養氣訣>>、<<修真密旨>>、<<素琴傳>>等著作”
想到此處,崔破不由得肅然起敬,起身一揖道:“不知道長原是名門高第,多有失敬!這般說來,道長也是茅山一宗”
“我雖然出身茅山,但是現在卻不是茅山門下,說起來這又是一段淵源極深的事,翌日若有閑暇再講給小友聽如何?”那道長見崔破還待再問,忙將他的話頭截住,續說道:“剛才所言之事,還請小友為我解惑,萬望不要推辭。”
當此之時,崔破已是騎虎在背,實在是不能推辭的了,所幸剛才的一段緩沖時間,使他想起后世《舊唐書》中所載的一件事,雖然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現在拿來救命也就顧不得了。當下緩緩道:“當日下午,那道長為我解說完〈〈道德經〉〉,我也曾請問老仙長何方人氏,道號如何?初時他并不肯答,后來見我問的緊了,也只答了一句‘混沌初分白蝙蝠’便飄然而去,不知所蹤”晚輩實在覺得此事太過于匪夷所思,故而并不輕易對人言,不成想倒使得觀主跋山涉水,真是罪過!”說完對著道長深深一禮.
那葉法持聽得崔破所言“混沌初分白蝙蝠”時全身一愣,他實在想不到崔破會如此回答,冥思半晌之后,霍然站起,驚喜莫名道:“莫非是他,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