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若有因,遇陽則陽,遇陰則陰,陰陽相吸,佛本是道……”又是一連串的佛教經文。
張文浩楞了一下,感覺自己全身痠軟無力,不過幸好黏在掌心上的那枚泰國佛牌被拽下來了。
張文浩和胖子都愣了,一個個的開始大眼瞪小眼。張文浩往旁邊一扭頭,正巧看到趙焱晨正站在自己的面前!!!
“摩醯首羅天……歡喜天……”趙焱晨突然說了一句。
摩醯(xi)首羅天,爲大自在天之異名,原系印度教所崇奉創造宇宙之最高主神,佛教視之爲****頂色究竟天之主。明,秘咒、陀羅尼之意。摩醯首羅天之陀羅尼能如其勝妙之意,而生出種種利益之事,故稱勝意生明。
大日經卷三(大一八·一八上):摩醯首羅天有勝意生明,能作三千大千世界衆生利益,化一切受用遍受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用。唐代一行作疏解釋其義,大日經疏卷十一(大三九·六九三下):摩醯首羅天王有一明,名勝意生明。以此真言力故,能於一時作大變化,遍此三千大千世界,現爲一一衆生,現所愛樂諸利益事,隨彼受用,皆實不虛。故知此真言之力用無比勝妙,能利益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衆生。然此真言之內容,於大日經及大日經疏皆無記載。
梵語摩醯首羅訛略,正爲摩醯溼伐涅mahes\/vara,譯言大自在。在****之頂,爲三千界之主。此大自在天有二種:一曰毗舍闍摩醯首羅,一曰淨居摩醯首羅。
毗舍闍爲鬼類之名,摩醯首羅論師之所祀,有二目八臂,乘白牛,住於****。密教以之爲大日如來之應現。彼又言此自在天現種種之形,有種種之名。韋紐天,那羅延天等是也。提婆涅盤論明二十種外道中。以之爲第十五摩醯首羅論師。涅盤經明六師外道中。第五迦羅鳩馱迦旃延之宗計是也。中古以來至於今盛爲印度所崇拜之西拔派之西拔神。即爲大自在天。以牛或男根爲其神體之標幟。
淨居摩醯首羅者,第十地之菩薩,將成佛時在****之頂,淨居天之上,現大自在天子之勝報摩醯首羅天雕像
摩醯首羅天雕像
,以勝妙之天形,紹佛位,行灌頂。入大乘論下曰:“淨治第十地,得無量無邊禁咒方術能令一切無礙自在作摩醯首羅天子,亦爲一切世間依止。問曰:所言摩醯首羅者爲同世間摩醯首羅,更有異耶?答曰:是淨居自在非世間自在。汝言摩醯首羅者,名字雖同而人非一,有淨居摩醯首羅,有毗舍闍摩醯首羅。其淨居者,如是菩薩鄰於佛地猶如羅谷障。(中略)如皇太子初受職時,以己業力故大寶蓮華自然化出,受一切種智位。(中略)坐蓮華已,十方世界諸佛放大光明照。此菩薩受灌頂位如轉輪聖王長子受王位時。“慧苑音義上曰:“摩醯首羅,正雲摩醯溼伐羅,言摩醯者此雲大也,溼伐羅者自在也,謂此天王於大千世界中得自在故也。“唯識述記七末曰:“舊言摩醯首羅,今應言摩醯伊溼伐羅,即大自在也。“智度論二曰:“摩醯首羅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騎白牛。“俱舍光記七曰:“魯達羅,此雲暴惡,大自在異名。大自在天總有千名,今現行世唯有六十,魯達羅其一名也。
塗灰外道說,自在出過三界有三身:
一、法身,遍充法界;
二、受用身,居住****上自在天宮,即佛法中說摩醯首羅天,三目八臂,身長萬六千逾繕那;
三、化身,隨形六道種種教化。“
十二天供儀軌曰:“伊邪那天,舊雲摩醯首羅,唐言大自在天也。“因明大疏上曰:“商羯羅天,是羅醯首羅天,於一切世界有大勢力。“提婆涅盤論曰:“外道摩醯首羅論師作如是論,果是那羅延所作,梵天是因,摩醯首羅一體三分。所謂梵天,那羅延,摩醯首羅。地是依處,地主是摩醯首羅天。於三界中所有一切,命非命物皆是摩醯首羅天生。摩醯首羅身者,虛空是頭,地是身,水是尿,山是糞,一切衆生是腹中蟲,風是命,火是暖,罪福是業(百論疏引之作日月爲眼),是八種是摩醯首羅身。“涅盤經十九曰:“今有大師,名迦羅鳩馱迦旃延。(中略)爲諸弟子說如是說,若人殺害一切衆生,心無慚愧,終不墮惡。猶如虛空,不受塵水。有慚愧者,即入地獄。猶如大水,潤溼於地。一切衆生,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自在天喜,衆生安樂。自在天嗔,衆生苦惱。一切衆生若罪若福。乃是自在天之所爲作。云何當言人有罪福。“【又】(界名)謂欲界六慾天中之第六他化自在天也。法華經序品曰:“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同文句二曰:“自在即第五,大自在即第六。“
歡喜佛是印度密教與西藏當地信仰結合的藏傳密宗的本尊神,它是在對生殖崇拜產生的性力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認爲幽陽(坤乾)兩性的結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代表法的男身與代表智慧的女身交合的歡喜佛只是某種意義的象徵性的表相,更能夠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
歡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種修煉的“調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機緣“。宗喀巴大師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鑑視“,漸漸習以爲常,多見少怪,慾念之心自然消除。在古體東密書籍中如《唐密述要》《大藏經》描述因業障舌兩側有牙齒痕,胸口和左臂出現黑痣密宗認爲身體將出現癥瘕、石癭、喉百葉、氣瘤。古代相信迦葉尊者說的懺罪方法以流鏑添“渡邊葵蟹,集古兵要,九葉鈴蓮“三個佛押可除難,求財。闡述爲東密秘法之一,在臺灣、香港、新加坡、日本還有此種密宗修行。佛教教義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兇惡的面目不僅是用來嚇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來對付自身,對付內孽障的。而與這些看似殘暴的明王合爲一體的嫵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時必不可少的夥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經上的話來說,叫做“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她以愛慾供奉那些殘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後再把他們引到佛的境界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