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權術 修改前的本書 前傳 柒
(十九)上書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朱棣的策后詔書下達到徐府的時候,徐妙錦正倚在寒影樓前的欄桿上思量。她綿延的悲慟如望江水般滾滾不休。她年方五歲,父親徐達逝世;未過幾年,生母謝氏也因傷心抑郁而死;接著,她的二姐代王妃念錦病逝,哥哥徐增壽也因在“靖難之役”中為朱棣傳送情報而為建文帝殺害。雖然他被追封為定國公,終是些虛名,擔之又有何用?最令她傷心的,還是長姐孝仁文皇后思錦的薨逝。徐妙錦年幼失怙,自幼與徐達妾氏陳氏并不親厚,多虧得長姐將她接去燕王府教養成人。不想長姐皇后才做了思念,便溘然長逝。每每念及此處,她便覺了絞心斷腸般的心痛。
朱棣的心腹太監李玉海宣讀完圣旨后,高唱道:“謝恩領旨哪!”徐達的妾氏陳夫人率領闔府女眷仆役高呼謝恩。唯有徐妙錦不置一詞,拂袖而去。李玉海高呼道:“徐四小姐!請接旨謝恩。”徐妙錦已竟自走得遠了。李玉海又高呼道:“四小姐您不接旨,老奴這趟差使可如何向圣上交代哪!”徐妙錦方止步說:“請公公自去回稟圣上,我徐妙錦才疏學淺,無德無能,難堪國母大任。”李玉海聞言一驚,曉以利害道:“徐四小姐,您這不是為難老奴么?您若抗旨不遵守,圣上臉面無光,難免不牽連徐氏一族。”陳氏諸人聞言大為惶恐,紛紛上前勸說。徐妙錦向來清高,與陳氏等人疏遠客氣,并不理會她們,徑自對李玉海說道:“我現在寫封書信,交于公公,請公公帶給圣上。公公可回去復命,明日金鑾殿上,徐妙錦自去領死,以保我族人。”說罷轉回房間,片刻不到,便已走出,將一封書信交到李玉海手上。李玉海只得接了書信,怏怏離去了。徐妙錦也不理會陳氏諸人,自回房去。
她掀開珠簾,心底驀得涌上一個人的影子,仿佛多年不波的古井忽然間被重重投進了一塊石子。那個人,青衫磊落、長身束立、清逸翩然、灑脫不羈,眼角眉梢藏不住盡是款款深情—只是這深情并非是為了她徐妙錦,而是為了西湖畔那個宛如煙柳的靈俏女子。那一年,那個男子的落拓身影成了她徐妙錦心中永恒的烙印。那一年,她才年方九歲—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二十幾年未見,到得如今,那個青衫劍客與西湖畔的靈俏女子龍語萍該是攜手山水笑傲江湖了吧。是夜,畫角哀咽,冷雨敲窗,青燈照壁,蕉影徘徊,深閨清閣里有個女子一夜無眠。
而未過多久,南書房中,朱棣也正在讀徐妙錦的上書。只見書信上字體雋永清逸,情詞懇切,寫到:
徐妙錦答永樂帝書
臣女生長華門,性甘淡泊。不羨禁苑深宮,鐘鳴鼎食;愿去荒庵小院,青磬紅魚。不學園里夭桃,邀人欣賞;愿作山中小草,獨自榮枯。聽墻外秋蟲,人嫌其凄切;睹窗前冷月,自覺清輝。蓋人生境遇各殊,因之觀賞異趣。矧臣女素耽寂靜,處此幽曠清寂之境,隔絕榮華富貴之場,心胸頓覺朗然。
乃日昨阿兄遣使捧上諭來,臣女跪讀之下,深感陛下哀憐臣女之至意,臣女誠萬死莫贖也。伏思陛下以萬乘之尊,宵旰勤勞,自宜求愉快身心之樂。幸外有臺閣諸臣,袍笏躋蹌;內有六宮嬪御,粉黛如云。而臣女一弱女子耳。才不足以輔佐萬歲,德不足以母儀天下。既得失無裨于陛下,而實違臣女之素志。臣女之所未愿者,諒陛下亦未必強愿之也。
臣女愿為世外閑人,不作繁華之想。前經面奏,陛下猶能憶之也。伏乞陛下俯允所求,并乞從此弗以臣女為念,則尤為萬幸耳。蓋人喜夭桃秾李,我愛翠竹丹楓。從此貝葉蒲團,青燈古佛,長參寂靜,了此余生。臣女前曾荷沐圣恩,萬千眷注。伏懇再哀而憐之,以全臣女之志愿,則不勝銜感待命之至。
看罷,朱棣長嘆一口氣,問道:“她除了這書信,還有什么推諉說辭?”李玉海戰戰兢兢,跪下道:“四小姐還說,還說明天金鑾殿上,她自來領死,以保全族人。”朱棣拍案而起,吼道:“好!聯倒要看看她明天怎么個領死法!”
(二十)拒婚
第二日,金鑾殿。朱棣凜然高距金鑾寶座,躊躇滿志而不可侵犯,文武重臣也兩邊排開,大氣也不敢出一聲。
當徐妙錦被帶上來時,朱棣異常冷靜地打量著這個拒絕做他皇后的女子。記得二十幾年前,她還是一個垂髫幼女的時候,寄住在燕王府,視長姐若母,朱棣若父,日日承歡于膝前,歡聲笑語。而今不意間竟已長成一個清冷美麗、聰穎高潔的女子了。但是由于她修身養性,又不涉情愛,看上去仿佛仍然二十許人,眉目間隱約有徐皇后年輕時候的模樣。
徐妙錦盈然下拜,口稱:“臣女有罪,辜負圣恩。特來領死,望圣上成全。”朱棣沉吟不語。當下有大臣見皇帝難堪,站出來指著徐妙錦道:“大膽徐妙錦,圣上念先孝仁文皇后之德垂憐于你,一番好意,你怎可拒絕?”徐妙錦并不回答,向朱棣冷然道:“圣上可還記得臣女之父與先嫡母張夫人是如何死的么?”朱棣聞言一驚。
徐妙錦徐徐道:“那年,因太祖皇帝日日見疑我父,我父氣郁所積致成痛疽之癥,背后生瘡。第二年初,我父病沉,忌食蒸鵝,太祖皇帝偏以蒸鵝賜食,害我父氣絕身亡。我先嫡母張夫人,也曾跟隨太祖皇帝和我父上戰場殺敵,為大明江山立下汗馬功勞。只因好強使性,居功自傲,說話不知深淺,在高皇后訓導時說了句‘都是窮過來的,如今我家可不如你家’就被太祖賜死。還有常遇春常世伯之妻,只因嫉妒兇悍就被太祖皇帝肢解分食其肉。此類事情,多不勝數。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臣女拒封只是不想赴我父后塵。”諸臣聞言,想想自身感觸,均覺徐妙錦所言有理,卻又有大逆不道之嫌,卻見她面色凜然,毫無懼色,知她是抱了必死之心,心下又不禁惋惜嘆服。
朱棣面色沉郁,眼露陰鷲,沉聲道:“太祖皇帝并不知徐國公忌口一事。況且徐國公死后,太祖皇帝追封他為武寧望,塑功臣像,并親自為他撰寫了追封誥詞,以使他可以流芳百世。這些殊榮,又是哪朝哪代哪個做臣子的可以得到的?至于張夫人與常夫人,婦道人家,不知道謹戒守理,或倨或悍,都是死有余辜。”
徐妙錦冷冷笑道:“人都死了,枉擔再多的虛名又有何用?我倒寧愿我父是一介草民,只要日日陪伴在小女身邊,可從小教養我成人,小女心里,比什么都歡喜。”
對于徐達夫婦枉死這段公案,朱棣是心如明鏡的。然而他若是張口承認朱元璋的過失,便是向天下人承認皇族濫殺無辜,容不下功臣;若不承認,便只有殺徐妙錦以堵天下悠悠眾口。徐妙錦雖然大膽無禮,卻始終還是徐皇后的妹妹,又是自己看著長大的,自己心底未免不曾對她動情,所以這兩個結局都是他不愿見到的。他希望徐妙錦可以給他一個臺階下,但偏偏她又是一個只求速死的剛毅冷冽的女子。
(二十一)解圍
這時,忽然有小太監飛奔來報:“啟稟萬歲,簡尚書之幼女簡懷箴在殿外求見。”朱棣聞言惱道:“你這奴才,沒見聯正處理事情么?既知是幼女,還來報什么?可是不想活了么?”那小太監嚇得跪倒在地,顫顫兢兢道:“小人不敢。只是只是這簡小姐說要狀告一個人,就是就是徐三小姐。小人這才不敢不報。”聞言,不止朱棣和徐妙錦很吃驚,群臣也驚奇不已,簡世鴻的心中更是“咯噔”了一下。朱棣記起那日王貴妃說簡家小女頗有她姨母之風的話,便點頭道:”宣—“那小太監便連滾帶爬的去了。
簡懷箴被帶上文華殿,恭恭謹謹向朱棣行禮。朱棣見她年紀尚小,身量未足,卻長發如黑緞,清眸似秋水,溫文貞靜,果然隱約有練碧兒的風華。一時間很是喜歡。便溫言道:”女娃娃,你為何要私闖朝堂,狀告徐三小姐?她與你有何冤仇?”
此時見到自己的生身父親,簡懷箴的心里也充滿了激動,心情很是復雜。她定了下心神,緩緩說道:“啟稟萬歲,幾日前,徐妙錦徐姑姑曾帶我去靜云寺祈福。當時徐姑姑在大慈大悲觀世音娘娘面前許下重誓,為佑我大明國運民昌,庇我皇萬壽無疆,悼我仁孝先皇后在天之德,愿在菩薩面前修行帶發修行十年。我當時甚為感動,就對徐姑姑說道:‘姑姑,你若是不肯修行,就讓我代你罷!’徐姑姑說道:‘頭頂三尺有神明,向菩薩說過的話怎么能翻悔’?誰知姑姑對菩薩許下誓言才不過幾日,便跑來做皇后,不理菩薩了。臣女心中很為菩薩不平,因此特來向圣上告御狀,望皇上狠狠處罰徐姑姑。”
聽罷簡懷箴這席話,簡世鴻高懸的心才稍稍放置下來。文武群臣也不禁稱嘆:‘好個黠慧的女孩子。一番話說得冠冕堂皇,避重就輕,既避開了徐達夫婦與太祖皇帝的糾葛,又把徐妙錦不肯就皇后位說成是為了大明王朝。而且又把菩薩也搬了出來,這樣既給了朱棣臺階下,又免去了徐妙錦甚至徐家的殺身之禍。
朱棣也大為贊嘆,千謝萬謝簡懷箴為他解圍,當然不會追究她所說的是真是假。當下便清清嗓子,威嚴道“諸位卿家齊議立后,聯原矜閔武寧王一門忠賢,欲立徐妙錦為后,統帥后宮,為聯分憂。但徐妙錦一番至誠,忠心可昭日月。聯當然不能勉強,褻瀆神靈。聯特賜徐妙錦法號為‘妙修真人’,奉旨帶發修行十年。”又轉頭問徐妙錦道:“真人欲在何處庵堂修行?”
徐妙錦甚少與人交往,自是不識簡懷箴,見她小小年紀,出言庇護,也自覺自己言語太過沖動魯莽。聽得朱棣這么問,忙行禮謝恩道:“徐妙錦謝圣上恩賜。臣女愿去華山圣女庵追隨修逸大師修行。”她心中甚怕若是離得應天近了,朱棣翻悔再召她入宮。朱棣如何不知她心思,卻也無計可施,只得答應。
卻說簡懷箴如何能來這文華殿替徐妙錦解圍呢?原來徐妙錦拒婚并一心求死之事,早有太監稟告了王貴妃。此時簡懷箴正在王貴妃處玩耍,見到王貴妃有心要救徐妙錦卻沒有法子,并自告奮勇去見皇上,救下徐妙錦,并為朱棣找了臺階下。
在簡懷箴退出朝堂時,她忍不住抬起頭再一次深深地看了朱棣一眼—他是那樣祥和,那樣威嚴,那樣高高在上的一個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