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語文、數學這些基礎,就可以開設一些專業課了,趙劍寒打算先教他們物理和化學。
物理主要學習經典力學、熱力學、能量守恆定律等方面的基本內容,並給專業技術人員講解金屬冶煉、機械製圖和加工工藝等專業知識。不過這是後一步的事情了。
化學是趙建寒的老本行,要給他們講授元素週期表,常用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這門課可以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然界的組成,還會涉及到水泥、玻璃、石油分解等實用知識。
完成了這些課程之後,趙劍寒希望他們能達到高中畢業生的水平,爲他們以後成爲軍官、工程師和教師、管理人員打好基礎。
制訂了全套教學計劃之後,趙劍寒眺望著東南方向,心裡默默地想到:“臥虎山莊不僅會成爲自己事業的起點,也會成爲那些孤兒們成長爲國家棟梁的起點。”
趙劍寒制定的這套教學方案注重理科,追求實用,將這個時代文人畢生鑽研的詩詞歌賦、文章策論全部忽略了,這與他自身的經歷分不開的。
在另一個時空,趙劍寒參加了南疆特種戰,這段經歷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殘酷的戰場上只有士兵的素質、堅強的意志、戰友的配合、合理的戰術以及精良的武器纔是戰士們活命的根本,其他的東西全是虛的。
上軍校的時候,他選擇的是化學工程專業,學到的大部分是理工科的知識,同學們大部分都是從軍隊裡考進來的,平時經常討論古今中外的典型戰例,當然也會涉及到大國的興衰,特別是中國百年的近代史讓他感觸良多。
這些經歷讓趙劍寒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觀點,那就是實力決定一切。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從來不缺乏精於廟堂決勝的高手,可是他們更多的是相互算計,對外頂多能想出一些以夷制夷的計謀,其效果僅限於讓中原朝廷能夠多茍延殘喘一段時間。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宋朝,那時中國文學和商業都處於世界的巔峰,涌現出許多才華橫溢的文豪和著名的文臣武將,可是他們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金戈鐵馬卻束手無策,直至最後亡國。
在國家危急的時刻,歷朝歷代也不乏忠臣義士,宋朝的文天祥、明朝的史可法,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蹟傳頌千秋,令人無比敬仰,可是最後還是不能挽回失敗的結局,究其原因,無非是實力不濟罷了。
清朝末年,同樣有李鴻章、張之洞等一批有遠見的大臣,不管是文學修養還是深謀遠慮都是當世翹楚,可是他們面對洋人的船堅炮利又有什麼辦法呢?在爲皇室服務的前提下,他們的滿腹經綸又能發揮出幾分?和鐵血宰相俾斯麥比起來,他們的那些作法和小孩過家家沒什麼區別。
現在中原大地又面臨著一場浩劫,即便是換一批明君賢臣也避免不了亡國的下場,趙劍寒對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根本就沒有作一點指望,這個時候他只相信自己,只有自己的實力強大了,就可以憑藉絕對的實力將一切敵人碾得粉碎,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難以發揮作用。
趙劍寒佩服的是李靖、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名將,希望能像他們一樣帶領一支強悍的軍隊,奔襲萬里,主動打擊敵人,將敵人拒之於千里之外。
至於那些文人墨客,趙劍寒認爲他們只善於空談,而不會創造,對於自己的事業沒什麼幫助,趙劍寒絕不認同半部論語治天下這種觀點。
對於國計民生,趙劍寒想的非常簡單,就是大力發展生產,促進商品的流通,用大量的物資讓治下的民衆吃好、穿好、住好,這比喊一千句口號都要管用。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趙劍寒認爲將士農工商作爲自己發展的基石,同樣可以治理好天下。
所以他準備親自教育出一批具有紮實的技能、嚴明的紀律,思想單純、勤勞肯幹的隊伍,用超越時代的技術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工業基地,組建一支作風頑強、軍事素質過硬、裝備先進、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軍隊,到時候大兵壓境,任你有千般計謀,也只能乖乖地簽訂城下之盟。
其實趙劍寒也知道自己的觀點有點簡單,甚至有點偏激,因爲自己以前沒有機會站在一個國家的層面上來考慮問題,具體實施起來肯定會非常複雜,但是他覺得這是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也只有這樣才能挽救即將發生的民族危機。
所以,趙劍寒的教育方針就是要讓自己的學生掌握漢語這個工具,然後多學習一些實用的知識,爲以後的工作服務,其他的東西全都可以忽略,這樣可以大大縮短學習的時間。
如果以後形勢的發展需要精通文學的人才,招募幾個落魄的秀才應該不是難事,目前中國什麼人都缺,就是不缺這些所謂學富五車的大儒。
要做大事,除了人才還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年後將要入住臥虎山莊,還需要很多物資,長年累月下來,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因此趙劍寒準備根據現有的條件,開發幾種新奇而又實用的產品,以獲取大量的資金,他準備開發的產品是玻璃和香皂。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明朝玻璃製品非常稀罕,只有極少數富貴人家纔有,價格極其昂貴,品種也很少,香皂更是沒看到,人們洗澡用的是一種名叫“胰子”的東西,趙劍寒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皁角,效果較差,使用起來不太方便。
前世趙劍寒外出打工的時候,曾經在玻璃廠和日用化工廠工作過,這些兩種產品的原料配方和工藝流程非常熟悉,以現有的條件完全可以做出來,應該會有比較好的收益。
製造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石英石、石灰和純鹼,前兩種原料臥虎山莊都有,純鹼可以從天然鹼中提煉出來,工藝並不複雜,而這時候人們經常用天然鹼來處理食品,也將它用來洗滌衣物,市場上可以買到。
另外,製造玻璃需要很高的溫度,達到一千六百度以上,趙劍寒工作過的玻璃廠是用煤氣做燃料的,他對這一工藝流程比較熟悉,採用成熟的技術無疑會提高成功率,能省卻很多探索的功夫。
而這個時代,鍊鐵用的是木炭,最高溫度估計只有一千二百度,勉強能把鐵化成鐵汁,想燒出玻璃來難度很大。這個時代的工匠們已經能作出琉璃,趙劍寒認爲只有提高煉製的溫度,就可以製造出玻璃。
而煤氣是用煤生產出來的,以後鍊鋼也需要煤炭,煤炭是趙劍寒計劃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所以他希望能在附近找到煤礦。
前段時間出去考察,他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用煤來做燃料的,他只是在鐵匠那裡發現少許的煤,他們將煤用來做輔助燃料,需要保持爐溫時纔用到。
嘉峪關內城裡就有鐵匠作坊,於是趙劍寒跑到那裡向鐵匠們詢問他們使用的“石炭”是從哪裡買來的。
嘉峪關裡的小孩子並不多,趙劍寒小時候也到這裡來玩過,這裡的鐵匠們大都認識他,也知道他是遊擊將軍的公子,他們熱情地告訴趙劍寒,這些石炭是在東北五十里外的一個荒山上挖的,只花了一些僱工的費用,石炭本身是不用花錢的。
趙劍寒問明瞭方位,找到父親,讓他派人陪同自己出去一趟。趙振東現在對兒子幾乎是有求必應,得知距離不遠,馬上就派董雲山帶著兩匹馬跟趙劍寒跑一趟。
大約半個多時辰,他們很順利找到那座荒山,山不大,只能算一個小山包,山上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趙劍寒走到近前,很容易就發現了烏黑髮亮的煤塊,和周圍的土石混雜在一起,用帶來的小鏟子鏟了幾下,露出了大片的煤層,這裡是一個露天煤礦。
這裡距離嘉峪關很近,趙劍寒的印象中嘉峪關附近似乎沒有大型煤礦。於是他拿著鏟子,沿著小山包走了一圈,又發現了幾處藏煤的地方,但是遠一點的地方卻都是山石和泥土,沒有藏煤的跡象,看來這只是一個小煤礦。
趙劍寒仔細觀察,發現這裡出產的煤呈黑色,質地比較堅硬,有金屬光澤。他找來一些枯枝架起來,用火石點燃,然後將每塊放到枯枝上,結果很快就點燃了,冒出來的煙不多,燃燒時火苗較短,趙劍寒判斷這種煤應該屬於無煙煤。
前世的經歷使得趙劍寒對煤炭有所瞭解,這種煤用來燒鍋爐挺好,用來生產煤氣也不錯,但不太適合用來煉製焦炭,他決定帶一些回去做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