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負責鎮守這里的是李過的兩萬人馬,還有秦軍朱一錦所部。
李過雖然還不知道大順軍的財寶已經被秦牧悄悄挖去,但為了自己的小算盤,他有意保存實力,使得易守難攻的虎牢關在勒克德渾的進攻下,竟變得岌岌可危。
朱一錦身份比較特殊,說他是“天子親軍”也不過分。他曾給秦牧做過很長時間的親兵隊長,所帶領的一千騎兵,也是秦牧當初帶出來的老兵,每個士卒都和秦牧一同摸爬滾打過,在同一口大鍋里舀過食。
他們的裝備也是最精良的,士氣高昂,視死如歸。他們也是最驕傲的,在秦牧的帶領下,他們取得過無比輝煌的戰績。
在關城危急時,朱一錦帶著一千手下,高喊著“為大秦的榮耀而戰!”一次次沖出虎牢關,將清軍的攻勢沖亂。
即便死亡很大,但每擊退一次清軍的進攻,他們都會帶著血淋淋的傷口,站在敵人的尸體上,高喊“秦王萬歲!”“大秦萬歲!”
一支有信仰的軍隊是可怕的,是值得人敬畏的。
朱一錦帶著手下,一次次壯烈出擊,李過手下的士兵看在眼里,心中漸漸感到無比的羞愧。
朱一錦每一次出擊,回來時人數都會減少,但每一次都會贏得更多的歡呼,他們那種為國捐軀甘之如飴的傲骨,讓李過的手下胸口也不禁升起熱騰騰的火氣。
開始有將領請求李過同意讓他們與朱一錦一同出擊,士兵中更有人喊出“我們一樣披著大秦的戰袍!”
這些變化讓李過為之心驚,他明白,再這么消極怠戰,自己很快就會在軍中失去威信;
同時,他對將來尋機自立也越來越沒有信心,披著秦軍的戰袍久了,跟著秦軍作戰多了,手下的士兵會慢慢地以身為秦軍為榮。
他手下的士兵多是關中大漢,而關中又叫三秦,關中粗獷的腔調叫秦腔,渭河平原稱為八百里秦川,逶迤的終南山又叫秦嶺。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雖然時隔兩千年,但大秦帝國在關中打下的烙印依然抹之不去。
秦牧立國時宣稱是繼承始皇帝的法統,據說他還得到了秦王寶劍。這使得李過手下這些關中漢子很容易對秦牧產生認同感,這一點是李過原先始料未及的。
更可怕的是秦軍的僉事官,這些僉事官都是精挑細選來的,在搞政治宣傳方面都是好手,一有機會就對李過手下的關中大漢宣傳秦牧身上的種種神跡,巧舌生花,聽得李過手下的士兵心馳神往。
李過擁兵自立的念頭被一點點地消蝕著,秦牧表面上沒有整編他這支軍隊,但這種無形之中的思想改造更為可怕。
和李過不同,高一功是真心想投靠秦牧的,他負責鎮守函谷關,在何洛會還在忙著鎮壓關中的叛亂之時,他就主動出擊,派小股人馬進入關中,聯絡當初被打散的大順軍余部,
派去的小股人馬本就是關中人,就跟回家探親一樣,路兒熟,門兒清,哪個山溝溝能過人,哪片林子能藏身,甚至老相好家的鑰匙放哪個門頭都還牢記在心。
這使得何洛會的鎮壓行動顧此失彼,壓下葫蘆浮起瓢。
由于天災人禍,關中百姓苦啊,過不下去了大家只能起來造反,能造大明的反,就能造大清的反,何況高將軍都打到函谷關來了,大家無不倍受鼓舞。
先是鞏縣的百姓在原大順軍一個叫遲三刀的小旗率領下,襲擊了城中的軍營,把兩百駐軍殺潰,接著沖往縣衙,把清知縣抓來大鍋煮了吃,大家都快餓死了,清知縣的肉還嫌少呢。
鞏縣很快被遲三刀率領的起義軍控制,一時從者上萬人。
何洛會匆匆派兵去剿,結果大軍還沒到鞏縣,慶陽府又傳來叛亂的消息,起義軍在一個叫秦銅的人率領下,一百多人夜襲城中駐軍,雖然被擊敗了,但卻成功逃出慶陽府,輾轉到寧州,一舉攻下兵力薄弱的寧州縣城,聲勢也為之大壯。
除此之外,各地小規模的叛亂多如牛毛,何洛會很清楚,現在最好的鎮壓方式不是用刀槍,而是用糧食,只要能讓關中百姓吃飽,就不會有這么多叛亂。
但他最缺的就是糧食,整個大清現在占領的地區除江南之外,都是天災兵禍連年的地區,中原一帶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而要從江南運糧到關中談何容易?據說武陽關的豪格都因為缺糧不得不退守信陽,何況被秦軍隔斷了洛陽的關中呢。
民眾吃不飽,再有秦軍不斷挑動,關中的叛亂想壓下去,難啊!
蘇謹留袁宗第一萬騎兵在涂州、蒲口一帶征戰,始終對一江之隔的金陵形成巨大的壓力。
而他則帶著一萬大軍,從上官橋一帶繞過揚州,破萬壽鎮,奪取糧草補給后,派一千人馬裝成大軍主力,直撲北面的秦州,裝成攻打秦州的模樣,從揚州追來的清軍被引到泰州,蘇謹九千人馬卻是盡量掩飾行藏,一舉殺到江陰北岸。
此時江陰城被圍已經兩個月,形勢岌岌可危,城頭的軍民見到黑壓壓的秦軍出現在江北,就象飽受欺凌的孩子見到了父母一般,有人歡呼,有人放聲痛哭,滿城雷動。
但橫在蘇謹面前的是浩瀚的江面,如何渡過長江南下,卻成了他最大的難題。
江陰城下的劉良佐和來援的清軍見秦軍殺到,深感情況緊急,對江陰城發起了更加猛攻的進攻,企圖盡快拿下江陰城。
江陰百姓看到了希望,士氣大漲,便是三尺童子,柔弱婦人,也紛紛出動,冒著敵人的箭雨幫著搬運磚石;
有位叫荊娘的少女,身中三箭,但硬是憋著一口氣,艱難地挪動著身體爬上城頭,有義軍士兵回頭從她手上接過石塊時,她才帶著一抹笑容離開人世。
更有一個姓陸的老婆婆,兩個兒子都已戰死在城頭,她自己也被敵人的勁箭射穿了臉頰,還抱著剛剛爬上城頭的敵人一同滾落城下,與敵人同歸于盡。
在江陰的軍民舍生忘死的還擊下,江陰城頭雖然死傷無數,勢若累卵,但始終屹立不倒,清軍的尸體在城下鋪了一層又一層,頭足相枕,血染大江。
眼看江陰隨時可能被攻破,蘇謹派人四處搜集船只,但搜集到的只是少量的小船,難以供大軍過江,蘇謹急得頭發都快白了。
這時清將阿克蘇率揚州兵馬追到泰州,發現上當之后掉頭追來,蘇謹所部一時無法過江,一腔怒火正無處發泄,聽說阿克蘇追來,紛紛請戰。
蘇謹當即下令迎擊,就在江北的大通鎮外與阿克蘇決戰,阿克蘇有五百旗兵,六千綠營兵,兩軍激戰一個下午,九千秦軍帶著滿腔怒火,來回沖殺,六千綠營兵被殺得潰不成軍;
旗兵受此影響,士氣大損,阿克蘇不得不且戰且退,秦軍卻是緊咬不放,九千人馬輪流沖擊,不死不休,一路追到西面的泰興縣城,阿克蘇帶著幾百殘兵退入縣城之后,才算作罷。
蘇謹深知,雖然大軍無法過江,但必須給江陰實際的支援,哪怕只是形式上的支持,也是必須的。
否則江陰城一破,無論是軍事上或是政治上,對秦軍都是極大的打擊。
當夜蘇謹找來參將元必武,讓他帶三百人棄馬乘小船過江,元必武毅然接下了這九死一生的任務。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三百秦軍士卒就是帶著這種悲壯的心情,在夜色中登上小船,義無反顧地向大江南岸駛去。
PS:今天至少四更,只多不少,向兄弟們求保底月票,頓首,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