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浙南平陽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概況
溫州浙南平陽革命根據地舊址群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西部山門鎮、鳳臥鎮鏡內。平陽山門、鳳臥一帶是溫州浙南平陽革命根據地的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稱,是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與浙江省委的活動中心,也是曾山、劉英、粟裕等創建的浙南革命根據地之一。2009年5月,溫州浙南平陽革命根據地舊址群被中宣部公布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舊址群包括含中共浙江省“一大”舊址、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閩浙邊臨時省委駐地三個地點。
中共浙江省“一大”舊址于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一大”陳列館于1995年底動工興建,于2007年8月3日舉行省“一大”陳列館開館儀式,并對外開放。
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舊址位于平陽縣山門鎮鳳嶺崗坪上的山門小學內,前身為山門疇溪小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全國掀起抗日**。中國共產黨為了加強抗戰力量,迎接將來斗爭的需要,解決骨干不足的問題,于1938年1月15日,以劉英、粟裕為首的“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紅軍挺進師”在山門鎮創辦“抗日救亡干部學校”,招收來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學生、工人、教師等學員200多人,開設游擊戰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治經濟學、群眾工作等課程。1938年1月開學,3月結束。抗日救亡干部學校是當年南方八省十四個革命根據地唯一的一所“抗大”式的干部學校,辦學為期雖然短暫,但收效甚大。在后來的革命斗爭中,這些學員南征北戰,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大多成為黨政軍及各條戰線的骨干,對此后人民解放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閩浙邊臨時省委舊址位于平陽縣山門鎮北側半山腰大屯村,海拔400米,該村東鄰鳳臥鎮,西北與文成縣接壤,東西兩側是峽谷,南面有條盤山公路通向山門街。周圍群山連綿,峽谷幽深,古樹蒼郁,山峻路險。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辦公地點設在大屯村東南面鄭永盛家的九間平房里。省委機關的油印室、收發報機、縫紉組、軍械組、紅軍食堂等分設在大屯村的周圍群眾家里。革命前輩曾山、粟裕也曾在大屯村工作、生活過。曾山在此傳達了中共中央和東南分局的批示,詳細聽取了劉英、粟裕的工作匯報,具體詢問部隊供給和地方組織等情況,并就全國抗戰形勢和浙江黨組織、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及浙南根據地的工作做了重要部署。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領部隊
北上抗日后,省委機關從大屯村移往鳳臥鎮玉青巖村。大屯村是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在浙南駐扎最久的地方。
中共浙江省“一大”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浙南平陽縣鳳臥鄉的冠尖和馬頭崗兩地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26名,代表全省約2萬名共產黨員。這是1922年9月浙江建立黨組織后的第一次,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浙江黨組織召開的唯一一次全省黨代表大會。
1939年的浙江黨組織,正從抗戰第一階段的輔助地位,轉向抗戰相持階段的主要地位,成為東南抗戰的重要支點之一。中共浙江省委決定召開代表大會,結合浙江實際,討論和決定今后浙江黨的任務和總方針;民主選舉新的省委機構;選舉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劉英代表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員會作政治報告和兩年來浙江工作的書面總結。大會提出浙江全黨和全省人民當前的7項緊急任務,包括加緊全民動員,武裝保衛沿海,保衛浙江,打退敵人的進攻;加緊統一戰線工作,克服摩擦,以推進國共兩黨更緊密的合作與全民族的更加團結等。同時,號召全體黨員要團結各界民眾和各抗日黨派,領導民眾,克服困難,走上反攻階段,在東南戰場上樹立雄偉的陣勢,驅逐敵人,收復失地,摧毀一切偽政權,為建立新中國的偉業前進。
大會通過了《關于目前抗戰形勢與浙江黨的任務的決議》等一系列文件。但因國民黨掀起反共**,浙江各級黨組織轉入隱蔽斗爭,大部分決議內容未能真正實施。
會上劉英當選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員會委員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并任浙江省委書記和中共七大浙江代表團團長。
“浙南劉胡蘭”——鄭明德
鄭明德,出生于1925年,浙江平陽人,是原中共平陽縣委書記鄭海嘯的女兒。她從小參加革命,不畏艱險,英勇斗爭,年僅16歲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人稱“浙南劉胡蘭”。
抗日戰爭爆發后,13歲的鄭明德,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工作。一次,平陽水頭街召開群眾大會,她在大會上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痛斥國民黨的亡國論,說得頗有條理,博得許多人的贊許。
1938年春天,栗裕率領部隊北上抗日,中共平陽縣委號召群眾積極支援前線。鄭明德發動群眾趕做軍鞋,并把家里僅有的舊被單、破衣服都拿出來做軍鞋。在她的帶動下,僅有200多戶人家的鳳林村,在短短的時間里,趕做了400多雙軍鞋
。而這一年冬天,鄭明德全家人蓋的卻是一條薄棉絮。她還積極參加抗日宣傳隊活動,教歌、演講、搞義賣、辦婦女識字班,各項工作都搞得有聲有色。
1940年,敵人瘋狂地破壞地下黨組織,逮捕、殺害共產黨員和群眾。在這白色恐怖下,鄭明德沒有被嚇倒。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她毅然告別多病的母親和年幼的妹妹,離家去追隨革命隊伍。參加部隊后不久,敵人就點火把她家的房子燒掉了,并抓走了年幼的妹妹。
國民黨反動派這種殘暴的手段使鄭明德的革命意志更加堅定了。她和戰友們“身住密林大深山,天然山洞當房間”,經受著各種磨煉。鄭明德在平陽縣委宣傳部附設的流動“紅星”圖書館工作期間,獨自背著二三十斤重的圖書和宣傳品,跟隨部隊前進。到了宿營地,在做好本職工作外,她還熱情地教歌、教識字,向群眾宣傳黨的主張。在軍政干部訓練班,她起早貪黑,努力學理論,認真做筆記,有時間還看一些文藝小說。省委書記劉英經常找她談話,啟發她提高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黨的關懷下,鄭明德猶如春天的花朵,在群眾的沃土之上漸漸開放。
1941年3月,鄭明德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按照黨的指示,到環境最艱苦、斗爭最激烈的平西區工作。7月16日,鄭明德等十多名戰士,在轉移到瑞安公陽時,遇到了頑固軍的包圍。當時,鄭明德腳病發得厲害,加上一晝夜的急行軍,饑餓、勞累一齊襲來。后來,她的腿部被頑軍子彈打中,行動更加困難。戰友們要背她走,她為了保存黨的力量,堅決拒絕。大家只好含淚把她隱藏在山坑里。刁滑的頑軍順著血跡搜索,將鄭明德抓捕。
在獄中,敵人對鄭明德用盡了各種酷刑,但她始終沒有吐露出有關黨的一絲一毫的機密。她回答敵人就是這么一句話,“要么把我放出去,要么槍斃我,別無其他。”
鄭明德被捕后,中共平陽縣委曾多次設法營救她,但都因為敵人的監視嚴密,沒有成功。鄭明德聽到組織要來劫獄的風聲,馬上托人帶信給組織:敵人戒備森嚴,不能為我一個人使部隊遭受損失。她卻時刻關心著戰友們的安全。有一次,鄭明德從女看守那里打探到國民黨保安團在部署兵力,準備進攻瑞安邊境游擊區,她立即設法把情報送出去。游擊隊及時轉移,避免了損失。
敵人用盡了各種方法,卻始終得不到一句滿意的回答,于是在1942年6月27日,將鄭明德殘忍殺害,那年鄭明德才16歲。她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她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卻永遠閃耀著光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