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

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

概況

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位於連雲港市贛榆縣夾山鄉王洪村抗日山南坡,由八路軍115師教導2旅、山東軍區、濱海軍區軍民於1941年春興建,至1944年先後四次爲抗戰犧牲的先烈建塔樹碑。陵園於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公佈爲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陵園現佔地600畝,依山而建,分爲墓區和陵園。墓區建有751座墳墓,安葬著800餘位烈士的忠骨,墓碑上銘刻著3576位烈士英名。陵園共分爲八個坡段,一條石階沿坡而上,把八個坡段連接成一個博大而又精緻的建築羣落。

從第三坡段開始,建有小沙東海戰烈士冢,冢高8.4米,冢前立有三聯碑。東碑有陳毅題詞“浩氣長存”,西碑是陳士榘將軍題詞“英靈千秋”,中碑是小沙東海戰烈士冢,冢內安葬彭雄、田守堯等16位烈士。

第四坡段上建有波蘭記者漢斯·希伯的圓錐形紀念塔,高5.1米,上有時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羅榮桓、副政委黎玉、政治部主任肖華的題詞。

第五坡段上建有一座用灰色花崗巖砌成的六角亭式建築——八路軍著名抗日將領符竹庭之墓。墓高5.2米,正面鑲嵌著符竹庭的彩色銅像,銅像系熔鍊30餘公斤子彈殼鑄成,兩側有羅榮桓、黎玉、肖華,原濱海區專員謝輝、參議高贊非等人的題詞以及濱海區黨委撰寫的《竹庭悼文》。

第六坡段是濱海軍區抗戰烈士紀念塔,塔高8.3米,正面是山東省臨時參議會敬獻的碑文,塔基座爲五面,每面鑲嵌著記錄犧牲烈士的英名和戰績的石碑。

第七坡段是抗日烈士紀念堂,佔地面積爲193.5平方米的一層建築,堂內展示了許多珍貴抗日戰爭史料。紀念堂前面是一座方錐體紀念柱,柱高4.15米,是當年八路軍115師教導2旅所立,正面題“烈士英名垂千古”七字,東面爲115師教導2旅政治部的《抗日烈士紀念塔續序》,北面爲朱德的《抗日五週年挽八路軍陣亡將士》,西面爲《抗日烈士英名錄》。

在山頂的第八坡段有建於1942年的抗日山烈士紀念塔和烈士紀念亭,紀念塔高10.4米,四面四角,1942年7月7日落成。塔頂造型爲一手擎旗、一手持槍的八路軍戎裝塑像,塔身正面有“抗日烈士紀念塔”七個大字,東面是《抗日烈士英名錄》和《抗日五年主要戰績》,北面是《抗日烈士英名錄》,西面是二旅政治部的碑文。在紀念塔西側是烈士紀念亭,用花崗巖砌成,高7.9米。

抗日烈士紀念塔

抗日烈士紀念塔自落成至今已經歷了70餘年的風雨滄桑,依舊巍然屹立。它象徵了中華民族抵禦外強、光復河山的偉大決心,證明了中國人民永不可辱?,F始今,它已經成爲抗日山烈士陵園的形象標誌和精神豐碑。

登上抗日山頂峰,仰望巍峨聳立的紀念塔。塔頂造型爲一手擎旗、一手持槍的八路軍戎裝塑像。塔身正面的“抗日烈士紀念塔”七個大字,是由著名書法家、當時山東縱隊團長武中奇書寫。

當年修建紀念塔時,找了很多當地秀才撰寫塔名。可惜的是秀才書法雖然技法講究,但總感覺風骨不足。最後,請來部隊中的青年團長武中奇題寫。沒有鬥筆,就用當地一種麻紮成刷子代替。武中奇滿腔豪氣,大筆一揮,“抗日烈士紀念塔”七個大字蒼勁有力。秀才們見了之後都暗自慚愧,讚歎道:“共產黨、八路軍中人才濟濟,消滅日寇指日可待!”

武老先生曾經拓下過這筆跡。1983年武中奇在北京舉辦的書展中就有這份拓片,後收藏於軍事博物館。在1942年7月7日紀念塔的落成典禮上,羅榮桓、陳光、肖華、黎玉、谷牧、陳士榘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塔下合影留念。這張合影照片現陳列在第二坡段的革命烈士紀念館中。每年各地羣衆前來瞻仰先烈、憑弔忠魂時,也總會在此照相留念。

民族之光

抗日山烈士陵園是中國建園最早、規模最大的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園。它是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歲月裡,由濱海區軍民一邊打仗一邊修建的,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陵園內安葬的烈士既有八路軍將士,也有新四

軍將士;既有國內革命烈士的墓碑,還有國際友人紀念碑。紀念館裡既有中共抗日將領事蹟的展示,又有國民黨愛國將領英勇抗日的事蹟介紹。

爲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事蹟永遠閃耀著民族精神的光輝。他們不僅受到後輩的景仰,在當時也是激勵抗日軍民奮勇殺敵的旗幟。

1941年3月,八路軍115師教導2旅與山東縱隊2旅聯合展開贛榆戰役,殲滅日僞軍1600餘人,濱??谷崭鶕氐靡造柟虂K擴大。濱海軍民在歡慶勝利之時,對犧牲的勇士更加懷念,因而準備建立“抗日烈士紀念塔”。教導2旅政委符竹庭親自踏勘選址,最後選中贛榆縣西部馬鞍山巔。紀念塔自1941年7月7日開工,1942年7月7日落成。山東軍區舉行落成典禮,公祭抗日烈士。

就在紀念塔即將建成時,教導2旅政治部在文件箱中又找到一本烈士花名冊。爲永遠銘記烈士英名,決定續建抗日烈士紀念堂。1942年8月開工,1943年7月7日建成。同一天,濱海區召開大會,悼念於當年3月犧牲的黃海小沙東海戰烈士,決定將烈士遺體移葬抗日山。

1943年11月26日,符竹庭犧牲,濱海區軍民在馬鞍山南麓爲他修建陵墓。1944年7月7日,在偏僻荒涼的馬鞍山,抗日烈士陵園初步建成,馬鞍山於是更名“抗日山”。濱海區軍民在這裡舉行5000人大會,爲抗戰7年來犧牲的烈士舉行公祭。

1949年以後,黨和政府又多次撥款整修護建,形成了由紀念塔、紀念亭、紀念堂、紀念碑、烈士冢和東西墓羣爲主的大型烈士陵園。1991年爲紀念建園50週年,撥款新建了日本友人金野博紀念碑、八路軍躍馬雕塑,翻建了符竹庭將軍陵寢,重修了陵園大門等。

常州“三傑”紀念地

概況

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都是常州人,被稱爲“常州三傑”。常州“三傑”紀念地位於常州市區蘭陵路33號,佔地面積6.42萬平方米,於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公佈爲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地內莊嚴肅穆,鬱鬱蔥蔥,主要建築物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常州“三傑”羣雕、革命烈士紀念堂、常州革命史紀念館、常州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詩抄碑廊等。

在常州“三傑”展廳,運用現代聲光電技術,生動全面地展示了常州“三傑”偉大的一生,給參觀者以強烈的視覺和聽覺震撼。紀念地緊緊圍繞“褒揚烈士、教育羣衆”的辦園宗旨,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構建和諧常州進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瞿秋白紀念館,原系城西瞿氏宗祠,是瞿秋白的叔祖父瞿賡甫於清光緒年間,任湖北布政使時捐款建成,面積1025平方米,分東西兩個大院,各有四進。瞿秋白家因貧困所迫,1912至1916年在祠堂東院居住。

紀念館門樓下的金字橫匾“瞿秋白同志紀念館”系鄧小平書寫。“瞿秋白生平事蹟展覽”陳列在西院,“瞿秋白故居陳列”在東院,並推出“紀念瞿秋白書畫展”等專題陳列。

張太雷紀念館中軸爲一座兩進三開間木結構的典型江南老式民居建築,前進門樓上方鑲嵌著由鄧小平親筆書寫的“張太雷故居”匾額。天井矗立著張太雷的半身漢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畫出張太雷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光輝形象。張太雷一家於1918年至1925年曾借居於後進,他的女兒西屏、西蕾和兒子一陽都出生在這裡。復原陳列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再現了他們當年在此生活的場景。

“秋白之華”

瞿秋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曾兩度擔任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同時也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一生有兩次愛情。第一個愛人王劍虹,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學的摯友。兩人都有志於革命,並且都熱愛文學,婚後的生活充滿了詩歌的浪漫和詞賦的情趣。遺憾的是,結婚僅7個月,王劍虹就因患肺結核去世。第二個愛人是楊之華。他們之間的愛情曾經轟動一時。

楊之華,1900年出生於浙江蕭山,是家道中落的紳士

門第小姐,曾就讀於浙江女子師範學校。20歲時,她和浙江有名的開明士紳沈玄廬的兒子沈劍龍相愛成婚。沈劍龍喜歡詩詞、音樂,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後,經不起燈紅酒綠的生活引誘,走向墮落。

楊之華既悲憤又傷心,於1922年隻身跑到上海,參加婦女運動。在這裡,她認識了共產黨員向警予等人,並於1923年底被上海大學社會學系錄取。

瞿秋白當時是社會學系的系主任,他風度翩翩、知識淵博,在師生中很有威望。楊之華第一次聽瞿秋白的課,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楊之華學習努力,又是社會活動的積極分子,瞿秋白與她漸漸熟悉起來。瞿秋白還做了她的入黨介紹人。然而,當楊之華感覺到兩人互有好感時,內心充滿矛盾。她選擇迴避,回到了蕭山母親家。

面對人生的重大抉擇,瞿秋白內心也經歷了一番苦苦思索:既然沈劍龍已經背叛了楊之華,爲什麼我不能去愛?既然我真心愛她,爲什麼不敢表示?於是在暑假的時候,瞿秋白大膽來到了蕭山楊家。

當時沈劍龍也在楊家。出乎意外的是,沈劍龍對瞿秋白的人品與才華十分尊敬、仰慕,和瞿秋白竟然一見如故。面對複雜的感情問題,他們三人開始了一場奇特的“談判”:先在楊家談了兩天,然後沈劍龍把瞿秋白、楊之華接到他家去談,各自推心置腹,又談了兩天。最後,瞿秋白又把沈劍龍和楊之華接到常州,繼續談。當時瞿家早已破落,家徒四壁,連把椅子都沒有,三個人就坐在一條破棉絮上談心。談判結果是在上?!睹駠請蟆飞贤瑫r刊登三條啓事:一是沈劍龍與楊之華離婚啓事,二是瞿秋白與楊之華結婚啓事,三是瞿秋白與沈劍龍結爲好友啓事。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這一天,瞿秋白和楊之華在上海舉行了結婚儀式,沈劍龍親臨祝賀?;獒?,兩人的生活很幸福。有一次刻圖章,瞿秋白對楊之華說:“我一定要把‘秋白之華’、‘秋之白華’和‘白華之秋’刻成3枚圖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你無我,永不分離?!?

中央紅軍長征後,瞿秋白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縣被國民黨逮捕。敵人得知他的身份後,採取各種手段勸降,都被他凜然拒絕。6月18日,瞿秋白在長汀中山公園慷慨就義。

瞿秋白犧牲後,楊之華沒有再婚。曾有人問她原因,她這樣回答:“再沒有人比秋白對我更好了。”

作震碎舊世界的驚雷

張太雷,於1898年6月出生於江蘇常州,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法科學習,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0年10月參加北京共產主義小組。他積極開展工人運動,與鄧中夏到長辛店組建勞動補習學校,培養了北方鐵路工人運動的第一批骨幹。1921年春,張太雷奔赴莫斯科,任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他多次陪同共產國際派到中國的代表會見李大釗、陳獨秀等,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

1927年,張太雷參加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對陳獨秀的右傾投降錯誤進行了堅決批判,在會上他被選爲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後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

1927年11月,張太雷到上海中共中央參加制訂廣州起義計劃,下旬回廣州主持武裝起義準備工作。12月11日,他領導廣州起義,建立廣州蘇維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陸軍委員。這是中國共產黨通過暴動建立的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

廣州起義引起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當局的極度恐慌,他們聯合起來鎮壓起義。由於起義軍與鎮壓武裝力量懸殊,起義軍民雖然浴血奮戰,但是到12日下午,起義武裝已經不能與敵軍抗衡。起義軍的重要陣地被敵軍攻佔。張太雷聞訊,立即乘車趕赴前線指揮戰鬥。車行至廣州市大北直街附近,遭到敵人伏擊,他身中三彈倒在插著紅旗的敞篷汽車裡,壯烈犧牲。臨終時,張太雷向戰友們囑託,一定要和敵人戰鬥到底,完成黨交給的任務。

張太雷爲中國革命獻出了29歲的年輕生命,用自己的熱血和青春實踐了他年少時立下的“願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的誓言。

(本章完)

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顧炎武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鎮海口海防遺址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
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禹陵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南京博物院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顧炎武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南湖革命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浙江省_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浙江省_浙江省博物館江蘇省_南京雲錦博物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江蘇省_茅山新四軍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鄞縣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園江蘇省_周恩來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紀念館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雨花臺烈士陵園江蘇省_新四軍紀念館浙江省_舟山鴉片戰爭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浙江省_魯迅故居及紀念館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泰興黃橋革命歷史紀念地江蘇省_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浙江省_鎮??诤7肋z址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江蘇省_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江蘇省_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浙江省_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江蘇省_中山陵江蘇省_梅園新村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