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敢于擔當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黨的干部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
第一,要擔當責任。2014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談到執政理念時說“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看干部是否合格,要看敢不敢負責、有沒有擔當。作為帶頭人、領路者,領導干部的責任不僅關乎個人,更關乎一個地方的發展、一方百姓的福祉。責任與機遇成正比,“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如果有責缺少擔當,在位不在狀態,就會錯失機遇、耽誤進程,干不出成績,打不開局面。
勇于擔當責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品格。中國共產黨是敢于擔當,勇于直面矛盾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任務,無數仁人志士為此進行了艱辛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但始終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自覺把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責任扛在肩上,擔負起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擔當中奮力前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以強烈的擔當精神完成這三件大事,才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不可逆轉地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軍,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共產黨正是以這樣大無畏的擔當精神,勇于直面矛盾的態度,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勇于擔當責任是干部隊伍建設的緊迫課題。現在,我們的干部隊伍總的是好的,大多數領導干部能夠做到日常工作敢負責、關鍵時刻敢擔當。同時也要看到,有不少干部存在不愿擔當、不敢擔當的問題。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推諉扯皮、敷衍塞責,遇到矛盾問題繞道走;有的怕得罪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有的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最近一些地方還反映,有的干部借口中央出臺八項規定,要求嚴了、緊箍咒緊了,為
自己不擔當、不作為找理由,該抓的事不抓,該管的事不管。如何強化擔當精神,已成為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緊迫課題。如今,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而不少地方、不少部門的相當一部分領導干部在改革的問題上,有紅利必先爭,有美味的肉必先吃,對于難啃的骨頭或視而不見或裹足不前。長期以來,“不當改革出頭鳥”,這句話在官場上很有市場,私底下被認為是“政治上的成熟”。殊不知,種種怪象和所謂的成熟,喪失了多少改革的機遇,貽誤了多少發展機會。改革之難,難于上青天。有困難就繞彎,有麻煩就推諉,前怕狼后怕虎,歸根到底,是我們的領導干部缺乏迎難而上、敢于擔當的改革勇氣,缺乏只爭朝夕、舍我其誰的奉獻精神。
勇于擔當責任是推進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領導干部中大力倡導負責任、敢擔當,具有現實針對性和緊迫性。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在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取得了擺脫貧困、加快現代化進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驚人成就和寶貴經驗,受到了世界的廣泛尊重。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尤其是進入新時期新階段以來,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影響、交織出現。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我們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所面臨矛盾和問題的規模和復雜性世所罕見,我們在前進中所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也世所罕見。領導干部負責任、敢擔當,不僅能凝聚廣大黨員干部的意志,更能鼓舞人民群眾戰勝困難和挑戰的信心和決心。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表明,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負責任、敢擔當的作風和精神,我們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大業才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中華民族才迎來了全面復興的輝煌前景。今天,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領導干部負責任、敢擔當的作風和精神,須臾不可或缺。特別要看到,我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進偉大事業,必然是一個攻堅克難的過程,尤其需要領導干部有直面矛盾的勇氣,有敢于擔當的精神。
第二,要勇于直面矛盾。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錯綜復雜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能不能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關鍵是看各級領導干部有沒有主觀能動性,有沒有敢于直面矛盾的勇氣和魄力。
勇于直面矛盾,體現著領導干部的權力觀。權力觀是關于國家和社會權力的根本觀點。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是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前一句話指明了權力的根本來源和基礎,后一句話指明了權力的根本性
質和歸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唯一宗旨,也是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同資產階級權力觀的根本區別。有的領導干部認為權力來自上級領導,因此就只注重上級領導對自己的看法,想問題、辦事情,“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眼睛只向上,不向下,對群眾的困難和呼聲置若罔聞,漠不關心,不敢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去直面矛盾。共產黨人的權力觀認為:人民是社會權力的主體,黨執政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賦予我們權力,讓我們執政,是為了讓我們代表他們的利益和要求,為他們服務。我們要像新時期許多優秀的領導干部一樣,心系百姓,鞠躬盡瘁,在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把權力視為奉獻,化為責任。
勇于直面矛盾,體現著領導干部的群眾觀。我們黨是依靠群眾起家的,堅持群眾觀點、善于做群眾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防止脫離群眾最大危險、經受住“四大考驗”的利器。領導干部要從黨長期執政的高度,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堅持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切實做好基層群眾工作。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是實踐和認識的主體,是創造歷史的動力。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與群眾同甘共苦,患難與共,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以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準則。因此,當群眾遇到問題時,要滿腔熱情地去處理,切實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絕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粗暴地對待群眾,激化矛盾。
勇于直面矛盾,體現了領導干部的誠信觀。誠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也是重要的社會政治資源,更是領導干部的為官之道。中國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這些話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各級領導干部依靠什么去團結群眾呢?靠的就是明智的政策、堅定的信念和務實的行動,誠信便是取信于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誠信對任何一個領導干部來說都是至關緊要的。當前,一些地方干群關系比較緊張,根子就在于某些干部為人不實,待民不誠,為事不忠,言而無信。有的人貌似為民辦實事,實則撈政績搞形式甚至中飽私囊,有的人隨意許諾,騙取群眾一時信任,搞短期投機,他們最終會在矛盾和困難面前溜之大吉,現出原形,失信于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干部唯有真正做到為民盡責,為國竭力,為黨分憂,與群眾同甘共苦,共渡難關,才會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