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章,幽州易主(1)

袁術為了報復袁紹攻打曹操,卻不想被曹操擊敗,而且敗的一塌糊涂,不但一寸土地也沒得到,反而丟了整個南陽,那南陽可是袁術稱雄起家的地方,袁術的老本幾乎全在南陽,這下好了,讓曹操一鍋端了,成了曹操的地盤了,袁術越想越對袁紹有氣,決定出兵去攻打袁紹。

袁術明白以自己的力量難與袁紹敵對,只有拉上與袁紹有仇的人才有希望擊敗袁紹,而現在與袁紹有仇的就是薊州的公孫瓚,袁紹曾聯絡公孫瓚共擊韓馥,承諾擊敗韓馥后共分冀州,可袁紹得了冀州后并沒有給公孫瓚一寸土地,這樣兩個人便結下了仇怨,于是袁術便修書一封,讓人帶上一千兩黃金到薊州去見公孫瓚,向公孫瓚借兵去攻打袁紹,公孫瓚見了書信與黃金后喜上眉梢,當即便令兄弟公孫越帶一千名騎兵去與袁術會合。

袁術得到回信后大喜,從壽春起兵兩萬,帶上孫賁、吳景的人馬共計五萬余人,向北挺進直取陽城。

陽城曾是袁術許諾給孫堅豫州刺史的治所,卻不想被袁紹派部將周昂給占領了,后孫堅擊敗周昂重新奪得陽城,都不料孫堅戰死,陽城復又被袁紹所得。

今天袁術想攻取陽城,給袁紹一個教訓。袁術率軍從南邊進擊,公孫越帶一千名騎兵從北方而來,兩軍在陽城相會,即刻對陽城發起了進攻。

豫州刺史周昂堅守不出,親自帶兵士上城上抵抗,亂箭齊射,公孫越在攻城之中被流矢射中,不治身亡。

袁術又帶兵攻打了十數天,也沒有攻下陽城,于是便退軍。

公孫瓚聽到兄弟戰死,大怒,要發兵去攻打袁紹,可就在此時,烏桓人又來犯境,公孫瓚不得不先放下攻打袁紹的計劃全力以赴去迎擊烏桓。

公孫瓚起兵六萬自薊州北上去攻擊烏桓的當天,派使者到劉虞處去討要軍糧,劉虞看了表文后怒火頓生,但他在使者面前卻沒有絲毫的表露,先是打發使者到驛館休息,然后找來部下商議。

劉虞道,“公孫瓚屢屢違背我的旨意攻打鮮卑人和烏桓人,把我經營了十幾年的懷柔政策徹底破壞了,這樣民族矛盾必然日益惡化,邊境又將會動亂不穩,你們大家說我們該怎么辦?”

田疇道,“主公,公孫瓚擊烏桓無非是想擴大自己的地盤罷了,這幾年來,公孫瓚敗鮮卑、卻匈奴,腳踏青州,這又要北上陽終,萬一他擊敗烏桓奪取陽終,他就會對我們幽州形成包圍之勢,主公不可不防。”

“子泰言之有理,公孫瓚野心龐大,不可不防。”劉虞道。

鮮于輔本是烏桓人,見公孫瓚提大兵入侵烏桓自然是十分的不高興,便道,“主公,公孫瓚現在的軍需有一半由我們供應,他如此悖逆而行,我們可斷他的軍糧,他的軍糧不足自然就會撤兵。”

劉虞道,“平時我們供應他軍需,而這回如果不給他,他勢必會與我反目,這該如何是好?”

田疇道,“主公,主公可以讓使者先回去,就說軍糧正在給他籌備之中,我們只延緩數十日,公孫瓚兵糧必斷,到時他自然就會撤軍。”

鮮于輔又道,“公孫瓚一意孤行,我們可以奏明圣上,讓圣上責罰他。”

劉虞點頭,即刻修書一封,差人入京彈劾公孫瓚。

公孫瓚大軍剛起兵不到兩天,烏桓人便知道了消息,烏桓首領蹋頓集結幾萬兵馬在邊關嚴陣以待。不幾日,遙遙便見公孫瓚的大軍奔馳而來,塵土飛揚,旌旗遮天蔽日。蹋頓令弓弩手射住陣角,公孫瓚的大軍便停止了前進。

蹋頓騎在馬上,望著眼前一色的白馬義從不禁駭然,對左右說,“也難怪鮮卑人見白馬義從者便走,看這陣勢,果然威武雄壯。”

鮮于凱道,“首領莫慌,待我取了來將首級,殺殺他們的銳氣!”

鮮于凱拍馬舞刀便沖出陣去,大叫道,“來將何人,竟敢入侵我們領地,快快出來受死!”

公孫瓚觀看鮮于凱人高馬大,手持一把鑌鐵大砍刀,估計此人武功不弱,便對左右說,“誰敢去擒此賤將?”

嚴鋼道,“我來會他!”拍馬舞刀便迎了上去,對鮮于凱道,“烏桓人聽著,快快下馬受降,我們公孫將軍可饒你們一命,若不然,就踏平你們的草原。”

鮮于凱大怒,拍馬掄刀便砍了過來,嚴鋼揮刀相迎。

鮮于凱力大刀沉,嚴鋼有些不支,戰了不到十個回合拔馬便回,鮮于凱大笑,道,“量爾等本事也敢來入侵我烏桓,真是太不自量力了,哈哈哈哈……”

公孫瓚惱羞成怒,剛欲自戰,高祥挺槍便沖出陣去,也不搭話,挺槍便刺。

兩人戰了有二十幾個回合,鮮于凱一刀把高祥的盔纓砍去,高祥也大敗而歸。

蹋頓大喜,揮刀率軍便掩殺過來。

公孫瓚指揮白馬義從迎上,兩軍混戰在了一起,直殺到天黑,各自收軍。

公孫瓚后退二十里安營扎寨,點檢軍馬,損失了不少,便召部將們商議對策。

公孫瓚自入幽州統領兵馬以來這還是頭一次作戰失利,不要說是鮮卑人見了他的白馬義從就走,就是強大的匈奴人也畏懼他三分,今天和烏桓人首戰不勝,他心里倒有些迷茫了。

如果長時間地和烏桓人對峙,后勤糧草供應不上,那后果不堪設想。

公孫范獻計道,“蹋頓現在持鮮于凱勇力來和我們對峙,我們只要召來一猛將斬了鮮于凱,蹋頓自然就會心怯。”

公孫瓚道,“現在趙子龍在青州田楷處協助田楷對抗袁紹,如果把他調來青州又無猛將,這該如何是好?”

公孫范道,“主公難道忘了平原郡的劉備三兄弟了嗎?常聞劉備的那兩個兄弟勇猛異常,皆有萬夫不當之勇,何不召他們前來助陣?”

公孫瓚喜道,“公若不說,我差點都忘了。”

于是公孫瓚修書一封,快馬趕赴平原郡去請劉備,又一方面派人去劉虞那里催糧。

差人日夜兼程不出幾天便來到平原郡,見過劉備,訴說一番,張飛大喜,道,“哥哥,這回又該著咱上陣殺敵了,哈哈,這些天都快把我憋壞了,啥時候動身,咱現在就走吧?”

劉備道,“三弟不要著急,我們安排一番即刻啟程。”

張飛道,“哎呀還安排個啥?讓二弟守平原,我和你前去。”

關羽道,“三弟守平原,我和大哥去。”

張飛道,“哎呀二哥和我爭個啥,要么我們兄弟三人都去吧。”

劉備道,“此次去烏桓,不知何時才回,平原沒個守將也不行,這樣吧,二弟留下,和田豫將軍共守平原,如何?”

關羽有些不悅。田豫道,“二將軍便留下吧,渤海袁紹對平原郡一直垂涎三尺,你們若都走了,萬一袁紹來攻可如何是好?”

關羽無話可說,只得留了下來。

當天,劉備和張飛兄弟二人便飛馬趕赴遼東。

公孫瓚派去劉虞那討要軍糧的使者回來,言說劉虞正在籌糧中,公孫瓚大怒,道,“這個劉伯安,前者去要糧他說正在籌糧之中,現在去催糧他還說正在籌糧中,這明明是在拖延時間不想給我們糧食罷了,如此欺人太甚!”

公孫范道,“主公,我們在這與蹋頓相峙有半月有余,營內糧草已經不多,如不速戰速決一旦糧草用盡,我軍將危險矣。”

正議間,人報劉備、張飛趕到。公孫瓚大喜,親自到營門外迎接入內。

公孫瓚道,“蹋頓營中有一猛將我們皆不能敵,故在此與他相峙,賢弟一來,我們可就有希望了。”

張飛道,“什么鳥人如此狂傲,待我去會會他,與他大戰三百合。”

公孫瓚道,“張將軍莫急,吃了酒再去。”

張飛道,“俺不吃,等殺完了那鳥人再回來吃。”

說罷,張飛扭身就走。

劉備苦笑了一下,對公孫瓚道,“三弟就是這么個急性子暴脾氣,隨他去吧。”

公孫瓚即刻點兵出營,隨張飛奔烏桓的大營而來。

第23章,十常侍第146章,銅雀臺(8)第148章,長坂坡(2)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56章,長安事變(5)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55章,長安事變(4)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61章,曹操自領兗州牧(4)第38章,舉義兵曹操招兵買馬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63章,匡亭之戰(2)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45章,銅雀臺(7)第148章,長坂坡(2)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03章,白門樓(1)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43章,銅雀臺(5)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87章,孫策稱霸(6)第48章,趙子龍(1)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57章,周瑜之死第85章,孫策稱霸(4)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11章,董承的預謀(1)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82章,孫策稱霸(1)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3章,宮庭事變(1)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34章,董卓入京(2)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97章,公孫瓚之死(2)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72章,界橋之戰第53章,長安事變(2)第48章,趙子龍(1)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58章,曹操自領兗州牧(1)第15章,收許褚(1)第146章,銅雀臺(8)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05章,白門樓(3)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45章,銅雀臺(7)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6章,收許褚(2)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151章,赤壁之戰(2)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26章,斷案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50章,赤壁之戰(1)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145章,銅雀臺(7)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5章,盧植、劉備與公孫瓚第7章,漢靈帝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120章,官渡之戰(5)
第23章,十常侍第146章,銅雀臺(8)第148章,長坂坡(2)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56章,長安事變(5)第31章,十常侍之亂第55章,長安事變(4)第74章,呂布投劉備第181章,逍遙津之戰第61章,曹操自領兗州牧(4)第38章,舉義兵曹操招兵買馬第49章,趙子龍出山(2)第63章,匡亭之戰(2)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59章,馬超叛曹(2)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45章,銅雀臺(7)第148章,長坂坡(2)第98章,公孫瓚之死(3)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03章,白門樓(1)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14章,東征劉備(1)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55章,長安事變(4)第143章,銅雀臺(5)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174章,劉備取西川(4)第87章,孫策稱霸(6)第48章,趙子龍(1)第71章,收失地曹操伐呂布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24章,決戰官渡(1)第157章,周瑜之死第85章,孫策稱霸(4)第33章,董卓進京(1)第111章,董承的預謀(1)第132章,曹操平定冀州(2)第82章,孫策稱霸(1)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12章,袁術的敗落第119章,官渡之戰(4)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62章,冀城之戰(3)第3章,宮庭事變(1)第50章,趙子龍出山(3)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57章,呂布的逃亡之路第8章,無奈的曹嵩第34章,董卓入京(2)第163章。劉備進西川第97章,公孫瓚之死(2)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41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19章,關羽紅臉的由來第126章,決戰官渡(3)第46章,英雄的初鳴(5)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72章,界橋之戰第53章,長安事變(2)第48章,趙子龍(1)第113章,董承、袁術之死第58章,曹操自領兗州牧(1)第15章,收許褚(1)第146章,銅雀臺(8)第149章,諸葛亮下江東第105章,白門樓(3)第154章,劉備借荊州(3)第145章,銅雀臺(7)第164章,魏國的建立第16章,收許褚(2)第152章,劉備借荊州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151章,赤壁之戰(2)第53章,長安事變(2)第135章,曹操平定冀州(5)第14章,嶄露頭角的孫堅第26章,斷案第68章,劉備救孔融(2)第92章,呂布:我是厚道之人(5)第40章,孫堅討伐董卓,劉表謀取荊州第82章,孫策稱霸(1)第10章,刺殺漢靈帝第161章,冀城之戰(2)第150章,赤壁之戰(1)第17章,失意的劉備第145章,銅雀臺(7)第110章,許田射獵(1)第94章,劉備計斬楊奉(2)第78章,曹操迎獻帝到許都第13章,張角,黃巾起義第5章,盧植、劉備與公孫瓚第7章,漢靈帝第30章,公孫瓚稱霸第128章,劉備投荊州(2)第120章,官渡之戰(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源| 卢氏县| 岳阳县| 安康市| 临沂市| 永年县| 嵩明县| 民县| 卓资县| 尖扎县| 江西省| 阿合奇县| 五家渠市| 秭归县| 永宁县| 贵溪市| 翁源县| 防城港市| 永年县| 邢台县| 大同县| 汉中市| 定襄县| 阿拉善左旗| 永仁县| 延寿县| 会同县| 苍溪县| 什邡市| 梅州市| 湛江市| 泰兴市| 舒城县| 广昌县| 栾城县| 靖远县| 昌邑市| 繁峙县| 仲巴县| 新津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