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机如何接线

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

罪臣之一是孔謙。

這家伙專事聚斂,不管百姓死活,是李存勖根基盡失的根源之一。此人不除,不足以平民憤吶。

那就殺了他唄。

孔謙被殺之后連帶著租庸制度也被廢除了。

租用制度其實就是唐朝施行的賦稅加徭役制度,根源可以追溯到北周和隋朝。

這個制度有個特點,那就是按丁來收費,你有多少人,我就收你多少稅,派你多少勞役,其他的一概不論。

這個制度有個基礎(chǔ),那就是唐朝政-府施行的均田制,均田制就是按丁計畝,按照人均一百畝的數(shù)量,你有多少人,我就分你多少田。

所以說人跟田掛鉤,租庸又與人掛鉤,這個制度對于恢復(fù)李唐經(jīng)濟(jì),刺激經(jīng)濟(jì)發(fā)展和國家財賦增加還是起了很大積極作用的。

然而社會是運動發(fā)展的,我們知道生產(chǎn)過剩(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的致命死穴,同理,封建社會也有自己的命門。

那就是土地兼并。

租庸制度的基礎(chǔ)是均田制,然而等到土地兼并日趨嚴(yán)重,有限的土地都被集中到大地主手中的時候,租庸調(diào)的實施基礎(chǔ)也就不復(fù)存在了。

想想唄,現(xiàn)在一個小老百姓手里已經(jīng)沒田了,你還是按照一百畝的基礎(chǔ)來征收賦稅,能收得上來嗎。

所以說這個制度是禍亂的根源,必須廢除。

以孔謙被殺為契機,李嗣源把后唐的租庸制度徹底廢除,繼續(xù)設(shè)立三司機(鹽鐵、度支、戶部),由宰相一人專判三司事務(wù)。

這,算是把朝廷的財賦制度給改了一通,壓在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算是被搬走了。

解決了孔謙還要解決兩個人。

一個是后梁滅亡的罪魁禍?zhǔn)祝粋€是盜墓組織的頭頭。

段凝和溫韜。

想殺這兩個人的人是霍彥威。

霍彥威是跟李嗣源搭伙造反的人物,現(xiàn)在權(quán)勢滔天,這個人早就看段、溫兩個人不順眼了,掌權(quán)之后就把兩個人下獄,然后就要殺人。

安重誨適時地跳了出來,別殺,至少不能現(xiàn)在就殺!

為啥呢?段凝和溫韜歸根結(jié)底是后梁的罪臣,現(xiàn)在天下不穩(wěn),殺他們不劃算。

劃不劃算的霍彥威并不在乎,但是安重誨的面子不能不給,結(jié)果就留了兩個人一命,削職為民,放回田里去了。

然而逃得了初一逃不過十五。霍彥威記性賊好,后來李嗣源登基之后,還是找個由頭把段凝、溫韜給殺了。

殺得好!

如果說這兩個人該殺,那還有一個人更該殺。

這個人就是殺死李存勖的罪魁禍?zhǔn)住鶑闹t。

然而這個罪該萬死的人卻被留了下來,非但沒有責(zé)罰,反而受到重用。

這里面的問題就有講究了。

李嗣源口口聲聲是不稱帝的,但你說什么不重要,做什么才重要。

嘴上很會說,行動卻很誠實,不殺郭從謙,甚至將其當(dāng)做功臣來看待,這暴露了李嗣源的野心。

這個暴露也許是有意為之。

李嗣源要通過對郭從謙的處置來向文武百官發(fā)送信號:反正我老李嘴上是打死都不稱帝的,你們自己看著辦!

信號接收到了,大臣們也不是傻子,肯定豁出命去勸你稱帝啊!

接下來,順理成章就到了登基稱帝的戲碼。

稱帝是個大事兒,需要提前商量準(zhǔn)備,一些大綱性的東西還是要皇帝本人來欽定的。

比如說,要不要改國號。

霍彥威、孔循(當(dāng)時安重誨高升,他為樞密使)認(rèn)為,大唐國運已盡,應(yīng)該重新建國,改國號。

結(jié)果這兩個人說了一大通,李嗣源問了一句讓人大跌眼鏡的話:

“什么是國號?”

我特么……

我們必須提前說一下,李嗣源出身沙陀,是個實打?qū)嵉奈拿ぃ坎蛔R丁。

他問這句話也沒啥其他意思,純粹是不恥下問,他是真的不知國號是個啥。

別人問這種跌破智商的話肯定已經(jīng)被亂棒打出了,但現(xiàn)在問話的是預(yù)備役皇帝,你還不能不答。

大臣耐著性子解釋:“先帝是因為姓氏來自于李唐的賞賜,而且打天下也是為了替李唐復(fù)仇,所以建國以后就定國號為唐,表示延續(xù)的是大唐的國祚。現(xiàn)在我們統(tǒng)治的地區(qū)很多都是梁朝舊人,他們是不愿意殿下您稱唐的,所以要改國號。”

奧……原來如此!

李嗣源雖然目不識丁,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判斷力。

這位圣明天子力排眾議,決心以唐為國號,為什么呢?原因如下:

老子我十三歲開始跟隨獻(xiàn)祖(李國昌),他老人家拿我當(dāng)兒子看待;隨后又跟隨武皇(李克用)打天下,前后三十年;最后又跟隨先帝(李存勖)近二十年。

期間大小戰(zhàn)陣經(jīng)歷無數(shù),武皇之基業(yè)就是我的基業(yè),先帝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哪有一家人分屬兩個國家的道理?

做人吶,不能忘本,所以說這國號打死都不能改!

吏部尚書李琪也出來幫場,說殿下您說得都對,既然不改國號,那就要和先帝那一支搭上線,不過這也不是問題,自古以來旁支入繼的人海了去了,您可以繼子之禮在先帝靈柩前繼位。

好嘛,李存勖死的時候才四十二歲,現(xiàn)在李嗣源六十歲,結(jié)果要讓六十歲的人拜四十二歲的人做爹,這事兒整的。

不過人家李嗣源不在乎,他從小就養(yǎng)在李家,感情太深了,為了能夠入宗族,做兒子我也認(rèn)!

隨后李嗣源從興圣宮到西宮,身穿斬衰(至親所穿戴的喪服),到李存勖靈柩前辦理就職手續(xù)。

文武百官全身縞素,參加就職儀式。

手續(xù)很簡單,發(fā)衣服(龍袍)帽子(帝冕)和證書(帝冊),然后百官換上吉服,到大殿來稱賀。

這套儀式走完了,李嗣源就成了皇帝了,是為后唐明宗。

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登基也要頒布一些新制度。

先是大赦、改元,這是常規(guī)流程,沒啥好說的。

再就是縮減后宮編制,這一條很重要。

這次縮減有點狠,不是說一說就完的。縮減后的后宮只有百人,宦官只留了三十人,教坊百人,鷹坊二十人,御廚五十人。

然后,沒有了。

說實話,大戶人家的雜役仆從都不只這些。

這絕對不是做作,而是在向朝中百官和各地官僚系統(tǒng)發(fā)出一個信號——朕要帶頭過緊日子,你們自己看著辦!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更何況還是以上率下,威力可知。

隨后是組合拳。

命令內(nèi)外大臣不得進(jìn)貢鷹犬珍玩之類的東西。

好嘛,玩物喪志之類的教訓(xùn)我們就不說了,畢竟李存勖鮮活的例子就在前面呢。

這個命令也是在向下面人發(fā)信號——朕不收禮品,你們都拿政績說話!

隨后恢復(fù)了郭崇韜、朱友謙等一干冤死之臣的官職、榮譽,籍沒的家產(chǎn)、田地全都發(fā)還本族(如果還有的話)。

這類事情雖小,卻是必須做的,因為這代表著一樣人類始終孜孜以求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義。

好人好報、沉冤得雪之類的故事,是國人最為喜聞樂見的。把這種事情辦好了,公平正義的信念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來了,國家的根基也就穩(wěn)了。

這是向善的力量,也是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推動力量。

再有一件小事兒,就很值得人深思了。

國人從古至今都有一個習(xí)慣——避諱。

兒子要避父親的諱,晚輩要避長輩的諱,當(dāng)然了,以此類推,全天下人都要避皇帝的諱。

也就是說李嗣源名字里有個“嗣”字和“源”字,這兩個字是他老人家專用的,全天下人都不能用,非但不能用,你連說都不能說。

這倒不是做作,以前都是這么做的,這是對皇帝的尊重,更是對皇權(quán)的維護(hù)。

傳統(tǒng)不好打破,但是避諱這東西確實會對小老百姓們的生活造成影響。

特別是李嗣源這倆字兒,使用頻率還蠻高。

子嗣,子嗣,里面要有嗣吧?飲水思源,里面要有源吧?這倆字兒都不讓用了,咋搞?

李嗣源下詔,說該避的諱還是要避的,但是避的規(guī)矩我們改一改,我的名字里不是有倆字兒嗎,你們只要不連用,就沒有問題。

不讓連用,那就是說可以單個來用,這就把問題解決了嘛。畢竟“嗣”和“源”連起來除了罵皇帝之外也沒啥用處,日常生活中主要還是拆開來用得多嘛!

有一句話說得好,莫以善小而不為。

這是一件小事,但反映了大問題。

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四十三章 亂戰(zhàn)魏博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三十二章 戰(zhàn)神李存孝(一)第三十章 群毆李克用(一)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涂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wù)事第三十一章 群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jìn)的隕落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征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wù)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zhàn)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tuán)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fēng)波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tuán)亂麻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zhèn)州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tuán)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三十二章 戰(zhàn)神李存孝(一)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沖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xùn)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zhàn)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xí)第四十三章 亂戰(zhàn)魏博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三十一章 群毆李克用(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jié)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一百章 柏鄉(xiāng)之戰(zhàn)(二)第一百七十章 滅梁(二)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涂第四十章 王镕的魅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tuán)亂麻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xùn)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
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九十章 矛盾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二百零四章 造反的李嗣源第四十三章 亂戰(zhàn)魏博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三十二章 戰(zhàn)神李存孝(一)第三十章 群毆李克用(一)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涂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wù)事第三十一章 群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六十章 李存進(jìn)的隕落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征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零四章 朱溫的獨角戲第八十一章 搞好家務(wù)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zhàn)第八十章 暗流洶涌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tuán)第一百一十六章 立儲風(fēng)波第二十六章 魏博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tuán)亂麻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戰(zhàn)前夜第一百三十六章 韓延徽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一百九十八章 康延孝第四十五章 巨能作的李罕之第八十八章 王牌對王牌第九十八章 禍起鎮(zhèn)州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要投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王建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二百零一章 郭從謙第一百零七章 朱溫之死第六十二章 田頵的怨氣第一百零九章 新的造反天團(tuán)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十二章 兩個皇帝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三十二章 戰(zhàn)神李存孝(一)第一百零三章 楊守光登基第一百四十章 猛人李橫沖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五章 僖宗奔蜀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xùn)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zhàn)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一百六十一章 精明的符習(xí)第四十三章 亂戰(zhàn)魏博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一百六十六章 楊劉第二百零六章 李存勖的悲哀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三十一章 群毆李克用(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書生意氣第五十六章 東征西討第八章 黑鴉軍第一百八十章 羅貫第五十一章 牛人葛從周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jié)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三十八章 李存孝的怨氣第一百章 柏鄉(xiāng)之戰(zhàn)(二)第一百七十章 滅梁(二)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涂第四十章 王镕的魅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tuán)亂麻第一百九十四章 百姓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xùn)第七十章 奇葩父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徐溫其人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天津市| 巴南区| 安乡县| 丰县| 江华| 广水市| 盘山县| 虎林市| 金平| 临桂县| 南京市| 榆中县| 靖江市| 建始县| 淳化县| 九龙城区| 庐江县| 光山县| 永川市| 玛沁县| 额敏县| 云安县| 甘洛县| 郁南县| 永安市| 乌兰浩特市| 康定县| 惠来县| 宜丰县| 南部县| 邢台市| 突泉县| 水城县| 颍上县| 油尖旺区| 石门县| 崇州市| 海林市| 蓬溪县|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