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

青海產金,黃金落入馬步芳之手,老百姓得到的只是苦難。

森林。馬步芳以互助北山後爲據點,設立東方木場總場,派民夫常年濫行採伐。每年砍伐原木數千根,順大通河運往蘭州出售。對同仁、隆務寺、麥秀等處的森林,也是大量採伐。大通廣慧寺鷂子溝的森林,馬步芳於1938年揚言寺主敏珠爾已賣給自己,即令馬步鑾徵調大通、互助、門源三縣民夫及車馬,併力砍伐。不到一年,即將這片方圓10多裡的大森林夷爲平地。砍伐和運輸中,壓死、打傷許多民夫,僅大通縣就有70多人,傷的無人治療,死的無人收殮。該縣祁家鄉、古婁鄉的農民,因不堪當夫伐林,相率攜家逃亡。馬步芳將這批木材,少部分用於修建樂家灣軍營,大部分順湟水運往蘭州,收穫銀元10餘萬元。馬步芳還令駐防甘州的第一百師韓起功,從1937年起,每年派出一個團的兵力,大肆濫砍祁連山的原始森林,轉手高價出賣,獲取暴利。

工廠。馬步芳還利用各種資源,興辦許多工廠。1932年在西寧設置了義源工廠和皮房、硝房,製作軍用被服、鞋襪、皮革和鐵件。還成立修械所,製造火藥、炸彈、大刀和修理軍械。1938年在西寧東關成立芳惠紡織廠。1939年,併吞了甘肅省光明火柴公司西寧分公司,改名爲青?;鸩駨S,1944年又改名爲海陽化工廠。同年又成立毛順工廠。1939年強收茶卡鹽場爲己有,徵派民夫挖鹽運鹽,向漢中、松潘等地傾銷。1940年強迫徵收民辦的大通煤窯,開設利民煤廠,年收純利銀元12萬元左右。1942年,先後在大通窯洞口設立磁器廠、橋頭設立石灰廠,互助北山後設立焦炭廠、烤膠廠、鞍件廠,在門源設立鐵邁炭廠,在西寧設立玻璃廠。1943年,第四十集團軍成立,軍隊擴大,軍需物資浩繁,馬步芳即極力擴展工廠。先後設立毛紡廠、機械廠、三酸廠、水力皮革廠、洗毛廠、木工磚瓦廠,連同已有的火柴廠、玻璃廠,統稱爲“八大工廠”。同年2月,馬步芳將青海湖據爲己有,中央政府竟以法令手續,發給執照,使這一全國最大的鹹水湖成爲馬傢俬產。馬即以公德堂名義,成立富海漁場。1947年2月,馬步芳成立西北工礦公司,將上述廠、場歸之管轄,壟斷了全省礦藏、森林和漁業資源,但這些工廠的設備簡陋,技術落後,實際僅爲手工作坊而已。如機械廠僅有中小機牀19部、電焊機1部,僅能製造馬刀和軍用竈具等。毛紡廠也只能手工編織地毯和軍用馬褥、氈衣、氈帽等。西北工礦公司的幹部,多半是軍政轉業人員,除了少數技師、技工由外地招聘,全省各行的技工,均受其統制。木工、泥瓦工、鐵匠、皮匠等,都要按時到廠服務,輪流應差半年到一年。所有工徒,則是裁餘的士兵和農村強徵來的民工,他們的勞動強度很大,每天勞動10小時左右,待遇很低,除了供給食宿及冬夏衣,月付給銀元1~2元。平時管理實行軍事化,組成班、隊,層層節制,工人沒有行動的自由。既無任何福利,因工死亡或殘廢也沒有撫卹。偶犯禁律,即用軍法制裁,捆打禁閉,視以爲常。大通窯的民工,後來竟變成“煤兵”,也是父死子繼,兄逃弟頂,永遠服役的子孫兵。1936年,馬步芳更將從河西俘虜的紅軍,撥充爲林場的苦工,他們所受折磨,尤甚於一般徒工。

西北工礦公司和省建設廳一起,利用壟斷的木材,控制了全省度量衡器,大量製造和發行,在全省硬性攤派使用,每次收費1萬元左右。賣麪條的小飯攤,也派發木尺和大升,使其無以爲用,讓人啼笑皆非。

5.金融控制

西寧原爲甘肅省所屬。1913年,甘肅官銀號徵得馬麒同意,在西寧道設立西寧分號,先後發行“錢票”、“銀票”兩種。“錢票”分五百文、一串文兩種?!般y票”分一兩、二兩兩種。與當時流行的白銀、制錢同用。1919年該分號裁撤,所發行之錢票、銀票兌回。1927年成立甘肅省銀行西寧辦事處,發行“七一票洋”券(每票洋一元,兌蘭平銀七錢二分),發行額爲2萬元,吸收現銀14000兩。1929年3月,該辦事處改組爲甘肅工農銀行西寧辦事處,發行“大洋券”一種(票面爲一角、一元、五元、十元四種),發行額爲8萬元。甘青分省時,該辦事處結束。國民軍入西寧,設立西北銀行西寧辦事處,發行“軍用大洋券”一元、五元、十元三種,流通額爲45萬元。馬麟當政之後,於1931年11月設立青海省金庫,發行“青海省金庫維持券”,發行額爲410萬元。每券1元兌銅圓4吊。但當時仍以銀元爲主,當20文銅圓爲輔。馬麟乘機大量收斂“制錢”,用以改鑄銅圓66500吊,每吊爲480枚,每枚當小銅圓20枚,獲得暴利。1934年,馬麟在省金庫附設西寧平市官錢局,發行“青海省臨時維持券”。每臨時券1元,兌銅圓5吊(每吊48枚)。發行額爲80萬元,流通西寧市面者爲60萬元,流通於外縣者爲20萬元。其後發行總額又增至150萬元。1935年,又發行“省臨時維持券”,發行額100萬元。其時叔侄在政治上鬥法,又在經濟上較量。馬步芳大量印製假券,使維持券數額驟增,引起物價上漲,券值急劇貶低,貼水由百分之五十增加到百分之三百到四百。迫使馬麟不得不兌現。起初以20%收兌,即維持券100元,兌換銀元20元。維持券越來越多,降爲兌換銀元10元。終以不能應付,又改以青鹽2斤,兌收維持券1元。但羣衆所持票券極多,而每日規定的兌額有限,馬麟公然宣告停止兌現,維持券遂成廢紙。馬步芳從中暴斂現金,至少在省鈔300萬元以上。人民羣衆的巨大損失無處申訴,不少商戶因此破產,羣衆生計斷絕者十居二三。

1935年,南京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農民銀行發行的紙幣開始流入青海。1938年1月,中國農民銀行西寧支行正式成立,同年6月,中國銀行也在西寧成立辦事處。1939年3月,中央銀行西寧分行成立。1940年9月,四行聯合辦事處西寧總處組成,辦理髮行法幣及國庫匯兌、存放等業務。這對馬步芳家族在青海的金融獨佔,是個很大威脅。馬步芳不甘示弱,要設法彌補損失,幾經交涉,成立與中央合資經營的青海省銀行,1945年11月開始營業,在西寧設總行,樂家灣設辦事處,湟中、民和、湟源設分行,資本總額爲法幣2000萬元,分爲20萬股,每股100元,中央與地方各佔股金金額的半數。中央股金由國庫撥給,地方股金由省軍政費撥充,但馬步芳決定以他個人的名字和堂名,列成商股,從而把這筆軍政費攫爲己有。省銀行建起之後,馬步芳即用以與中央四行分行分庭抗禮,進而壓倒之。他以省銀行代理省金庫,運用軍政權力將所有公私存款集中於省銀行。對中央四行分行的行政和業務活動,也想方設法給予限制。雙方鬥爭,日趨激烈。每逢中央撥發軍政費,馬步芳即限時提清,轉存於省銀行,以充實其流動資金。當時的黃金收兌,也由湟中實業公司操縱,而中央銀行西寧分行所掛出的黃金兌換牌價,形同具文。但馬步芳仍不滿足,爲了進一步控制金融,又於1946年成立湟中實業銀行。爲了給湟中實業銀行發行紙幣創造條件,藉口法幣貶值,拒絕使用。先在大通煤窯以銀元計價收費,取得財政部默認,然後由湟中實業銀行發行銀元“角票”一種,票面爲一角、三角、五角三種,公佈發行總額爲5萬元,後增至10萬元,實際上不止此數。由於以軍政權力直接支付,“角票”得以通行,使中央所發行的銀元券、關金券和金圓券大受打擊。又令青海省銀行發行“角票”一種,票面爲一角、二角、三角、五角四種,與實業銀行的“角票”同時通用。通令全省各界,凡持有麩金、沙金的,統交湟中實業銀行兌換,禁止私人交易。馬步芳這樣以行政命令的方法,提高省銀行和實業銀行所發行“角票”的身價,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則價值一日數跌。1947年法幣50餘元,才能兌換“角票”1元。此後,省屬各單位對中央銀行所發行鈔票竟拒絕使用,羣衆更不敢接受。當時全國通貨膨脹,貨幣貶值,青海當然也不例外。馬步芳靠其封建手段,維持其“角票”暫時的價值,控制了青海的金融。但這畢竟是一時的虛假現象。到解放前夕,他的“角票”也成爲廢紙。

6.土地佔有

馬步芳及其親信利用軍政特權,佔有了青海不少良田和牧場。

1945年到1948年之間,馬步芳利用移民手法,兼併了尖扎縣尚牙卡莊、俄甲莊和白藏莊的田地和牧場,使這些地方的藏民流離失所。他進而把循化、化隆一帶的農民遷到這幾個地方爲他耕種,使這些地方成了他的莊園。馬步芳利用德興海,兼併了不少農、牧民的土地。1944年4月,在興海縣唐乃亥開墾土地3800餘畝,設立莊園,移民180餘戶,成爲尕日馬羊區德興海的屬民和財產。又將大通縣景陽川、東峽、橋頭鎮和漁樵堡一帶農民避差逃荒遺留的土地,分賞給馬步鑾、馬驥等人。團級以上軍官,大都獲得過這種賞賜。1945年,在湟中曹家灘開墾土地2200餘畝,分別賞給中、上級軍政部屬,並移化隆一帶農民200戶前來爲佃戶。馬步芳也不時給他的親信賞賜錢財,任其利用職權低價收買土地。韓進祿在西寧市市長任內,藉故敲詐勒索,濫行罰款,然後把敲詐所得獻給馬步芳,馬步芳得其大部,又將其中若干,分給韓進祿。韓則強買田地,從而在西寧市湟水南北兩岸擁有大片良田和房屋。西寧市郊的許多土地,都被馬步芳、馬步瀛、馬步康、韓起功、馬驥、冶成榮、馬忠義、馬步鑾、馬繼融等分別佔有。他們在外縣也佔有許多土地,而且劃定了勢力範圍。如馬元海、馬樸、馬紹武、馬全義、馬海等,都在貴德、循化、化隆、共和、都蘭等縣,霸佔了大量田地和房屋。人稱馬元海爲“貴德王”、馬海爲“都蘭王”。由於馬步芳集團佔去了土地,廣大農民就處於少地或無地的窘況,淪爲缺吃少穿的貧僱農。如西寧郊區的朝陽、中莊、樂家灣的總農戶中,1931年中農約佔50%,貧農約佔25%,僱農約佔23%。到1948年,中農僅佔10%,貧農上升到50%,僱農上升到40%。土地都集中在軍政人員和豪紳之手。中莊村佔總人口1.9%的官僚,佔有全村土地總面積的85%;而占人口百分之98.1%的農民,僅有土地總面積的15%。中莊村如此,全省各地大抵也是這樣。到解放前夕,約佔全省農業人口8%的地主階級,佔有全省耕地面積的40%,而佔有人口35%的貧僱農,僅有土地總面積的15%。

馬步芳還佔有大量牧場和牲畜。在海晏、共和、門源、天峻、茶卡、大通、祁連等縣,適宜畜牧的地方,都建有羊場、牛場、牛奶場,還在西寧建有牛奶場、腸衣場,1947年6月,成立西北畜牧公司,統一管理。這些場,控制全省畜牧業。這些牧場的牲畜,大部分是以軍事鎮壓掠奪而來的。例如在屠殺同德縣和日只桑部落時,劫回馬500餘匹、牛1000餘頭、羊2萬餘隻、羊毛400餘馱,即撥歸馬元海等在大通和貴德新設的羊場、牛場和馬場。一部分是利用牧業稅或其他徵派無償徵收的,還有一部分是各地德興海以牧產品抵貨價或貸款方式掠奪而來的。以海晏香莊牧場爲例,該場共有軍馬5800餘匹,牛3890餘頭,羊10萬餘隻,駱駝1300餘峰。其中軍事掠奪而來的佔60%,以牧業稅方式徵收而來的佔20%,由商業債務抵收而來的佔20%。但牧場所有的牲畜,遠不是馬步芳掠奪牲畜數的全部。他常利用一些牲畜馱運商品到省外,就地連商品一起,將馱牛、馱馬賣掉,也有時專門將牲畜運往外地銷售。1946年5月,玉樹行政督察專員馬峻,用從玉樹百日麥馬等部落掠奪來的480餘頭牛,把玉樹積存的糧食、藥材、皮毛馱往拉薩,牛、貨同時出售,他僅牛價即獲得銀元兩萬元。馬步芳還將掠奪來的一小部分牲畜賞賜給部屬,如一次將從貴德掠奪來的牲畜中,給馬步鑾牛120餘頭、羊630餘隻、馬70餘匹,這就成了馬步鑾的海晏縣三角城牧場。在馬步芳掠奪牲畜的同時,蒙古族王公、藏族千百戶也加緊掠奪牧民的牲畜。到1948年,馬步芳集團及王公千百戶等,共佔有全省牲畜總頭數的80%,而廣大牧民僅有20%。而當年的人口比例中,前者僅佔5%,後者佔到95%。

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
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51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1)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10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3)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36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5)第23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0)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56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2)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3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53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3)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42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1)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2)第41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0)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翁源县| 嘉祥县| 青田县| 宜君县| 那曲县| 上蔡县| 绥化市| 丁青县| 阿城市| 台中市| 扶沟县| 万山特区| 金寨县| 永德县| 台北县| 磐安县| 十堰市| 边坝县| 和顺县| 台山市| 安顺市| 西藏| 遂昌县| 芜湖县| 海宁市| 宁阳县| 沂南县| 定远县| 东宁县| 定结县| 府谷县| 礼泉县| 新化县| 乌拉特后旗| 天等县| 衡南县| 巴彦县| 德令哈市| 南和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