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看著李世民,心中急切地渴望李世民點頭。
他知道,李世民不得不點頭,因爲李世民怕了,他怕李沐造反。
李沐身負殺父之仇,豈會沒有反意?
這就是李世民現(xiàn)在深埋在心中的恐懼。
李世民終於點頭了,“如果輔機能說服李沂答應婚事,朕便爲其賜婚,到時就按輔機之計,扣留李沐待在長安。”
“謝陛下隆恩。”
如今長孫無忌與李沂的關係雖然稱不上蜜月期,但說是召之即來,一點也不誇張。
可以說,沒有長孫無忌的舉薦,李沂不可能掌握到如此大的權力。
四萬神策衛(wèi)啊,衛(wèi)戍皇城,這是何等榮耀。
神機衛(wèi)大將軍,三品實職,要知道大唐從李世民登基之後,爲了避諱,實職最高的就是三品。
也就是說各部尚書令的品階皆爲三品。
所謂挑桃報李,李沂自然對長孫無忌是感恩的。
這天薄暮降臨時,李沂在司徒府與長孫無忌父子飲酒高樂之後。
被長孫無忌引進了書房。
“大將軍請。”
“司徒先請。”
落座之後,長孫無忌笑道:“大將軍如今權勢滔天,熾手可熱,說起來大唐建國之來,除皇室之外,再無人可與大將軍相提並論了。”
“全仗司徒舉薦,末將銘記於心。”
“老夫想問問將軍,對日後可有打算?”
“這……末將沒有想過。”
“難道就沒有想過有一天封國公、拜相屹立於朝堂之上?”
“末將沒有如此野心。”
“不,不。年輕人還是得有些野心的。”長孫無忌微笑道,“如今就有個好機會。”
“哦?不知道司徒所說的好機會是什麼?”
長孫無忌緊盯著李沂的臉,緩緩說道:“老夫看中將軍日後前途不可限量,所以有意將小女許配於將軍,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李沐一聽,額頭的冷汗“涮”地就下來了。
長孫無忌只有一女,名長孫明月。
而長孫明月與李沐之間的情感糾葛李沂是十分清楚的。
李沂爲難地說道:“這……這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
“明月姐姐當初與家兄……,恐怕家兄還向陛下請求過賜婚。”
長孫無忌斷然阻止李沂繼續(xù)說下去,“那已經(jīng)是過去的事了,況且陛下從未答應過賜婚。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沐沒有佔其中一樣,明月與他無一絲關係。”
“可……。”
長孫無忌擡手示意道:“將軍是嫌棄小女了?”
“不,不。末將並無此意。”
“與你明說吧,這是陛下的意思,如果將軍願意,陛下明日便會下旨賜婚。當然,你如果不願意,老夫也不會強迫於你。不過,後果嘛……你也應該清楚。”
長孫無忌冷冷地說道。
李沂的臉色變得很難看,猶豫和憂鬱顯而易見。
其實長孫無忌到此時並未真正信任李沂,莫非李沂能答應婚事。
李沂思忖了好長時間,“請司徒寬容我?guī)滋鞎r間,讓我仔細考慮考慮。”
“不!”長孫無忌立馬回絕道,“老夫已經(jīng)說過,此事是陛下的意思,不能拖,前程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長孫無忌絕不會給李沂時間考慮,因爲他要提防李沂向杭州傳信。
如果被李沐事先知道此事,那很有可能,李沐會與李沂串連,使得此計失敗。
只有將生米煮成熟飯,李沂就算現(xiàn)在還忠於李沐,那成婚之後,也就無法與李沐共處了。
這相當於是李沂的投名狀。
看著李沂爲難的神情,長孫無忌反而安心。
如果李沂一口答應,那長孫無忌反而會起疑心。
長孫無忌突然開口勸說道:“李沂啊,你如果娶了明月,那長孫氏就會成爲你的依靠,對於你的前程有莫大的益處啊。況且,能得到陛下垂青,那封公拜相就在眼前。這可是許多人想要都得不到的機會啊。”
李沂有些動容。
“就算你與李沐兄弟情深,可陛下和老夫並無讓你做對李沐不利之事。況且,你一直生活在李沐的陰影之下,世人只知李沐而不知有李沂,這讓人情何以堪啊?男兒手中不可一日無權,如果你駁了陛下的心意,後果不用老父說,你也該明白。”
長孫無忌連勸帶嚇,讓李沂的神色有了鬆動。
李沂突然一咬牙,應道:“我聽司徒的。”
“好!”長孫無忌大喜,只要李沂同意婚事,就等於在與李沐之間劃出了一道鴻溝。
如此,掌控住李沂便不是難事,而掌控李沂就等於掌控了四萬神策衛(wèi)。
長孫無忌的心中,涌起一股熱浪來。
……。
次日,李世民下旨,爲李沂與長孫明月賜婚。
李世民破例冊封長孫明月爲會寧縣主。
要知道,按唐律,親王之女纔可封爲縣主。
同時,李世民令宗正寺負責婚事納采、問名、納吉等諸事操辦。
準備時間雖然倉促,不過按此時的習俗,家中女子一旦到了十四、五歲,父母都會準備好女兒的嫁妝,何況是象長孫氏這樣的豪門世家。
憑著長孫氏的實力和宗正寺的幫忙,諸事的籌備迅速而有序地進行著。
可做爲準新郎的李沂,此時正跪在楊氏面前。
“你說你,什麼女子不好娶,非要娶長孫家的女人?”楊氏喋喋不休地已經(jīng)教訓了李沂很久了。
李沂默不作聲地一直跪聽著。
“沐兒與長孫無忌有深仇大恨,難道你不知道?你可想過,娶了長孫家的女人,如何面對你兄長?娘可是聽說,沐兒與那個叫明月的有些瓜葛。”
李沂道:“娘,孩兒也是沒有辦法,這是陛下的旨意,孩兒要是違背,恐怕京城就待不下去了。”
“待不下去就不待了,回涼州去,再不行,南下杭州找你兄長去。”楊氏厲聲喝道。
“得罪了皇帝,涼州是回不去了,而去杭州投奔大哥,孩兒不願意一輩子在大哥的翼護下生活。況且,父親的死還有這麼多疑點……。”
楊氏驚問道:“你父親的死有何疑點?”
李沂將李英節(jié)背後中箭的情形對楊氏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