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對自己的評判切中內心深處,李靖有些驚悚。
“那他讓你回京做什麼?”
“向陛下解釋他佔領石見的用意,力求在與倭國談判時,將佔領或者租借石見做爲談判的首要條件。”
“租借?”
“呵呵。這小子說,如果倭國不肯答應割讓石見,那可以退一步,租借石見九十九年。”
李靖被震驚了,這小子太瘋狂了。
“他就沒想過倭國絕不會輕易答應此事嗎?”
“他想到了。他說倭國絕不會輕易答應,所以,接下來以戰(zhàn)促和成爲必然,打幾場規(guī)模可控的戰(zhàn)鬥,打痛倭國,讓他們明白收復石見需要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同意割讓或者租借,那麼倭國就會在條約上蓋章了。”
“可他在石見只有不到一萬軍隊,如何能抵擋倭國傾國之兵?”
“他說,倭國很可能分兩路動兵,一路自然是攻擊石見,另一路必定是發(fā)動海戰(zhàn),以求截斷補給線。所以,他在伽耶留下劉仁軌、薛禮和三千神機衛(wèi),就是爲了對付倭軍發(fā)動海戰(zhàn)。同時,他要我轉告你,請你坐鎮(zhèn)伽耶,他已經徵集江南艦船北上至文登,隨時可以調用。”
“劉仁軌、薛禮?他們憑三千神機衛(wèi),就能對抗倭軍海戰(zhàn)?”
“不,不。李沐的意思是,他已經交待劉仁軌、薛禮應對之道,只是兵力不足,需要衛(wèi)國公分出一萬兵,交於劉仁軌、薛禮統(tǒng)領。”
李靖心中不快,李沐要自己坐鎮(zhèn)伽耶,卻要將自己一萬大軍交於名不見經傳的劉仁軌、薛禮統(tǒng)領,這豈不是怕我搶了他們功勞嘛。
李孝恭見李靖臉色不虞,忙解釋道:“李沐還讓我轉告,如此安排絕非想搶功之舉,而是薛禮的三千弓弩營應對倭軍海戰(zhàn)有奇效,請衛(wèi)國公見諒。”
李靖臉色這才稍微放鬆下來。
“你何時回京?”
“今日即回。”
李靖長嘆道:“想你我一大把年紀,竟然會被此子調動得昏頭轉向。”
李孝恭大笑道:“衛(wèi)國公說得是,不過怪就怪在,某心中竟還是愉悅的。”
……。
長安城中。
鴻臚寺卿幾乎已經完成了與倭國使團的談判。
雙方就差簽字加蓋國璽了。
卻因李孝恭的返回,一夜之間,回到了起點。
誰也不知道李孝恭和李世民說了什麼。
次日,李世民不顧衆(zhòng)臣的勸阻,直接向鴻臚寺卿下令,必須在和談條約上,將割讓石見做爲首要條件列入。
這個條件就完全不在倭國使團的權力範圍之內了。
雖然倭國使團沒有當即離開長安,但談判無疑陷入了僵局。
倭國使團隨即向倭國都城飛鳥岡本宮傳信,將大唐的要求作了彙報。
……。
李沐在與五萬倭軍的對峙的日子裡,抓緊時間修築了防禦工事。
水泥鋼筋的堡壘,分爲上下三層。
每隔一里地就修築一個,中間用五尺寬的垛牆連結。
垛牆後,數(shù)百根手臂粗細的鐵管子成四十度角擺放著。
這是李家莊新必進的簡易擲彈筒。
不過射程遠沒有後世的擲彈筒遠,因爲沒有底火,完全靠機械式的彈簧增加射程。
最遠可投擲距離在二百五十步左右。
但威力卻比後世的要大。
因爲彈丸的裝藥量增加了一倍。
李沐將這批改進的簡易擲彈筒帶到倭國試驗使用,完全出於一種惡趣味的心態(tài)。
除了這批擲彈筒,李沐還趁著夜色,在垛牆外一里範圍,埋設了五千顆地雷。
唯一沒有埋設的,就是堡壘正面的的通道。
因爲那是神機衛(wèi)騎兵衝鋒的過道。
……。
戰(zhàn)爭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發(fā)生。
這天后半夜。
神機衛(wèi)將士已經在帳逢中安睡。
當黑壓壓的倭軍向神機衛(wèi)的堡壘逼近的時候。
垛牆上沒有一絲動靜。
倭軍至城外三裡地時,還特意向堡壘方向投擲了幾顆石頭。
以試探動靜。
可依然沒有任何反應。
兩軍對峙了這麼多天,倭軍士兵也奇怪唐軍怎麼修築起如此高大的堡壘。
這與他們所熟稔的築城術完全不同。
唐軍不用木料和石料,僅憑著一坨坨的泥巴糊弄成了一道牆。
倭軍士兵甚至懷疑,這樣的牆只是中看不中用,很有可能一推就倒。
大將毛野形名也不相信從百濟潰退的敗兵所說,他不認爲眼前的唐軍會有多大的戰(zhàn)鬥力。
他很自負,在倭國他無疑是一代名將。
如果沒有他率三萬大軍,及時掃平王子山背大兄支持者的五萬軍隊。
田村倭皇就沒有可能登上帝位。
當然,毛野形名忠誠的不是田村倭皇,而是豐浦大臣蘇我蝦夷。
如今,自己手中有五萬大軍,對面的唐軍卻只有八千人。
如果不是蘇我蝦夷明令禁止,毛野形名早就按捺不住,發(fā)起進攻了。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如今禁令解除,毛野形名便知道,他一戰(zhàn)成名的機會到了。
將唐軍全殲,這個榮耀足以讓他名垂青史。
不過,他還是謹慎的。
他下令以五千人爲先鋒,去試探著進攻,以驗證他的猜測沒有錯,唐軍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可怕。
五千倭軍漸漸加快了前行的速度。
一直到堡壘、垛牆前,唐軍依舊沒有任何反應。
心急的倭軍士兵已經開始架梯登牆了。
而此時,垛牆上無數(shù)的火把涌出,將城牆內外映成白晝。
倭軍士兵還沒有在一暗一亮的光線中反應過來。
密集的箭雨將他們射成了刺蝟。
如潮水而來,如潮水而退。
在留下數(shù)百具屍體之後,倭軍退了。
毛野形名沒有沮喪,反而心中大定。
用數(shù)百人的陣亡換取唐軍顯露出實力,值得。
毛野形名隨即下令,再次發(fā)起進攻。
這一次,毛野形名動用了一萬人。
而且,這次倭軍不再試探,以極其迅速的衝鋒陣形,向垛牆衝來。
當衝至垛牆時,唐軍依舊重賞了之前的那一幕。
以弓弩射殺。
這讓毛野形名心中大定。
因爲上次唐軍是突然涌出,而此次,這意外不存在了。
倭軍士兵有了防備,以藤盾頂在頭上,傷亡明顯下降。
源源不斷的倭軍如同螞蟻般地向垛牆涌來。
一萬人足足鋪滿了垛牆外一里地的整片區(qū)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