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裡帆檣如雲的橫江突然被北海水師給截斷了,兩條長長的浮橋在風陵渡橫跨兩岸,任何船隻都無法通過,許多旅客只能選擇繞道陸路,而那些倒賣鮮果的客商看著自己的貨物**變質,簡直是欲哭無淚。
處於廟堂之高的大人們自然無須理會那些倒黴的客商是否會破產,這些市井小民的死活與他們的宏圖偉業比起來不值一提,所以在短期內,這兩座浮橋是不會被拆掉的,橫江的水運一時是無法恢復了。
在浮橋上面,密密麻麻排滿了要渡江的車馬,上面裝的都是各式軍械,牽著馬車的輔兵小心翼翼地在橋上移動著,生怕騾馬受驚導致車輛翻進江裡。
與浮橋上相比,更熱鬧的江面上,鐵索幫徵集了他們幾乎能調動的所有船隻,配合著水軍的戰船運送士兵渡江。沒有激昂的口號,沒有喧天的鑼鼓,只有軍官們的大聲呵斥,士兵們就這樣帶著自己的隨身裝備默默渡江。而在南岸,還有更多的士兵正在江邊集結,他們要麼是幷州充實邊防,要麼是去西北換防,但這麼大規模的調動,還是讓不少老兵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氣息,而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在他們的身後,各州的精銳都被抽調而來,正馬不停蹄地趕往風陵渡。
南海水師也沒閒著,雖然他們在內戰中損失了不少船隻,但其後又獲得了朝廷的撥款,從顧家的船坊訂製了一批更好的戰船,實力是有增無減。這樣一支水上力量自然不能放著不用,於是南海水師肩負起了更重的運輸任務,士兵還好說,那些糧食和軍械通過陸路從江南運過來可不輕鬆。
南海水師運送軍資的船隊終點並不是豐陵,而是太豐倉,已經開拓完畢的人工河可是使船隻直抵內陸,之前被燒燬的太豐倉也已經重新建設完畢,大批的糧草、軍服、帳篷等物資在此卸船。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碼頭的十個木製運輸設備,是由林羽的心腹部隊特意送來的,據說名字叫做“木牛流馬”,士兵們將貨物裝好,只有輕輕推動就可以上路了。木牛流馬極大地減輕了漢軍的後勤負擔,可惜一共也就十個,數量太少,要不民夫都可以不要了。
在橫江的上游,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建好了一座木橋,唯一的橋墩樹立在江中的一座小山上面,小山的山頭已經被削平,木橋就從這裡連接橫江南北。
這座木橋便是由多羅斯帶著北海水師所建,木橋頗有桓羅風格,分爲上下兩層,下層過車走馬,上面走人。橋上的欄桿和木板都未經打磨,顯得極爲粗糙,這是由於時間緊迫,建橋的士兵們沒空繼續實施工程,反正也不影響過江,就這麼湊合下得了。
木橋所在乃是漢軍的機密,巴州也只有都督李長生一人知道,木橋南岸的道路剛剛打通,而爲了保密北岸根本就沒有路。第一批通過木橋的是李長生的磐若旅,他們的第一個任務不是作戰,而是挖開一條通往外界的道路。
作爲此次戰役的總指揮,林羽將漢軍的精銳盡數收於麾下,他調集的陣容也可謂是強將如雲,袁煥、陳到、岳雲、蘇成、許滸、楊鈺……每一個都是一州都督,這也基本上是漢軍可以派出的最強陣容了,而且他還讓李長生從巴州對幷州發動奇襲,算是另一路大軍,這一路人馬也匯聚了名門李家的絕大多數精英。
如果沒有桓羅人的話,漢軍無論是在數量還是戰力上都遠勝於西域的諸多小國,所以林羽決定讓袁煥率領主力先行掃蕩幷州,一路推進的到幷州州治宣撫,而他自己則帶著精銳騎兵從狄州出發,恢復邊境防線,切斷敵人和故土的聯繫。而李長生的軍隊則騷擾涼州的敵人,使其不能對幷州形成支援,等到幷州全境光復,再回師西進,與巴州軍馬遙相呼應,收復涼州。
林羽的算盤雖然打得很大,但其實也不容易實現,首先他想單靠騎兵重組防線難度就不小,二來涼州的桓羅人斷不會坐視不理,李長生能否拖住這些強兵還是兩說,最困難的是如何儘快打下宣撫,如果攻城戰一直持續的話,這個地方沒準會成爲漢軍的奔潰之源。
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幕僚們制定的進攻計劃雖然不是十分完美,但在兵力和物資都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不冒些風險,沿襲西北軍穩紮穩打的風格,基本上是沒有可能收復失地,這樣冒險的方案,樞密院和皇帝也都是同意的。
如此大規模的調兵,是瞞不過敵人的眼睛的,用換防這樣的藉口
千億聘禮:總裁求婚請排隊無彈窗
只怕遮掩不住漢軍的真實意圖,所以在後續部隊還未完全抵達幷州的時候,袁煥就發動了進攻,林羽已經完全授權於他,什麼時候點燃兩大帝國直接的戰火,都由這個還不滿三十歲的年青人說了算。
輕快的偵查騎兵拉開了手中的弓弦,率先向西域人的哨所發起了進攻,毫無準備的西域人以爲這只是漢軍的挑釁,等前哨的衛兵吃了大虧吹響警哨的時候,從衛所走出來的其他士兵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甚至連武器掉在地上都沒發覺。
鋪天蓋地的騎兵越過了西域人所設的障礙,突入了他們勢力範圍,在他們身後,還有無數沉默的步兵尾隨而來,這根本不是什麼衝突,而是一場戰爭。
等城裡的部隊收到前方哨所的示警,漢軍的進攻部隊已經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之內了,完全來不及準備的西域人匆匆忙忙想關閉城門,而在城門處準備入場的商隊護衛,看到榮漢的部隊殺了過來,居然將馬車橫在城門處,與想關閉城門的西域士兵殺作一團。
看到城門處的情況突然有了變化,衝鋒在前的騎兵隊隊長立馬改變了對手下的命令,他們本來是替後續攻城的步兵隊掃清城外的障礙的,如今眼見有機會奪取城門,他也顧不得自己原本的任務。
在偵察兵的身後,帶領部隊的是一員中年將領,他身上的明光鎧證明了他的身份,他也觀察到了城門處發生的意外,於是果斷下令道:“騎兵全軍出擊,第一個入城者,賞銀千兩!”
此時城牆上的守軍還未完全到位,只有少量的弓箭手在上面射擊,衝鋒的騎兵完全無懼於這點小小的威脅,僅僅是用手上的護盾遮住了頭部,徑直衝向了還處於廝殺中的城門。
本來乘機搶奪城門的商隊護衛們也是臨時起意,並沒有組織,只是憑藉著本能與守衛廝殺,防止城門被關閉,很快就落於下風,但好在漢軍的騎兵很快就殺到了,他們悍不畏死地不斷衝鋒,不但奪取了城門,還將前來增援的敵人援軍給打散了。
奪取了城門之後,後續的步兵也趕到了城下,他們本來還帶著撞城錘、雲梯等攻城器械,跑到半路上就全丟下了,全一窩蜂地涌向城門了,那些待在原地的重步兵此時只恨自己沒有肩負攻城任務,這麼光榮的時刻都讓輕騎兵和輕步兵搶去了。
城內的守軍起先還在奮力反抗,但抵抗了半天攻入城內的漢軍越來越多,他們自己人卻越來越少,這時他們才又想起了當年無往不利的西北軍,趕忙慌慌張張地逃走了。
漢軍並未完全包圍守軍,而是留出了一道口子,追在逃走的敵軍後面追殺了一陣子才收兵,這時漢軍算是收復了自己反攻西北的第一座小城,而此時距離他們出兵僅僅才過了半天。
相似的戰鬥在其餘地方也同樣打響,無數的漢軍如潮水一般從自己的營地涌出,殺向了那曾經熟悉的陌生土地。在這些西域小國面前,漢軍人數衆多,而且具備先進的攻城器械,那邊城市的城牆原本也是由他們建起來的,對於薄弱環節漢軍自然也一清二楚,他們根本就不是對手。
不過隨著漢軍的推進,西域人也發覺自己被攻打了,將後方的軍隊源源不斷調往前線,漢軍前進的速度是明顯變慢了。而對袁煥來說,好消息也有兩個,一是漢軍大舉進攻以後,敵佔區出現了許多起義軍,西域軍隊不得不分心對付這些叛亂,二是西域諸國並不齊心,他們組建的防線實力參差不齊,可以利用這些弱點將他們各個擊破。
漢軍每攻破一城,都把城中的異族居民和被俘的敵軍盡數趕出城池,將他們向北驅趕,而這些缺衣少食的西域人行進速度根本比不過漢軍,所以在漢軍士兵行進的時候,經常可以看見路邊上有步履蹣跚的西域人緩緩地挪動著,走著走著就忽然倒在地上不起了。漢軍也懶得給他們收屍,遇見了直接一把火燒掉了,防止出現瘟疫。
隨著城池的陷落,無家可歸的西域人也越來越多,他們本來是帶著夢想的憧憬從國內遷到這裡來的,卻不料落得個無家可歸、客死異鄉的下場,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朝著西域軍隊仍佔領的城池走去。
跟在流民後面驅趕著漢軍也漸漸放慢了腳步,一是爲了讓後面運輸笨重軍械的運輸隊能趕上自己,二是因爲幷州的州治宣撫已經逐漸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之中了,這座堅城可不是那麼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