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雲大師從後面走出人羣,對那老僧合掌答道: “阿彌陀佛!我等久仰青龍寺宏大**,寺內所供青龍王獲萬民祀奉。故相約前來寶剎祭拜也。”
“阿彌陀佛!老衲照海眼拙,未見大師在此。望勿怪罪,諸位施主請進。”照海閃身相讓,衆人致禮後進入寺門。
夕陽餘暉籠罩下,青龍寺院門廳和前廊圍成的天井古樸明亮,金頂經堂、佛殿樑柱鐫刻著濃郁唐風的浮雕。
一行人先隨照海師傅來到龍王殿,給青龍王菩薩上過香。而後到其餘各殿,禮敬了諸佛菩薩,又跟著照海來到殿後鐘樓。順一盤旋木梯登上樓閣第三層,一口三米高、鐘口直徑有兩米的青銅巨鍾懸於樑上。
“阿彌陀佛!若遇乾旱不雨,百姓就會到此擊響銅鐘,給青龍王焚香請願,祈拜請求青龍王布雨解旱,靈驗萬分。”照海師傅說。
“此鍾極具靈性,將來會有交待也。”太白話音剛落,青銅鐘竟然發出“嗡嗡——。”之音。
“阿彌陀佛!有緣有緣,諸位施主請到客堂用茶。”照海合掌相請。
客堂上首,一幅盤旋於雲霧煙霞間的青龍水墨畫懸掛於牆壁之上。大家落座之後,兩位小和尚奉上青茶。
“景雲大師已有數載未曾蒙面了也,此次又從何地雲遊而來?”
“阿彌陀佛!貧僧此番去了北庭都護府(新疆),盤桓了近三載,領略了那兒的風土人情。”景雲答道,“去歲又轉折至吐蕃,到桑耶寺等寺院觀光研經。現今方回來也。”
潤琨抿了口茶說:“大唐高宗時,封松贊干布爲“附馬都尉”、“西海郡 王”及“賓王”。並許其請求,送文成公主聯姻,文成公主信奉佛教,佛像、經典、僧衆也就隨文成公主傳入吐蕃。松贊干布又娶了崇信佛教的泥婆羅國(尼泊爾)赤尊公主,吐蕃(西藏)佛教由此而興盛矣。”
“阿彌陀佛!對了對了,現在吐蕃的文字便是從那時的佛經梵文而來也。”景雲贊同道。
“這位小師傅所言極是,那時吐蕃因此新建了多座佛寺,廣招僧侶。阿彌陀佛!”照海說。
“這位姓李名潤琨,那幾位是其師弟,乃是剛從天竺研經歸來的佛學師傅也。”杜工部介紹道。
“阿彌陀佛!失敬失敬。”照海起身問:“潤琨師傅對佛學有何高見?”
“阿彌陀佛!”潤琨也站立稽首而言:“佛學理論講究斷無明、了卻生死,乃精神昇華的最高境界。可善男信女乃至佛門衆僧,真能達此成就者可謂鳳毛麟角。道家學說講究自然和諧,主張以德爲主,清靜無爲、返樸歸真。潤琨個人認爲,兩教有共同點,即不殺生,不貪不嗔不癡。若能二教互補,相輔相成,百姓各文化階層更易接受,更會有益佛道傳教也。就如寺內所供奉的青龍王,百姓瞻仰祀求雨露,其方式與道教無甚差別。反而使青龍寺香火更加旺盛,佛院增暉。”
“呵呵……。妙哉!潤琨師傅所言極是。應當如此!應當如此爾。”太白、杜甫等附和贊同。
“潤琨只是略呈想法而已,當然,各教自有各教的宗旨法規,具體應該如何互相借鑑,那就要看二教的認知了也!”潤琨說。
“阿彌陀佛!道教緣自本土,佛教引自天竺。若能如潤琨師傅所想,難矣哉!”景雲嘆道。
“難!難!難!難於上青天。呵呵呵……,諸位師傅,各位朋友,有道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有今日一聚,青蓮足矣!我等還有急事要辦,就不在此留宿,先行告辭!”李太白偕杜甫、文秀及二艄公謝辭出寺。衆人挽留不住,待隨後相送,一出寺門,空空如也,均心知已乘風而去。
景雲與照海望空稽首相送,潤琨、舒允和陳紅她們望著滿天繁星,長嘆不已。
松風陣陣,海濤聲聲。看山下邛海,波光粼粼,似漫天星辰灑落水中一般。
“阿彌陀佛!諸位小師傅,請到客房安寢。”照海轉身說。
“多謝照海師傅!阿彌陀佛!”潤琨和景雲、陳紅等返回青龍寺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