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在我們的面前出現了一堵破舊的城墻,想來應該是個廢棄的城市吧,走進去一看,里面居然還有精美絕倫的筆畫,仔細的一看,上面畫的是戰爭的場面,已經斑駁的很,分辨的不太清楚了,大概也就是兩邊的軍隊你打來我打去的,這也不足為奇,在那時候的西域,戰爭如同家常便飯,畢竟人生活就要水和土地,為了這兩樣東西,爆發戰爭是早晚的事情。
漢時的樓蘭國,有時成為匈奴的耳目,有時歸附于漢,玩弄著兩面派墻頭草的政策,介于漢和匈奴兩大勢力之間。自博望侯張騫成功出使西域后,漢武帝聽從張騫的建議,于是命令從票侯趙破奴率兵數萬出擊樓蘭和姑師兩國。武帝命令數受樓蘭追殺、攔截的王恢輔佐趙破奴,趙破奴率七百先鋒,攻破樓蘭和姑師,俘虜樓蘭王。漢朝的軍威也震懾了烏孫、大宛等西域國家。
武帝太初元年,命漢將任文領兵從小道襲取樓蘭,擒樓蘭王。漢將奉上命斥責樓蘭王,樓蘭王回答說:“小國夾在大國間,不兩面稱臣就無法自安。我愿意舉國遷徙入居漢朝?!睗h武帝體諒其處境,放他回國,也派遣使者通知了匈奴,以后匈奴也不甚親近樓蘭了。
武帝征和元年,由于樓蘭王子在漢朝時經常觸犯刑律,被處以宮刑,不便送其回國,所以漢朝拒絕了樓蘭之請。于是樓蘭改立他人為王。后樓蘭王又死,匈奴搶先將樓蘭質子送回國即位。漢朝遣使詔令新王入朝覲見,天子將加厚賞。樓蘭王后,同時也是先王之妻妾、王之繼母,勸說樓蘭王:“先王遣了兩個質子入漢都不見回來,你怎么能去呢?”
樓蘭王聽從了她的計策,于是謝絕漢使說:“我新立為王,國家形勢尚未穩定,愿待后年入朝拜見天子。”樓蘭國的東陲緊挨漢朝邊境,有一片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水草匱乏,漢朝便命樓蘭負責漢使和途經漢朝商隊的糧食和飲水,后來樓蘭卻仰仗匈奴的支持,數次出兵攻劫、襲殺漢使。樓蘭王弟尉屠耆投降了漢朝后,將這些情況都報告給了漢庭。至此,樓蘭徹底倒向匈奴,繼續攔截攻殺漢使,成為了匈奴的耳目,致使西漢與西域諸國之間的往來交通受到了很大阻礙。
昭帝元鳳四年,大將軍霍光遣平樂監傅介子前往刺殺樓蘭王。傅介子到了樓蘭,騙樓蘭王說漢庭對他有賞賜,于是王很高興地與介子飲酒,酒醉后,介子和兩名壯士便殺了他,顯貴侍從皆四散逃走了。傅介子向眾人傳達漢庭的諭令:“樓蘭王負罪于朝廷,天子遣我來誅殺他,現在當更立在漢朝的王弟尉屠耆為新王。漢朝的軍隊馬上就能趕到,你們如果輕舉妄動,不過是自己招來滅國之災罷了!”
于是傅介子便斬下樓蘭王的首級歸漢復命,被封為義陽侯。王弟尉屠耆被立為新王,漢朝賜宮女為夫人,也聽從了新王的請求,派遣司馬一人、吏士四十人,在伊循這個地方屯田鎮撫。此后,樓蘭更其國名為鄯善,遷都捍泥城。
樓蘭沙漠多,水草少,以畜牧業為主,農田不多。人口1萬余,勝兵二、三千。漢武帝通西域后,想要打通前往大宛等國的路徑,樓蘭、姑師兩國正好擋在漢使出使的路上,他們竟攻擊劫掠漢使王恢等,充當匈奴耳目,向其密報漢使動向,讓匈奴出兵攔截漢使,使西漢與西域諸國的交通受到很大阻礙。
元封三年,漢武帝命從票侯趙破奴及王恢率兵數萬擊姑師及樓蘭。姑師也多次襲殺漢使。趙破奴領700輕騎率先趕到,攻破樓蘭,俘樓蘭王。樓蘭降服于西漢。漢武帝封王恢為浩侯。
匈奴聞樓蘭降漢,遂發兵出擊樓蘭。樓蘭不敢抵敵,只好分遣王子入質西漢與匈奴,向兩面稱臣。李廣利征大宛時,樓蘭受匈奴指使欲發兵襲取漢軍后隊,被漢軍發覺。漢將正任文領兵從小道襲取樓蘭,擒樓蘭王。樓蘭王訴苦說: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漢武帝體諒其處境,放他回國。以后匈奴不甚親近樓蘭。
武帝征和元年,樓蘭王死。樓蘭國遣使來接在漢為質的王子回國即位。但漢以王子犯罪,已將其處以宮刑,不便送其回國,乃找借口,拒絕樓蘭之請。于是樓蘭改立他人為王。后樓蘭王又死,匈奴搶先將樓蘭質子安歸送回國即位。自此,樓蘭倒向匈奴,繼續攔截漢使。安歸弟尉屠耆降漢,將情況報告西漢。
有說樓蘭的死亡,是由于人類違背自然規律導致的,樓蘭人盲目濫砍亂伐致使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減少,鹽堿日積,最后造成王國的必然消亡。其實,給樓蘭人最后一擊的,是瘟疫。這是一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的說法叫“熱窩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亡就跟先前的遷徙一樣,都是被迫的。樓蘭國瓦解了,人們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樹有水,就往哪里去,哪里能活命,就往哪里去,能活幾個就是幾個。樓蘭人欲哭無淚。他們上路的時間,正趕上前所未有的大風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陣勢,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而散。
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也就永遠地從歷史上無聲地消逝了。雖然逃亡的樓蘭人一代接一代地做著復活樓蘭的夢,但是,夢只能是夢。而且,夢到最后,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依然是風沙的領地,死亡的王國。
其實,據說這地方之前還不是沙漠,之所以化為了沙漠,應該是因為水土流失吧。我想應該是地下的什么東西吸進了整片森林的地氣,才導致森林化作沙漠,什么東西能把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吸干?我想應該是黃帝陵墓吧,只有這東西才能有如此作為。
這么多的地氣聚集在一起,黃帝的尸身怕是要尸變,雖然人家是上古帝王,生前可以算得上是九五之尊,可死了也是一具尸體,照樣是要腐爛尸變的。
看樣子我們已經進入了樓蘭的地界了,也好,畢竟也是進了塔克拉瑪干了,可就在這時候掛起了狂風,在沙漠里這可是相當危險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會在風沙中迷失方向。我們只能躲在這古城里了。
本來以為這風會刮很久,可不過幾個小時就結束了。等到我們出來后,居然看見了滿地的白骨,看那些人殘缺的服飾,一部分應該是樓蘭,一部分應該是安息。
安息帝國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帕提亞帝國,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制帝國。建于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公元226年被薩珊波斯代替。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北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位于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成為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并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其他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筑、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帝國首都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成為首都。
阿爾沙克一世在建立帕提亞帝國之前是伊朗民族古中亞部落帕尼的酋長,帕尼是游牧民族聯盟大益的一員。帕尼人大多說東伊朗語,與同一時期帕提亞地區流行的西北伊朗語不同,帕提亞在亞洲西部伊朗高原的東北部,先后受到阿契美尼德王朝及塞琉古帝國的統治。帕尼部落征服了帕提亞后采納安息語作為官方宮廷用語,隨著帝國征服了其他使用多種語言的地區,中古波斯語、亞拉姆語、希臘語、阿卡德語、粟特語及其他語言都成為了常用的語言。
埃及托勒密三世從西面入侵塞琉古帝國,阿爾沙克一世乘機在帕提亞和希爾卡尼亞鞏固統治。托勒密王國與塞琉古帝國爆發的第三次敘利亞戰爭也使狄奧多特一世叛離塞琉古帝國,在中亞及建立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狄奧多特一世的繼承人狄奧多特二世與阿爾沙克一世結盟對抗塞琉古人,但塞琉古帝國的塞琉古二世暫時性地將阿爾沙克一世驅離帕提亞,阿爾沙克一世被迫流亡到阿帕西亞卡埃游牧民族,他在那里過了一段時間后發動反擊,重奪帕提亞。塞琉古二世的繼承人安條克三世忙于應付米底亞總督莫倫的叛亂而未能立刻回擊阿爾沙克一世。
安條克三世奪還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的作戰不果,他與阿爾達班一世訂立了和約。阿爾沙克二世得到塞琉古帝國承認為皇帝,作為交換,他要歸順安條克三世,并接受他的監督。隨著羅馬共和國的入侵加劇及在前190年的馬格尼西亞戰役戰敗,塞琉古人無力再干預安息人。弗里阿帕提烏斯,阿爾沙克四世,和弗拉特斯一世先后接管帕提亞帝國,弗拉特斯一世已在沒有塞琉古人的干預下統治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