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
雖然李世民在昨日中午過後,對於長安城內只是進行了嚴格的巡查,並沒有再把屠刀舉向什麼人。但是政變的消息一經傳出,就鬧得人心惶惶。普通的百姓還好,就算是權利變更,對他們的影響是基本沒有。
但是這些朝廷官員就不一樣了。
能夠參加早朝的,基本上都是在長安的五品官。當官當到這個品級的時候,多多少少都參與過皇子間的爭鬥。這會兒這些人可都心裡頭忐忑不安呢。誰也不知道,李世民勝出以後,對他們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關乎性命和前途,由不得他們不緊張。
一時之間,大殿內的氣瘋有些凝重。
李淵終於姍姍來遲。之間這位滿臉的疲憊,一點也沒有睡了一夜養好精神的樣子,眼中的血絲很是明顯。被內侍扶著坐上龍牀,揮揮手,內侍就把早就已經準備好的聖旨拿了出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子李建成,悖逆失德,同室操戈,與齊王李元吉合謀,意圖謀害秦王世民,強取大位。幸得天佑,使其功敗垂成。特廢其封賞,一應家眷,交付有司看管,著後再審。恰寡人抱恙,朝中大事,心有餘而力不足。自今日起,凡天下各道及京城兵馬,均交由秦王世民統轄。各部政務,世民皆有處置之權,三省無比遵從。欽此。”
很簡單的,李淵把軍政大權全都交到了李世民的手裡。
這還不算,這個時候內侍又拿出另一份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秦王世民,自幼聰敏,少有才德。自太原起兵,南征北戰,功名赫赫,朝中文武,多有贊其當世人傑者。而今太子之位虛懸,朝中文武感其功績,多有擁戴。著禮部擇吉日,立其爲儲,移居東宮。欽此。”
要是第一份聖旨只是李淵把權利交給了李世民的話,那麼第二份聖旨就是把大義和名譽也一併交給了他。很是直白的講,這個時候不論是李世民逼迫,還是李淵自願,總之,從今往後,基本上李淵就不會太過插手朝政了。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接過了內侍手上的聖旨,跪謝以後,李淵就拖著身心俱疲的身體回到了內宮。剩下的事情,自然是就要交給李世民處理。
李世民畢竟是一代明君,雖然那這個時候治政的本事還遠不如往後那麼嫺熟,但是在一衆幕僚的幫助下,自然還是知道這個時候要做什麼。
在龍牀旁邊放了坐具,李世民正式開始履行監國的權利。
滿臉嚴肅地對著大殿中的衆人說道:“通告天下,今日之前,與李建成和李元吉有關係者,從此之後,既往不咎,惟願諸位各司其職,敬事敏行。”這是刻意放出善意,以便於穩定朝堂局勢,不讓他們兄弟間的爭鬥動盪了整個國家的管理。
聽到李世民下發的第一道命令,滿朝文武都是送了一口氣。
“著有司於宮內擇址,新建宮殿一處,故太子與齊王一應家眷,悉數送往該處,嚴加看管。在此之前,將齊王府一干人等押往東宮,與故太子眷屬一起看押,不得有誤。”這是李世民刻意爲之,本來這件事情只需要私底下交代給自己的親衛就行了。但是現在說出來,就起了很大的拉攏人心的作用,想借此動搖原李建成手下的忠心。同時,這樣的消息只要一傳出去,必然能夠挽回一點他敗落的名聲,還能按下李建成殘部的心。
當然,這一手效果確實好,殿中不少大臣看向李世民的眼神已經非常溫和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會兒自然是要燒第三把了。
“原有律法規制等等,一概不變,政務交由三省處置,軍務歸於天策府,爾等不可違逆。”李世民經過一次政變,深知軍隊的重要性,所以,這會兒政事全都交給原來的部門,不讓他們感受到威脅,但是軍隊又牢牢控制到了自己的手裡,就算是政局有變,自己也不會害怕。
顯然李世民對於李建成殘部的待遇,打動了很多人。這裡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昨日已經逃進終南山的馮立和謝叔方。這兩人作爲李建成手下兵力的統領者,那絕對是核心人物。等李世民早上把寬大政策放出去,到了下午,兩人就回來自首了。
畢竟昨日逃的倉皇,這會兒馮立和謝叔方雖然甲冑在身,但是滿臉風塵就不說了,渾身上下黑褐的血跡加上泥污,已經把兩個人打扮的很是狼狽。
秦王府的大殿裡,望著階下跪著的兩人,李世民並沒有太多的激動。饒是昨天馮立和薛萬徹這些人差點把他給置於死地,甚至威脅到了自己的家人。但是此時李世民作爲一個勝利者,加上羅彥昨天的勸說,就連李建成他們的家眷都放過了,這些有用的人才又有什麼不可以放過的呢。
不過還是少不了問幾句:“昨日你出兵來戰,殺傷我不少將士,今日卻來投降,要我怎麼處置你?”
馮立來之前,早就做好了被殺的準備。雖說李世民是通告天下,不再追究李建成餘黨的罪責。但是他和其他人不一樣,畢竟他昨天可是差點就把李世民這些人給殺了的。這樣的過節,李世民能饒過他纔怪。只是考慮到他們在終南山一直被圍著,就算是逃生,也逃不了多遠,索性乾脆一些,出來投降算了。
“既然投奔了主子,就要拼死爲他效命。昨日我還是人臣,自然不能輕易放過殿下。”馮立也沒什麼顧忌,所以想什麼說什麼。
能說出這番話來,就讓李世民很是敬佩了,所以李世民當場就放了這兩個人,讓他們各自回家。
原本以爲政變這件事情,因爲李世民的大度和及時彌補,就這樣過去了,誰知道,不出半月,就鬧出了事情。
廬江王李瑗叛變了。
這件事情是通事舍人崔敦禮帶回來的消息。
原本李淵爲了擴大宗室的影響,就把宗室中十來歲以上的男丁全都封了王,而且還派到各地去出任大官。廬江王李瑗就是這樣,雖然沒有哪怕一點點的治政治軍的能力,但是還被封爲幽州大都督。
李淵也怕安排這麼一個草包過去,幽州重地軍務繁雜,把事情搞砸了。所以就派了王君廓去輔佐。李瑗一直和李建成關係不錯,既然李建成兵敗身死,那麼李淵爲了安撫李世民,同時也擔心李瑗擁兵自重,就派了崔敦禮去叫李瑗回長安。
誰想到,這崔敦禮一來一去就幾天的功夫,帶回來的消息就是李瑗意圖造反,被王君廓斬殺當場。
對於李世民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叛逆清除了,自己的手下又顯露出忠心,絕對可喜可賀。
不過這樣的喜悅,還沒維持多久,就被羅彥的出現打破了。
羅彥對於王君廓此人是半點好感也沒有。不談王君廓的出生,當初攻打劉黑闥的時候,洺水一戰,雖說羅士信是主動提出代替王君廓守洺水的。但是不要忘了一點,當初羅士信進城的時候只帶了兩百士兵。然後,王君廓出來的時候,給羅士信一點人手都沒多留。同爲上柱國,同爲國公,王君廓和羅士信相比差的實在太遠。
而且,別忘了,羅彥可是腦子裡存著整整一本《唐書》,裡頭王君廓是怎麼誘使李瑗謀反的,開始寫的一清二楚。
爲了查證某些證據,羅彥還專門拜訪了一趟崔敦禮。
好在現在羅彥不僅僅是李世民看重的幕僚,而且和崔潁他們關係也非常不錯。搭著崔潁的關係,羅彥見到了崔敦禮。
這個時候崔敦禮也非常年輕,只是比羅彥也就大那麼幾歲。崔敦禮祖上是博陵崔,後來才遷徙出去,但是和本家一直聯繫沒斷,所以崔潁他們之間也們非常熟悉。
這會兒見崔潁把羅彥給帶來了,崔敦禮很是客氣地問道:“不知羅校書前來所爲何事?”畢竟他和羅彥素來沒有交情,而這個時候羅彥又是李世民身前的紅人,明眼人都知道往後羅彥必然會被重用。
“無他,只是想跟崔舍人聊聊幽州的事情。”羅彥不打什麼機鋒,開門見山說道。
“羅校書有什麼問題,儘管問來,在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崔敦禮雖然很好奇羅彥到底爲什麼對於這個事情很感興趣,但是還是按下心頭疑惑,表明自己的態度。反正這個事情朝廷已經有了定論,也不關自己什麼了,說清楚倒是更好。
“敢問舍人,王君廓救出舍人的時候,廬江王是否已經伏誅?”
“未曾,廬江王是在我被救出之後才遭到誅殺的。”
“那舍人可曾見過廬江王的屍身,他是怎麼死的?”羅彥緊接著問道。
“見過,根據痕跡,很像是被勒死的,但是要說自縊而死,也未可知。”崔敦禮說完之後,似乎是想起了什麼,不由得神色大變。
“今日之事,諸位還需保密,若是泄露,絕對有殺身之禍,謹記。”也顧不得什麼禮數,羅彥警告過崔潁和崔敦禮之後,立刻趕往秦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