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民族復興
■ 百年目標
2010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歷史節點。這一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79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明顯快於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根據日本政府公佈的2010年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我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同時,這一年的經濟總量是2000年的兩倍多 ,大大超過了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的21世紀“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預期目標 。2011年,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3萬億元。這標誌著我國綜合國力已有大幅提升。在這樣的基礎上,201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滿懷信心地進一步重申了黨的十五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即新“三步走”戰略的第二、第三步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爲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這個主題,回答了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前進的問題。
自從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後,黨中央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十七大以後的五年,黨中央先後召開七次全會,分別就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制定“十二五”規劃、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等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和部署,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其間,我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奪取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災後恢復重建重大勝利,妥善處置一系列重大突發事件。尤其是2008年以後,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發展遭遇嚴重困難,黨中央科學判斷、果斷決策,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企穩回升,積累了有效應對外部經濟風險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經驗。可以說,在十分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黨和人民經受住嚴峻考驗,鞏固和發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增強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但是,在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鉅;城鄉區域發展
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羣衆生活比較困難;一些領域存在道德失範、誠信缺失現象;一些幹部領導科學發展能力不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
黨的十八大正確分析和判斷國際國內形勢變化新特點,認爲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必須更加奮發有爲、兢兢業業地工作,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而艱鉅的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總結黨的十六大以後十年的奮鬥歷程,認爲最重要的就是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闢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
報告強調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性,指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髮展。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報告著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目標要求。這就是: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萍歼M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
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
——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走出去邁出更大步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竟卜站然傮w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羣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和諧穩定。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黨的十八大報告還強調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爲此,黨的十八大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爲“五位一體”,強調: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建立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對應著全國老百姓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方面的五大權益。特別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黨和國家將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這表明,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和實踐都達到了新的水平。
同時,黨的十八大報告對黨的建設也作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部署,強調:全黨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2012年11月15日,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習近平爲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習近平爲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