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9章 步步爲營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的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他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人的限制,確立以以儒立國,重文抑武的國策,立誓言碑:優待文人士大夫,不殺大臣及上書言事者。

因而,宋代的官員主要來源於科舉入仕的士人階層,大批文彥學子通過這個途徑,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實現了學而優則仕的追求,經過百年的強化,正如蔡襄所言: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辭進小說章節。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穀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這些士大夫與皇權相結合,共同維持著國家的政治運行,所以士大夫比任何時候都更能體現出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最高理想,可以說大宋王朝是士人們撐起了一片天,也造就了歷史上‘宋是文人士子的天堂’的傳說。

但正是因爲士人們的命運也與皇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所以他們更加忠於皇室,積極上書言事,平判歷史,參與政治,有一種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即使是在仕途受挫,落魄失意的時候,仍然沒有放棄‘以天下爲己任’的社會責任感,一如既往的關注著國事民情。這是時代環境所喚起的士人階層欲忠君報國的思想體現,它反映出士大夫在掌握政權之後的一種心態,從追求個人的聞達向關心社會和階層的羣體利益的轉換。

雖說看似和諧。可皇權和相權的爭鬥在百年中從未消失,皇權膨脹必然打壓以相權爲代表的士人集團爲代價。士人集團。而相權的膨脹自然使皇權受限,引起皇族的不滿。打壓相權。兩種權力就是在這種爭鬥和妥協中蹣跚前行,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而太祖所立誓言‘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便是保持這種平衡的紐帶,雙方斗的再狠,也不會傷害對方的生命…

“神宗朝,新舊兩黨相爭,本只是義氣和理念之爭,但新黨炮製‘烏臺詩案’將舊黨蘇大學生打入大牢,開啓了文字獄的先河;反之元祐更化之後。舊黨執政,以牙還牙,羅織了‘車蓋亭詩案’,把新黨蔡確流放到了嶺南,貶死於當地,但先皇依然遵循誓言不敢刑殺!”楊時說道。

“至前朝,朝綱已亂,太上皇收集花石綱,太學生鄧肅獻詩諷諫。宰相蔡京對先皇說:你不殺鄧肅,恐怕浮言將禍亂天下。但先皇說其還是個重臣,只取消鄧肅的學籍,放歸田裡。可見先皇還記得太祖誓碑。你陳東此次率開封軍民在皇宮前伏闕示威,上書言事,宰相李邦彥以你們‘意在生變。不可不治’餘將你等太學生逮捕處死,若不是王爺早有安排沒有得逞。你便開了本朝斬殺言事者的惡例,此次你雖然死裡逃生。但京中隨你上書的數十位軍民被當街斬殺!”周行己嘆息道。

“仁宗朝,遼國犯界,一位轉運使臨陣脫逃遭到彈劾,朝議以與重處,仁宗皇帝也想殺之以儆效尤,可卻被朝臣以太祖誓言勸阻。人人知其罪當斬,但仍勸皇上免其死罪,就是不想開斬殺士大夫的之例。此次你伏闕逼宮,要誅奸佞,聖上本就對他們心懷怨恨,借刀殺了王黼、樑師成等人,又開先河。”楊時憤懣地說道。

“龜山先生,王黼之流禍國殃民,殺之乃是快天下人心之事,難道也錯了嗎?”陳東說道,顯然還在爲自己的行爲辯解。

“少陽,你可知有其一,必有其二。這把刀可以殺奸佞,也可殺忠臣,李綱如出援失敗,即使從沙場上逃得性命,也難逃這把刀!”楊時皺了皺眉說道。

“李大人忠心爲國,天地可鑑,怎麼能殺得?”陳東急忙說道。

“敗軍之將不該斬嗎?你們要求誅殺童貫不就是因爲他是個臨陣脫逃的敗軍之將嗎?童貫殺的,當然李綱也殺得!”楊時冷哼一聲說道。

“啊…”陳東聽罷冷汗如雨,訝然出聲道,自己只是想爲國除奸,沒想到意氣用事卻連累了天下的士人和王爺,“王爺,屬下一時衝動,卻牽連到了王爺,真是該死!”他俯首施禮道。

“這事錯在本王,知你是血性之人就不該在這個時候遣你回京,事已至此,懊悔已經沒有意義,不過少陽還要記住這次教訓,切不可再意氣用事!”趙檉笑笑說道,他知道一個國家的進步需要有這些熱血青年的推動,但是隻憑一腔熱血也是不行的,白白丟了性命更是可惜了這些日後的棟樑之才。

“屬下明白了,此後不會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陳東看著王爺淡然的神情說道,心中忽然明白了,以王爺的手段和背後的雄兵足以橫掃大宋禁軍登上寶座,而其胸懷和魄力也定能治理好國家,可他卻忍而不發,看來不僅僅是不想落下弒君奪位的惡名,而且是不想在大宋開創這種侍武奪位流血政治的先例,打破大宋百多年最高權力和平交接的局面。

“王爺,此次出兵無論勝負,王爺都會再次陷入朝堂上的爭鬥之中,而我們在京中勢力薄弱,形勢兇險啊!”楊時不無擔憂地說道。

“所以在出兵前希望先生上書彈劾本王,那樣即使有什麼意外也不會牽扯到諸位!”趙檉笑笑道,這兩位也終於把自己當成了一家人。

“王爺說的哪裡話,我們豈是朝秦暮楚的投機小人,我等願與王爺共進退!”楊時有些憤懣的說道,好像王爺侮辱了他們的人格。

“我等願與王爺共進退!”陳東和周行己起身施禮道。

“幾位的人品我信得過,但是此次出兵正如先生所說兇吉難測,萬一本王遭遇不測,還需先生等人盡力保全忠勇軍,這是我們大宋最後的希望,本王拜託了!”趙檉急忙還禮道。

“定不負王爺所託,明日我們便到趙軍屯使處去!”三人齊齊施禮道,他們此時也明白了趙檉讓趙仁被黑鍋的意思,是想爲大宋留下最後一支強兵,也是爲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接下來的日子,趙檉一邊整編軍隊,一邊安排出徵後的事宜。六月二十日,斬牲祭旗,犒賞三軍,趙檉統領大軍出征自和州出兵救援太原。

此次出征用兵十五萬,以趙恥爲先鋒使,統領忠勇軍龍將和獅將共八千人爲前軍;以和州知府野利統領所部及和州部族軍四萬騎兵爲左軍;正川統領靈州、夏州、等州軍及部族軍三萬騎兵爲右軍;野利和正川兩人都曾做過西夏一路統軍,指揮過數萬大軍,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足以擔當一路都統。

趙檉自領中軍,可他的隊伍也最爲繁雜,由忠勇軍狼將一旅及蕃漢弓箭手四萬人組成,以宥州兵馬鈐轄周達鈞爲統制,大部爲步軍。後軍以趙智爲統制,領義勇三萬殿後。以靈州知府許宏爲轉運使,負責押運糧草,以夏州知府王瑾爲錄事參軍,掌管大軍賞罰。

趙恥領前軍先於大軍一日出發,大軍分兩路從兔毛川和屈野川進發,兩日後匯於連谷,三日後進入麟州宿於新泰,五日後大軍兵至靜羌寨。這時前軍已進入嵐州,與金軍戰於合河縣,一戰擊潰守軍,斬首五百立了首功,正向嵐州府治宜芳進軍。

此次出兵,趙檉沒有選擇大宋慣用的分進合擊的戰術,而是集中兵力於一路前進,這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是最爲笨拙的一種打法,但是也是最難以破解。十數萬大軍抱成一團,首尾相顧,步步爲營,就像一隻巨大的石滾將擋在他前邊的一切碾成齏粉,說簡單點就是仗著人多欺負人少。

其實選擇這種戰術,趙檉也是無奈,軍隊來自多方,又沒有時間進一步的磨合整訓,打起仗來相互配合必然成問題,所以趙檉按地域分兵,他們來自同一個地方,甚至相鄰的部族,相互間比較熟悉,可以減少其中的摩擦,將州軍和屯軍這些‘正規軍’派給正川和野利指揮。

而趙檉卻將衆多的蕃漢弓箭手編爲中軍,不僅是因爲他們勇悍,而是他們基本是以指揮爲單位,人雖少但事兒不少,脾氣還大,也只有自己的這個老大能夠將他們唬住,指揮的動他們。

再一個大軍集中一路便於指揮,敵人也難以看出破綻,避免了被金軍各個擊破的危險,即使受到攻擊,各軍相距不遠也可迅速救援。這種陣型對敵軍同樣是個麻煩,要麼你就早早在大軍到來之前撤退,要麼你只能集中重兵固守或是決戰,別無它途,而這正是金軍的不願意看到的。

“王爺,有人求見?”趙檉剛剛在寨子中安置好,見喜便進來稟告。

“是誰?!”趙檉看見喜臉上似笑非笑的奇怪表情疑惑地問道…(未完待續。。。)

第231章 功虧一簣第454章 ‘通風報信’第270章 完勝第262章 情殤第196章 前奏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398章 新西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易守難攻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383章 城堡第94章 擴張第536章 作死第12章 搗亂第174章 措手不及第215章 自作孽第213章 反伏擊第106章 步騎會戰第95章 自作自受第217章 資源危機第187章 必有一戰第256章 雙王會第365章 專制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115章 夜談第224章 拭目以待第145章 教唆第232章 心動不如行動第208章 趁火打劫第10章 脫扣第233章 善闡城第81章 必爭之地第55章 ‘死’後哀榮第178章 欲速則不達第103章 網中魚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17章 行動第250章 長久之策第142章 望京門(一)第139章 歸京路(五)第116章 拯救計劃第25章 王爺的日子也‘難過’第60章 根本問題第356章 埋伏第14章 世態炎涼第46章 漢兒第226章 大勢已去第63章 蔡九第531章 明攻暗戰第411章 亂象已生第312章 回馬槍第150章 登基第69章 選擇戰爭第413章 四處出擊第235章 震動第244章 攻似霹靂(三)第194章 固若金湯第152章 精兵簡政第210章 不能放過第389章 殲其一路第347章 權衡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134章 無功受祿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178章 出海第110章 打不打?第458章 密立儲君第141章 虛實第213章 滿載而歸第100章 亂糟糟的一天(二)第179章 騷擾第4章 走光第66章 操心命第149章 不亂不治第189章 奇兵第65章 敲打第60章 鬥智鬥勇第63章 插曲第177章 艱難的旅程第308章 拳來腿往第299章 土崩瓦解第74章 隱憂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93章 翼騎兵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207章 撤兵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142章 情分第200章 貓捉老鼠第74章 再擴大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29章 當真了第518章 失和第310章 少年意氣第188章 力戰或生第222章 另一場革命第126章 張開口袋第266章 起航第205章 希望仍在
第231章 功虧一簣第454章 ‘通風報信’第270章 完勝第262章 情殤第196章 前奏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398章 新西京第一百二十八章 易守難攻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383章 城堡第94章 擴張第536章 作死第12章 搗亂第174章 措手不及第215章 自作孽第213章 反伏擊第106章 步騎會戰第95章 自作自受第217章 資源危機第187章 必有一戰第256章 雙王會第365章 專制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115章 夜談第224章 拭目以待第145章 教唆第232章 心動不如行動第208章 趁火打劫第10章 脫扣第233章 善闡城第81章 必爭之地第55章 ‘死’後哀榮第178章 欲速則不達第103章 網中魚第280章 初一十五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17章 行動第250章 長久之策第142章 望京門(一)第139章 歸京路(五)第116章 拯救計劃第25章 王爺的日子也‘難過’第60章 根本問題第356章 埋伏第14章 世態炎涼第46章 漢兒第226章 大勢已去第63章 蔡九第531章 明攻暗戰第411章 亂象已生第312章 回馬槍第150章 登基第69章 選擇戰爭第413章 四處出擊第235章 震動第244章 攻似霹靂(三)第194章 固若金湯第152章 精兵簡政第210章 不能放過第389章 殲其一路第347章 權衡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134章 無功受祿第513章 銀樣蠟槍頭第178章 出海第110章 打不打?第458章 密立儲君第141章 虛實第213章 滿載而歸第100章 亂糟糟的一天(二)第179章 騷擾第4章 走光第66章 操心命第149章 不亂不治第189章 奇兵第65章 敲打第60章 鬥智鬥勇第63章 插曲第177章 艱難的旅程第308章 拳來腿往第299章 土崩瓦解第74章 隱憂第93章 總管機宜文字第93章 翼騎兵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207章 撤兵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142章 情分第200章 貓捉老鼠第74章 再擴大第30章 編了個故事第29章 當真了第518章 失和第310章 少年意氣第188章 力戰或生第222章 另一場革命第126章 張開口袋第266章 起航第205章 希望仍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祝| 泰和县| 崇信县| 隆回县| 长春市| 遵化市| 梓潼县| 伊春市| 乌鲁木齐市| 濮阳市| 嘉荫县| 名山县| 临江市| 东台市| 福建省| 宣化县| 荥阳市| 临夏县| 上杭县| 和田市| 元江| 汝阳县| 休宁县| 景洪市| 永昌县| 阿城市| 厦门市| 诸城市| 宜春市| 蓬莱市| 垦利县| 拜城县| 临桂县| 巫山县| 大竹县| 上蔡县| 湖口县| 新沂市| 婺源县| 兴安盟|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