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陽秦相府,不,這時已不能稱為相府了,就連那方金字烏底的匾額也被摘下,換成敕造柱國府——相位丟了,但高祖時封賞的文勛仍未剝奪,秦懷愚這時仍舊虛榮不減,不甘只以兒子右丞的官位作為府名,硬將一品勛位鐫刻為匾,甚至加上“敕造”二字,以向天下展示,秦家到底還是高門,這府邸,這勛位,可是高祖當年御賜!
倘若有人因為風吹草動就想落井下石,可得好生掂量!
可即使如此,秦懷愚也逐漸難扼狂躁焦灼之態,苦心維持多年的文仕風度徹底被狂妄自傲取代。
當然,不會當著閑人表露,事實上自打太皇太后訓斥下來,秦懷愚即使不甘,也只好在府中“閉門思過”,是不能出去顯擺的。
不過當著晚輩,當著家仆,就再沒了慈和又不失肅正的家長姿態。
柱國府里一片風聲鶴唳。
長媳秦夫人身陷刑部大獄,等著秋后處絞,秦懷愚立即開了祠堂,除婦去族,送了一封實為多此一舉的休書去姻親區家,以為斷絕來往,這也是必須,因為區氏已為罪逆,又是慈安宮圣斷,扼令秦懷愚肅清家風,他當然要嚴懲區氏,絞死那是國法處治,宗族也必須追究區氏罪責。
但把這事做得這么大張旗鼓,以致街知巷聞,搞得區家別外難堪,就連區家多少當了祖母的出嫁女也弄得受人議論,多少顯示出秦懷愚心浮氣躁、分寸大亂,只為泄憤,全不顧及禮教仁信。
皇后生辰宴的事不可能隱瞞,就算沒有身臨其境耳聞目睹者,也心知肚明——這絕非區氏自作主張之行,區氏就是替整個秦家背了黑鍋,才保得女兒的后位,與區家根本無關,秦家把事做得這么絕,怎不讓人寒心?
便有人冷笑:“難怪皇后是那德性,秦七娘那般恬不知恥,按說世家女兒萬萬不會,原來秦公這個當家人就是這樣的品性,就不值稀罕了。”
只這些話傳不到“閉門思過”的秦懷愚耳中去,是以他自不會有所收斂,事發后的這些日子,不說秦府仆婦們膽顫心驚,就怕言行稍有過失引大禍臨頭,便是包括右丞在內的幾個爺們,諸多太太,未曾出閣的閨秀,也都是謹小慎微,連氣都不敢出大一口。
至于當年甚得秦懷愚欣賞的七娘子若,自打把自己陷進了役庭,她且還傲心不冷展望未來,大約也還期待著家族看在她“大義凜然”保存名譽的份上能暗中照管一二,至少提醒一下天子,別忘了她這么號人。
有天子庇護,至少那些宮人宦官也會有所忌憚,不敢讓她真做臟活累活不是?
哪知親祖父已經將她視為棄子,右丞這父親某日不過提了一句“子若”,秦懷愚就暴跳如雷!
“虧得我還器重于她,簡直就是一無是處!是我瞎了眼!她去楚王府,不下兩載,當初楚王赴藩,也把她帶在身邊,甚至還告訴她慈安宮有監政之權,那時蘇妃不在,結果她也沒能爭取楚王心意,倘若楚王移情,衛國公府還會這般囂張?有楚王暗中相助,秦家這回能栽這么大的跟頭?為了她,我秦家白白搭上聲名,好處卻沒半點!倘若不是她沒用,又自作主張,大皇子并非皇后所出哪里會被太皇太后察知?!我們也不致一敗涂地,即使蘇妃狡言善辯脫罪,秦家也不會受到牽連!快別提她,倘若誰再敢為她求情,干脆一并除族!”
估計秦姑娘聽到這番話,也會一口黑血噴出,任是心智甚堅,也保不住萬念俱灰了。
但把責任全都推在子若身上,顯然是秦懷愚混帳無賴,甚至不會深思,楚王故意泄露慈安宮有監政之權目的何在?之所以一敗涂地,完全是他這個當家人的責任,一昧挑唆天子挑釁嚴家,自身又還與陳家不和,無論慈安宮與壽康宮都把秦家當作眼釘肉刺。
不過兩日,右丞灰頭土臉歸來,稟報道刺殺遼王之行竟然失敗,遼王被人救走無蹤無影,甚至連天子親衛也不知所蹤,居然連誰在其中插手也是糊里糊途,天子知情,發了好大一場雷火,盡管這事是天子親自安排,秦家并未插手,但“斬草除根”的辦法卻是秦懷愚提出,天子當然會遷怒,于是右丞又吃了一場掛落。
這事一出,遼王就成個隱雷,一旦出現,勢必會讓慈安宮再握天子一個把柄。
天子被制,秦家就全無翻身之能,秦懷愚怎么還能心平氣和?
越發暴躁,便是秦八娘,因為被壽太妃當眾羞辱,再因緊跟這場風波,別說嫁去宗室,姻緣都成問題了,小姑娘憂心如焚,暗暗哭腫了眼,問安時被秦懷愚瞧見,當即發落去了家庵“思過”。
也就是最近,天子策定新計,而這新計又離不開秦家從中相助——因為天子這時完全信不過外祖父,缺乏果決,嫡長子又被慈安宮收攏,偏偏陳相還不敵陳參議的人緣能力,更別說這時慈安宮已經臨朝,陳相越發手足無措,任由陳參議把控大權,陳氏黨羽不能利用,天子也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黃陶、秦黨兩邊。
秦懷愚才略感寬慰,忽又聽聞楚王病重,頓覺精神一振,頗有柳暗花明之喜。
就尤其關注楚王的病勢。
想到楚王對秦子若棄之如履,秦懷愚多少有些氣憤難平,拋開楚王一死對大局有益無害的重要,私心里他更是樂見這位往秦家打烙恥辱的顯貴一命嗚呼。
“好消息”也趁愿傳來——雖說有多名御醫就診,可據江清谷稱,楚王已是油盡燈枯,正應了那句慧極必傷,這一關,怕是邁不過來;聽說楚王已陷入昏睡,高熱不斷不說,一日清醒時不及一個時辰,湯水都服不下,只能含著參片吊那口氣;老王妃也病倒了,又是一片忙亂,大長公主日日都往王府跑,壽太妃也去看望了幾回,臉色都不好,可見楚王是當真救不回來。
秦懷愚大感喜悅,惡毒的心思又再摁捺不住:“楚王無子,本身又是獨苗,他若一命嗚乎,這一脈豈非香火無繼?雖合圣心,到底顯王也是宗室,天家就算為了撫慰,也要促成過繼承嗣一事,莫如遣人去挑動那些閑散宗室,趁此時機趕忙去顯王府討好,最好為了爭取過繼鬧將起來,一團烏煙癉氣,能把老王妃氣死最好,顯王更加兩顧不及,也算出了我秦家諸多惡氣。”
這事情立即安排下去,還真挑撥了兩個宗室紈绔上門,打著探病的幌子,雖不能進關睢苑,在外頭就哭嚎起來,又有女眷守著老王妃哭,提議著楚王眼看不好,棺木喪服也當準備起來,就算沖沖也是好處。
老王妃本為孫子昏睡不醒已經著急不已,哪聽得這話,可旖景不在家中,王府里也沒別的女眷,仆婦中雖有能干的,到底不能喝斥宗室,一時間真鬧得哭啼不止。
顯王倒把那兩個紈绔拎著扔了出來,卻拿女眷無可奈何,溫言軟語勸說吧,人家還偏稱來此是為侍疾,體現孝道,打死不愿離開。
最后還是大長公主出馬,一聲令下,讓把那兩個爭先“討好”為了讓兒子過繼的女眷架上馬車送出王府,便有圍觀者發布言論:“到底是人家王府家務,與大長公主何干?難道說,蘇妃沒有子嗣,大長公主還這般覇道不讓顯王過繼?意在讓蘇家子侄謀奪王爵不成?”
這話自然是秦家有意讓人散布,請了不少地痞閑漢造勢。
聽聞蘇、楚兩府門前都鬧得不可開交,秦懷愚才覺心平氣和,這日有了閑情逸趣坐在花苑里品茶。
便見一心腹兩腳急搗跑來,秦懷愚立即傾身:“可是那兩家宗室受了挑唆,堵去衛國公府門前斥責大長公主居心叵測?”
心腹長喘兩聲:“還不及,咱們的人正在祟正坊里鬧,哪知,楚王妃不知怎么回來了,下令親兵將人盡數扣押,扭送長史司,要治他們陷構宗室、詛咒親王之罪!”
秦懷愚先是重重拍案,旋即唇角舒展:“蘇妃回來能抵何用,無非就是送終罷了!這回咱們手腳干凈,那些人又都是平民,即使王府,也不能仗勢殺人!最好鬧出人命來,看這回蘇妃如何脫罪?”
這意思是,即使逼供,那幫子鬧事的平民也不知是誰在后頭收買,誰也追究不到秦家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