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172章 紡織基地

bookmark

幽州是古九州之一,位置大概就是後世的河北、遼寧一帶,在隋唐之際,因爲大運河的開挖,最北邊的永定渠,其終點就在幽州境內,再加上隋唐一直對高句麗用兵,幽州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比如上次李世民用兵,幽州就是陸路軍的大後方。也正因爲如此,幽州可以說是大唐重要的軍事、交通和商業中心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幽州有個古稱名爲范陽,大名鼎鼎的范陽盧氏,就是出身這裡,而且盧氏家族的核心力量也在幽州城內。幽州既然是范陽盧氏的發源地,盧氏在這裡的勢力自然極爲龐大,別的不說,整個幽州的大部土地,幾乎全都是盧氏的族田,甚至連相臨的幾個州,也都有大量土地被盧氏所控制,因此這些州雖然名義上歸大唐朝廷所有,但實際上卻控制在范陽盧氏手中。

幽州的現任刺史姓周,也是江南大族出身,不過這位周刺史的夫人卻是范陽盧氏出身。也正是靠著這一層的關係,他這個范陽盧氏的女婿才能坐到幽州刺史的位子上,畢竟幽州是盧氏的大本營,若不是和盧氏關係極深的人,根本不可能坐穩這個位子,只可惜大唐官員必須異地爲官,所以盧氏本族子弟無法在幽州任職,最後只得選了一個盧氏的女婿來做刺史。

周刺史雖然出身江南大族,不過家道中落,族中對其也不是很重視,後來全靠盧氏的接濟,這才考取功名爲官,好不容易纔坐到刺史的位子上,因此他心中對盧氏自然十分感激。再加上盧氏的勢力在幽州盤根錯節,若是沒有盧氏的支持。他根本坐不穩刺史的位子,所以他一直是范陽盧氏的鐵桿支持著。

幽州是一個上州,不但人口衆多,而且農業、商業也都十分興旺,因此州中的官吏比較多,再加上週刺史本身也是頗有才幹,因此將整個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條,雖然比不上李愔治下的登州興旺,但也是大唐數的著的大州之一。

治下出了政績,再加上有范陽盧氏的支持。周刺史這兩年顯得是春風得意。不少人都知道,這位周刺史高升在即,只要朝廷有合適的位子空出來,范陽盧氏就會推周刺史上位。而周刺史也對自己的現狀十分滿意,再加上性格溫和。無論對誰都是笑呵呵的,因此還得了一個雅號,人稱其爲‘笑面刺史’,只不過這段時間發生的事,卻讓這位笑面刺史再也笑不出來了。

“大人,城外又開了一家紡織廠,幕後大老闆是蘭陵蕭氏,聽說還有齊王妃的股份在裡面,另外在其它地方。紡織廠也是一座接一座開始動工興建,而且四處招人,咱們幽州的農戶有不少已經放下手中的鋤頭,開始到工廠裡報名了!”一個吏滿臉是汗的向周刺史稟報道,看他氣喘吁吁的樣子,估計是剛從外面趕回來。

這裡是幽州刺史衙門。周刺史一臉嚴肅的坐在正位,下面還端坐著幾個身穿官袍之人,看官服的品級,應該是幽州各縣的縣令。只不過這幾個縣令和周刺史一樣,都是一籌莫展的模樣。

“大人,看來幽州城也和我們各縣一樣,也被大大小小的紡織廠所包圍,若是再任由這種情況下去,恐怕咱們幽州的土地就再無人耕種了。”站起來說話的這人姓崔,出身博陵崔氏,是范陽縣的縣令,妻子也是范陽盧氏出身,只不過相比周刺史,崔縣令與盧氏的關係並沒有那麼深,畢竟他身後的博陵崔氏比之盧氏要強大的多。

崔縣令的話一出口,其它幾個縣令也是議論紛紛,他們今天之所以一起來找周刺史,就是因爲從前段時間起,幽州境內忽然涌起大批紡織廠來,本來辦紡織廠應該算了一件好事,不過因爲紡織廠招人,讓大批貧困的農戶放棄租地種的打算,轉而進到了工廠,可是如此一來,佔據大量土地的范陽盧氏以後恐怕會找不到佃戶耕種,崔縣令他們這些盧氏的親信,自然要聚在一起商量一下對策。

周刺史聽到幾個下屬的議論,眉頭卻是皺的更加厲害,最後只見其一拍桌子,打斷所有人的討論道:“夠了,大家都不要再說了!”

周刺史說話,站起身在堂上來回走動了幾步,這纔開口又道:“你們只看到自己本縣和幽州城的情況,卻不知道在周圍幾個州里,只要是范陽盧氏土地集中的地方,幾乎都有紡織廠在開辦,而且還專門招收租種盧氏土地的佃戶做工,很明顯,對方藉此來打擊盧氏的基礎。”

“刺史大人,屬下聽說這次是齊王殿下帶的頭,要在咱們幽州和周圍幾個州搞一個紡織基地,現在看來,對方搞紡織是假,打擊盧氏纔是真啊!”崔縣令雖然官職比較小,不過人家出身於博陵崔氏,早在幾天前就得到族中傳來的消息,所以知道的也比較多。

“齊王殿下竟然如此針對范陽盧氏,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一位縣令苦笑著叫道,其它幾個縣令也不知內情,聽後也都有些怨言。五姓七望打壓工商業的事他們也知道,只不過參與打壓的世家那麼多,齊王卻偏偏選中了盧氏報復,雖然他們不是盧氏中人,但每人都與盧氏有著莫大的關係,若是盧氏受創,他們以後的日子也不好過。

聽到幾個同僚的報怨,崔縣令卻是微笑不語,他當然知道李愔爲何要針對盧氏,只不過這件事雖然在幾大世家中已經不是秘密,但外界卻還是一無所知。

周刺史聽後卻是臉色一黯,他雖然不姓盧,但與盧氏的關係太深,再加上位高權重,對當初襲擊李愔的事也知道一些,不過這件事不好明說,最後只得含糊的說道:“你們不要亂猜,各大世家與齊王殿下的工商業對立已久,這次說不定只是齊王先拿盧氏開刀,以此來威懾他人!”

其它幾個縣令也都是人精,一看周刺史的表情,立刻都猜到這其中肯定有貓膩,只是他們做爲下屬,也不好出言點破。不過那位崔縣令卻是想到一件事,只見他微微一笑道:“刺史大人和各位有所不知,齊王殿下之所以如此針對盧氏,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周刺史一聽,以爲崔縣令要把當初襲擊李愔的事講出來,剛想出言制止,卻見對方向自己露出一個神秘的笑容,接著說道:“咱們幽州離長安有些遠,所以各位可能還不知道,前些天在長安生了一件大事,其中就涉及到范陽盧氏和齊王殿下。”

聽到崔縣令的話,周刺史這才放下心,這件事他也知道,於是乾脆接過話來說道:“呵呵,經崔縣令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來了,前段時間長安送來報紙,盧氏有個子弟在上面寫了篇文章,揭露齊王猥褻以及勾引已定婚女子的事,想必正是這個原因,才引得齊王殿下不滿,所以纔會做出針對盧氏之舉!”

“哼,原來如此,人人都說齊王賢達,原來背地裡也是個好色之徒!”一聽周刺史歪曲事實的話,立刻有人跳起來表達自己對李愔的不滿。

“嘿嘿,事實還不止如此!”崔縣令看周刺史顧及盧氏的臉面,說話之時還有所隱瞞,當下出口補充道,“我聽說齊王殿下勾引之人,正是寫文章的那個盧氏子弟的未婚妻,而且齊王還放出話來,要范陽盧氏求著殿下退婚,估計這次紡織廠的事,正是針對那件事!”

聽到崔縣令一下子把盧氏的短處給揭了出來,周刺史也有些不悅,不禁冷哼一聲說道:“崔縣令知道的果然不少,不過你可知道,那個被勾引的少女卻是你們崔氏女子?”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同出一源,雖然內部也有些爭鬥,但對外卻都是一致的,所以周刺史纔有此一說。不過崔縣令聽到後,卻是臉色如常的說道:“周刺史說的不錯,不過正所謂崔氏女不嫁皇家,我們崔氏絕對不會同意族中女子嫁給齊王李愔的,倒是盧氏的情況讓人有些擔憂,齊王大辦紡織廠,不但搶走了盧氏土地上的農戶,而且紡織業一起,盧氏依爲支柱的麻布產業肯定也支撐不住,到時爲了家族的存亡,恐怕只有按齊王殿下的吩咐去做吧?”

聽到崔縣令真真假假向李愔身上潑髒水的話,其它幾個縣令都是十分氣憤,不過想一想齊王的勢力和手段,卻又讓他們不得不冷靜下來,一個世家的存在,自然少不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可是齊王卻是雙管齊下,同時對盧氏的兩個經濟支柱下手,若是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那麼後果很可能是范陽盧氏倒下。

“哼,那倒也未必!”這時周刺史忽然冷哼道,“大唐的棉花產量有限,種植的人並不多,齊王開了那麼多的紡織廠,到時開工不足,只能虧本經營,就算是以齊王和長安那些新貴世家的財力,恐怕也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刺史大人,這個您就有所不知了,昨天我纔剛剛得到消息,高昌國已經被打下來了,而且各個世家商人爭相涌入高昌,爲的就是劃地種植棉花,而且我還知道,齊王又想出一個怪招,正在搶奪麻類作物的種植土地!”崔縣令笑呵呵的再次說道。

他之所以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全都講出來,其實最大的目的是想借周刺史之口,將這些消息傳到盧氏內部,好讓其早做準備,以便能在齊王的打擊下支撐的更久一些。如此一來,他們崔氏和另外幾個世家也能鬆一口氣,考慮家族下一步的打算。未完待續)

第656章 受傷第93章 到手的大麻煩第283章 更加鬼大的李治第473章 教育系統第80章 少年“隋煬帝”第401章 人性之背叛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163章 夢碎第42章 水泥工業協會第101章 產業彙報第482章 李貞的野心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671章 兕子戀愛了第283章 更加鬼大的李治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655章 莊園狩獵第121章 崔氏女第273章 李愔做父親了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686章 抵達椰城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719章 命不久矣第521章 南韓鋼城第336章 楊暕去世第266章 長安雜事(上)第629章 呂萬的新計劃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665章 兄弟之間的交談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366章 風議郎第42章 捕鯨船第60章 高句麗的亡命反擊第602章 瘟疫肆虐第119章 王安的推斷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673章 再臨丁吉斯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船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17章 釀酒作坊與發酒瘋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379章 蘇我蝦夷之死第127章 李治被‘欺負’了第599章 瓜分利益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579章 精舍外的漢僧第5章 登州別駕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239章 港口外等死的船隊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713章 甘露殿第178章 新羅傳來的驚人消息第484章 楊妃的幫助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200章 八百斤!第119章 上元驚變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546章 流鼻血第650章 宴會上的小衝突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97章 農工商之論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第142章 搶銀行?第552章 招攬舊部第197章 釣上一條大魚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83章 又中了你的算計了!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190章 你提出的條件我統統不答應!
第656章 受傷第93章 到手的大麻煩第283章 更加鬼大的李治第473章 教育系統第80章 少年“隋煬帝”第401章 人性之背叛第105章 把齊王府當傻子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163章 夢碎第42章 水泥工業協會第101章 產業彙報第482章 李貞的野心第250章 李貞惹下的禍事第113章 王安穩坐釣魚臺第102章 獻策之人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331章 魏黑子與吳天德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83章 有人搶地盤第671章 兕子戀愛了第283章 更加鬼大的李治第698章 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590章 劉卡塔報告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111章 王兄,好久不見第655章 莊園狩獵第121章 崔氏女第273章 李愔做父親了第35章 燒製水泥(下)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717章 李愔出場第678章 天花中的瑪雅第686章 抵達椰城第520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第719章 命不久矣第521章 南韓鋼城第336章 楊暕去世第266章 長安雜事(上)第629章 呂萬的新計劃第318章 飢餓的金城(上)第328章 倭國水軍的情況第536章 小人物的婚姻(上)第665章 兄弟之間的交談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613章 李恪的心事第366章 風議郎第42章 捕鯨船第60章 高句麗的亡命反擊第602章 瘟疫肆虐第119章 王安的推斷第169章 不拿感情做交易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673章 再臨丁吉斯第662章 遭遇西哥特戰船第607章 大唐與大食的碰撞第252章 甘蔗種植園第17章 釀酒作坊與發酒瘋第583章 李貞和李惲的小矛盾第379章 蘇我蝦夷之死第127章 李治被‘欺負’了第599章 瓜分利益第16章 賺錢大殺器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579章 精舍外的漢僧第5章 登州別駕第543章 集 體意識教育第239章 港口外等死的船隊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713章 甘露殿第178章 新羅傳來的驚人消息第484章 楊妃的幫助第415章 一筆大生意第469章 異地駐軍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330章 易燃的船帆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200章 八百斤!第119章 上元驚變第533章 搬運工人李治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546章 流鼻血第650章 宴會上的小衝突第342章 上海改革第26章 女扮男裝王惜君第637章 苦惱的李恪第97章 農工商之論第114章 無堅不摧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第142章 搶銀行?第552章 招攬舊部第197章 釣上一條大魚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83章 又中了你的算計了!第233章 華亭野店第52章 朕將皇位傳給他如何?第190章 你提出的條件我統統不答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天津市| 手机| 青铜峡市| 屏南县| 大兴区| 乌什县| 文水县| 阳江市| 岑巩县| 秭归县| 兴安县| 四川省| 通渭县| 鹤峰县| 招远市| 吉水县| 恩施市| 鹤壁市| 城市| 晋州市| 洱源县| 阿图什市| 北川| 乐山市| 方正县| 临安市| 馆陶县| 柘城县| 江陵县| 响水县| 通渭县| 喀喇| 台中县| 玉龙| 莱西市| 株洲市| 宜良县| 五常市| 铁岭市| 洛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