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

bookmark

軍隊是統治者最有力的手段,也是統治的基礎,對於這方面,李愔自然是十分萬分重視,和陸青他們商量了幾天,最後終於敲定一個方案,那就是先海後陸的原則,畢竟臺灣這種島嶼,發展陸軍基本沒什麼太大的用處,只有海軍纔是正途。

本來陸青手下就有一萬多軍隊,再加上在島上吞併了其它勢力後,又有楊暕手下勢力的加入,總兵力達到了三萬餘人。

不過這三萬人裡的水分可是極大,有相當一部分都沒有經過專業的軍事訓練,甚至還有一些年紀都已經嚴重超標,對此李愔不得不和陸青他們將軍隊淘汰一部分,最後挑選出一萬五千人的精銳,這些人都是年齡在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青年,將官的年齡可以適應放寬,而且這些精銳全部都被編入海軍之中。

這些人被挑選出來後,編制完全被打亂,然後進行統一的劃分,現在暫時分爲營、隊、什三級單位,長官分別爲校尉、隊正、什長,其中每什十人,十什爲一隊,十隊爲一營,每營也就是一千人。至於營以上的編制,則暫時沒有設立,因爲按李愔的描述,以後就算是有戰爭發生,最多也只是與小股敵人戰鬥,太大的編制也沒什麼用,營這個編制就已經足夠了。

另外在校尉之上,還設有郎將、將軍、大將軍三個更加高的軍職,其中郎將可以統領五營,而將軍則沒有統軍數量的規定,至於大將軍,則只是一個虛銜或臨時設立的職位,一般只有大規模的會戰或有人立下天大的功勞時,纔會被李愔任命爲大將軍。

一萬五千海軍被分成十五個營,現在由周龍和陸青兩人負責操練,其中陸青被李愔任命爲流求將軍,統領著自己手下的第一支海軍,而周龍雖然負責操練,但卻和虎力一樣,都沒有正式在海軍中擔任職務,因爲他們一個擅長練兵,一個擅長陸戰,在海軍中發揮不出自己的長處,所以暫時還在李愔的親衛之中任職。其中周龍還好,他對練兵十分的有一套,所以倒是可以幫上忙,這次估計會在臺灣多呆一段時間。

另外海軍雖然是發展的重點,不過臺灣島上也不可能沒有一點防衛力量,畢竟島上還有不少土人,所以在被淘汰的一萬五千人裡,挑出一萬相對不錯的,分別駐紮到各個縣內,剩下的五千人中,大部分都被分配到行政和司法部門,或爲警察或爲驛卒等等,反正都有固定的去處,每月的俸祿雖然不多,但卻足夠養活一家幾口人了。

相比較而言,軍隊的改革還是十分順利的,畢竟軍令如山,只要李愔吩咐下來,陸青等人沒有異議的話,立刻就能得到執行。倒是在政事上的改革有些麻煩,雖然反對力量弱小,但這些畢竟牽扯到臺灣民生的各個方面,而且李愔又搞行政與司法分離,他自己卻又沒這方面的經驗,所以下面的人一時間都十分不適應,開始時自然是一團糟。

對於這種情況,李愔也是沒有絲毫的辦法,畢竟他也只是參照後世的一些行政機構,可是對於這些機構的運行方式,他也只是知道一點皮毛,根本不適用現在的情況。幸好李愔總算是找對人了,代替他行使刺史大權的崔巍做了二十多年的官,行政經驗豐富無比。而做爲都察院長的陳宮也是個奇才,很快領會了自己都察院的職責和工作方式。

有這兩個人在,臺灣新政府從那種一團亂麻的狀態,慢慢的被他們理清了條理,並且一點點的走上正軌。其實對於行政與司法分離,李愔也沒有什麼信心,只不過他知道一點,將行政與司法權放在同一羣人手裡,必然會滋生腐敗,畢竟自己監督自己,每個人又不可能都是聖人,不出問題那纔是怪事!

其實說到底,臺灣這裡不但是向海外開拓的第一步,也是他在行政上種下的一塊實驗田,趁著他現在還年輕,不但有時間,而且有資本犯錯,所以無論在臺灣這裡的政體是否成功,對他來說都是一個積累經驗的機會,而且在慢慢的改進中,總有一天會將自己理想中的那種政體完善起來。

李愔他們在二月間來到流求,除了與楊暕相見後,接下來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對臺灣的軍政體系進行改革,一直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軍事上的改革總算是完成了,剩下就是在陸青和周龍的帶領下,使新整合的軍隊產生戰鬥力了。

不過在政體上的改革,卻纔剛剛走上正軌,而且這才僅僅是基隆這個首府附近,臺灣剛劃分的幾個縣卻還沒有開始正式的改革。不過現在已經是四月份了,李愔可沒時間在臺灣耗著了,畢竟惜君再過兩個月就要生了,他一定要趕在自己第一個孩子出生前趕回長安,畢竟從本質上來說,他還是一個超級顧家的好男人。

對於李愔如此不負責任的中途離開,崔巍和陳宮這些臺灣官員都有幾分腹誹,畢竟表面上臺灣的官制和大唐差不多,可是在內部卻已經被李愔改的面目全非,以前大唐的那套行政經驗根本就行不通,一切他們也都是在摸索之中,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了,李愔這個始作俑者卻要回長安等老婆生孩子,這種行爲簡直是惡劣之極。

可是崔巍他們再不滿也沒辦法,誰讓李愔是這裡的老大呢,他們這些苦命人都是跟著人家混飯吃,哪怕再難也得咬牙忍下去。不過相比來時,李愔這次回去帶的人卻要少的多,比如崔玉和王況這些來臺灣搞種植園的人,現在也正在緊要階段,土地雖然有了,但人手和土地的清理都還是個大問題,所以他們必須要親自坐鎮。

另外燕北也因此留了下來,本來他藉著自己的身份,搞了不少的奴隸,可是這小子實在是太貪心了,佔的土地面積太大,那點人手根本就不夠用,而且他看到島上奴隸緊缺的狀況,立刻打算操起自己在登州的老本行,搶了崔巍組織捕奴隊的職務,很快就組織起官方的捕奴隊,另外他還私人招收了不少李愔淘汰掉的士兵,打起了燕家捕奴隊的旗號,跟著官方的捕奴隊一起行動,現在正玩的不亦樂乎,根本不願意放棄這麼一個大好的發財機會。

反正燕北本來就不是個合格的長史,有他沒他都是一樣,既然他想留下,李愔也就沒強求。如此一來,回長安的人中,只剩下他和李恪、李惲、李貞四兄弟,最後還有夢雪和武媚娘,只不過武媚娘在到登州時也會留在那裡,畢竟她的身份實在不好進長安。不過在除了這些人外,李愔卻還想帶另外一個人回去,只是這個人卻不是那麼好說服的。

“六郎,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你只要把採兒帶去長安就行了,她長這麼大,還沒見識過大城市的繁華,至於我這把老骨頭,在臺灣呆了這麼久,早就有了感情,所以就讓我死在這裡吧!”楊暕一臉淡然的開口說道。

“舅父,你在外漂泊了這麼多年,難道真的一點也不想長安嗎?”李恪有些急切的說道。

雖然楊暕身患絕癥,不過可能是這段時間與李愔兄弟相認後,精神一直十分的愉悅,所以那種暈眩的癥狀發作的極少。而李愔看到這種情況,就想帶楊暕回長安一趟,順便與母妃見見面,畢竟若是知道自己的二哥還活著,母妃還不知道會高興成什麼樣子?

“國已破,家已亡,長安對我來說,實在沒有什麼可留戀的!”楊暕臉色有些不自然的說道。長安原本就是大隋的都城,可是現在要他以亡國皇子的身份再入長安,就算他再怎麼豁達,心中也難免有幾分抗拒。

“舅父,難道你就不想再見一見母妃,甚至再見一見外祖母嗎?”一聽楊暕如此說,李恪旁邊的李愔也開口說道,其實他和李恪也明白自己這位舅父的心理,只不過都過去這麼多年了,而且楊暕又身患絕癥,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再也見不到了,如果不趁著現在去見一見長安的親人,其它的不說,日後若是讓母妃知道,肯定會把他們罵的狗血淋頭。

“這……”一聽李愔提到自己的母親以及九妹,楊暕也不禁有幾分躊躇,雖然他擔心母親知道自己的病後會受不了,不過哪怕是遠遠的看她老人家一眼,自己就算是死,也算是無憾了!

“舅父,不要再猶豫了,父皇那裡你也根本不用擔心,他是個十分自信的人,絕對不會因爲您的身份而做什麼,況且您現在又是這種情況,再加上又有母妃在,我敢打賭,只要父皇見到您,肯定會給採兒一個封號,這對採兒來說也是件好事啊!”李恪也接著勸道。

聽到李恪又提到最心愛的女兒,楊暕的臉上更加躊躇,臉上也是變幻不定,看樣子還是無法下定決心。

李愔看到這裡,忽然眼珠一轉,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

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182章 李恪無法繼位的真正原因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164章 范陽盧氏又如何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13章 炒茶與虧空的王府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46章 大唐備戰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207章 被嬌怯怯的姐姐算計了第499章 牛人王玄策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96章 回登州第266章 長安雜事(上)第388章 不客氣的李永等人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37章 情報天才武媚娘第262章 聯姻第247章 另一個齊王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172章 紡織基地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65章 李世民要去礦場第724章 公主駕到第695章 屠殺與伏擊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591章 發現夏威夷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399章 東宮暗流第519章 兕子的禮物第721章 父女的談話第424章 呂大神棍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27章 科學院雛形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332章 鬼哭島,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116章 長安流言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548章 女老師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669章 蘇伊士運河通商條約第67章 李愔要謀反?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282章 人小鬼大的採兒第108章 賣奴隸的杜爾老爹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4章 處理完垃圾談正事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521章 南韓鋼城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319章 飢餓的金城(下)第296章 佛入吐蕃第605章 遏制大食的計劃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54章 本王會仙術第387章 你說你該不該打?第595章 毒癮發作第341章 李恪吹牛第692章 恐怖分子第711章 李世民病重第602章 瘟疫肆虐第98章 無花果樹第89章 人渣李愔第259章 一家三口?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436章 四衛在行動(上)第399章 東宮暗流第298章 向軍校索要報酬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438章 林邑內亂(上)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725章 消除隔閡第614章 動物園第23章 長安態勢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287章 豁達的蕭皇后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326章 遭遇第373章 火炮登場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
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6章 與老李同志的首次會面第182章 李恪無法繼位的真正原因第118章 另立王妃?第164章 范陽盧氏又如何第432章 船隊匯合第68章 李世民的影子第145章 儒商引發的爭吵第643章 海外建國第13章 炒茶與虧空的王府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46章 大唐備戰第236章 大上海計劃第207章 被嬌怯怯的姐姐算計了第499章 牛人王玄策第195章 吐蕃第一枚金牌第96章 回登州第266章 長安雜事(上)第388章 不客氣的李永等人第86章 老子偷情,兒子放哨第340章 孫氏夫婦第37章 情報天才武媚娘第262章 聯姻第247章 另一個齊王第668章 什麼叫羣毆第172章 紡織基地第554章 身份揭穿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130章 報紙的影響力(上)第65章 李世民要去礦場第724章 公主駕到第695章 屠殺與伏擊第327章 三箭滅百濟第591章 發現夏威夷第495章 兄弟相逢第488章 太子妃採兒第399章 東宮暗流第519章 兕子的禮物第721章 父女的談話第424章 呂大神棍第321章 新羅士卒崔大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555章 大唐與臺灣的差距第27章 科學院雛形第8章 雉奴與兕子第275章 蕭皇后與採兒第616章 入侵中天竺第332章 鬼哭島,第750章 六哥,你瘋了嗎?第116章 長安流言第446章 澳洲的開發之始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548章 女老師第48章 高句麗的前期戰役第669章 蘇伊士運河通商條約第67章 李愔要謀反?第383章 水到渠成之時?第282章 人小鬼大的採兒第108章 賣奴隸的杜爾老爹第43章 火爆的招商第4章 處理完垃圾談正事第741章 兕子出嫁(下)第521章 南韓鋼城第221章 爲什麼不做成罐頭?第319章 飢餓的金城(下)第296章 佛入吐蕃第605章 遏制大食的計劃第78章 虎頭軍之威第54章 本王會仙術第387章 你說你該不該打?第595章 毒癮發作第341章 李恪吹牛第692章 恐怖分子第711章 李世民病重第602章 瘟疫肆虐第98章 無花果樹第89章 人渣李愔第259章 一家三口?第549章 採兒的反應第211章 身不由已第191章 引盧氏上賊船第436章 四衛在行動(上)第399章 東宮暗流第298章 向軍校索要報酬第397章 演示新火器(上)第638章 商人阿布第438章 林邑內亂(上)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725章 消除隔閡第614章 動物園第23章 長安態勢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582章 新佛城的唐人街第59章 虎嬸釋放的信號第140章 冤家路窄第287章 豁達的蕭皇后第23章 女眷們的詩會(下)第326章 遭遇第373章 火炮登場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柏县| 抚顺市| 黔南| 吉木萨尔县| 商南县| 合肥市| 渝北区| 浙江省| 池州市| 荣昌县| 全椒县| 如皋市| 嵊泗县| 乐陵市| 临沂市| 类乌齐县| 萨嘎县| 黄平县| 彰化市| 昌江| 化德县| 石家庄市| 闸北区| 满城县| 丰都县| 镇巴县| 曲水县| 蓬溪县| 东乌| 卢氏县| 南岸区| 通山县| 淅川县| 青浦区| 牙克石市| 辽阳县| 开鲁县| 沂南县| 赞皇县| 昌平区|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