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天天看小說

第302章 逃民

bookmark

“姐姐!”前面假山旁邊的小路上忽然轉過一位宮裝麗人,當看到橋廊裡的南陽公主時,立刻高呼一聲,快步走了過來,正是李愔的母親楊妃。她剛得到南陽公主來長安的消息,高興的也沒叫兩個兒子,就興沖沖的跑來了。

南陽公主一見是楊妃,也立刻站起來笑道:“一別數年,九妹你還是那麼美麗,可是我卻快成老婆子了。”

“姐姐哪裡顯老了,若是把這身道服換下,還不知道迷死多少王公貴族呢?”楊妃快步走過來,同時高聲調笑道。她們姐妹的關係很好,所以彼此之間開些小玩笑也很正常。

南陽公主還想再說些什麼,不過卻被旁邊的蕭皇后笑著打斷道:“好了好了,你們姐妹兩個就不要謙虛,無論哪個都不老!”

一聽蕭皇后如此說,南陽公主和楊妃立刻反過來恭維蕭皇后纔是真的不老,肯定能活過百歲云云。對於兩個女兒的話,蕭皇后也是笑呵呵的與她們開著玩笑,一家人相處融洽其樂融融,讓李愔看起來都倍感溫馨。

直到中午的時候,楊妃把李恪夫婦以及文心都叫了過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頓飯,聊了一些閒話,然後蕭皇后、南陽公主和楊妃母女三人,再加上一個小採兒,四個女人一起上街買東西了,李恪則被叫去當跑腿的,楊暕則因爲身體不便留在家裡,李愔在家裡陪他。

“六郎,你這次一走,估計很長時間都不會再回來了?”依然是上午的橋廊裡,楊暕端起茶杯品了一口清茶,然後這纔開口問道。

“嗯,這次的事情比較多,而且大哥和四哥他們也越來越不安分,我若是呆在長安的話,很可能會引出些其它的事端。”與楊暕相對而坐的李愔點了點頭道,他之所以這麼急著離開長安。雖然最主要是因爲新羅和百濟那邊的事,但李承乾和李泰爭位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雖然他已經說過放棄皇位,但是隻要他在長安一天,就會讓那兩個哥哥不放心不一天,所以還是早早離開比較好。省得被捲進去。

楊暕聽後點了點頭。他來長安時間也有一段時間了,對於長安各方面的局勢也十分了解,特別是皇子之間的事,更是十分清楚,在他看來,無論李愔是不是真的放棄皇位,現在躲出去一段時間都是個英明的選擇。

不過緊接著楊暕又想到一個問題,臉色鄭重的提醒道:“六郎,我知道這次楊烈他們也隨咱們一起回來了。淨衛雖然好用,而且有時候也能幫你徹底的解決一些麻煩,不過這畢竟不是正途,所以還是少用爲妙!”

楊暕手中的力量全都給了李愔,那支專門負責刺殺的淨衛自然也不例外,而且這次也跟著他們回到長安。這讓楊暕有些擔心,以爲李愔是想用淨衛的力量,在暗中除去一些對手,所以纔出言提醒,畢竟現在李愔的聲望極好,若是因爲一些小事而損傷自己的聲望的話,那實在有些得不償失。

不過李愔一聽卻是哈哈大笑。搖著頭解釋道:“舅父你多慮了,這次我之所以將楊烈他們帶來,主要是想讓他們多招募一些人手,另外他們又都是閻王楊老先生的舊部。順便也讓他們相聚一下。而那些招募的人都會被帶到臺灣去做特訓,而且訓練出來的這些人也不是做殺手!”

“不做殺手?”楊暕感覺有些想不明白了,淨衛本來就是一羣職業的殺手,讓他們招募人手訓練,除了做殺手還能做什麼?

看著楊暕疑惑的表情,李愔卻是心中暗笑,在楊暕送給自己的手下中,除了那個陳宮外,最讓他看重的就是淨衛了,不過若是隻將淨衛當成一個殺手組織那就太可惜了,李愔對它早就有了其它方面的安排。

楊暕看李愔沒有細說,他也就沒有再問,畢竟他也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特別是想李愔這種身份的人,更是有許多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的事。

直到楊妃她們回來,李愔這才離開了隋國夫人府,因爲他還有一件事要處理,而且這件事得去皇宮面見一下李世民才行。蕭皇后她們也知道李愔要離開長安,肯定有許多事,所以也沒有留他。

說起來李世民這個做皇帝的也真可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幾乎天天都要處理大量的政務,所以想要在皇宮中找到他的話很簡單,一般都會在兩儀殿裡。

“六郎,你都準備好了?”李世民頭也不擡的問道。他的面前堆放著如小山般的奏摺,本來他也不用這麼忙的,不過房玄齡這兩天生病,本來也可以讓其它人處理,不過李世民卻不放心,所以本應是房玄齡的政務全都壓到了他的頭上。

“啓稟父皇,一切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只不過有一件事還需要父皇幫忙!”李愔微笑著答道。

“哦,什麼事?”李世民聽到兒子需要自己幫忙,這下總算擡起頭來,將面前的奏摺合上,然後扔到一邊問道。同時李世民心中也有些疑惑,他這個兒子一向不怎麼求人,甚至對他這個父親也極少提什麼要求,今天卻跑到自己這裡如此說,那自然是有解決不了的麻煩要自己幫忙。

“父皇,想必您也知道,兒臣正在開發臺灣,可是那裡地廣人稀,整個島上的人口還不到二十萬,這極大限制了島上經濟的發展,所以兒臣希望父皇您能給兒臣提供一些幫助。”李愔一臉鄭重的躬身施禮道。

李世民聽後一愣,有些不解的問道:“六郎,當初我不是已經答應過你,只要你有本事,隨時都可以從國內徵集大批的人口到海外,當然了,前提必須是這些人都是出於自願的,你絕對不能用強迫的手段。”

不過李愔卻是苦著臉說道:“父皇,您的確答應過兒臣這件事,可是現在臺灣那裡都還是一片荒蕪,再加上遍地都是野人生番,除非是被生活所迫,否則誰會願意千里迢迢跑到那裡?而現在我大唐國富民強,很少會有人真的吃不上飯,所以現在兒臣就算是想招人,可也不好招啊!”

李愔向李世民是大倒苦水,他的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在向臺灣移民這方面,的確有些麻煩,畢竟臺灣與收復的高句麗還不同,高句麗再怎麼說也是大陸,而且其中有一部分還是漢代的疆域,再加上那個土地置換,所以移民很順利。可是臺灣卻不同,那裡孤懸海外,而做爲一個純正的大陸民放,漢人很少會願意去那裡定居。

不過李世民聽後卻是大笑道:“六郎,這個問題我可就幫不了你了,畢竟臺灣現在是你的私人領土,並不是大唐的國土,雖然你是我的兒子,但是國事與家事還是要分開的,我做爲大唐皇帝,絕對不可能強行下旨讓百姓遷到臺灣去,畢竟現在天下初定,人心也纔剛剛凝聚,我若是用強的話,對我大唐的江山社稷也會有些影響。”

“父皇您誤會了,兒臣並不是讓你強行遷移百姓去臺灣,而是希望你能允許兒臣,在大唐境內招募逃民到臺灣。”李愔一臉討好的說道。

“逃民!”李世民聽到這兩個字時,臉上立刻涌現幾分不悅之色。所謂逃民,就是指大唐境內那些沒有戶籍的百姓。逃民的組成有許多種,比如因爲戰亂而躲避在山林之中,很少有外界交往,比如也有些人是因爲不願意交稅,所以主動逃跑做了逃民,也有一些因爲歷史遺留原因,被動的做了逃民。

大唐開國之初只有兩百多萬戶,到了李世民登基之時,大概已經有了三百萬戶,估計應該在一千五百萬人左右,不過這只是擁有大唐戶籍的人口,沒有戶籍的遊民並不計算在內。而若是有人想問大唐境內的逃民有多少,恐怕這個問題誰也回答不了,只能說絕對不在少數,粗略估計最少也在幾百萬上下,甚至數量很可能還會更多。因爲哪怕是到了武媚娘在位時,國內的逃民數量有時還會超過註冊戶籍的百姓數量,由此就可以看出逃民的數量之多。

唐初時的逃民主要是在隋末戰亂時,百姓爲了躲避戰亂而逃入山林之中,雖然戰後這些百姓出來一些,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不願註冊戶籍,另外在長江以南地區,大唐對那裡的統治較爲薄弱,對戶籍的統計更是十分鬆散,所以逃民數量更大,而李愔早就看中了這了些逃民,特別是在南方地區,遷移更是方便,只不過這卻要先徵得李世民的同意。

李世民想到逃民時,心中也是生起幾分惱火,大唐是按人頭收稅,這些逃民沒有上戶籍,自然也就不用交稅,國家的收入也就少了,所以大唐對於這些逃民,只要一經抓住,立刻就會遣返回原籍,不過大唐國內逃民數量巨大,根本抓不勝抓,所以他只能白白看著這些數量巨大的逃民乾瞪眼。(未完待續)

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606章 第二條航線第75章 榮留王之死第697章 一舉三得第400章 張玄素遇刺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59章 天佑我大唐第212章 資本怪獸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73章 煙花絢爛第63章 免費冰棍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610章 三姐妹第667章 威逼大食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612章 海上互助第640章 波斯女奴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708章 馬爾馬拉海戰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402章 謀反敗露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51章 一塊大石落了地第72章 表兄張儉第442章 範鎮惡的把柄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270章 兄妹相見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58章 殺豬吃肉第716章 明德殿之爭(下)第339章 偶遇故人第364章 崔二回家第290章 解剖學第478章 矮黑聯盟第283章 更加鬼大的李治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99章 長安局勢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297章 要離開了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707章 默坦之死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656章 受傷第101章 新老利益集團第704章 政變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550章 好姐妹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9章 腹黑正太報應快第58章 殺豬吃肉第476章 應聘老師第465章 移民登船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419章 崔玉夫婦回長安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234章 謝縣令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113章 找皇帝老爹做筆大生意!第509章 林邑練兵第581章 玄奘的勸說第197章 釣上一條大魚第70章 要動身了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133章 採訪(下)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650章 宴會上的小衝突第80章 醫護營裡的重逢第651章 海軍演練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13章 新式捕撈第704章 政變第428章 飛來器
第41章 李愔的坑,人人願跳第333章 對百濟與新羅和治理第606章 第二條航線第75章 榮留王之死第697章 一舉三得第400章 張玄素遇刺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59章 天佑我大唐第212章 資本怪獸第203章 永不和親!第73章 煙花絢爛第63章 免費冰棍第505章 遭遇土人第703章 陽謀與陰謀第322章 軍校學員到來第44章 給兄弟們開後門第610章 三姐妹第667章 威逼大食第40章 金光閃閃的商路第612章 海上互助第640章 波斯女奴第29章 捕奴隊被扣第708章 馬爾馬拉海戰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153章 皇室新成員第402章 謀反敗露第187章 先過我大唐皇子這一關!第352章 李愔與文心第51章 一塊大石落了地第72章 表兄張儉第442章 範鎮惡的把柄第475章 破產的商人第292章 西郊亂葬崗第86章 李愔要離開長安?第69章 李世民的兩個許可第90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562章 醜醜上學第17章 “神棍”的登州見聞(下)第661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270章 兄妹相見第409章 塵埃落定第58章 殺豬吃肉第716章 明德殿之爭(下)第339章 偶遇故人第364章 崔二回家第290章 解剖學第478章 矮黑聯盟第283章 更加鬼大的李治第254章 你打算如何治理?第170章 拒絕的背後第99章 長安局勢第491章 滅薛延陀之戰(下)第186章 玩陰的!我喜歡!第297章 要離開了第749章 長安的早晨第707章 默坦之死第676章 消失的呂萬船隊第656章 受傷第101章 新老利益集團第704章 政變第660章 伊琳娜的盟友第550章 好姐妹第631章 月光下的決斷第746章 偶遇故人第9章 腹黑正太報應快第58章 殺豬吃肉第476章 應聘老師第465章 移民登船第120章 又見蕭瑀第216章 東市之行第53章 李永也想上戰場第419章 崔玉夫婦回長安第447章 遺憾的比基尼第234章 謝縣令第634章 砂拉越河上的航行第113章 找皇帝老爹做筆大生意!第509章 林邑練兵第581章 玄奘的勸說第197章 釣上一條大魚第70章 要動身了第231章 李愔給李恪的重禮!第45章 李世民的秘信第75章 到處都是隱秘第152章 道學院與化工產業第133章 採訪(下)第608章 羅馬大使的傳奇第257章 請楊暕回長安第58章 自我標榜的和平主義者第222章 震動朝堂的鯨魚第312章 救與不救第650章 宴會上的小衝突第80章 醫護營裡的重逢第651章 海軍演練第659章 帶我回大唐好嗎?第94章 李世民又神出鬼沒了第224章 李愔又“病”了第13章 新式捕撈第704章 政變第428章 飛來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龙海市| 连江县| 普兰县| 怀宁县| 股票| 乾安县| 长寿区| 南和县| 崇礼县| 安乡县| 保亭| 威宁| 绥化市| 诸暨市| 广南县| 海林市| 郎溪县| 巴楚县| 浦县| 翼城县| 汕头市| 信阳市| 阳江市| 阿巴嘎旗| 吴堡县| 哈巴河县| 米林县| 林口县| 安仁县| 庆城县| 铁岭县| 隆子县| 巴南区| 澜沧| 花莲县| 松原市| 城市| 徐州市| 博爱县|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