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克雷數學研究所:我該怎樣做才能頒獎?(月票一千加更)
原本arxiv論壇的恢復,學術界的各大專業論壇倒是安靜了下去,數學界和物理學界的學者們紛紛看論文去了,只留下小貓三兩只在論壇上時不時的問一下情況怎么了。
但網絡上的熱議,才剛堪堪開始。
不只是在論壇上議論的學術界人士,當消息傳遞開來的時候,互聯網上吃瓜群眾議論紛紛。
【臥槽?徐院士又搞定了一個七大千禧年難題?】
【????啥情況????】
【arxiv上,川神發表了一篇《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與解的證明論文》!】
【我屮艸芔茻?他又開始了?】
【川神牛逼!學長牛逼!(瘋狂吶喊!)】
【淡定,川神他老人家都解決了兩個了,再來一個也不是什么事情,七大千禧年難題全被他一個人搞定了我都信。】
【你說不會該真的有那一天吧?】
【誰知道呢,這個你就要去問川神他老人家是否會對剩下的四個猜想感興趣了(滑稽)】
華國的互聯網上,討論這件事的很多,國外的推特與臉書上,也有不少的吃瓜群眾在發表著相關的看法。
【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與解的證明論文,不可思議,他又要解決一個千禧年世紀難題了嗎?】
【這已經是他開始解決的第三個千禧年難題了,哦!上帝,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或許是因為‘三年高考五年模擬’?】
【那是什么東西?】
【華國人教育孩子使用的課本,我最近已經買了一套英文版的給我兒子了,希望他也能長大成為科學家。】
【有鏈接嗎?我也想來一套。】
【我更建議克雷數學研究所開始著手挑選新的七大千禧年難題,再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年這些問題都會被那位徐教授解決的。】
【一百萬米金啊,要是我也能解出來一個就好了。】
【.】
不得不說,互聯網上的討論的確有一部分映射到了現實。
比如克雷數學研究所,就在討論七大千禧年難題的重新挑選之類的問題。
他們還真沒想到在二十一世紀初會出現一個這樣的變態,一個人在短短六七年的時間內就干掉了快三個千禧年數學難題了。
平均兩年一個,這速度,快到讓人難以置信。
要知道這可是千禧年難題,它又有一個稱呼叫做‘世紀難題’,其名稱對應的意味不言而喻。
事實上,克雷數學研究所當初將這些難題挑選出來的時候,預計的時間是數學界需要用一整個二十一世紀的時間才能解決這些難題的。
結果誰也沒想到二十一世紀初才二十來年的時間,就已經被人解決掉數個了。
包括佩爾雷曼解決的龐加萊猜想在內,如今七大千禧年難題已經被干掉了整整三個。
龐加萊猜想、霍奇猜想、NS方程。
如果再算上眼前這個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間隙難題,那就是四個了。
這意味著七大千禧年難題已經被人干掉超過一半的數量。
盡管眼前這個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間隙難題如今還未被解決,那位徐教授上傳的論文哪怕是最終通過了審核也只是解決了這個問題的一半。
但不得不說,對于數學界來說,如今都快默認被這位徐教授盯上的問題會迅速被解決了。
如果按照他以前解決千禧年猜想的速度來看,恐怕剩下的一半在他手上也撐不過今年剩下的時間。
老實說,自從七大千禧難題公布以來,便不乏前赴后繼的挑戰者。
但從2000年公布至今,除去在03年的時候,佩爾雷曼花費了六年的時間解決了三維的龐加萊猜想,徹底證明了這一難題后,往后十幾年的時間千禧年難題幾乎沒有任何的推進。
無論是哪一個猜想,數學界對其的推進工作都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
然而自從那位徐教授橫空出世后,他在短短數年的時間就連續干掉了兩個。
而如今,他又將目標鎖定在了‘楊-米爾斯存在性與質量間隙難題’上。
不得不說,再這樣下去,七大千禧年難題真的‘名存實亡’了。
而除了商量是否補充七大千禧年難題外,另一個更讓克雷數學研究所頭大的事情是,他們該如何頒獎!
眾所周知,七大千禧年難題出名的原因除了這些題目均是由頂級數學家挑選出來的,難度頂尖外,最吸引人目光的就是它那巨額的獎金了。
每一道題目都能獲得一百萬的獎金,這應該是當今數學界內獎金最高的項目了。
然而從2000年到現在,七大千禧年難題已經被解決了三個,他們連一百萬都沒有發出去。
前有佩爾雷曼這種苦修士一般根本不在乎名利的怪人,他連菲爾茲獎都沒去領。 后有徐川這種連續解決了兩個千禧年難題怪物,他倒不是淡泊名利,但他壓根就不缺錢。
一百萬米金,對于那位徐教授來說,大概也就九牛一毛。
其他的不說,光是他在鋰電池領域弄出來的人工SEI薄膜,就讓他賺取到了十數億米金的專利費。
對他來說,一百萬米金壓根就不值一提。
以至于到現在,七大千禧年難題都被解決了三個了,但克雷數學研究所為此準備的頒獎儀式,連一次都沒有成功的舉行過。
而眼前楊-米爾斯存在性與質量間隙難題也在推進解決中,克雷數學研究所更焦急了。
總不能七大千禧年難題都被人解決了,他們為此準備的獎金一分都花不出去吧?
這也太讓人笑話了。
還是說,傳說中的那個‘解決了七大千禧年難題的數學家,都對錢失去了興趣’的魔咒,真就影響了這些數學家么
謝特,他們到底該怎樣做,才能將這個獎頒出去?
給人送錢都不要的嗎?
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
熱議并不只是發生在國際數學物理論壇上,
很多數學界和物理學界的知名學者,都對徐川上傳的‘楊-米爾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與解的證明論文’表示了關注。
米國加州,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
陶哲軒從自己的助理手中迅速接過了下載下來打印好的論文,黑色瞳孔中漸漸開始閃爍起了興奮的神采。
對于他這樣的頂級數學家來說,沒有什么是比看到一道數學難題被解開更讓人興奮的了。
“讓我來看看,你在數學領域的功底,到底走到了哪一步!”
推了推鼻梁上的圓框眼鏡,陶哲軒忍不住興奮和期待的神色,捏了捏拳掌,有些迫不及待坐在了辦公桌后面。
對于一個七大千禧年難題級別的數學猜想而言,是否解決它對于數學界來說很重要,但從另一種角度上來說,這個結果其實又不算那么的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在解決這個千禧年難題過程中所使用和創造的方法,以及數學理論和工具等等方面的東西。
數學和其他學科完全不同,它重視結果,但更重視過程。
結果對于數學來說帶來的是唯一,成功或失敗。
而過程,對于數學來說,帶來的卻是無限的可能。
就像是徐川在解決霍奇猜想過程中所創造的‘代數簇與群映射工具’一樣,它的用途遠遠不止于解決霍奇猜想。
徐川的學生,阿米莉亞和谷炳兩人解決的布洛赫猜想,就使用了一部分這項工具。
因此相對比結果來說,數學界更加重視在解決這個問題過程中創造的工具,亦或者思路與方法。
辦公桌后,陶哲軒在拿到論文后,注意力就已經全部被吸引了進去。
快速的略過那些對他來說熟悉無比的簡述和前言后,從正文的第一行開始,他的目光就再也無法從上面挪開了。
那行云流水的演算過程就宇宙間最神秘的真理一樣,奪人心扉,充滿了魔力,讓人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尤其是論文中對偏微分方程與阿爾貝對稱群的研究,深入到了令他都感到難以置信的地步。
而更關鍵的是,那在高維的流形上設置的具有可微結構的不變性耦合子,猶如在海峽中架起了一座通向彼岸的大橋一般,讓人可以直達對岸。
“.真是太難以讓人置信了,他在數學上的研究,比以前更強了!”
用了整整兩個小時的時間,陶哲軒才將論文完整的看了一遍,隨即便在心中忍不住發起來感慨。
這一篇論文,盡管沒有像‘代數簇與群映射工具’‘微元構造法’一般直接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數學工具。
但論文中對于微積分、偏微分方程、群論、流形等多個基礎數學領域的研究,可以說是精妙絕倫,哪怕是看一眼,都會讓人不由自主的贊嘆。
而辦公室的角落中,在看到他終于暫時放下手中的論文后,正在自習的學生終于忍不住開口問道:
“教授,在伱看來,徐教授他.有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在過去的幾個小時中,他自然也看過這篇論文,但以他的數學能力,想要看懂這篇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這種數學界最頂尖的猜想,別說是證明論文了,就是想要完全弄懂題目和相關的含義對于尋常的學生來說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因為那涉及到的知識領域往往都是最深最前沿的。
雖然楊-米爾斯存在性與質量間隙難題的確沒有其他的猜想那么難懂,但這并不意味著他這個還未畢業的博士生就能弄懂證明過程。
事實上,整個數學界在短時間內有能力弄懂這篇論文的,不會超過兩位數。
聽到了這聲詢問,捏在陶哲軒手中的論文,終于被輕輕的放在了桌子上。
看了一眼自己的學生,陶哲軒思忖了好一會才開口道:“對于這種最頂尖的猜想,只憑我一個人的意見,恐怕是無法對如此重要的論文做出判斷的。”
“不過.”
微微頓了頓,他接著道:“如果要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那他大概是做到了。”
“至少,我現在沒有在論文中找到很明顯的缺陷。”
PS:月票滿一千加更,晚上還有一章,繼續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