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重點項目,教育,土改!”將所有的想法一口氣倒出后,朱由校再一次強調道。
聽完了皇帝關于科舉的所有設想,徐光啟和孫承宗二人都深感佩服,當真是每五百年有圣人出,前宋到如今,正好五百年,沒想到應到了當今陛下身上。
“陛下之才,老臣佩服。”徐光啟嘆服道。
孫承宗也是如此,只是他目光毒辣,看到了一個直到現在還沒解決的問題,“只是,陛下,明年秋闈,該如何考試?”
此話一出口,殿中氣氛登時一窒,朱由校和徐光啟兩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該說啥好。他們兩人談論起政務來,似乎有這樣的天賦,總是會離題萬里,從一個務實的技術性商討,展開到務虛的理論和國家制度討論上來。
“明年的秋闈…….”朱由校揉揉頭,有些苦惱。
“陛下,不若照舊吧,還是如同以往,由各行省的文廳提學來舉辦組織。”徐光啟突然插話道。
文廳的主官是最好搞定的,由以前各省的提學直接轉過來就行,也因此,這個職位的稱呼也沒變,依然是稱為提學。
“也罷,就如此吧,所有的都不變,至于春闈……”朱由校想想,還是道,“依然分科考試,不過科目改下,分為,文科、武科、理科以及海外科好了。”
至于和文官科舉并稱的武舉,則早在大都督府再立的時候已經停止了,武舉本來是兵部舉行的,只是在大都督府侵奪了兵部的大權后,兵部就沒資格舉辦武舉了,而大都督府有皇家軍事學院,根本不需要武舉來輸送人才。
更何況現如今有對接到了鄉試中的武科,就更加不需要武舉了,如此一來,武舉就此名存實亡,逐漸的消失了。
聽完皇帝對會試考試形式的劃分,孫承宗和徐光啟不由深思起來,文科、理科、武科都好理解,這在上一屆的科舉中都有體現出來,不足為奇。只是這海外科值得人深思啊,海外海外,如今的海外,都是西洋人的天下呢。
“哈哈,兩位可想岔了了,海外可不只是西洋人,還有我們的屬國屬地呢。”朱由校哈哈大笑。
“嘿嘿。”兩個老狐貍笑而不語,陛下真的這么想的么,只怕未必啊!
“科舉考試的內容朕不管,但是形式要變。”朱由校不管兩人,自顧自的說道,“印度數字各位多學了,遠比以往我們所用來的精確,朕打算將之引入科舉試卷的打分當中,總分為一百分,每個試題規定分數,然后根據考生的作答給出分數,卷面,字跡,立意等等,來做出分數上的高下,如此一來,想必要比甲乙丙這樣的分級要精確的多。”
科舉考試內容很多,貼經,墨義,八股,詩詞,策論等,每個都有考,而劃分便是甲等上,甲等中,甲等下,乙等上這樣的規定,甲乙丙上中下的劃分,也不過九級,相對來說比較粗疏,決不出高下。
如今百分制一出,卻沒有這些毛病。
“這個好,就這么辦。聽完后,徐光啟當即就察覺到了這里面的好處,立刻拍板道。
皇帝提出
,政府首腦也同意了,如此,為后世學子舉子所痛恨的分數制和高考制度就這樣橫空出世了,在綿延持續,為帝國提供了大量人才的同時,也遭到了無數人的唾罵。
什么高分低能啊,唯分數是舉啊之類的,通通都出來了。
“好了,科舉問題解決了,你們沒事就下去吧,朕要休息下。”見徐光啟同意,朱由校登時輕松的折了個懶腰,想要回去看看自己女兒,休息下。
只是,他想的太輕松了,只見徐光啟一臉詫異的看著他,“沒事?陛下,怎么會沒事呢,這才剛剛開始啊,科舉只是老臣隨口一問的,本來沒想得到結果,卻沒想到陛下硬是直接給老臣解決了。”
噗嗤!
徐光啟的話不蒂于直接在朱由校的胸口來上一劍,他略顯悲憤的看著對面這老貨,真想大喊道,您老套路太深,小子甘拜下風。
然而這時,孫承宗也湊熱鬧道,“陛下可不能就這么走了,老臣這邊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商討呢。”
這日子沒法過了,早知道這樣還不如領兵在外呢,好歹自在。朱由校直覺天空一黑,整個世界都暗了下來,他有種直覺,怕是今天一整天都走不出這個宮殿了。
“說吧,還有什么事。”朱由校懨懨的坐下,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讓徐光啟將問題道來。
“是這樣的,陛下。”徐光啟翻了翻,抽出一份奏折。“去年朝鮮內附時,陛下發來公文,說制定一份全國的精確到縣鄉的郵政編碼,用來郵寄信件。這個工程浩大,臣交給了驛馬院的掌院來斯行。”
“而經過一年半的時間,這份郵政編碼已經制定成功,相應的,隨著皇權下鄉計劃的進行,驛馬院也擴展到了鄉鎮,陛下所說郵政計劃差不多可以實行,驛馬院也相應的該升為驛部了。”
徐光啟將奏折遞上來,朱由校接過后,仔細的翻看,迎面就是一份表格,表格很厚,數目很多,按照行省、府、縣、鄉的劃分,編篡了一份數字編碼,包括兩個直隸州,京師和天津,也都有各自的編碼。
“這里有點不妥。”朱由校翻了翻,提出了個問題。“上海縣不要歸屬到松江府了,此地地位重要,不下于天津,朕有意設置直隸州,重新將上海的編碼弄過,其他的沒有什么問題,等到正月大朝會后,就按照這個發布。”
“是,陛下,老臣省的。”徐光啟用鋼筆匆匆記下。
“還有這份,陛下,這是來斯行自己寫就的,是受到陛下所說郵政信件系統后,做出來的擴展。”徐光啟又將兩份奏折遞了上來。
“受到朕的啟發?”朱由校頗有興致的接過奏折,他對這種奏折最感興趣了,現代化的知識和古人獨特的認知體系相互碰撞,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火花呢?會不會有比后世更好的制度誕生呢?
翻開一看,朱由校登時有些愣住,他揉了揉眼睛,有點不敢相信的喃喃自語,“泥馬,這是要物流系統提前出現么,難道以后還會出現淘寶天貓什么的么?”
來斯行的想法很簡單,既然信件可以郵寄,那么包裹呢,包裹也
可以郵寄啊,反正大量的信從一地到另一個地方都是要用到馬車的,那么多用些馬車增加運量,運送包裹也是可以的,在拓展下,包裹可以寄,那么人呢,人是不是也可以郵寄呢?
啊,不,不是郵寄,是運送,專門運送客人。
這個時代想要出趟遠門是非常困難的,不僅是道路的問題,還是地址問題,尋找地方非常的難,還有食宿等,出一趟遠門是非常費錢費時的。但是這些問題對于驛馬院來說卻不是問題,他們可以大量運送,也在各個道路上有著自己的驛站,食宿全包不是問題,安全也有保證。
這樣一來,通過賺取運送的貨物和客人的錢財,驛馬院就不用每年都要財部劃撥公文以及軍令的輸送費用,說不定到最后還有的賺呢。
這里面概念對于后世人來說很好理解,無非是郵政、客運、貨運的集合罷了,而這里面的利潤,只要是后世之人,沒有一個是不明白的,別看這是件繁瑣的事情,但是一旦做成,里面的利潤驚人,而且還把控了最重要的流通渠道,增強了朱由校對民間的掌控能力。
驛馬院掌院來斯行,這人很牛逼啊。朱由校心中暗自形成了這樣一個印象,能夠根據他定下的郵政體系舉一反三的人,在大明那可不多見。當然,對于這個提議,他只是有點意外,但要說到驚訝卻算不上,畢竟這是建立在他大修天下道路的基礎上,只有馳道、直道都修建好了,來斯行的建議才能用的上。
不過這樣創新程度的奏折,朱由校也不多見。因此,懷著一點期待,他又翻開第二本奏折,這一看,就更加的讓他震驚了。
來斯行的第二本奏折還是關于運輸的,貨運客運都有,只是運輸工具不同了,不是四輪馬車,而是海船,還是他作為巡洋艦的本體,飛剪船。
也不知道這家伙從哪里得來的飛剪船數據,弄懂了每小時十二節航速的含義。他在奏折中侃侃而談,飛剪船速度之快,遠超陸路,故而刻在海邊開通航運公司,運貨載人,極大便捷南北交通,既能加強帝國對南方的掌控,也能減輕運輸成本。
這些事情其實已經在做了,故而朱由校毫不意外,甚至還有點失望,但是下面的話,卻讓他震驚的無以復加。
飛剪船之快,世所罕有,一日之行,快于奔馬,且不分晝夜,所及之處,人所無法想象。從京師到云南甘肅等邊疆之地,八百里加急也要半月之久,平常出行,更是月余不止,然則,這個時間,飛剪船所能及者在何處?
呂宋?爪哇?亦或者滿刺加?
有此利器,只需以之開通如今沿海已有之航班,定時定點的派遣飛剪船巡航往復,輸送人、物,使之百姓形成海島如內陸之錯覺,豈不海邊無數島嶼,盡皆大明疆土。
如今大明子民豈止億萬,雖現今國土廣大,還能容納,但陛下所思所慮,豈能不為后世子孫計,國土固定而人口無限,如今飛剪船出,正是天賜陛下海外移民之寶地,乃是后世子孫福祉之所在。
天予不取,反受其害,望陛下以大明帝國未來計,拓土海外,開疆辟土!
(本章完)